庐山归来八卦话张瑜、郭凯敏为什么无缘? 张瑜 郭凯敏

庐山归来八卦话张瑜、郭凯敏为什么无缘? 张瑜 郭凯敏


庐山归来八卦话张瑜、郭凯敏为什么无缘?

汽车进入九江市,给人最醒目的印象,就是道路两边突然生出浩大的汪洋一般的水面,这就是这个城市依托着长江与鄱阳湖生成的八里湖,然后进入市区,觉得这个城市比较空荡,听导游说,这里房价不过四千多元。沿着市中心的道路行进着,道路经常被堵,导游说,每年到夏天,这里都要进行道路建设,果然,望见右边的道路正在进行剖腹修路工程,能够通行的道路,被束缚成中央一线牵。从导游的话里可以听出他对这个城市在夏季旅游高峰间年复一年地乐此不疲地进行道路整修工程颇有微词。很不畅快地行驶着的汽车穿过城市,又驶了一段时间,便来到了庐山北门,这里有一个大厅,从这里,开始乘上景区的小公共汽车。

车子驾轻就熟地驶上了弯弯曲曲的上山的道路,导游说这个弯有四百多个,叫大家做好准备,我的感觉还好,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受。汽车一头扎进郁郁葱葱的山路,我靠在右边而坐,看着两边的树木,遮蔽了视线,不时地看到林中出现一道家居建筑。右边的窗口里,开始的时候能够看到山的缺口下渺小的景物,随着地形的高升,右边的山谷渐渐地凸现出来,可以从越来越下凹的山洼里感知到自己已经升高了。

到了半山腰的时候,右半边的窗子里就只有贴着窗户的山壁了,可以从峭壁上看到山的倾斜的一层层的纹理。而左边的窗口里,却渐渐地多起了空阔的连绵成一体的山坳,不时听到左窗那边的乘客发出的惊呼声,禁不住向那个方向望去,只见左边是一片山与山之间的深谷,从谷中飘出了大片大片晶莹剔透的云彩,浩浩荡荡地弥漫着,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走上了半空。

再往上行进的时候,空气显得更加潮湿,几乎看不见阳光的痕迹了,从窗口向山崖顶上望去,可以看到雾气弥漫的山顶上绿色的植被被模糊得影影绰绰,好像失去了它们的本真的形状,孤寂地厮立在只能通过感觉才能意识到它们存在的混沌一片的山崖上,浸入一种飘渺的不真实的半明半暗的昏暗状态,一闪而过的这幕隐秘的山与草木的厮守方式,意外地使人感到一种忧伤,一种被抛弃的隔断了的忧伤,黄昏的伤感就是缘于此而生的,此刻的山的感觉,因为拉扯上了昏黄的光束,更激发了一个游人眼中的感伤情结。

车子再向前行,便来到了山上的小镇牯岭镇。

这是一个天上的小街,眼前扑面而来的是一个热闹而拥挤的繁华闹市。它们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肩靠肩的拿腔作势的热闹表情,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人口密集的都市。

车子放低了速度,在狭窄的小街上艰涩地向前行进。这条街叫牯岭街。

一直向前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车子掉了一个头,折身而返,然后开了没多远。停在了大林路路口,让我们下了车,然后下面开始步行,前往今晚的宾馆。

道路是急转式的下山态势,人必须后仰着,才能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从山下的炎热中来到庐山之上,突出的感觉,是空气的清凉,两边的高耸的树木,支起了郁郁的天空,觉得那清新的空气,可以不受任何阻挠地自己钻进自己的心胸,浑身洋溢着轻松的惬意感,呼吸困难,在这样的情境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走不多远,路边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飞来石,看到一所中学,然后就到了我们住宿的宾馆。导游把我们带到路的对面,进入一所超市的后面的宾馆,上了台阶,这里是依山而建的朴素的小宾馆,我们住在一楼,进入屋内,一股霉味扑鼻而来,但在这之前导游已经作过预防,说山上空气潮湿,霉味是正常的,所以也不以为忤,不过那味道在一开始连绵地汹涌上来的时候,还真的让人受不了。后面的窗户,就是紧贴着的山壁,上面也是绿沉沉的,几乎是见不到阳光,所以也就放弃了把窗户打开透一透气的打算。好在不久适应了这种与外面空间截然不同的气味,也就无所谓了。

