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心理咨询师考试冲刺必备——第一章异常心理学 冲刺100必备答案

第一章 异常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异常概述

  一、心理异常及其病理学模式

(一)心理异常通常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即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现实环境失去同一性和合理性。

第二,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即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或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之间失去协调一致性。

第三,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即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构成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失去相对稳定性。

(二)心理异常的类型

1.心理异常通常可分为:

非病理性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病理性心理异常心理障碍。

2.病理性心理异常即心理障碍又可分为:

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紊乱;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失常

一般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一般心理问题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常由一定的情景诱发。在脱离诱发情景时,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可完全正常。,则有可能演变为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类型,是从狭义上讲的(广义的心理障碍也就是心理异常),也称为心理缺陷。心理障碍是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属于心理病理学的范畴。心理障碍具有明显的持久性和特异性,与一定的情景无必然联系。心理障碍并非必定由一定的情景直接诱发,但在一定的情景下可以加重。心理障碍通常由严重的脑功能失调或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但也可以是一般心理问题累积、迁延、演变的表现和结果。

心理障碍通过心理症状(精神症状)与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所谓心理疾病就是多种心理障碍以心理症状的形式,集中和突出地符合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的表现。

(三)心理异常病理学模式

心理异常的主要病理学模式有以下五种。

  1.生物学模式

  2.心理动力学模式

  3.行为模式

  4.社会学模式

  5.整体论模式

  二、心理异常病因学研究

(一)生物学因素研究

  1.遗传

遗传对心理异常的作用通过易患性即遗传易感性表现出来。

  2.脑功能失调

病理性心理异常通常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即任何病理性心理异常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失调。脑功能失调可以由脑器质性病变(脑外伤、脑部疾病、脑萎缩等)引起,也可由非脑器质性病变因素(心理社会刺激等)引起。

  3.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势必造成神经冲动传递异常,从而有可能导致心理异常。例如,研究表明,造成心境障碍的原因就与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躁狂症)和减少(抑郁症)相关,精神分裂症也与多巴胺能(DA)、5HT能等递质系统异常密切相关。

(二)环境因素研究

  1.人际关系不良

人际关系不良是指包括夫妻关系在内的一切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社会生活事件

社会生活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变故,如夫妻离婚、配偶死亡、失业以及各种其他生活环境变化等。

  3.丧失

从严格意义上讲,丧失也是社会生活事件的一种,但丧失有其特殊性。

(三)心理因素研究

  1.应激

应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能引起其生理心理变化的刺激的一种高度紧张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能使思维、行为等紊乱而导致心理异常。

  2.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是指能影响心理过程的负面情绪。长期的消极内心体验不仅能导致心理异常,也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紊乱而导致心身疾病。

  3.挫折

挫折是指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不能克服或未能克服障碍和阻力,致使目标不能达到的一种心理打击。作为导致心理异常的心理因素,它主要是指由挫折引起的挫折感和消极反应,而不是挫折本身。强烈的挫折感以及对挫折情境的消极反应是导致心理异常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二节 心理健康及其判别标准

一、心理健康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一)心理健康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心理健康运动通常以1793年法国医生皮内尔将精神病人从锁链中解脱出来,提倡道德治疗为起点,而把1908年美国比尔斯的著作枟一颗失而复得的心枠(AMindthatFoundItself)的出版和同年成立的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作为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

(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1945年二战结束,此期间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第二阶段:二战结束60年代末,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三阶段:70年代初至今,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此时期是人本主义兴盛期,人们用人本主义的观点对心理健康运动进行审视,发现人们对心理不健康关注过多,而对心理健康水平关注不够。因此,该时期心理健康运动更注重心理健康的完善、提高等,从而发展到了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阶段。

  二、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关系

(一)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对躯体健康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判别标准

(一)心理学史上的判别标准

  1.主观经验标准

这是指根据被判别者的主观感受和判别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判别。主观经验有两种涵义:一是被判别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二是判别者的主观临床经验。

  2.统计分析标准

这是指根据被判别者的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进行判别。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正常而言的,心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可以根据对普通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而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划定。

  3.心理测验标准

这是指根据规范化的心理测验结果进行判别。

  4.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指根据是否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并与之保持协调进行判别。

  5.病因症状标准

这是指根据是否有致病因素和症状表现进行判别。

(二)当今社会的判别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通常是指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或发展着的客观现实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就这样定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完满状态。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心理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心理健康与否生存标准,还应判别出个体的健康水平发展标准。简言之,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应该是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判别标准,而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则是当今社会判别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两大基础标准。心理学史上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基本上是生存标准,而心理健康发展标准的本质特征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清醒健全。

个体能充分了解自我,即能清醒、全面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善于修正自我和乐于接纳自我,对生活充满热情。此外,还要了解他人,即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他人。

(2)情绪积极饱满。

心境良好,愉快、开朗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占优势,主导心境积极饱满,精神状况稳定振作。即使出现了苦闷、忧愁等

消极情绪,也能够较快地自行摆脱和化解。

(3)意志品质良好。

个体能够正视现实,自律性强,能够坦然面对挑战,独立处理矛盾。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明显。

(4)个性完善统一。

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连续一致,个性稳定、一致、健全,在一切活动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强抗挫能力。

(5)人际关系和谐。

个体乐于与人交往,待人诚恳、宽容、热情,尊重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缺点,能悦纳别人。

(6)潜能充分发挥。

个体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现有的能力,还能认识到自身尚未发挥的潜力并不断挖掘,做到更有效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上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而心理健康的水平有不同层次,必须进行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制定的,具体评估标准有:适应能力、耐受能力、调控能力、社交能力、康复能力等。

  1.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对赖以生存的客观现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变化的适应。适应越快、越主动,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适应越慢、越被动,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如果适应能力很差,以致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内外环境,就会导致心理异常。

  2.耐受能力

耐受能力是指对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精神刺激有强弱之分,而且有时短暂,有时持续。如果个体能在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不强烈但持续出现的精神刺激面前做到平静、理智,其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如果在较弱的精神刺激或短暂的精神刺激面前就无所适从,则其心理健康水平就低。如果在精神刺激下精神萎靡甚至

出现人格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心理异常。

  3.调控能力

调控能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受意识控制和调节的程度。控制能力越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就越恰当,思维方向和过程就越顺利,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如果控制能力差,就意味着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心理健康水平就会降低。

  4.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心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指个体在情感、态度上与人沟通的能力。社交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在情感、情绪上与别人沟通,更容易接纳别人也容易被别人接纳,这说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社交能力差,不乐于交往,也不善于交往,难以接纳别人也不易被他人接纳,则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如果与人交往极其被动,显得十分冷漠,就可能心理异常。

  5.康复能力

康复能力是指遭受精神刺激后导致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康复能力越强,心理创伤复原时间就越短,复原程度就越高,这样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康复能力越弱,心理创伤的复原时间就越长,复原程度就越低,甚至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则心理健康水平低。如果出现心理创伤始终难以复原,或时有反复,则心理就有可能

出现异常。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

  一、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的局部异常状态。即平时人们所说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扰,也常常简称为心理问题。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

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

  1.情景性

一般心理问题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关,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也通常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

  2.偶发性与暂时性

绝大多数心理问题不会经常出现,更不会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

  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

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状态没有病理性变化,是指精神活动完全正常,社会功能总体上良好,不存在智力迟滞、情绪淡漠、病态自信等心理过程障碍,

(二)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1.偏执

偏执是指极端固执、刚愎的人格表现缺陷。

2.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信心,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3.多疑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格表现缺陷。

4.无端烦恼

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

5.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

6.孤僻

孤僻是孤寡、怪癖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缺陷。

7.攻击性

攻击性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打击,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侵犯性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表现缺陷。

