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珍爱生命

51生命宝贵

一、生命世界美丽神奇。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2)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二、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什么重要性?

答:①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②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失存在的可能。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三、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课本56页)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呢?  

答: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当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出现病患时,要坚强战胜它,决不屈服,决不放弃,面对人生的挑战,要满怀斗志;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光辉。③善待其他生命  

52人生多彩  

一、探索人生的意义:

我们应该怎样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呢?(课本1213的黑体字)

答:①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二、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课本1314的黑体字)

答:①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劳动创造同时也是改进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④今天我们的努力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造。

53青春闪光

一、青春的节拍

1、(1)青春是生命活力的象征。(2)青春期是人生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阶段。

2、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

答:①因为青春是人生的朝阳期、人生的转折期、人生事业的奠基期。②△每个人都拥有青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把握青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青春,把握青春的美好时光,让自己的青春更加鲜艳美丽。

二、珍惜青春:

我们应该如何珍惜青春?(课本2223页的黑体字)

答:①树立奉献意识;努力充实自己;珍惜时间;从生活小事做起

第六单元自强不息  

61直面挫折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答:人的行为问题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2、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①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二、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

消极态度:因爱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课本32页)

答:①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一旦遇到挫折,就不至于惊慌失措。②一个人经受些挫折,并不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③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4、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应对挫折的方法是怎样的?(课本33页的黑体字)

答:①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④心理换位;⑤精神升华

62磨砺意志

一、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

1、为什么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

答:①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②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③优良的意志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④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课本38页)

答:因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地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而意志脆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

二、磨砺坚强意志:

1、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答: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2、怎样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课本P39

63自立自强

一、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立: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能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自立自强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答:①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②自强不息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二、学会自立:  

1、怎样学会自立?

答:①自立精神和能力需在生活中培养;克服依赖心理;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生活

2、如何克服依赖心理?(答案:课本P45T2

3、如何管理和安排自己生活?(答案:课本P45T3

三、培养自强精神:  

如何培养自强精神?

答:①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②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④立足于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强精神。  

第七单元法律护我  

71特殊保护 

一、什么是法律(课本P53—54)

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纪律:是社会团体为维护团体利益,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的显著特征: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第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的特征);第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内涵(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3、为什么法律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课本53页最后一段至54页)

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呢?课本P54

答:①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③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1、什么是未成年人?答: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11起实施)是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111起实施)。  

72处处保护(课本P61—62

一、家庭保护

1、家庭保护的作用: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  

2、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3、家庭保护的要求: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二、学校保护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三、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4、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73自我保护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的侵害有哪些?  

答: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殴打、拐骗;性侵害;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等。

2、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答: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②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二、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谈谈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保护?(课本P68-69)

答:要慎交朋友;不到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外出去向要让父母知道,时间长应及时和家中联系;外出时不和陌生人搭腔,不去偏僻、人少处游玩、活动;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要将陌生人、不熟悉的人或比自己年龄大的多的同学带至家中,以免家中被盗、被抢;学会使用打急救电话;⑧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三、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答: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2、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答: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诉讼途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

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帮助。  

第八单元法不可违  

81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违法的种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违法的法律不同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联系  

一般违法  

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轻微;

只是违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教育、警告、罚款、拘留15天以下。

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  

对社会危害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刑法

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其中刑事违法行为属于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主要的特征);第二刑事违法性;第三应受刑罚当罚性。它们的关系: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答: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2、辨析题:只要不违反法律,有一些不良行为也不要紧。

答:这种观点不正确。(或说是错误的) 原因:同上题

三、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答: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2、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不良行为?(或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表现哪些方面?)

答:课本P77—P78共9点

3、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严重不良行为?(或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哪些方面?)

答:课本P78小资料。(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行为

82法律“雷池”不可越  

一、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制裁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儆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发生。

2、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而且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依法判处刑罚。

3、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  

主刑的含义: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并用

附加刑的含义: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的种类: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二、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具体P84)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哪些明确规定?(理解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答: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④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三、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具体P84)  

1、法律的功能(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2、我国法律的任务:我国的刑法等法律、法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3、青少年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答: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等。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罪犯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4、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等。

5为什么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答:违法犯罪分子是凶狠、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即要有“胆”,更要有“谋”。特别是在双方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83对不良诱惑说“不”  

一、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1、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诱惑?课本P92T2

答:金钱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烟酒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和邪教的诱惑等等。

2、怎样认识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答:①有些诱惑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②在各种不良诱惑中,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甚。  

3、“黄”的含义:“黄”,指淫秽的读物和音像制品以及淫秽行为。“黄”的危害:①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涉“黄”后轻者想入非非,精神不振,无心向学;②重者会诱发性犯罪及与之联系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4、“赌”指赌博。“赌”的危害:容易使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严重影响学习,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一步步走上诈骗、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5、“毒”指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的危害: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  

6、“邪教”的本质: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邪教”的危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  

2、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怎样做?

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3、抵制不良诱惑有哪些好的方法?

答:避开诱因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请人监督法。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如何抵制不良诱惑的影响?

答:①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②有意识地磨砺坚强的意志,增强自我控制能力。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切实把握用法律约束自己。④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加强同学之间交流与沟通,共同抵制不良诱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1530.html

更多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口语交际(8分)认真听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1.这篇新闻报道了一个什么消息?(2分)2.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米,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米。(2分)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读书郎歌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生活第1课 适应新环境第1站 步入新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观察、感受、体验、参与校园生活是增强中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第一步,尽可能多的了解有关校

声明:《粤教版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为网友偏你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