吃过晚饭,抱着对庐山顶上的小街一窥的企图,出来闲逛。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往回走,回到那个街市的中心要道牯岭街,在我的心中,我有一个看一看《庐山恋》电影院的欲望。

下山时步行的很轻松,往上走,每步都在消耗着自己的体力,不过好在一路坐车,体力未曾消耗,往上攀行并不觉得很吃劲,慢悠悠地在天光暗淡的上行道路上,爬着坡向上走着,不时有车子,从前面开过来,也不按铃,与行人互不干扰地错车,似乎人与车达到了一种互不惊扰的默契。路边的饭店前面,摆开许多桌椅,游客在那里吃喝。一派怡然自得的晚间悠闲辰光。

终于踏上了横向的牯岭街,此刻这条街上,灯火通明,人头攒拥,我们向右手走,依稀踏过了超市,在书店里停了下来,里面去逛了一圈,在最里面的地方,有半价书出售,都是关于庐山的,只是内容太老,想想不如到网上订购,也就放弃了细看的打算。

出了书店,继续住前面走,看到了街心花园处,有很多人,但我们继续向右边的小街行走。牯岭街在这里变成了一条狭窄的步行街,不见了前面的硕大的空旷广场与道路了。有一处路口,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人,倚墙绘制庐山的油画,板壁上贴有他的介绍,叫何兵,我想这人应该在庐山的纪录片上介绍过的,他的画作前,边上围了一圈人,看他修整自己的画,那些画把庐山的纤毫绘的很精制,但过问的人很少。

这不由使人想到了电影“庐山恋”,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的第二次相遇,就是郭凯敏在那里画画,边上的女孩再次与他搭上了话茬,才有了下面接触的可能,但是面前的这位画家,公然在这里展览他的画作,却少有那种奇遇,其实他的画乍一看是很让人的惊艳的,只是,大家只是视着好奇的东西,并没有露出什么惊叹,街头的画家的神奇效应,也许只有在艺术作品里才能多情而自恋地予以展现吧。

这条小街一直向前,没有走多远,便碰到了一条正向交叉的道路,那路向右的下方,是一路下坡,光线很暗,一时不知道自己站在何处。赶快拿出地图,就着路口黯淡的灯光,发现此路仍叫河西路,再往下走一会,就能碰到“庐山恋”电影院,同行者都不愿意再走,我鼓励他们,再走一会,允诺到了电影院便回头。

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庐山恋”电影院就在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小道上,其实这条道路十分繁华,不断有车辆从身边开过去。毛泽东及当年的领导人的别墅都在这条道上。没有走多远,便看到了地图上标识的图书馆,不高的楼层,灰溜溜地躺在灰暗的光线中,沉默地甘受着寂寞的夜晚的冷漠与清静。对照地图,前面就是庐山恋电影院了。

果然,一幅巨大的宣传画,竖起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的屋顶门面上,那画面太过熟悉,是郭凯敏与张瑜作出一副亲密状,几乎就要贴脸接吻起来了。

一个狭小的门面,从里面泄露出一星半点灯光来,看不到门口有任何的观众,也许观众已经进去了,但是这个电影院与它的如雷贯耳的名声相比来说,实在有一点过于寒碜了。

门口停着几辆车,使影院门口显得局促而拥挤。走近影院大门,可以看见里面的亮着灯光的正堂,大门口边,凑近那沉没在黑暗中的墙壁,上面贴着电影放映时间的标识,过度的冷清,让人觉得这里根本不是庐山的中心,也不是世界关注庐山的重点,而在庐山之外的远望中,这部电影显然是庐山风情中的一个重要的招牌。

只是现在这个招牌原来如此貌不惊人,令人大失所望。与同行的伙伴们借着暗淡的光线,拍了几张照,便决定打道回府了。

回头看着依旧楚楚动人的郭与张的亲吻状的宣传画,仿佛那一块渺小的电影院依旧滞留着八十年代的局促与狭小,带着一种暴发户装腔作势、得寸进尺却难以脱底的俗气,一种拼命地往时尚方向靠拢的力不从心。其实“庐山恋”今日看来,它对时尚的曲意逢迎显得一种疲态,它的当年引以为时尚的服饰,今天看来都带着一种欲罢不能的俗气,毕竟这个电影拍摄的时候,是想甩开时代超前一步的,反而失却了那个时代的真,而套上了一种虚假。用这种的观感去看它,当年惊为天人的服饰,恰恰成了它的败笔。

