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文学类小说 阅读训练教师版 (下) 高考文学类阅读

2015年高考语文文学类(小说)阅读训练(教师版)(下)

7.(2013·潮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重情义,热心助人;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

(2)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_答案:含意:提示了老周的心理: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遗症”,又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而很兴奋。作用:①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②引发读者深思,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

(3)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答案:(观点一)赞同老周:①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②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观点二)反对老周:①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

8.(2013·东莞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关 先 生

安石榴

关先生教孩子们“一人两手,两手十指”。等他们会用笔了,又教《节气歌》,一边写一边念。屯子里的人路过私塾,听到一片欢叫:“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气干……”

关先生则斜着身子靠在太师椅上摇晃着脑袋,目光微醺。

关先生不收学费。他孤身一人,吃菜进园子就摘,不管是谁家园子。没粮就上财主家要,也不多拿,一个没有瓤子的枕头,只装大半下,提溜着就走,不说半个谢字。

关先生教孩子们庄稼事儿、庄稼字儿。孩子们念累了,就跟他打算盘。一年半载的,孩子的家长乐了,嘿!行,小子竟能当半拉家了。关先生有一小块地,挺远的犄角旮旯,种大烟。割大烟的时候,孩子们全是他的伙计。把烟浆子收在木盆里,放在当院的大太阳下晒,一点一点变成大烟膏子,满院子飘起一种奇异的香气。孩子们火爆的童音,在关先生高亢的嗓门儿引领下,跟着香气游走。

躲在树阴下的家长大骂:“造孽啊造孽!”关先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听到。以后,跑肚拉稀的、染风寒的孩子只需在关先生那里喝点大烟。

孩子只要不生病,个个都是虎羔子。两个孩子支起黄瓜架,关先生远远地觑着。长着鞋拔子脸的孩子挨了打,额头上鼓起大包,他流着大鼻涕,一边瞅关先生一边哭。

关先生大声说:“哭啥哭?找他家去。”

鞋拔子一会儿就回来了:“关先生,他爸爸把我赶出来了,不管。”关先生一指:“去,站在他家大门口骂他祖宗!”

半天,鞋拔子乐颠颠地回来了,张开手,擎着几个大钱:“关先生,他爸爸给我的,还说一会儿揍他。”

关先生没吱声,坐在那儿装烟袋。烟荷包里哐啷哐啷有动静。里面不光有烟丝,还有大钱。关先生的大钱是人家赏的。过年的时候,来讨对子的人空手成,扔俩大钱也成。攒了几年,到寒食节那天,关先生掂了掂,又跺跺脚,领孩子们出发了,徒步去八十里外的北陵。

孩子们进了正红门就玩疯了,满眼新鲜物件儿。一个孩子指着琉璃瓦房脊上一顺儿五个蹲兽问关先生是啥?

关先生说:“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孩子没来得及问干啥用的,就被别的东西勾走了。又有孩子问蹲兽,几次三番之后,关先生看着孩子们瞎跑,就是停不下来,终于大发雷霆:“那五个东西是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傍脑、顺风扯旗、坐山观火①!”

孩子们吓了一跳,肃静下来,关先生愤愤然:“混账东西,我刚才说的都听清楚了?它们都是败家的玩意儿,我领你们来不是看这些败家玩意儿,是拜谒祖宗的。这里埋着谁?我们满洲人的祖宗皇太极!”

