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高二语文期末作文题讲评 高二地理讲评学案

作文讲评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全面摄取题干信息。

2、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习惯,发现写作空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引语:这次作文题是“模仿”,很多同学审题匆匆而过,思路闭塞,大多还是停留在我以前反复说的空洞肤浅的论说上。比如,1、罗列模仿种种现象,以此说明模仿的重要性,事例多多,却没有思考性的见解,只有血肉,没有骨。没有骨,就没有格。2、不得体地说模仿不好,失之片面。3、只说模仿好与不好,见解与儿童似,不像一个高二的学生。

面对一个概念,我们要深入去思考,并且多方面考察它。下面我想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尝试一下什么是深入思考,什么是多方思考。

一、看题目

东莞市高二语文期末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亚里斯多德说:“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学习始于模仿,模仿无处不在。请以“模仿”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二、摄取全面信息,深入思考分析

教师设问:从作文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东莞市高二语文期末作文题讲评 高二地理讲评学案

教师预设:1、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的本能。是上苍的赐予。2、“学习始于模仿”,暗示模仿可以是一个正面行为,也暗示模仿不是终极目标,这是重要提示。3、“模仿无处不在”,暗示不要拘泥于学校学习层面,可以从范围上作广阔思考。

教师深入设问:既然学习始于模仿,说明模仿与学习是个什么关系?

教师预设答案:1、说明模仿是学习的必要阶段,对于学习有重要意义。许多人以创造否定模仿是片面地看待学习。2、说明模仿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最终是为了创造。

教师深入设问:中国成语有“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之说,为什么中国人对模仿有这样否定性看法?

教师预设答案:模仿不是机械性模仿,亦步亦趋失去了创造的含义,模仿应该具有思考含量,我们在模仿中不断思索,从而掌握模仿对象的本质,上升到创造的层面。

教师深入设问:我们从广阔角度去思考模仿的意义。比如,模仿人,艺术模仿,(柏拉图影子模仿说),中国山寨先进国家物质发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A、模仿人。人为什么模仿人?小孩模仿大人是为了成长,小人物模仿优秀人物甚至伟大人物也是因为不满足自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里面包含着可爱的、可敬的动机。但是我们中国人又说“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一无所成;反成为笑柄。成语源自东汉马援,马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屡建奇功,深得光武帝的欢心。他不仅治兵严谨,带兵有术,还非常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马援在外领兵时,听说侄子马严、马敦喜欢讥刺时政、交结侠客,感到非常不安,就写了一封信劝诫他们。信中说:“你们一味结交侠客,不仅会耽误学业,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的做人,今后不要妄议朝政。做人要学习龙伯高,因为此人厚重谨慎,谦逊廉俭,为人正派。杜季良虽然豪侠仗义,能为人解忧,也是令人敬重的人,但是做人不要学习杜季良,因为很难学成他的样子。学习龙伯高即使不会成功,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也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要是学杜季良不成功的话,人就会成为轻薄之徒,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狗’了。”在马援的谆谆教导下,两个侄儿果然明白了许多道理。

马援的故事告诉我们:向人学习是个复杂的事情,要分清可学不可学。

东施效颦和画虎不成反类犬又有所不同,画虎不成反类犬模仿的是人物品行,而东施只是模仿人的外貌,模仿形象美。这个现象在当今社会青年人中具有普遍性。试看一段文字:

“现代一些人依然如此,没有刘德华的帅气、张国荣的迷人,硬要摆个酷姿,理个酷头,弄得自己不堪入目。更有甚者,拿着张含韵的“酸酸甜甜就是我”修饰自己,更是让人受不了。因为他们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以致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那么我们模仿人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我们应该在景仰的同时,在模仿学习别人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禀赋,加以改造,最终实现自我。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泰山奇,华山险,黄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因为它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你芙蓉如面柳如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是大家闺秀,温文尔雅,我是小家碧玉,同样秀丽;你驰骋政坛,跃马商场,我琴棋书画,天下奇绝……

我们各自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把自己变成最好的。”

B、艺术源于模仿。艺术、科学都是模仿自然,科学我不熟悉,但艺术略知一二。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模仿,但模仿的对象是感觉世界,是理式的摹本或者影子。亚里斯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但是他认为模仿和认知是并行的,他的模仿说实际是创造性模仿。比如中国诗歌的写景、咏物,中国画的模山范水,师法造化等等。

在写作上,存在模仿与创造的问题。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度倾心模仿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后来意识到自我,担心被马尔克斯融化,才结合中国元素,进行自我创造,终于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在古代,很多诗人也是模仿前人的诗作,并且推陈出新。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就是从李嘉佑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点化而来的。

C、山寨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科技领域,我们始终不能像经济那样独领风骚,引领科技发展,我们常常是山寨别人的东西,这不仅引起世界的批评,我们自己也常反躬自省:为什么我们不是“中国创造”?

