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 万石山钩沉六 --谈谈諔诡奇绝的万石山 爱似钩沉by包龙猪

谈谈諔诡奇绝的万石山

“群峰争赴海,乱石欲参天”。

这两句诗是明末三朝阁老叶向高写的。他在游万石山之后,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这是其中的两句。

万石山位于福清龙高半岛南端的东瀚镇境内,三面环海。

万石山的面积,众说纷纭。明朝首辅叶向高说:“周回可数十里”。清朝詹乔说:“周回六七里”。俞达珠老前辈说:“方圆十五里”。近年有人在报纸上说:“方圆40平方公里”,也有人说:“方圆35公里”。

这里的面积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万石山,正如叶相国所说:“至文林,过此则遍山皆石,千态万状,周回可数十里”(《东游漫记》)。文林村和陈庄村近在咫尺。这就是说,文林、陈庄村以南才是真正的万石山:北自陈庄村,南濒佳塘海,东临营头村,西至西安村。狭义万石山的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

本文主要是说狭义的万石山。

万石山有一、二百米高的小山丘二、三十多座。在一马平川的龙高半岛,算做群峰突兀了。这些山分别称为:罂山、四凰山、盘石(磐石)山、松柏山、铁头山、石园山、山尾山、岩利山、长斗山、大王山、鸡冠山、门前山(环青村)、马山壑、面后山、五蟠桃山、鸡公石尾山、可塘山等等。虽然各座山都有具体的名称,但这些山没有总的名称。一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万安人太学生欧应昌,字世叔,写了《万石山志》,才定名为“万石山”,真名副其实也。

自从定名以后,各方志一致以这个名字记载,从来没有第二个名称,如:《闽书》、《福清县志》、《福清县志续略》、清乾隆《福州府志》等等。虽然《万石山志》(又名《万石山笔啸集》)在清代已散佚;但明代叶向高的《万石山笔啸集序》、《东游漫记》,清代詹乔的《告明太学欧世叔文》、清朱崇山的《万石山志叙》,以及《万石山一百单三景》等历史资料还保存下来。这些历史资料除了“万石山”这个唯一的名字外,也从来没有第二个名字。四百年来,这个名字也已经得到民间认可。

但《福清市志》标新立异,说万石山“满山万石盘错”,把它改名为“盘石山”,显然是以偏概全,造成混乱。盘石山在盘石自然村(今佳乐村坛石自然村)旁,叶向高说:“宅倚岩边树,人耕石上田”,就是指这个村庄。盘石山只是二、三十座小山丘之一,不是总的名称。佳乐村六个自然村的人都明确盘石、盘石门、盘石山、盘石村的含义,外地人被误导毫不奇怪。叶向高在游磐石村后,在他的诗文里,四次提到“磐石”。在“万石山一百单三景点”中也记载“磐石门:在磐石山之麓”。“龟蛇石:在磐石村舍前”等等。盘石山怎么可能是万石山呢?不过,有的人就是喜欢攀比,福州有座盘石山,福清难道就不应该有盘石山吗?所以万石山就成了盘石山。

万石山中有佳乐、海亮、西安、陈庄等四个行政村,十多个自然村,面积远远不止“方圆十五里”。

《万石山一百单三景》等资料说的就是广义的万石山,包括北边的大壤山,东北的东金山,山南的万安古城;还有西南山麓的莲峰海湾、沙滩。

385.2米高的东金山与万石山山水相连,为龙高半岛的第一高峰。297.2米的大壤山为第二高峰。山上有自然景观,山下有人文景观。宋朝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和楚州刑曹黄祖尧昆仲,就是大壤村人。

莲峰村位于30万吨级的黄金深水航道—兴化水道旁。自然景物优美:海滩迷人,沙白滩阔,碧海青天,白帆点点,令人流连忘返。当风暴来时,碧波荡漾没有了;有的只是波涛澎湃,海浪滔天。莲峰村的人文景观也是一道道风景线,如:抗倭英雄林庶、林观志、林珪、林公縺、林万安,受两任巡按旌表的抗倭烈女林玉美,永州知府、广西参政林士标,抗清烈士林曾浚,清道光状元、云南巡抚林鸿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文等等。

万安千户所古城在明洪武13年由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沿海时兴建,20年建成。当时,倭寇、海盗“连樯数万,兵甲曜日,屡攻万安不能一克”(涂之尧的《故乡风物记》)。万安城在福清南部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果把万石山扩大为包括东金山,大壤山,莲峰海湾、沙滩,万安古城在内,当然面积有35—40平方公里了。

我们来说说狭义的万石山吧。

为什么万石山满山皆石,遍地是岩呢?