孩子们围上来,安安静静坐在关先生身旁,关先生就在一棵松树下讲起努尔哈赤,讲起皇太极、康熙。初春的太阳爽朗地照在关先生和孩子们的身上,有微风从松林中逶迤而过。关先生看看个个面貌肃穆的孩子,他们的天灵盖闪闪发光。关先生舒坦,想:乱世用不着中庸的斯文,乱世只要英雄的气血。

关先生疲惫地闭上嘴,感到丹田之气慢慢地、汩汩地从头上、指尖、汗毛孔溢出,七十三岁的关先生没有慌张,觉得值。

清明的深夜,私塾灯火通明,孩子的家长都聚集在这里。关先生是孩子们搀扶着进来的。气喘吁吁的关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感到了异样,他扭过头去,看到墙上挂着两面旗,一面日本膏药旗,一面满洲国五色旗。有人告诉他明天私塾就改名叫国民义塾了,孩子们必须学日语。关先生挣扎着站起,把旗一个一个扯下来,扔在地上:“狗屎!”他蹒跚着一步一步往自己的屋里走,突然一仰头,发出一种划破夜空的悲鸣:“祖宗啊,祖宗!”所有的人惊在那儿,一动不能动。

太阳照常升起。孩子们来上学,没有听到关先生的吟诵。关先生还躺在被窝里。鞋拔子把手放在关先生的鼻子下面,气息皆无,再一摸,冰凉。

这是清明第二天。

公历1938年4月6日的早上。

【注】①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傍脑、顺风扯旗、坐山观火:这五个词是东北民间对古建筑上五个蹲兽的戏称。蹲兽的学名不好写,读着还拗口,便有了这种类似无厘头的称谓。

(1)文中的加点的字词很精彩,请任选两处赏析。

①关先生则斜着身子靠在太师椅上摇晃着脑袋,目光微醺。_

②两个孩子支起黄瓜架,关先生远远地觑着。___

③鞋拔子乐颠颠地回来了,张开手,擎着几个大钱。

答案:①“摇晃”一词传神地刻画出关先生陶醉于孩子们的读书声中,表现出他乐于教学的形象。

②“觑”活化出关先生既担心孩子打架受伤,同时又期望孩子独立自强的心理。

③“擎”字意为举在手中,形象地表现出鞋拔子拿到钱的得意,更衬托出关先生的教育收到成效。

(2)关先生是个私塾老师,请结合小说内容概述关先生在教学方法方面有何特点。

答案: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比如教孩子们“庄家事儿,庄稼字儿”,教孩子们打算盘。②重视学生劳动教育,比如带孩子们割大烟。③教导学生独立自强,比如让挨打的“鞋拔子”自己去讨还公道。④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血性,比如带领孩子们寒食节拜祭北陵,给孩子们讲述满族英雄事迹。⑤教导学生爱国、爱民族文化,比如怒扯日本旗,怒骂日本文化侵略的手段。

(3)小说中的关先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件事情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写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示例一)关先生处理挨打学生的行为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学生挨了打,先生让他自己去找对方家长,并指点方法,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能依靠家长或老师,而要自己克服。

(示例二)关先生之死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重病在身的关先生得知东三省变成了满洲国,悲愤交加,决意赴死,不做亡国奴。我们也应该学习关先生的爱国精神,坚定民族气节。

9.(2013·深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命的五个恩赐

马克·吐温①

在生命的黎明时分,一位善美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这些都是礼物。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做出明智的抉择;哦,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啊!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礼物有五种: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少年人迫不及待地说:“无需考虑了。”他挑了欢乐。

他踏进社会,寻欢作乐,沉湎其中。可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沮丧、虚妄的。它们在行将消逝时都嘲笑他。最后,他说:“这些年都白过了。假如我能重新挑选,我一定会做出明智的抉择。”

仙女出现了,说:“还剩四样礼物。再挑一样吧;哦,记住——光阴似箭。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这个男人沉思良久,然后挑选了爱情。他没有觉察到仙女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好多好多年以后,这个男人坐在一间空屋里守着一口棺材。他喃喃自忖道:“她们一个个抛下我走了。如今,她——最亲密的,最后一个——躺在这儿了。一阵阵孤寂朝我袭来。为了那个滑头商人——爱情——卖给我的每小时欢娱,我付出了一千小时的悲伤。我从心底里诅咒它呀。”

