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的私塾教育
文/正希 《社会创业家》杂志>2014年第03/04期总第63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两百多名师生齐唱《礼记•礼运大同篇》的声音,在礼堂上空回响,整齐有力的声调穿透鼓膜,直入心底。
这是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白家疃的四海孔子书院,3月3日开学典礼现场。和一般学校不同,这里没有聚众后的喧闹嘈杂,师生们整齐排列,结束后依序退场。学生见到长者都微笑鞠躬行礼,古风浓郁。
校舍中式装修风格院落显得雅致,“尊德问学”木刻匾额高悬,孔子画像置于正堂显要处。各学园建筑以“和”“同”“静”等命名,班级名称则冠以同心、至诚、心悦、中和、安亲、和乐、谦和、同德、正心、诚敬、静心、养正、养志等。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特意选择远离闹市的白家疃村几个精致院落作为校舍,把书院严严实实“藏”在山峦深处。僻居山林,冯哲希望将书院传统在这里沿袭。学习之余,孩子们也可尽情拥抱大自然。
到今天这所学校已经进行了八年特殊的办学探索。师生们每日早上5:30闻鸡起舞,先到习礼堂向夫子像行礼,向老师礼敬,然后读一篇诸葛亮诫子书或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或古今读书法等,再依次进课堂。课堂有考德、背书、礼仪、歌诗,也有耕读习劳等,晚上是复习、预习与心灵对话,9点熄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书院为孩子设计了十年规划:四年全时读经,三年经史合参,三年博闻广识。贯穿十年的主轴是经学,正本清源。
到目前,书院共有190多名学生,年龄在3岁到16岁之间,多数为周托;70多名老师,其中含一线教师50多名。
是什么吸引了诸位政界人士、教授学者、企业高管,把孩子送到书院?作为书院发起人和院长,原本出版出身的冯哲为什么要推广经典诵读,创办书院?在书院进行了哪些办学尝试?对书院的未来作何打算?《社会创业家》特别采访了冯哲。
弃畅销推经典
问:做孔子书院之前,您主要从事什么工作,是什么促使您将工作聚焦到传统文化和经典的推广中来?
应该说主要是个人兴趣。在之前我做出版,90年代早期出版利润空间很大,但越来越感觉心灵层面的提升有限。应该说出版行业部份充斥着聪明、投机和一些不诚意的行为。
那么热闹的行业,自己感觉孤独,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大型图书订货会上,人潮涌动中,自己仰头对着天说,一定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渐渐地,自己从教材教辅等畅销书中脱离,集中做经典出版。当时身边的同行很不理解,多年后见到还有人觉得惋惜。
教学育人并重
问:是什么促使您发起成立孔子书院?
我们一直讲幼儿养性,国学经典的熏陶越早越好。然而98年至2006年在做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曾在一些学校碰到推广难题,当时我们想,与其苦口婆心去说服别人读经,不如自己办学推广读经。
主意打定后开始筹备,2006年我们在民政登记为非企业法人,在教委登记为“社会力量办学”。当时我们的理事会聚集了人大、北大、清华、中央教科所、中华书局等单位教授或学者,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国际儒联、孔子学会有兼职。
问:区别于传统幼儿园和小学,孔子书院的显著不同是什么?
总的来讲,我们以经学为核心,重视孝道、师道等修身教育,不仅仅照顾孩子,更注意价值观、情感的精神传递。教学一定和育人相关,比如进行形象化英文教学时,可能会通过分苹果这个游戏来学习,传递关照别人的理念。
课程设计上,以中外传统经典特别是中国传统经典为主。从3岁到13岁蒙学、四书、道德经、易经等经典的诵读贯穿始终,每天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不超过4小时。同时,各种合乎中国审美的音乐、书法、绘画等都会多给孩子,毕竟环境塑造心灵。
问:书院引导孩子读经有何讲究?
13岁甚至15岁之前,孩子们只是诵读,不求甚解。同时进行身体力行,比如行孝道和师道;再比如按照朱熹《小学》中提到的,从小就学习扫洒庭除。
可别小看儿时的诵读,长大了一定会形成反刍效应。这一点是中国教育后发优势的特色,我们注重的是童子功,三岁教的,他可能30岁乃至80岁都用得到。
问:在走访中发现,四海在督促儿童形成规矩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反过来,是否会担心过多的规矩约束孩子的天真?比如有个幼儿园园长曾提出,弟子规是古代人的行为规范,已经不适于当代推广。
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礼。按照儒家所说,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很多时候是通过礼来体现。礼的内涵之一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礼是不破坏整体的和谐,如果失衡就有问题。从这一点看,给孩子规矩恰恰是为了更大的自由。
我们也并非生硬地教给孩子规矩,而是帮助他充分理解、认同后再行为,有的孩子违反了还会主动申请“惩罚”。
《弟子规》提到的孝敬尊师、兄友弟恭,需要老师、家长带头垂范;怕就怕弟子规用不好,变成照妖镜专照学生。总之弟子规不是用来抹杀孩子的天性,而是师生的双向交流和礼节的传递。
现在在儿童读经过程中要警惕一个现象,随便会背几句弟子规就觉得懂了,不想学了,其实这里离自以为是不远了,这些人所读的弟子规其实并没有转化为行动,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受用。
私塾书院前景
问:请介绍下书院学生毕业后的深造途径?
目前我们有童子园、蒙学馆,还有待建设的弘毅堂、文德轩、研经阁等,共五个学部,弘毅堂的筹建也亦启动,整体相当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持续的学习没有问题。如果学生要选择到学校就读,我们所提供的课程,也能保证他学习的接续。当然如果有条件,我们主张初中、高中都不去学校。最少也要等到大学再回去,毕竟这一阶段国内外有各种好学校可供选择。
当然如果学生毕业后不选择深造而是工作,我们也会根据他的特长和喜好进行引导,比如推动其用多媒体或外语从事传统文化的推介传播等等。
问:孔子书院之外,我国书院、私塾教育发展一般现状是怎样的?
中国书院有千年的历史,传统书院有讲学、藏书、祭祀和学田的功能。现在的书院和传统书院不同,基本上只相当于古代的私塾和学堂。现代书院规模通常较小,比如我就看到过一个7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用来做私塾。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的说法,大多数书院私塾都没有出生证。严格来说,政府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私塾的审批科目,教委的办学审批主要是三块,学历教育、培训和特殊(特色)教育。这三者要过关需要50万或更多的启动资金,对学校硬件、老师人数等都有专门要求,这是私塾普遍达不到的。因而私塾也没有财政支持,完全草根在办教育。
这么一批人怀抱着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热情在做书院,理想高,但现实问题也多,包括经费、师资、管理等,这都需要相当时间的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问:您对书院的前景怎么看?
从最高领导人到教育部门,都开始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并大力推动民办教育。从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德树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相信,民间传统文化文教机构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我还了解到,今年教育部将“制订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列为2014年工作重点,并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委员会”,也在酝酿教材,很可能今年九月份,一些学校就能用到一半是文言文的语文历史和德育教材。在这系列举动推动下,我很乐观在三五年内,书院会得到官方正式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