8.狂热

狂热是指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盲目的、过度的、不合理的热衷的情绪缺陷。

狂热通常表现为:狂热爱好,如对玩游戏、网络的过度沉湎;狂热爱慕,如对明星的痴迷追慕;狂热盲信,如对宗教、名人的盲目相信和崇拜;狂热行为,如对金钱、恋人等所追求的目标产生疯狂过火的举动。

9.怯懦

怯懦是指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

怯懦通常表现为三弱:意志薄弱,害怕困难;情感脆弱,害怕挫折;性格软弱,害怕交际。怯懦的人平时寡言少语、行动拘谨,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胆小怕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惊慌失措,

受到挫折则自暴自弃、无地自容。

10.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指因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导致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

心理疲劳通常表现为:自感体力不支、反应迟钝,且伴有注意不集中、思维不敏捷、情绪低落、活动效率

降低,严重时会有头痛、眩晕、呼吸系统功能紊乱、食欲降低、失眠等。

  二、心理症状(精神症状)

(一)感知障碍

  1.感觉异常

这种异样感觉如果发生在体表且能指明不适的具体部位,叫做感觉过敏,对声光难以忍受也属于感觉过敏;如果发生在躯体内部且不能确切地指明不适的具体部位,则叫做内感性不适。

  2.感觉消失(anesthesia)

感觉消失也称感觉缺失,是指对外界刺激失去相应的感觉能力,通常在意识障碍严重时(如昏迷)发生。

  3.病理性错觉(pathologicalillusion)

病理性错觉是指在意识异常情况下出现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事物顽固地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自己不能觉察、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常可激起惊恐、焦虑等情绪反应而严重影响行为,甚至能导致杀人、放火、伤人、自杀等冲动行为而不能自控。

  4.幻觉(hallucination

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

幻听(auditoryhallucination幻听是最常见的一种幻觉,可以听到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单调或复杂的声音,但多为言语即人语声。

幻视(visualhallucination可以看到简单不成形的形象,如闪光,也可以看到整个景象或场面;看到的形象可以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也可以是鲜明的、生动的;可以是常见的,也可以是怪异的。病理性幻视如在意识清晰时出现,

幻嗅(olfactoryhallucination多为嗅到一种难闻的气味,如腐臭味、腥味、焦味以及刺鼻的化学药品味,从而表现出掩鼻动作和皱眉动作。多见于颞叶损害,也可见于各种精神病。

幻味(gustatoryhallucination幻味多与幻嗅同时存在,能从食物或饮料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异的、令人不愉快的味道,从而拒绝进食或饮水,多见于颞叶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幻触(tactilehallucination可表现为触摸感、虫爬感、针刺感、触电感、麻木感等,也可表现为性接触感。前者多见于周围神经炎、某些物质(如可卡因)中毒,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后者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5.感知综合障碍(syntheticdisorderofperception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能够认知客观事物,但对其大小比例、形状结构或时间空间关系产生了歪曲的感知。

视物变形(metamorphopsia视物时觉得物体变形,或扭曲,或凸显,或变大缩小,或变长变扁。如看见眼前的书变成了椭圆形、书上的字凸出于书页之上、看到小狗如大狼狗一般高大、看到肥猪如乳猪般瘦小等。其中,视物变大称之为视物显大症(macropsia),视物变小称之为视物显小症(micropsia)。

视物错位(metathesis视物时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或者近了,或者远了。把本来很近的物体看得很远,而把很远的物体看得很近,以致原来可以把杯子放在举手可及的近处桌子上却以为桌子很远不敢放下杯子,或者把杯

子放到很远却自以为很近的桌子上而使杯子掉落在地上。该症多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障碍(thoughtdisorder

  1.思维奔逸(flightofthinking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flightofidea),是指思维活动量的异常增多、思维速度的异常加快和思维活动内容的异常变换;意念缺乏一定的指向性和持续性,显得思潮澎湃而不可遏制,语流快速而联想丰富;常因周围偶尔发生的事件而很快转换自己的意念,考虑问题或做事有始无终。思维奔逸主要有四种表现。

思维挤压(pressureofthought思潮涌动难抑,大量的概念在脑中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尽管语流快速,但仍然来不及表达这些概念,以致前言不搭后语。

随境转移(distractibition思维内容随着当时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移,显得话题变换突然,常常一个问题未说完接着就转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去,使人摸不着头脑。

音联(clangassociation仅因言语前后句之间同音或押韵就随意地把它们连结起来而不顾其意义上是否有关联。如问患者今年多大,即答曰:三十三,我家附近有座山。

意联(punning仅因言语前后句之间有表面意义上的联系或相关就随意地把它们连结起来而不顾其是否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如问患者今年多大,即答曰:三十三,出生在三月,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正巧是属猴的。

  2.联想散漫(looseningofassociation

联想散漫亦称思维散漫(looseningofthinking)是指思维松弛、内容散漫、叙述难以切题,使人不易理解其含义;每句话的意义虽然很清楚,但各句话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无法说明问题。如问病人姓名,则答曰:木子李,十八子,李逵是梁山好汉,李鬼这个死鬼是人死后变的,吓活人不是好汉⋯⋯

  3.思维破裂(splittingofthought

思维破裂是联想散漫的严重表现,也称为联想断裂(splittingofas唱sociation),是指不能表达完整的句子,只是把许多词堆砌起来,内容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使人不解其意。如问病人从事何种职业,则答:机床,鸡和眼睛,隆隆响。狗、飞机⋯⋯这种情况也称为语词杂拌(wordsala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4.思维迟缓(retardationofthinking

思维迟缓是指思流十分缓慢,联想显著困难、反应迟钝、思路阻滞。患者常感到脑子变得笨拙似乎生了锈,思考问题非常吃力,思考的内容也难以顺利地表达出来;回答问题拖延,难于出口,需多次催促或再三重复问题后才能回答;回答时言语缓慢、内容简单。思维迟缓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5.思维贫乏(povertyofthought

思维贫乏是指联想极度贫乏、思维内容空洞、言语十分简单甚至久久沉默不语,显得茫然不知所措。患者自感没什么内容可想的,也没什么内容可说的,对提问常不作答,或干脆答曰没什么不知道,如经再三催问,也只能引起其表面上的反应,缺乏明显的针对性。如问: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意思?则答:石头到哪儿去找?或答:石头找不到。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6.思维中断(thoughtblock

思维中断也称思维被夺(thoughtdeprivation),是指谈话时思路突然中断,不能再接下去谈原来的问题;或者接下去谈的是另一个问题,感到自己的思想突然消失,为外力所夺。正常人在谈话时虽也有类似思路中断现象,但有原因可寻,或经提醒后仍能按原来的问题谈下去。思维中断则毫无原因,也不能接谈原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象征性思维(symbolicthought

象征性思维是指把象征和现实混淆起来,把毫无逻辑关系的具体事物和抽象的概念生硬地联系起来,违反常人思维的习惯,不经病人自己解释别人也无法理解。例如,病人不穿衣服来表示自己心地坦白,留着脏乱的长发表示自己热爱艺术。此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妄想(delusion

妄想是指一种对不符合事实的事坚信不移,不能以其所具有的教育水平与社会背景来解释,也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的病态信念。妄想内容可以十分荒谬,一般不难辨认。但是,由于现实生活复杂,如果荒谬信念的形成符合客观规律则就不能贸然确定为妄想。妄想内容也可以接近现实,但是即使病态信念的内容符合事实,只要不是根据客观事实而是根据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形成的,则仍然属于妄想。妄想可以在意识清醒条件下,也可以在意识障碍的条件下发生。不管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妄想,都是各类精神病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其中以妄想占主导地位的精神病称为偏执型精神病,即妄想型精神病。