“重新挑吧,”仙女道,“岁月无疑把你教聪明了。还剩三样礼物。记住——他们当中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小心选择。”

这个男人沉吟良久,然后挑了名望。仙女叹了一口气,扬长而去。

好些年过去后,仙女又回来了。她站在那个在暮色中独坐冥想的男人身后。她明白他的心思:“我名扬全球,有口皆碑。对我来说,虽有一时之喜,但毕竟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是忌妒,诽谤,中伤,嫉恨,迫害。然后便是嘲笑,这是收场的开端。一切的末了,则是怜悯。它是名望的葬礼。哦,出名的辛酸和悲伤啊!声名卓著时遭人唾骂,声名狼藉时受人轻蔑和怜悯。”

“再挑吧。”这是仙女的声音,“还剩两样礼物。别绝望。从一开始起,便只有一样东西是宝贵的。它还在这儿呢。”

“财富——即是权力!我真瞎了眼呀!”那个男人道,“现在,生命终于变得有价值了。我要挥金如土,大肆炫耀。那些惯于嘲笑和蔑视的人将匍匐在我的脚前的污泥中。我要用他们的忌妒来喂饱我饥饿的心魂。我要享受一切奢华,一切快乐,以及精神上的一切陶醉,肉体上的一切满足。这个肉体人们都视为珍宝。我要买,买!尊从,崇敬——一个庸碌的人间商场所能提供的人生种种虚荣享受。我已经失去了许多时间,在这之前,都做了糊涂的选择。那时我懵然无知,尽挑那些貌似最好的东西。”

短暂的三年过去了。一天,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为了那种种卑劣的事端和镀金的谎言,我要诅咒人间的一切礼物,以及一切徒有虚名的东西!它们不是礼物,只是些暂借的东西罢了。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只是些暂时的伪装。它们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伤,羞辱,贫穷。仙女说得对。她的礼物之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跟那无价之宝相比是多么可怜卑贱啊!那珍贵、甜蜜、仁厚的礼物呀!沉浸在无梦的永久的酣睡之中,折磨肉体的痛苦和咬啮心灵的羞辱、悲伤,便一了百了。给我吧!我倦了;我要安息。”

仙女来了,又带来了四样礼物,独缺死亡。她说:“我把它给了一个母亲的爱儿——一个小孩子。他虽然懵然无知,却信任我,求我代他挑选。你没要求我替你选择啊。”

“哦,我真惨啊!那么留给我的是什么啊?”

“你应得而尚未得到的:恣意亵渎的老年。”

(选自2007年第7期《杂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历经苦难,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本文是其晚期的作品。

(1)作者为什么认为选择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不是“明智的抉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以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历史人物为例,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①欢乐转瞬即逝,徒劳一场而荡然无存;②爱情充满奸诈和欺骗,短暂的幸福(欢娱)换来长期的悲痛(孤寂);③名望招致妒忌、贬损、诽谤、仇恨、迫害和嘲笑;④富贵也只能买来虚伪和“荣耀”(或:①欢乐、爱情、名望、财富不过是现实中一时遮掩痛苦、悲伤、羞愧、贫穷的假面(徒有虚名的东西或只是些暂借的东西),②都不能给人以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举例:(示例)和珅、葛朗台、夏洛克,因为追求财富而遗臭万年。

于连,因为追求名望而走向毁灭。

周萍,因为追求爱情而始乱终弃最后毁灭。

李煜、唐玄宗李隆基,寻欢作乐,最后丢了江山而毁灭。

(2)本文是一篇以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寓言体小说,具有借小喻大、结构简短、情节奇幻、语言精练、结尾出人意料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借小喻大。在故事中,主人公选择过欢乐、爱情、名望、富贵,但这些美好都只是昙花一现。享受后感到虚度,拥有爱情又会面临别离,名望的结局是怜悯,诽谤和嫉妒,获得富贵的同时也在失去。不管他选择什么,最终都会走向痛苦。而最“珍贵”的死亡,他都无法获得。仙女把“死亡”恩赐给了一个小孩,或许,这能帮助小孩不受尘世间的痛苦的折磨,带着孩童纯洁的心离开世界。仙女是不忍心让孩童走上追名逐利的道路而用“死亡”来保全孩童对生命美好的幻想与心灵的纯洁。许多人,都未发现生命的真谛,而只是停留于表层与物质的满足。人生真正永恒的价值无法从那些东西当中找到答案,属于物质生命的东西永远只能见证一个有限的时空。