传说神仙罗永想移山填万安海,把各地的岩石在某日的黎明前赶到陈庄村,被五更泻上茅厕的老人撞见。老人看到硕大无比的岩石,怀疑地问:“客官,你干什么啊?”罗永回答:“我在赶牛羊。”老人更怀疑了,说:“那是岩石,怎么是牛羊啊?”一句话,就把罗永的仙法破了。因此,陈庄村以南就成为了万石山。

传说归传说。其实,在福清地质史上,一亿多年前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强烈的火山活动,造成广泛的火山岩喷发和花岗岩侵入地质。几千万年前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古代地质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在万石山的地貌。万石山的石头以花岗岩为主,辅以砂岩。“658”花岗岩质地优良,是建筑的好材料,建造南京中山陵的花岗岩就是从万石山的鸡湾村(今佳乐村奎峰自然村)开采的。

万石山除了花岗岩,还有砂岩。这些岩石容易被海蚀、风蚀,成为蜂窝状的小岩洞。鸡公石尾山上的岩石就有不少这样的奇观。这可能不止是风蚀的结果,而且是海水侵蚀的结果吧。

在万石山区,地底下埋藏着不少贝壳类的矿藏。以前,山民就挖了烧壳灰用。这就证明:万石山原来是在海底;后来,地壳上升,才成为陆地。

万石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杰作。远远望去,只见群峰卓立,重峦叠嶂,怪石嶙峋,危耸峻峭,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岩石之间,长满黑松、马尾松、台湾相思树,杂以榕树、木麻黄。石有林为幽,林有石则秀。微风吹过,松涛阵阵,繁花闪烁,百鸟争鸣。整座山是五彩缤纷的海洋,也是天然的森林氧吧。人们在这里生活,可以心旷神怡,延年益寿。

山上岩石,整座山主体有的几乎只有一块,有的数以万块。有的若人似僧,有的若禽似兽。若人,或立或卧;似禽,或暂栖枝头,或欲上蓝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不可名状。欧世叔等文人墨客对他们都起了富有诗意的雅称。如:五蟠桃、情侣岩、仙禽鼓翼等等。但山民们的叫法很俗气,登不了大雅之堂。如:五粒桃、和尚背尼姑、和尚偷吃牛肉、马石、黄蜱石(青蛙石)、鸡母石、莲花石、观音岩、鲤鱼尾石、蝴蝶尾石、鳄鱼岩、马鞍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为万石山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很多景点无人问津。欧世叔的家乡远在离山8里外的万安城。他只能知道山中几个村落附近的有限的景点。至于偏僻的景点,他也无从知晓;也因为名字的俗气,很多景点上不了欧世叔的景点榜。因此,万石山的实际景点几倍于103景。

万石山古洞巨室,“洞之广者,可容万人;其千人百人者,不可以数计。”(《福清县志》)万石山洞大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但“可容万人”,却是夸大其词,言过其实了。

传说宋囝洞为万石山第一大洞,但当地无人敢去探险。据说循洞可通过海底到达平潭岛,但谁也没有去过。听说几百年前为魔鬼盘踞。明万历年间,宰相叶向高带了500个士兵,抬了500根大蜡烛,浩浩荡荡杀进洞去降妖除魔。从洞口往里就开始点蜡烛,几十步一根。估计才走了一半的路程,蜡烛就点完了。魔王在洞的另一头哀求道:“叶相哥,快住手,已经杀透了。”叶向高听信魔王的诓言,就拔了一把宝剑插在洞中。这样,魔鬼就被关在洞中。他带领士兵退了出来。

传说万石山的有些山洞还是藏宝洞。明嘉靖年间,福清是全省三个倭寇据点之一。倭寇烧杀掳掠,无所不抢。因此,福清南部的富人就把金银珠宝藏在万石山的山洞里。后来流传一首银谶说:“脚踏器确石,面觑莲花石;小水淹三尺,大水淹不着”——这句话要用福清话念。据说只要能破解这神秘的谶语,就能找到万石山的藏宝洞,但四百年来,人们用尽各种解读方式,却无人破解。

万石山“石之崚嶒而插空者,森列入簇。水之萦纡而缭绕为溪、为涧者,清泚潺湲,不可名状(叶向高《万石山笔啸集-序》)。”

万石山的小溪很多,像一条条飘动的彩绸;但都短且小。稍长的只有两条:发源于山尾山南麓,途经横坑岭村、环青村、西安村、船坞村的宏溪;发源于罂山西麓,途经大文龙村、白墓村、岭前村、陈庄村的下磨溪。这里的小溪,细流涓涓,晶莹碧透,清得就像少女的纯净的眼波,连溪底的游鱼也历历可数。除了小溪,万石山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池塘、小湖泊,就像镶嵌在田野上的一颗颗蓝翡翠。山民们就是戽这些清水灌溉农田。这里深山中的水绝对没有污染,都是天然的矿泉水。

万石山的东南是罂山,南麓有一座护国禅寺。这座寺历史悠久,香火兴旺。据《福清县志》记载,该寺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年),这个说法不知是不是事实?