妄想以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迫害妄想(persecutorydelusion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有人跟踪、伤害、诋毁、诽谤和迫害自己,甚至想置之于死地。例如,认为有人在其食物中放毒、在同伴中散布流言、暗中监视和算计自己等。在迫害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出现拒食、投诉、逃避甚至愤恨伤人等行为。此症多见于偏执型精神病;如伴有幻觉,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认

为被迫害是罪有应得,则多见于抑郁症。

关系妄想(delusionofreference

把与己无关的事牵连到自己身上来,并坚信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自己而发、都是在故意刺激自己。例如,别人的偶尔一瞥、偶尔听到别人提到自己的名字,都认为是不怀好意,甚至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某句话也是在有意影射攻击自己等。此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自罪妄想(delusionofsin

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不可饶恕的罪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理应受到他人鄙视、唾骂等惩罚,否则就对不起他人,甚至不配正常地生活下去,为此常常自伤,甚至自杀,有时也会通过拼命干活、拒食等方式以求赎罪。此症多见于抑郁症。

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delusion

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如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等,虽经反复详细医学检查否定此类疾病存在,但仍难以纠正已有的疑病观念,因而患者整天心急如焚、忧心忡忡,以致失去生活的信心。此症多见于更年期精神障碍,也见于精神分裂症。

嫉妒妄想(delusionofjealousy

捕风捉影地认为配偶另有新欢,暗中与其他异性私下会晤,有不正当行为,对自己不忠;为证实配偶有外遇,患者常采取跟踪、盯梢,或窥查配偶衣袋、提包、信件以获取证据,如不能证实仍坚信如故。此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更年期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夫妻双方条件相差较大的正常人。控制妄想(delusionofcontrol)感到自己的具体行为受神鬼或先进仪器等外界某种力量所控制而不能自主。例如,这种控制超出具体行为而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整个精神活动都受到外力干扰、支配和操纵,甚至感到消化、呼吸、心跳、睡眠等内脏活动也受外力控制。此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超价观念(overvaluedidea

超价观念是指强烈情绪化的且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虽然有一定的事实基础,推理也不荒谬,但判断却是在强烈的情绪体验下作出的,且超乎寻常。例如,犯了错误后总感到人人都鄙视自己,稍

有成就就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等。

  10.强迫思维(obsessivethought

强迫思维也称强迫观念(obsessiveidea),

是指不合理或不必要地反复出现某种观念,虽力图摆脱,但仍难以克制,且伴有主观上的被迫感和痛苦感。强迫思维完全出于内心,而非外力所致,常见于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强迫意念(obsessiveidea

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不良的念头,如想凌辱挖苦他人的念头、想象两性关系的念头等,可见于强迫症。

强迫性穷思竭虑(obsessiverumination

头脑中反复思考并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只生两只眼?如生三只眼,则第三只眼会长在哪里?鸡为什么不能长得像马那样高大?等。尽管患者也知道这类思考毫无必要,但仍为这些思考而困扰,欲罢不能。此症可见于强迫症。

强迫怀疑(obsessivedoubts

对刚刚完成的行为老不放心,不敢肯定是否已经完成。如寄信后怀疑地址、邮编是否写错,出门后怀疑门是否锁好,睡觉后煤气是否关紧等。此症可见于强迫症。

强迫对立性思维(obsessiveopposedthought

头脑中总是出现与常人相反的观念。如别人说干净,自己便想到肮脏;别人说结婚,自己便想到离婚等。此症可见于强迫症。

强迫表象(obsessiveimage

头脑中反复伴随着思维呈现出相应的形象,如脑内常常出现女性裸体形象等,可见于强迫症。

强迫意向(obsessiveimpulse

头脑中总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冲动,且这种冲动性的意向常常是伤害性的。如想捣毁电视机、想用脏话骂人、想用刀子捅某人、想在异性面前脱下裤子等。但此类冲动仅停留在意向阶段,一般不会付诸行动。此症可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三)言语障碍(speechdisorder

  1.持续言语(perseveration

持续言语是指反复地用同样一句简单的答语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重复多次后才转入另一句简单的答语,表现出严重的思维粘滞。例如问:你头痛不痛?回答头痛。再问:是前额头痛还是两侧头痛?回答仍为头痛。再问其他问题,回答还是头痛。此症可见于癫痫性或脑器质性精神病,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2.刻板言语(stereotypyofspeech

刻板言语是指机械单调地重复某一句毫无意义或难以理解的句子。例如不断重复:天空有太阳⋯⋯天空有太阳⋯⋯钢丝头发⋯⋯钢丝头发⋯⋯此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模仿言语(echolalia

模仿言语是指模仿性地重复他人的话,他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例如问:今年多大?回答同样说:今年多大?问:你是哪儿人?回答同样说:你是哪儿人?此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4.脑损伤性失语(aphasiaofbrainsyndrome

脑损伤性失语是指因脑部感染、梗塞、出血、肿瘤、变性和外伤等造成脑损伤而引起的言语能力的局部受失语的主要类型和症状有以下几种。

表达性失语(verbalexpressionaphasia

又称运动性失语(motoraphasia)。表现为说话困难,不能正确地表达所知道的事物,更不能表达思维的内容,常用错词,且发音也常有错误,使人难以理解,但能听懂一些词。最常见的表达性失语是言语错乱或错语症(paraphasia),主要由位于左脑额叶的布罗卡区受到损伤而引起。此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疾病、溴化物中毒性谵妄、震颤谵妄等。

接受性失语(verbalreceiptaphasia

又称感觉性失语(sensoryaphasia),主要表现为对听觉语言符号理解能力的丧失。患者听力虽正常,但听不懂言词,既不理解他人言语的意思,也不理解自己言语的意思;言语虽流利且常常喋喋不休,但说话空洞、分散和零乱,以致错误百出;对自己的多语和言语错误并不自知。此症状主要由左半球颞叶上的韦尔尼克区受到损伤而引起,常见于脑血管疾病。

传导性失语(conductiveaphasia

主要表现为复述性言语能力的丧失。患者言语理解和自发性言语能力虽然完好,即能说能理解,但不能重复他人的言语,不能复述所听到的包括字词和语句在内的话语。此症状主要由左半球额叶上的布罗卡区与韦尔尼克区之间的岛区病变所引起,病变通常在左半球大脑外侧裂的周围区域,常见于脑血管疾病。

越皮质性失语(transcorticalaphasia

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言语和言语理解发生障碍,但复述性言语正常。此症状主要由布罗卡区与韦尔尼克区周围区域的脑损伤所致。如果病变接近布罗卡区前部,称为越皮质表达性(运动性)失语,失语兼有表达性失语的某些特点;如果病变接近韦尔尼克区后部,则称为越皮质接受性(感觉性)失语,失语兼有接受性失语的某些特点。此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疾病。

完全性失语(globalaphasia)

主要表现为言语功能的全面受累,说话困难,只能发出几个单调的声音,无任何自发性言语,言语理解能力基本丧失,有时只能听懂自己的名字或从不离身的物品名称,无法复述听到的字词或语句,也不能书写通顺的句子。此症状主要由广泛的脑损伤,尤其是颈内动脉或大脑动脉闭塞所引起,常见于严重的脑外伤、脑变性和脑血管疾病。

失读(alexia

主要表现为阅读时不能唤起与字词形状相应的音或义,有形、音、义分离脱节现象,故而或者不会朗读,或者虽能朗读但不知字词的含义,或者既不会朗读也不知其义。这是脑损伤造成的书面言语阅读和理解能力的丧失。主要表现有:①单纯失读(simplealexia)。仅表现为读不出字词的音和不理解字词的义,并无其他失语的障碍。常由左枕叶和胼胝体后部病变引起,多见于大脑后动脉闭塞。②失写性失读(agraphiacalexia)。表现为虽能朗读但说不出其含义也不能书写字词,常同时伴有健忘性失语。常由顶下回和角回病变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失写(agraphia