但这部电影为何还能有生气?其实,这应该归功于里面的女演员张瑜。

她让她的率真的女孩的鲜活本色,借助于她的妙出天然的演技或者叫本色展露而永恒地留下了最美的光圈,这样的保真,使她能够剔开服饰时尚对于她的过期作废的限制,而呈现出没有损失的原汁原味。

张瑜在那个时代里把女性以一种炫耀化的外表呈现出一种看不出心机的别有洞天来,确实带着一种前无古人的惊艳。女性的动作很多是没有意义的,但这种没有意义里,却寓含着她的意义,她要卖弄她的表情,要把她的动作累赘成多余,但却有明确的指向。张瑜在《庐山恋》里超前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是一种无意识的女性的自觉,还是一种对演技的袭仿?这一点令人无从知道。张瑜的这种展现女孩的繁琐而繁复动作的片段,最突出的集中处,在《庐山恋》里的后半部分,当她让郭凯敏去见自己的未来公公时的那种期待而紧张的神情,在郭离开她的房间之前,她在郭面前有一段冗长而充分展现出她的形体动作,她在郭的面前,动作是冗赘而多余的,而这种动作,恰恰是女人在一个男人之前最乐意表现出的卖弄,所以女人的无意义的动作就是一种意义,而演员把这种无意识给呈现出来,使电影里浮起一种与那个时代不相称的对女人的底蕴与小心思的触摸,这一点上,张瑜是功不可没的。直到香港电视剧出现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女人的那种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是女性角色展现自己内心秘密的一个必备基本功,而直到了今天,年轻的女演员们经过了港片欧美片的持续熏陶之后,才日渐具备了这样的质地,而张瑜在《庐山恋》里却非常超前地展现出了女性的这一段借助于无意识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爱意的这种身体语言,因此,张瑜当年用她自己的话说,长的不算漂亮,却能一下子成为公众追捧的对象,正是因为她把女性角色表现得那么富有弹性而妩媚。

正因为她在影片里表现出的那种看似清纯却浓缩着女人心计的表演,使她的形象透着光亮与正能量。其实一个纯情的女孩角色,恰恰可能需要女性扮演者在经历过人生情感的历练后才能打造出来。当然,张瑜声称她在拍摄“庐山恋”之前没有谈过恋爱,这显然是令人怀疑的。

因为在一本关于张瑜的资料里,她早在“庐山恋”开拍之前就与导演张建亚有过接触,在她去拍摄“庐山恋”的时候,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因此,张瑜可能在拍摄“庐山恋”的时候,根本不是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不会没有一点没有恋爱的经历。

后来有一个广泛的记载,是郭凯敏为张瑜介绍了张建亚,其实对照这一个信息来源,郭凯敏为张瑜介绍对象,显然缺乏足够的合理性。

那么,为什么郭凯敏没有与张瑜走到一起?

这是一个谜语。

这两个人中,究竟是哪一个拒绝了哪一个?

看到的记载都是相互矛盾的。《庐山恋台前幕后》95页中记载:传说张瑜对郭凯敏有“意思”。而还有一种说法,是郭凯敏对张瑜有好感。

两个当事人,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但张瑜与郭凯敏却似乎有默契似的,王顾左右而言它,谁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答案,而且两个人都在人到中年的这个即时时刻里,暧昧地放起了烟幕弹,在两个人之间放射出调情的光晕,让人陷入五里云雾之中。

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有没有过涟漪?又是谁拒绝了谁?谁制约了谁?

实际上,一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否成立,最为关键的主动权在女性那一方。按照这样的惯例,我们很自然地猜测到,还是张瑜对郭凯敏作出了拒绝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张瑜显然比郭凯敏更有广博的雄心。这从张瑜到美国去留学就可以看出来,她希望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庐山恋》里成就的是张瑜而不是郭凯敏,郭从这部电影中没有得到任何奖项,所有的目光都不会钉在郭凯敏身上,他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让女人展现她的秘密潜质的平台,而他这个平台,都或多或少地烙印下电影里为他制定下的木讷寡言、愚腐古板的本色印象,导致了演员本身也无法从这个角色身上得到什么荣光,至多只会被认为是本色表演。这种女性一枝独红的状态,形成了“庐山恋”所产生出的“阴盛阳衰”的必然结果。说一句说赤裸裸的话,日上中天的张瑜根本没有用眼睛的余光去看一下郭凯敏,而郭凯敏在张瑜的炫目的光环下,只有远望的份,看着一颗新星从自己的身边青云直上,而他已经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利了。