三、议论文一般写作思路的启发意义

议论文写作思路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从“是什么”角度追问,我们必须思考“模仿是什么”,这样我们可能深入地理解模仿的两重含义(机械模仿、创造模仿),打开写作空间。从“为什么”角度追问,我们可以得知模仿之于学习的必要性。从“怎么办”角度追问,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选择模仿对象,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2、选择模仿内容,是模仿物表,还是模仿精神?这是模仿境界的区别。3、摒弃机械性模仿,倡导创造性模仿。4、创造性模仿必须立足自我,发挥自我的优势。

四、下水作文

模仿

吴丰强

众所皆知,人是万物中最低能的一个。然而莎士比亚却高歌入云:“人是万物之灵。”莎翁说的不错,虽然人没有翅膀,却可以模仿鸟儿在碧空中翱翔;虽然人没有鱼鳍,却可以模仿鲸鲨到深海里游弋。锯子、镜子、扇子、房子……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从模仿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师法造化、模范万物的历史。

我在用笔书写,那一个个象形文字,都是由我的祖先模仿得来。单说这个“习”字,就是鸟儿练翅的物化。人、马、虫、鱼,我每写一个字,都是在模仿着生命形态。我的祖先是模仿大师,他们以模仿捕捉万物,将它们书写在竹帛之上。于是,中国人有了文字符号,开始为一切命名,煌煌五千年文明由此发轫,照亮了整个东方。

模仿始于物象,指归意境。我的祖先在模仿牛、羊、云、雨、山、水之后开始模仿看不见的风,听不见的韵,画不出的神。我的祖先渐渐抽绎万象,得其抽象。他们永远不满足于形似,追求着神似。模山范水,文心雕龙,岂是拘泥于一个象字?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我的祖先要模仿的是这个大美。模山范水,才有仁者智者的风范;俯仰宇宙,才有天人合一之哲学;模仿日月经天,才有阴阳历学。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模仿,使中国艺术别具一格。中国画是意象之画,中国诗是意境之诗。“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大漠飞雪”“沧海横流”,中国人模仿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感悟的是物象背后的境界。海德格尔说:“充满劳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中国人模仿世界的精魂,栖居在诗意之中。

模仿有象有神,模仿有小有大。模仿如果止于物象,而不是立象以写意,那我们就不能得自然之道,不能为天地立心,我们就永远凝滞于皮相,不能有所发明。模仿如果只在肘腋之间,眉睫之间,我们就无法凝聚至大至刚的精魄,就无法养成浩然之气。“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河灿烂,若出其中”,这是何其广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何其雄浑。中国人在几千年的模仿之中升华了民族精神,提升了人类的品位。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模仿日渐式微,复制、克隆、山寨,模仿成了皮相的临摹,而精神上的追踪,灵性里的发明,似乎全成了历史。倘若我们细细回顾祖先模仿之胜迹,岂不愧怍万分?又怎能不幡然警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3788.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

201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后反思朱庄子学校四年级刘淑苹2014、6 一、试卷评析:  从卷面情况来看,所考的题型多样,内容难易适中,出题内容全面,概括了所学知识,题型是三类,分别是基础知识、阅读题和作文题。从整体题型看,这次试题

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 2016年中考作文题汇编

谈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之病症2默认分类|字号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订阅来源: 语文报中考版前 言如果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你会发现,一类富有哲理诗意的文题,受到不少地区命题者青睐,且在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五大弊端 近代文化思想弊端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五大弊端 ----写在高考命题组封闭之际张悦群(一)材料作文泛滥成灾,影响写作考查的个性这两年“材料”前所未有之多地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是值得反思的。笔者不禁发问,这是考阅读还是考作文?如果考生读不懂材料,不能正确

2011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集锦 2016全国高考作文题

2011-06-10 10:32:23|分类: 作文库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2011高考作文题2011年全国高考,全国共有933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公布。【1】全国卷I高考作文:期待成长全国II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声明:《东莞市高二语文期末作文题讲评 高二地理讲评学案》为网友怎能开口说不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