主要表现为不能书写字词和语句,是脑损伤引起的书面言语表达障碍。主要表现有:①失语性失写(aphasiacagraphia)。表现为口语表达、理解障碍和书写障碍兼而有之。②失读性失写(alexiacaraphia)。表现为朗读和理解字词困难与书写障碍兼而有之。③失用性失写(apraxiacagraphia)。表现为不能书写建筑在丧失进行熟练动作能力的基础之上,因运动障碍而导致的书写障碍。④结构性失写(constructionalagraphia)。表现为字词的上下左右方位颠倒、字词的排列行距杂乱。以上各种类型失写均由脑损伤引起言语运动分析器、言语听觉分析器、言语视觉分析器或手臂动觉等机能受损引起,常见于脑血管疾病。

  5.缄默(mutism

缄默是指并无器质性病变的沉默不语状态。若与此类患者交谈,他们常闭口不言,屡经催促或追问,回答至多只有几个字或十几个字。此症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木僵型抑郁症或癔症性木僵状态。

  6.病理性说谎(pathologicallie

病理性说谎是指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博取别人的同情而虚构各种谎言。海阔天空、信口雌黄、大言不惭、胡乱编造是病理性谎言的主要特点。此症状常见于人格障碍,也见于伴有幻想性虚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

(四)注意障碍(attentiondisorder

  1.注意增强(increaseofattention

注意增强是指持续地高度注意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或自身躯体状态的细微变化而不易将注意力转移。例如,注意与己利益相关的人的一举一动,任何细节都不放过;过分注意自身生理活动的变化,以致成天疑神疑鬼。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精神障碍以及各种妄想症状。

  2.注意涣散(divergenceofattention

注意涣散也称注意减弱(decreaseofattention)。是指主动注意明显减弱,注意力难以集中。患者在必要的时间内注意力难以稳定地保持在应该注意的物体上,即使没有外界干扰,注意力也极容易分散。此症状多见于各种神经症,尤其是神经衰弱,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注意衰退(deteriorationofattention

注意衰退是指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全面减退,即不能把注意力稳定地维持在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在必要的时间内对应该注意的事物的注意始终处于松懈和缺乏必要紧张度的状态之中;对外界的事物也难以引起其注意,似乎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此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病以及意识障碍,也见于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

  4.随境转移(distractibility

随境转移是指主动注意因被动注意增强而不能持久,即主动注意的对象因被动注意增强而不断转换,常随周围环境即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很难将主动注意稳定地保持在应该注意的对象上。此症状多见于躁

狂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躁狂状态。

  5.注意固定(fixationofattention

注意固定是指注意顽强地凝固在特定的对象上而难以主动地将注意转移到应该注意的新对象上,是注意稳定性病理性增强的表现。例如,将注意顽固地固定在妄想观念和强迫观念上,整个心理活动都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进行。此症状多见于妄想状态和强迫症。

  6.注意狭窄(narrowingofattention

注意狭窄是指主动注意范围明显缩小,被动注意明显减弱,因而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就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对象。此症状多见于有智能或意识障碍的痴呆病人,也见于朦胧状态。

(五)记忆障碍(memorydisorder

  1.记忆增强(hypermnesia

记忆增强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能清晰地回忆起大量过去已经遗忘了的、常人根本想不起来的经验,连细枝末节也历历在目。如早年童年生活的某些片断(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过什么游戏等),虽时隔久远,患者却仍能详尽无遗地回忆起来,给人一种记忆力惊人的感觉。此症状多见于偏执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

裂症。

  2.界限性遗忘(circumscribedamnesia

界限性遗忘是指全部遗忘过去生活中某一明确的特定阶段的经历和事件。这些经历和事件通常是不利于自己和不愿回忆、不愿谈及的。此症状多见于癔症。

  3.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amnesia

顺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但疾病发生前的经历则保持着良好的记忆。这里的一段时间内是指疾病发生后意识有程度不同障碍的时间。意识恢复后,如大脑未蒙受严重损害,则患者记忆可恢复正常,但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仍不能回忆;如大脑已蒙受严重损害,则仍不能对发生的事件有正常的识记,表现出一过即忘。此症状多见于脑震荡、脑外伤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意识障碍。

  4.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amnesia

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一段时间的长短与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有关。此症状多见于颅脑外伤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也见于老年性精神病和猝中

发作,在严重精神创伤后或一氧化碳中毒时也可出现。

  5.近事遗忘(mcentamnesia

近事遗忘是指不能回忆新近发生的事情,越是新近的事情遗忘得就越彻底,但对以往发生的甚至很早以前发生的事情却能回忆。例如,刚洗过脸立刻就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洗过脸,刚把干净袜子塞在枕头底下立刻就忘了袜子放在何处而到处寻找,但对童年的某些经历却能完好地回忆。此症状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早期和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早期。

  6.远事遗忘(remoteamnesia

远事遗忘是指不能回忆过去数月或数年前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疾病前是能够回忆的。脑器质性疾病一般先出现近事遗忘,十分严重时才出现远事遗忘,这是由于大脑弥散性损害进行性加重的结果。由近事遗忘逐渐发展加重到远事遗忘,并同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情感淡漠,则称之为进行性遗忘(progressiveamnesia)。此症状多见于老年性痴呆等老年性精神障碍。

  7.错构(paramnesia

错构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具体时间、地点、情节以及人物上张冠李戴,并坚信不疑,认为自己的记忆是准确的。例如,与某人第一次见面就认为以前曾经见过面,其实以前与其见过面的是另一个人。此症状多见于脑外伤性痴呆等脑器质性精神病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8.虚构(confabulation

虚构是指在回忆时把过去从未经历过的、完全是虚构的事件当作亲身经历来加以渲染,其内容可十分具体、生动,也可能荒诞不经,但却坚信确有其事,常带有幻想的性质。渲染的事件不能记住,下次回忆时另虚构其他事件。例如,有人从未去过杭州却坚持说自己在十天前去过杭州,还游览过岳坟、六和塔、西子湖畔等,讲得煞有介事。此症状多见于老年性精神病、麻痹性痴呆以及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六)情感障碍(affectdisorder

  1.情感高涨(elation

情感高涨是指患者对一切都感到满意、乐观、喜悦。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说话声调高昂、眉飞色舞、表情丰富、洋洋自得,常给人一种夸大自负的感觉,但有时也易受刺激,稍有不遂便勃然大怒或伤心流泪,不过往往转瞬即逝,自我感觉良好。由于情感高涨表现并未明显破坏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因而患者的表现常能为人所理解。此症状多见于躁狂症以及各种精神疾病引起的躁狂状态。

  2.情感欣快(euphoria

情感欣快是指患者在智能障碍的基础上具有满意、幸福、愉快的内心体验,但说不清原因,给人一种自得其乐的感觉,面部表情虽然乐观、轻松,但也显得呆傻和愚蠢。由于情感欣快常伴有智能障碍,因而其自得其乐的愉悦表现常使人难以理解。此症状多见于麻痹性痴呆以及其他各种脑器质性疾病,也可见于酒醉状态。

  3.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laffect

病理性激情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而强烈的、伴有冲动行为的情感爆发。该症状来势凶猛而残暴,可伤人、毁物和纵火,常伴有意识障碍,患者无法意识到也不能控制自己强烈的失控冲动举动,事后多不能回忆。该症状多见于颅脑外伤、精神分裂症、癫痫以及感染中毒性精神病。

  4.易激惹(irritableness

易激惹是指各种程度不同的易怒倾向。患者常对一般的甚至很轻微的刺激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者激动生气,或者愤怒争吵,或者大发雷霆;发作时常声音发颤、手脚发抖,且心跳加快、脸颊涨红,但持续时间较短。该症状常见于躁狂状态、癔症、躯体疾病(如甲亢)和器质性精神病,也可见于神经衰弱。