(示例二)结构简短。本文故事平铺直叙,结构简短。每个故事都是用最少的文字讲述一件事,没有过多的铺叙,没有波澜起伏,没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示例三)情节奇幻。本文采用的是寓言式的构思方式,把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思考依托一个奇幻的寓言故事来表述。不仅每一个故事的走向一反常规,而且所有的思考都一反生活常规。本来主人公的这些选择无可厚非,但作者安排的结局就是反常规的。本来按照行文思路,主人公应该选择最后一个礼物的,但情节一转,主人公没有权利选择,只能一个人享受孤单的老年生活,从而把寓意更深一层展示给读者。

(示例四)语言精练。“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语言简练,准确描写这个男人在多次作出不明智的抉择之后被命运所愚弄后的遭遇。

(示例五)结尾出人意料。根据小说的脉络,那个人本来可以进行第五次选择的,但是,当男人醒悟后仙女来到他身边时,最后一个礼物“死亡”却没得选择,“应得而尚未得到的是恣意亵渎的老年。”在作出几次不明智的抉择后,最后连选择死亡的权力都没有,因而给人深思。(任答两点即可)

(3)作者认为死亡才是“宝贵的”“有价值的”恩赐。有人认为这是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示例)应辩证地看待。①有消极的一面。仙女的立场就是作者的立场,作者的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轻松调侃―辛辣讽刺―悲观厌世。此文即是他处于最后阶段的作品,流露出的也有消极厌世思想,这是不可取的。②但也有积极的一面。作者这种人生态度是对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迅速发展,物欲膨胀的时代的批判和“矫枉”。③作者告诫人们,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和自然规律,只有死亡才能带给生命以安宁和永恒。明白生命的这一归宿和本质,就会懂得人生:贪婪,妄想,纵欲和虚荣只能使人痛苦,淡泊和从容地度过一生才是人生之本。(答“消极”和“积极”言之有理也可)

10.(2013·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的一天

马尔克斯①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他上穿一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不轻易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的十一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问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

“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停下蹬踏板的脚,(1)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2015年高考语文文学类(小说)阅读训练(教师版)(下) 高考文学类阅读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2)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

镇长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疼。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

“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

“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

“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但是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

“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

“给我记上账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有删改)

【注】①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独》。其作品以描写混战动荡条件下的平民生活见长。

(1)结合上下文,简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牙医怎样的心理状态?

①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____

②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答案:①面对镇长威胁,牙医有所戒备的心理。

②想到镇长的残暴,牙医愈加愤怒,准备反抗。

(2)小说在叙述中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_答案:紧张。

①牙医儿子反常的叫声惊动了正在做事的牙医,气氛开始紧张起来;②镇长威胁如果不给他拔牙,就用枪打死牙医,气氛变得紧张起来;③镇长出现,牙医准备自卫,冲突一触即发,气氛变得更加紧张;④牙医拔牙时,镇长紧盯着牙医,担心牙医加害自己,气氛非常紧张;⑤牙医说镇长杀人,透露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气氛紧张而压抑。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认识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谴责了当权者的专横残忍。

理由:①镇长威胁要用枪打死牙医;②牙医的不肯接诊,也从侧面反映了镇长平时的残忍;③镇长已经杀了二十个人,可见其凶残至极;④在镇长眼中,镇公所就是他的,他就代表镇公所,可见其大权独揽,专横跋扈。