可以说,张瑜的红透半边天,已经不给郭凯敏任何进攻机遇了。况且张瑜比郭凯敏的年龄还大一岁,张瑜有着更强的压力,要在自己的年轻的时候,创造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她不会在小她一点的郭凯敏的身边泊下她的船位。

实际上,之后的张瑜一直马不停蹄地在“知音”、“雷雨”等影片中继续她的开疆拓土的大业,她的志向可谓是少年心事当拿云,她在这一番搏击更高影视地位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年华易逝,而当时的郭凯敏显然还不会像张瑜那样感到自己的青春光泽转瞬即逝的压力。在《庐山恋》中还是光彩照人的张瑜到了《知音》里,已经暮气沉沉,张瑜自己也受到了自己容貌的重挫,她总是像祥林嫂那样逢人就说:自己长的太丑了。这个电影里的造型还真的不适合她,当她在影片开首男扮女装的时候,她的确运用的是她在沉默时最为呆板生涩的容貌,而失却了《庐山恋》里她最为出彩的笑与颦之间的灵动与轻捷。张瑜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的底蕴不足,所以,她为了继续她的心比天高的艺术追求,选择到美国去留学去了。

而郭凯敏显然没有张瑜的雄心壮志,他当时的最大理想,就是到海南去能够开创一块释放自己能量的新天地。张瑜选择了美国,而郭凯敏只是来到一个毫无艺术前科的岛屿,由此可见两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值与梦想营造方向是何等的南辕北辙,张瑜的眼睛里怎么会存放得下一个更多的是庸庸碌碌的男人存在?

我想这才是郭凯敏没有追到张瑜的原因之一。

后来再见面时,人们总是喜欢问这个究竟当年谁追了谁失败的问题,相比之下,郭凯敏有一点害羞,窘态毕现,相反,倒是张瑜落落大方,对这个问题毫无回避,以一种玩笑的方式,期待两个人下辈子再创造缘份,其实潜台词是她当时没有给予对方一种可能。而实际上,张瑜的这种给男人下马台阶的借口,正是女人托词中的一个惯例。试想一下,女人回绝男人的经典性托词,不就是炉火纯青的“下辈子再结缘”、“我们做一辈子朋友”这些陈辞烂调吗?张瑜在事过二十年后,再次祭起这足以让男人空欢喜的托词,可见她在心态上与回绝男人的女人在心态上是一脉相承的,由此我们在张瑜更为潇洒的心态上,看出她当年是无意于郭凯敏的。

至于当年为什么流传张瑜“追”郭凯敏,这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这种印象的主要产生原因,是在当年拍摄电影的公开场合,一旦郭凯敏出现在哪里,张瑜便会主动地逗留到他的身边,从而给人一种她会小鸟依人依附到郭凯敏身边的印象。但是在那种公开场合下张瑜主动能够不避讳郭凯敏,正反映了她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对待此事的,她根本没有作出什么样的遮掩,反倒显得她心底无私天地宽。

终于在这次的庐山之行之后,我可以释然了《庐山恋》电影的虚假造势,也很自得地八卦了一下张瑜与郭凯敏为何无缘的原因。

在庐山,感到《庐山恋》电影只能说是一种痴人说梦。在任何一个景点,有没有一对一见钟情的男女,能够如电影那般产生碰撞与深入的可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庐山的角角落落,人与人的相逢都是擦肩而过的,很难予感情开花结果的湿润环境,电影里的那种偶然创造的奇迹,倒恰恰是违背人的交际与接触规则的。

真正的庐山游,才是戳破《庐山恋》谎言的那一根针。就像这种制造梦境的《庐山恋》电影院,在庐山占据着不为人知的一个小角,瑟缩着破衫褴褛的身形,局促着猥琐的与现实人潮格格不入的发展走向,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让一个未到过庐山的人,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而到了那里,就是把《庐山恋》扔到庐山旯旮里的时候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0137.html

更多阅读

红线图、建筑控制线是什么意思? 红线图是什么意思

红线图、建筑控制线是什么意思?建筑红线一般为建筑物的占地界限,用实红线表示,二层以上有阳台用虚红线表示,表示底层不占用地。红线一般是指建筑红线或道路红线,它规定了建筑物的边界外沿界限,即建筑物必须建造在该线以内,有的城市还有建

声明:《庐山归来八卦话张瑜、郭凯敏为什么无缘? 张瑜 郭凯敏》为网友我疯我癫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