  5.情感低落(depression

情感低落是指郁郁寡欢、心境恶劣、了无生趣、缺少活力。轻者表现为情绪低沉,整日愁眉不展、无精打采、低头少语、忧心忡忡,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常常伤感饮泣,度日如年,认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但愿长醉不醒;重者则表现为情绪抑郁,终日沮丧绝望,自感一无是处,有严重的罪恶感,常常自伤自罚,对生活毫无生趣,经常出现自杀的念头和企图。该症状多见于恶劣心境、抑郁症和更年期抑郁症。

  6.情感淡漠(apathy

情感淡漠是指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贫乏,面部表情冷淡呆板(但也未必冷漠呆板),视亲朋好友如同路人,对切身利益漠不关心,对悲欢离合无动于衷。情感淡漠是情感迟钝的恶性发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和严重器质性痴呆症。

  7.情感不稳(emotionallability

情感不稳是指患者情绪表现极易变化,常由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个极端,且与外界环境变化和刺激毫无关系。例如,毫无原因地转怒为喜、破涕为笑,使人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该症状见于脑器质性精

神病。

  8.情感倒错(parathymia

情感倒错是指情感体验与外界刺激的性质不相符合,是认识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丧失协调而产生的颠

倒现象。如遇到高兴事件,患者却显得非常痛苦悲伤,遇到悲伤事件,却显得非常高兴。该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9.表情倒错(paramimia

表情倒错是指患者表情与内心情感体验不协调、不配合甚至相反。例如,患者表情上痛哭流涕,但内心

却无悲伤哀痛体验,甚至还会显得很愉快,自述我心中不悲伤或我心里挺高兴。此症状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0.情感幼稚(offectiveinfantility

情感幼稚是指患者情绪稳定性差,情感反应为低水平的欲望所支配,缺乏理性控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如同小孩的内心体验,也称情感脆弱(offectivefragility)。例如,患者为微不足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高兴得不得了,给人一种很好哄骗的感觉;稍不高兴就嚎啕大哭甚至满地打滚,给人一种惹不得的感觉。此症状见于癔症、精神发育迟缓和痴呆。

(七)意志障碍(volitiondisorder

  1.意志增强(hyperbulia

意志增强是指患者受意志支配的活动具有病态的顽固性和执拗性。例如,有疑病妄想的人不厌其烦地到处求医问药以证实其确实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有嫉妒妄想的人坚定不移地跟踪、盯梢自己的配偶以证实其

确实另有所欢等。此症状多见于妄想狂和精神分裂症。

  2.意志减弱(hypobulia

意志减弱是指患者意志活动明显减少以致凡事犹豫不决、易受暗示,对做任何事都缺乏动力与兴趣,即使想做点事,也总感到无何意义或做不成而作罢,因而活动常常难以坚持到底,但并非意志缺乏,而是意志消

沉。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矛盾心态(ambivalence

矛盾心态也称双价症,表现为患者对极其简单的事也感到左右为难、犹豫不决。例如,遇见熟人要不要打招呼、到南京路买商品是先到第一百货商店还是先到华联商厦等。此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易暗示性(suggestability

表现为患者思想或行为常为别人,尤其是为自己所崇拜或信赖的人的暗示所支配,自己不动脑筋思考,也不加分析辨别。例如,别人对自己的工作成果不屑一顾,患者就认为自己无能等。此症状多见于癔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意向倒错(parabulia

意向倒错是指患者意向活动与常情相悖以致难以理解,如自伤自残,吃泥土、粪便等令人厌恶的东西,并往往对此作荒谬的解释。此症状多见于青春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4.意向矛盾(ambitendency

意向矛盾是指患者同时进行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意向活动而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其矛盾性和对立性,也不能自动地加以纠正。例如,一面津津有味地吃某种食物,一面又频频自动地吐出来;一面不断挑选某种商品,一面嘴里又不断声称不想买这种商品。此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八)动作行为障碍(motorsymptoms

  1.精神运动性兴奋(psychomotorexcitement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精神活动的普遍性增强,动作和行为明显增加,动作行为可以表现为与思想感情协调,也可以表现为与思想感情不协调。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躁狂性兴奋(manicexcitement

表现为患者整个心理活动增强,心情愉快,情感高涨,思维活跃,联想迅速,动作轻松,行为增加,做事利索,言语增多,但常随境转移,有始无终,整天忙忙碌碌,难以安静下来,坚持性极差。动作行为可有目的,也能与周围环境配合协调,能为人理解。此症状多见于躁狂症。

焦虑性兴奋(anxietyexcitement

患者表现为极度的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往复徘徊,做任何事情刚着手就不能坚持做下去,但动作行为之间互相协调。此症状见于焦虑性神经症。

青春性兴奋(hebephrenicexcitement

表现为言语增多,但支离破碎、语无伦次;表情丰富,但夸张做作、缺乏相应内心体验;动作繁杂,但愚蠢幼稚、离奇古怪;兴奋缺乏目的和动机,行为动作之间以及动作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使人难以理解。此症状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紧张性兴奋(catatonicexcitement

表现为言语不多,内容单调、杂乱;情感强烈但表情呆滞;动作粗暴、冲动、杂乱、呆板,具有破坏性,常无端伤人毁物;兴奋缺乏目的性和确切的指向性,使人难以捉摸,但持续时间较短,常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此症状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谵妄性兴奋(deliriantexcitement

表现为情绪不稳,行为紊乱而冲动,尤其在夜间常吵闹不休,使人不得安宁,可自伤或伤人。此症状见于谵妄状态。

  2.精神运动性抑制(psychomotorinhibition

精神运动性抑制是指精神活动的普遍性减弱或阻滞,随意动作受到削弱或丧失,意志行动与随意行动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

紧张性木僵(catatonicstupor也称肌紧张木僵(rigidcatalepsy,其突出表现是运动抑制。木僵程度可因运动抑制程度不同而不同。轻则言语显著减少,动作极其缓慢且笨拙;重则运动完全抑制,不吃、不喝、不语、不动,姿势长期固定,防御反射消失,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即使将其摆弄成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长时保持不变,如同蜡做的一样,故称为蜡样屈曲(flexibilitascerea。患者如果是僵卧在床上,即使抽去其枕头,头也能悬空保持卧姿不变,好像枕头未被抽掉似的,称之为空气枕头(airpillow)。同时,患者对体内外各种刺激均不发生反应,即使针刺其皮肤或在其眼前作欲击状,也不会引起其躲避、眨眼等防御反应。木僵状态通常白天严重,患者口内积满唾液,任其外溢,也不主动排出大小便,任其潴留,但意识清晰;能感知外界事物,但不加抗拒。

抑郁性木僵(depressivestupor

患者表现为无主动要求和活动,言语极度减少或缄默不语,终日呆坐或卧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拒食或甚少进食,如反复追问,可获简单的示意性回答或低声回答;表情与内心体验相符合,如向其讲述伤心事,病人虽无应答却会落泪。不注意个人卫生,但大小便能自理。此症状见于抑郁症。

  3.病态性违拗(psychopathicnegativism

病态性违拗也称违拗症(negativism),是指患者拒绝按他人要求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行为,甚至作出与他人要求相反的动作或行为。如果作出与他人要求相反的动作或行为,例如要其张口偏要闭嘴,要其坐下偏要站立,则为主动违拗症(activenegativism);如果拒绝按他人要求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行为,对他人要求不加理睬,则为被动违拗症(passivenegativism)。被动违拗症也称内在违拗症(innernegativism)。此症状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被动性服从(passiveobedience

被动性服从是指患者无条件接受并执行任何要求,即使执行的动作和行为会使自己造成损害或引起痛苦,也照做不误。例如,要其伸手便伸手,即使针刺其手也不缩回。此症状与病态性违拗的表现恰好相反,可