(示例二)赞扬了普通劳动者坚强无畏、沉着冷静和善良宽容的性格特征。

理由:①面对镇长的威胁,牙医并未屈服;②当看到镇长病情严重,牙医决定救治镇长;③在给镇长拔牙的过程中,牙医检查细致、谨慎,手术过程有条不紊;④明知镇长已经杀死了二十个人,但面对身为病人的镇长,依然继续手术;⑤手术完毕,牙医不忘提醒镇长用盐水漱口,关心病人。

(示例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混乱,表达了作者对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人性光辉的呼唤。

理由:①牙医开始拒绝给镇长拔牙,对身为权力代表的镇长态度冷漠、厌恶,表现了民众与政府的不满;②镇长扬言要打死牙医,专横残忍,可见社会的黑暗;③镇长拔牙过程神情紧张,既是生理的反应,也是心理的反应,担心牙医乘机伤害他,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怨之深;④镇长认为,镇公所就是他的,他就是镇公所,反映了政府的腐败黑暗。

11.(2013·惠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爸的难题

吴明宇是一名公务员,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过着平淡的日子。

最近这几天,吴明宇心事重重。原来,前段时间吴明宇在深圳的一个同学给他打来电话。同学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想高薪聘请吴明宇去做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接到同学的邀请,吴明宇是左右为难,去深圳吧,舍不得公务员这么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再说深圳离家那么远,他走了老爸、老妈将来谁来照顾?不去深圳吧,自己现在办公室里做后勤,也是前途渺茫,而且做技术也一直都是吴明宇的梦想。

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吴明宇的老爸给他打来电话,说是晚上要请吴明宇吃饭。吴明宇心里暗暗称奇,老爸平时节俭惯了,怎么突然舍得要去奢侈一顿?老爸说:“咱爷俩不去大饭店,就去夜市上吃麻辣小龙虾。”

晚上八点,夜市上人头窜动。吴明宇和老爸对坐在桌子前,一人拿着一瓶啤酒吹“喇叭”。啤酒喝完后,老爸说:“明宇,老爸今天给你出道题。”老爸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他把钞票卷成一卷,塞进空啤酒瓶子里。钞票进入啤酒瓶子后,自然地伸展开。老爸让吴明宇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

那伸展开的钞票,面积远远要大过瓶子口。吴明宇把一个手指伸进瓶口,想用手指把瓶子里面的钞票钩出来。可是瓶口长,吴明宇的手指头短,他尝试了几次,连钞票的边都碰不到。

老爸看着儿子笨手笨脚的样子笑了笑,又说:“这样吧,允许你找一样工具,把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

吴明宇从桌子上面拿起一根筷子伸进酒瓶,尝试了几次也都无法成功。他又把一双筷子都伸进酒瓶,想把钞票夹出来,可是瓶口太小,那双筷子根本就无法施展。那张钞票让吴明宇捅来捅去的,很快就被残留在酒瓶里面的啤酒液体粘在酒瓶壁上,这一下想把钞票取出来就更难了。吴明宇摇了摇头,把装钞票的啤酒瓶递给老爸,想要看看老爸是怎么把钞票取出来的。

老爸接过啤酒瓶后并没有着急取钞票,他左右环视了一下,发现附近有一个要钱的乞丐。老爸招手把那个乞丐叫过来,把酒瓶子递给乞丐。老爸对乞丐说:“你只要能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这一百块钱就是你的了。”乞丐不知所措的看了老爸一眼,然后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

吴明宇来了兴趣,他倒要看看这个乞丐能有什么本事!突然,那个乞丐举起酒瓶子“啪”的一下子摔到地上,然后捡起地上的钞票,冲着老爸鞠了一躬,头也不回地跑了。吴明宇一下子愣住了,他结结巴巴问老爸:“把……把酒瓶子摔碎……这也算?”