众所周知,福清立县于唐圣历二年(699年),立县15年后就建护国寺?唐开元年间,福清城关平原各种条件都非常优越,还人烟稀少,无人居住。谁还会跑到生存条件恶劣,远在天涯海角的万石山呢?笔者查阅了东瀚镇各村庄各姓氏的大族谱和姓氏志,他们的祖宗没有一个在唐开元二年之前迁入东瀚镇,更不用说迁入万石山呢?可以说,唐开元年间,万石山荒无人烟。没有人烟,哪有香火?有人问:“就不允许有土著、逃犯?”我们认为,肯定有,但即使有土著、逃犯,也寥寥无几,根本维持不了一座寺庙的生存;更不要说有人筹巨资建寺庙了。

当代也有人撰文说,叶向高曾在东瀚镇海亮村的护国禅寺苦读。这种说法信口开河,没有根据。

叶向高在《东游漫记》中说:“余居之东际海,为万安所,相距可再舍。时往游而不果。近欧太学世叔复为余言:万石山之胜,諔诡奇绝,宇内罕有。游兴益动。询之人,多谓道远且崎岖难行。”“此行往返旬余,尽吾邑东南之胜,偿数十年之夙愿,无复遗憾。”这两段话告诉我们,叶向高在明万历46年(1618年),以60岁的高龄游万石山,是“偿数十年之夙愿”。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到过万石山,甚至连路远且崎岖难行都不知道,还要询问他人。我们知道,叶向高青少年时曾在化南里、化北里、福清城关、福州、京城读书,这些地方的读书的条件都不比护国寺差,怎么能说他跑到远离城关100多里,连条像样的小路都没有的护国寺苦读呢?

万石山山美石美,吸引了众多的游人,也吸引了叶相国。他“游兴益动”,偕同薛文泉、施蒙冲等人,于万历46年(1618年)闰四月七日到十五日,到东南六十都(今东瀚镇)旅游9天,其中在狭义的万石山两天多。行程如下:初十日早晨,从万安坐船到佳塘,游灵栖岩;中午到盘石村,下午游四凰山,晚上睡在盘石村的林姓家里。十一日早晨,游宏溪,观桃洞,经过茶园(今大文龙村),去赏仙人掌石,后去瞻仰护国寺,登罂山顶。晚上住在该寺。十二日,从护国寺到文林。在这之后,叶宰相写了《东游漫记》;还写了不少诗,现存的还有《同欧世叔自茶林泛舟至佳塘》、《游磐石饮主人家》、《游宏溪观桃洞》等八首。

万石山的岩石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两亿年才自然形成。如果一破坏,就瞬间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20世纪80年代,公路修到万石山,人们急功近利,大量开采岩石,弄得满目疮痍,大量景点被破坏了。现在政府加强了管理,不让乱采岩石;但由于山高林密,山民偷偷开采,也无人知晓。笔者在2013年春天,和兄弟中学的几个老师再次游览万石山,看到还有几个采石点正在采石,一车车岩石在陈佳公路上扬长而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庐山在福清消失了。諔诡奇绝的万石山正在步福庐山之后尘,不久就要在地球上消失。为了把万石山的美景留给子孙后代,请政府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不要让万石山沦为第二个福庐山。

万石山沦为第二个福庐山的危险严重存在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4076.html

更多阅读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读书笔记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读书笔记列宁认为,对于客观事物分为矛盾对立和联系统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这个科学的命题可以由科学的经验事实来予以证明。他列举了客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典型例证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成语 含有数字九的成语

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成语一落千丈;一劳永逸;一马当先;一成不变;一草一木;一通百通;一脉相承;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一目了然;一鼓作气;一丝不苟;一分为二;一狐之腋;一决雌雄;一刻千金;一鸣惊人;一事无成;一泻千里;

老上海的痕迹八十六,乔家栅的栅在哪里? 打印机光栅在哪里

2011-10-27 09:57:03|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长篇纪实】老上海的痕迹八十六,乔家栅的栅在哪里?今天我们谈谈乔家栅这个名字怎么来的,这里不是在给乔家栅做广告,追根溯源,乔家栅的名字远比“乔家栅点心店”早得多,点心店只

声明:《福清 万石山钩沉六 --谈谈諔诡奇绝的万石山 爱似钩沉by包龙猪》为网友叶舞翩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