见于精神分裂症。

  5.刻板动作(stereotypedact

刻板动作是指患者毫无目的地机械而重复某种单调的动作。例如,将衣服扣子解开又扣上,扣上又解开。此症状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见于精神分裂症。

  6.模仿动作(echopraxia

模仿动作是指患者毫无目的地机械重复别人的动作。例如,别人搔头也随之搔头,别人立正也跟着立正。此症状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

  7.持续动作(perseveredact

持续动作是指患者不按照别人提出的要求动作,而仍然重复刚才做过的动作,尽管也知道这种重复已无必要,却依然照做。此症状常与持续言语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

  8.强迫动作(compulsiveact

强迫动作是指患者在难以抑制的意念下反复出现的不合情理的动作,但难以摆脱,常伴有焦虑和痛苦。例如,反复用力眨眼、反复扭动颈部、反复啃咬指甲等。此症状多见于强迫性神经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九)本能行为障碍(instinctsymptoms

  1.自伤(self唱hurt

自伤是指患者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且多为机械伤,方向一致,范围集中。此症状多见于精神发育迟缓和精神分裂症。

  2.自杀(suicide

自杀是指个体故意用自缢、投水、跳楼、服毒、刎颈等手段终结自己的生命。如仅有自杀想法而无行动则称为自杀观念(suicideidea),而有自杀行动而未成功者称为自杀企图(parasuicide)。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

进食障碍是指饮食异常。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食欲减退(decreaseofappetite)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想吃也不愿吃食物。除躯体疾病外,多见于抑郁症,也见于神经性厌食症。

食欲亢进(increaseofappetite)表现为进食过度,暴饮暴食。多见于精神发育迟缓和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躁狂症、癔症和精神性贪食症。拒食(refuseoffood)表现为不饮不食,如强行将食物纳入其口中,则含而不咽。多见于各种精神病,也可见于意识模糊与木僵状态。

  4.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异常。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失眠(insomnia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梦过多、睡眠浅、易醒、睡眠时间过少等。多见于失眠症和各种神经症。

发作性睡眠(narcolepsy

表现为难以克制的睡眠感和睡眠发作,睡眠时间短,极易叫醒,但睡眠时常伴有意识模糊。多见于发作性睡眠病。

睡眠麻痹(sleepparalysis

表现为将醒未醒时感到既发不出声音也不能动,因而十分焦急,但稍加刺激即可使此症状消失。见于嗜睡症。

睡行(sleep唱walking

即梦游。表现为夜间睡后莫名其妙地起床活动,意识恍惚,行动呆板,活动后又复睡眠,醒后不能回忆。

多见于癔症。

5.性功能失调(sexualdysfunction

性功能失调是指成熟男女性交上发生的各种困难。主要有以下方面。

性快感缺失(ahedonia

即性冷淡(frigidity)。表现为虽可完成性行为,但体验不到任何愉快感。

性恐惧(genophobia

表现为极其害怕性行为,是对性活动的病态恐怖。

性乐高潮障碍(orgasmicdysfunction

表现为不出现或很难出现性乐高潮反应。男性为早泄和不能射精。女性为性乐高潮缺乏,包括原发性性乐高潮缺乏,即从未体验过性乐高潮;继发性性乐高潮缺乏,即原先体验过性乐高潮,后来则告消失;境遇性性乐高潮缺乏,即在一定情境下产生不了性乐高潮。

阳痿(erectileimpotence

表现为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时间太短,不足以完成性行为。

阴道痉挛(vaginismus

表现为性交时阴道肌肉痉挛和疼痛。

性交疼痛(dyspareunia

表现为性交时感到疼痛。

射精疼痛(painonejaculation

表现为射精时有疼痛感觉。

早泄(prematureejaculation

表现为阴茎尚未插入阴道,或刚插入不久便即行习惯性射精。

(十)意识障碍(disorderofconsciousness

  1.意识混浊(cloudingofconsciousness

意识混浊是指患者意识清晰度明显减低,似醒似睡,缺乏主动,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行为缓慢,语音低沉,整个精神活动显得十分呆滞,但对外界的刺激能引起简单的反应,如令其张口、抬头都能做到,也能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此症状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嗜睡(drowsiness

嗜睡作为意识清晰度降低的意识障碍表现,是指极其瞌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患者在安静环境下或独处时常呈睡着状态,但可以叫醒。醒后短时间内虽有点迷糊,甚至答非所问,但能很快清醒并与人正常交谈。刺激一消失复又入睡。此症状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3.昏睡(sopor

昏睡是指患者整日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刺激(如语言刺激)已不能引起反应,但意识并未完全丧失。对强刺激(如推、针刺、拧)可有轻度反应,如移动肢体。对答则一般无法进行。此症状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也可见于癔症,但癔症患者昏睡的发生和觉醒则往往很突然。

  4.昏迷(coma

上海心理咨询师考试冲刺必备——第一章异常心理学 冲刺100必备答案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即使强刺激也难以弄醒。浅度昏迷时腱反射与足底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与瞳孔对光反应依然存在;深度昏迷时则所有反射都消失,瞳孔扩大,呼吸变慢且不规则,时有暂停现象。此症状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与其他各种躯体疾病的垂危期。

  5.谵妄(delirium

谵妄是指急性意识障碍,表现为定向障碍,对周围人物、地点和时间不能辨认;同时伴有错觉、幻觉,其中以幻视为主,幻视内容生动、逼真、恐怖、怪异;情绪不稳、思维紊乱、行为冲动,常突然喊叫、挣扎、逃跑,语言不连贯和喃喃自语。谵妄一般昼轻夜重,日间可表现为嗜睡,夜间则骚动不宁。意识清醒后患者对谵妄时的内容仅有片断回忆,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回忆。此症状见于高热、中毒性躯体疾病,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意识朦胧(twilightstate

意识朦胧即朦胧状态,是指意识范围的狭窄,同时可伴有错觉、幻觉和妄想。仅对狭窄范围内的事物予以注意并表现出正常的认知活动和行为,而对其他事物则显示出认知错误、思维混乱。此症状常突然发生又突然中止,持续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患者事后常对朦胧期的情况不能回忆。此症状常见于癫痫、脑外伤、脑血管疾病以及心因性精神病与癔症等。

  7.梦样状态(dream唱likestate

梦样状态是指患者意识清醒度降低并伴有梦境般体验而与周围环境丧失联系。可出现梦呓般的自语,

有时显得木僵,有时则显得极其兴奋。此时若大声叫唤,可有反应且简单作答,但应答内容含糊。此症状见于精神分裂症。

  8.精神错乱(mentalconfusion

精神错乱是指患者严重的思维混乱,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缺乏对整体事物的感知能力,对周围事物仅有部分的正确感知,表情茫然,有时也会有极度兴奋状态,一般仍保持定向力,只是有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症状见于各种精神病。

(十一)自我意识障碍(disorderofautoconsciousness

  1.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人格解体是指患者意识不到自身的存在,既意识不到自己的躯体,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不能确认自身的真实感觉,完全丧失了自我。如果患者感到环境变得不真实,仿佛在做梦,称为现实解体;如果感到自己的躯体变得空虚,或变大、变小、分离、肢解,称为躯体解体;如果感到情感体验能力丧失,不能哭、不能爱或恨,则称为情感解体。无论何种类型的人格解体,患者都会觉得自己已不是原来的自己。此症状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2.交替人格(alternatingpersonality

交替人格是指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交替表现出两种或多种人格身份。在一段时期以一种人格的方式活动,过了一段时期,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后又突然转变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身份,以另一种人格的方式活动,对以前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换了一个人。此症状多见于癔症,有时也见于精神分裂症。

  3.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

多重人格是指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人格身份。其中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身份,称之为双重人格(dualpersonality)。如以甲的身份出现,却用乙惯用的语言习惯说话,还常常做着丙固有的肢体动作。此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