老爸“哈哈”大笑起来。老爸说:“我的儿子,人生有些时候就像那张钞票,想要出来就必须突破瓶颈。如果找不到突破瓶颈的办法,也许把瓶子摔碎就是最好的办法。”

听完老爸的话,吴明宇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老爸的良苦用心。

老爸对吴明宇说:“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吴明宇问:“我如果去了深圳,将来你和我老妈谁来照顾?”老爸得意地说:“我和你妈已经商量好。你前脚走,我们后脚跟着你去深圳,给你当管家、抱孙子去。”吴明宇的眼睛马上就模糊了,他被父母这份浓浓的、无私的爱所感动。

老爸在吴明宇的肩头拍了一下,说道:“多大年纪了,还哭鼻子!快去找个扫把,把碎酒瓶子扫到一边,不要只图自己痛快,扎破了别人的脚。”

(摘自《上海故事》,2009年第02期。作者:老妖)

(1)第八段说乞丐“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

答案:①表明保全瓶子并取出钞票的确是个难题。②表明对“取”的意思的理解受到惯性思维的制约,惯性思维往往是人们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障碍。③为解决问题蓄势,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具启发力度。④引发主人公和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使事情蕴涵的道理更发人深省。

(2)结合作品,请简析“老爸”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①老爸是一个机智、善于利用方法引导儿子的好父亲。如儿子陷入难以抉择的处境,老爸提出“难题”引导儿子排除顾虑。②考虑周全。当儿子提出担心自己离开之后,父母无人照顾的情况时,老爸立刻表示支持并提出最佳解决方式。③关爱儿子、理解儿子、支持儿子,是儿子强有力的支柱。如结尾父亲排除儿子思想负担,决定跟这儿子去深圳。④善良,有公德心(为他人着想)。如结尾让儿子把碎酒瓶子扫到一边以免扎破别人的脚。⑤言而有信,堪为楷模。如父亲实现了乞丐取出钞票,钞票就归其所有的承诺。

(3)文中说到:“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你认同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认同。人生处处面临选择,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如果不懂得舍弃,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就如文中,乞丐要取得酒瓶中的钞票就打碎酒瓶,“我”要选择有助于自己发展的深圳就必须舍弃家乡安稳的公务员职务。所以,面临两难处境时,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的事情去做,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不悔人生。

12.(2013·梅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特  技

[日本]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其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竟违背自己的意志,信口开河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现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据报,K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金行贿……”

播后,电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脑袋出毛病?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台就会威信扫地。”

电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没有人打来电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台还得到情报说,电台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K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们偷税的手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

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痛快痛快!”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就在他回家的一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夭。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生时代考试作过弊的、骗过女人的等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特技即使对她,也毫不例外。

(1)小说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交代了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②与下文人们的躲避形成对比,并深化了主题。

(2)赏析文中“电视台新闻广播员”的形象。

答案: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是一个能认清社会黑暗并与之抗争的斗士,他利用“特技”揭露社会黑暗,并一度取得成功;但他又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当时社会,他为自己的抗争而不安,想放弃,最终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他成了孤独之人。

(3)找出文中两处“意外之笔”,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担心自己信口开河报道的第一则爆炸性新闻会带来种种危害,而事实上却得到了许多赞许。

作用: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示例二)最后,主人公的妻子也逃之夭夭,他成了孤独的斗士。

作用: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丑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4313.html

更多阅读

Denglish批注:2015年高考英语课标卷真题完形填空一

Denglish批注2015年高考英语课标卷真题完形填空(两篇联评)一邓北平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是一份活的教材,有文化、有思想、有灵魂。而这主要体现在一份试卷的三个方面:听力、阅读和写作。如果这三个方面不能体现出文化、思想和灵魂的话,那

声明:《2015年高考语文文学类小说 阅读训练教师版 (下) 高考文学类阅读》为网友作茧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