  4.人格转换(transformationofpersonality

人格转换是指否定原来的人格和自身而认为自己是另一个人,或认为自己是某种动物。如称自己是故去的爷爷,或自称自己是狐狸精等,但没有自称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此症状见于精神分裂症。

  5.自知力缺失(lackofinsight

自知力缺失是指患者不认为自己病态的精神活动或精神症状是病态。患者能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一种病态,并能知道哪些表现是病态,则称为有自知力或自知力完整。介于两者之间称为有部分自知力。自知力缺失是精神病的特有表现,见于各种精神病。

(十二)智能障碍(disorderofintelligence

  1.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迟滞(intellectualretardation)、智力低常(intellectualsubnormality)、精神发育不全(oligophrenia)和精神残疾(mentalhandicap)。目前,国内外统一命名为精神发育迟滞,教育部门则倾向于称为弱智(feeblemindness)。如果智能受损严重则称之为痴呆(dementia)。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moderatementalretardation)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severementalretardation)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profoundmentalretardation)

  2.痴呆(dementia)

痴呆是指由脑部疾病引起的具有渐进性性质且不可逆的智力严重障碍。

全面性痴呆(comprehensivedementia)

局限性痴呆(localdementia)

表痴呆与假性痴呆(pseudod)

(十三)定向障碍(disorderoforientation

  1.环境定向障碍(disorderofenvironmentalorientation

环境定向障碍是指个体对现实环境中的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等的识别和判断错误。如将上午当下午、将右边视为左边、将病室认作旅舍、将护士当作妻子等。此症状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

  2.自我定向障碍(disorderofselforientation

自我定向障碍是指患者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等的识别和判断错误。如不知道、说不清或说错包括姓名在内的自己本身情况,甚至把自己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此症状见于各种精神病。

  三、神经症与癔症(neurosisandhysteria

(一)神经症(neurosis

  1.焦虑症(anxietydisorder

焦虑症是一种通常并非由焦虑刺激引起,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伴有明显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

焦虑症可分为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

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慢性焦虑症又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精神性焦虑至少有以下表现之一:患者经常感到不明原因和对象的紧张或烦躁;经常提心吊胆会发生某种不幸,但又说不出有什么具体不幸;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如临大敌。

躯体性焦虑常伴有以下表现:运动性不安(如坐立不安、往复徘徊、唉声叹气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出汗、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

诊断要点

一是必须同时具有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者缺一不可。二是并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相应刺激,这种焦虑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往往说不清原因,或者即使有相应的刺激,但刺激强度与焦虑程度和持续时间明显不相称。

治疗

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如倾听和解释)、放松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必要时可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以减轻焦虑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慢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可达数年,而急性焦虑症多起病突然,病程呈间歇发作。据调查显示,女性、年轻、病程短且发病前性格良好者预后较好,而病史中有晕厥、激动、人格解体等癔症倾向且有轻生念头者预后欠佳。

  2.恐怖症(phobia

恐怖症是一种对某些特定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引起回避反应的神经症,也称恐惧症。

临床表现

由于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纷繁复杂,因此恐怖症归纳起来可分为很多具体类型,一般可分为特定恐怖症、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三大类。

诊断要点

一是患者有明确的引起恐怖反应的刺激(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明知恐怖反应与实际的刺激不相称,不合情理,但难以摆脱。二是患者发作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焦虑、紧张、脸红、出汗等)。三是尽管患者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但仍对引起恐怖反应的事物、情境或人际交往采取极力回避态度,而且反复出现,无法控制。如无法回避,则可伴发惊恐发作。

  3.强迫症(obsession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强迫症状源于自我而又违反自己意愿,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和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

4.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s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虽经各种医学检查呈阴性和医生的解释仍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5.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身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严格来讲,神经衰弱是由一种较为持久的精神紧张或内心冲突引起的,具有精神疲乏等多种神经衰弱性症状,且症状时有波动,对学习或工作有一定影响的异质性神经症。

(二)癔症(hysteria

癔症也称歇斯底里(hysteria的音译),是一种以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的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爆发,常在情绪激动时发作,表现为嚎啕大哭、顿足捶胸、满地打滚、狂笑不止等幼稚、夸张性的表演动作。多人围观时,发作尤为剧烈。此症状在癔症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

二、癔症性遗忘,表现为遗忘突然发生,但患者认知功能和适应功能良好,无脑器质性损害。

三、癔症性漫游,表现为患者突然不辞而别,无目的、无计划地到处游逛,数小时或数天后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但又不明原因。在漫游期间他能保留基本自我照顾能力(如饮食、避免危险等)和简单的社交能力(如问路、购物、乘车等)。

四、癔症性假性痴呆,表现为痴呆突然发生,生活不能自理,记忆丧失,答非所问,给人以做作的感觉。

五、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丧失自我同一感,有交替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或以鬼神或亡灵附体取代自己原来的身份,且注意和意识仅集中在与其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两个方面。

六、癔症性经神病,患者反复出现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行为紊乱,哭笑无常,或者木僵,对鬼神或亡灵附体可达到妄想程度。

癔症性运动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癔症性瘫痪,可表现为各种瘫痪情形,如截瘫、单肢瘫、偏瘫等,但无神经系统受损的特征,也无器质性病变,不会出现病理反射和肌肉萎缩(瘫痪后久治不愈造成的废用性萎缩除外)。

二是癔症性失音,说话发不出声音,只见嘴动,不闻其音,但咳嗽声正常,也无喉部和声带异常。

三是癔症性震颤,突然出现一肢、数肢或全身的震颤,幅度较大,且毫无规律。

癔症性感觉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癔症性失明,患者突然失明,但既无视觉器官病变,也无视觉传导神经的损害。

二是癔症性失聪,患者突然丧失听力,但听力反射存在,既无听觉器官的病变,也无听觉传导神经的损害。

三是癔症球,俗称梅核气,感觉咽部老堵有异物,吐不出、咽不下,有些病人可有吞咽功能和食管异常。

四是癔症性肤觉缺失,以身体关节或中线为界,关节一端或身体一侧的皮肤突然失去温度觉、触压觉和痛觉,但不符合生理和神经解剖规律。

诊断要点

  四、心境障碍(mood/affectivedisorders

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病情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一)躁狂发作(manicepisode

躁狂发作是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的心境障碍。病程标准至少为持续1周。该症可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机或不良后果。

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情感高涨或易激惹。

二是思维奔逸。

三是精神运动性兴奋。

诊断要点

一是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同时具有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相关症状,合称为三高症状。

二是病程至少已持续1周。三是从未有过抑郁发作。

(二)抑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

抑郁发作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境障碍。病程标准至少持续2周。社会功能受损,可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情感低落。二是思维缓慢。三是精神运动性迟缓。四是躯体症状,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干结、性欲衰退。

诊断要点

一是以情感低落为主,同时具有思维缓慢和动作、语言减少与迟缓的相关症状,合称为三低症状。二是病程至少已持续2周。三是从未有过躁狂发作。

(三)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

双相障碍是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混合或迅速交替发作的心境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且同样突出。二是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相互转换。

诊断要点

一是躁狂与抑郁循环发作,发作间歇期症状通常缓解或基本缓解,但也可以每天快速转换。二是躁狂和抑郁症状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且发作已持续2周以上,则应诊断为混合性双相障碍。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persistentmooddisorder

持续性心境障碍是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发作时达不到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标准。通常1次发作持续数年,但可有几天、几周或几月的间歇期。

临床表现

  1.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

  2.恶劣心境(dysthymia)

主要表现为病人持久的情绪低落。感到压抑、悲伤、沮丧或苦闷,常把原因归于他人或周围环境。伴有多种躯体障碍,如疲乏、头痛、头晕、耳鸣、口干、胸闷、心悸、腹胀、多汗等,但这些症状可随心情的好转而改善。

诊断要点

一是心境障碍是持续性的,通常一次发作要持续数年,甚至占据个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但在一次发作期间可有心境正常间歇期。

二是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符合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标准。

  五、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

(一)人格障碍的界定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异常行为模式。

(二)常见的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

偏执性人格障碍是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敏感多疑。二是容易记恨。三是固执己见。。

诊断要点

一是易走极端。二是有过分情绪化的超价观念。

  2.冲动性人格障碍(impulsivepersonalitydisorder

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是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可因一点小事就产生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难以自控,虽然事后也感到懊悔甚至自罪自责,但事后又会复发,具有明显的一贯性。

二是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三是产生冲动情绪时,常伴随有攻击行为,也可自伤、自残甚至自杀。

四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会表现出冲动性,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长时间完成某一件事情。

诊断要点

一是具有阵发性,患者情感爆发和冲动行为事前难以预测。

二是难以自控,事后会有后悔感,但无助于防止再发。

  3.强迫性人格障碍(anankasticpersonalitydisorder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墨守成规。

二是过分疑虑。

三是苛求完美。

诊断要点

一是患者凡事都要遵循严格的习惯或规则,否则就难以忍受。

二是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常处于紧张焦虑和自责之中。

三是不容许生活习惯和规律的变更,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4.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以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性格极端孤僻。二是情感冷漠。三是行为怪异。四是喜欢幻想。

诊断要点

一是性格过于孤僻,不好交际,常独来独往。

二是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凡事漠不关心,面无表情,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

三是行为和想法怪异,不合常理。

  5.表演性人格障碍(histrionicpersonalitydisorder

也称为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过分情绪化。二是过分追求他人关注。三是以自我为中心。四是受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

诊断要点

一是情绪表现过分夸张,且极不稳定,具有某些类似癔症样的症状,但却是有意为之。

二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不为他人着想,极力寻求别人的关注。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dis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一是患者冷酷无情。二是无视社会道德规范。三是行为冲动。四是缺乏罪责感。

诊断要点

一是行为违背社会规范和准则,具有社会危害性,却屡屡犯错。

二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感受,冷漠无情。

三是易冲动,不计后果,且没有自责感。

  六、性心理障碍(性变态)与性功能障碍

  (一)性心理障碍(性变态)与性功能障碍的界定

性心理障碍是指具有性指向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身份障碍等特征的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

性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为:一是患者性行为与生殖没有直接关系且不符合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或可导致本人的心理冲突和痛苦。

二是寻求性满足的对象与方法与众不同或有改变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

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特点为:

一是在过性生活时无性兴奋或虽有性兴奋但达不到性生活需要的程度,以致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和得到期望的性满足。

二是不存在造成性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和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各种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三是症状已至少3个月。

(二)常见性心理障碍

  1.同性恋(homosexuality

虽然患者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可伴发焦虑、抑郁与内心痛苦,从而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等心理障碍。同性恋属于性指向障碍。

诊断要点

  2.恋物症(fetishism

恋物症是一种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作为重要的性刺激来源而感到性满足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偏好障碍。此症常起始于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几乎仅见于男性。

  3.异装症(fetishistictransvestism

异装症是一种通过穿戴异性服饰而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它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形式。绝大多数患者为男性。

  4,露阴症(exhibitionism

露阴症是一种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身体隐私部位以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偏好障碍。露阴症患者几乎都是男性,但也有极少数反复暴露乳房的女性患者,多发生在青春期。

  5,窥阴症(voyeurism

窥阴症是一种以反复多次窥视和偷看异性裸体或他人性活动为偏爱方式而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偏好障碍。此症患者几乎仅见于男性。

  6,性施虐和性受虐症(sadomasochism

性施虐症是一种通过在异性身上造成屈辱、痛楚和伤害来满足性欲的性心理障碍;性受虐症是一种通过异性所给予的屈辱、痛楚和伤害等体验来满足性欲的性心理障碍。两者均属于性偏好障碍。

7,易性症(transsexualism

易性症是一种自信自己是生物学上性别所表示的另一种相反的性别,并持续存在厌恶和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

(三)常见性功能障碍

性欲减退:指成年人持续存在性兴趣和性活动的降低,甚至丧失。

阳痿:指成年男性有性欲,但难以产生或维持满意的性交所需要的阴茎勃起,如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充分或勃起时间过短等。但患者在睡梦中、早上醒来或手淫时可以勃起。

阴冷:指成年女性有性欲,但难以产生或维持满意的性交所需要的阴道湿润等生殖器的适当反应。

性乐高潮障碍:指持续地发生性交时缺乏性乐高潮的体验,女性较为常见,男性往往同时伴有不射精或射精显著延迟。

早泄:指持续地发生性交时射精过早导致性交不满意,或阴茎还未插入阴道就射精,继发于勃起障碍者诊断为阳痿。

阴道痉挛指性交时阴道肌肉强烈收缩,致使阴茎插入困难或引起疼痛。

性交疼痛指性交会引起男性或女性生殖器的疼痛,但这种情况既不是由局部病变引起,也不是由阴道干燥或阴道痉挛引起。

七、进食和睡眠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行为异常。

(二)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的优势观念及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并强烈控制体重为特征的进食障碍。

(三)失眠症

失眠症是以原发性失眠(单纯性失眠)为惟一症状且具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八、精神分裂症

(一)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意志互相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他症状的精神病。

(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思维障碍、幻觉、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中的精神病性症状,

思维障碍主要表现:

一是思维形式障碍。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思维松弛或思维破裂,联想散漫,言语结构松弛,表达不连贯。具体表现为思维中断、思维云集、刻板言语以及象征性思维。

二是妄想。表现为突发的原发性妄想。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另外,还有幻触、幻嗅等表现,但比较少见。

  1,偏执型分裂症

  2,青春型分裂症

  3,紧张型分裂症

  4,单纯型分裂症

 

  九、应激相关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异乎寻常和严重的精神刺激即刻引起的应激相关障碍。

(二)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种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属于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症状和应激源密切相关,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多能被他人理解。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如遭受酷刑、被强奸、目睹他人车祸或受到迫害等)引起的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应激相关障碍。

(四)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一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人格缺陷而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可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不注意卫生、生活不规律、退缩等)或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的慢性应激相关障碍。

第四节 儿童精神障碍

  一、广泛性发育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多数患儿精神发育迟滞。

(一)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婴儿孤独症或自闭症,是一种具有社会交往、言语交流、行为动作等方面严重心理发育障碍的综合征。此症发病于3岁以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二)婴儿痴呆

婴儿痴呆又称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或Heller综合征(Heller摧ssyndrome),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期,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言语功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二、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三、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异常情绪为主要表现,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的一组精神障碍。

(一)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

(二)儿童学校恐怖症

儿童恐怖症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

(三)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

(四)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童年和少年期神经症亚型。

  四、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伴有精神或躯体症状。起病于发育成熟之前。

  五、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非节律、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收缩运动或发声,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观念和动作、多动、自伤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3479.html

更多阅读

怎样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怎样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单位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认证主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上海市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国际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目前较权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

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

智慧人生 宽容待人摘要:重现三十年的成长经历,幼年的我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健康发展;青春的挫折让我自卑,虚伪虚荣,人生之中开始有了谎言,但也历练了我的挫折商数,吸取教训,学会坚强,重新审视生命的起与落;大学的努力使我充实快乐,逐渐走向成

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督导? 心理咨询师督导过程

在学习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很多人经常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有时候这种成长的焦虑还会以盲目地追寻各种流派、各种奇异的咨询技术表现出来。如果督导师或老师能够及早告诉学员他们的路多长、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以后

声明:《上海心理咨询师考试冲刺必备——第一章异常心理学 冲刺100必备答案》为网友盾破千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