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虹词、卢肃曲《团结就是力量》
曼联队歌
画面似乎不太吻合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会唱的人不下几亿,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从军营到赛场,凡是需要鼓劲加油的场合,这是必唱歌曲。这首歌还曾风靡越南,如同苏联歌曲在我国流行。四五十年前的纪录片中,就有胡志明老人家指挥越南军民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镜头。
2007年3月,台湾大选在即,政坛风云变幻令人目不暇接。连战、马英九、王金平、吴伯雄等党内重量级人物一同聚餐。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当晚气氛非常HIGH,在众“立委”起哄下,连王马互相紧握双拳高歌《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可是,他们唱的与我们唱的不是一个版本。
抗战时期,在延安鲁艺的学生中有两个徐州同乡,一位叫牧虹,在文学系学习;另一位叫卢肃,在音乐系学习。毕业后两人穿过敌人封锁线,去晋察冀边区开展工作。1943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农村推动减租减息。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全剧的高潮是结尾的大合唱: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还是上小学时,看了一部上海电影,片名早就忘了,只记得电影中进步学生上街游行,反内战、反饥饿。他们高唱“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首只有四句的短歌很快就流行起来,与革命根据地的《团结就是力量》同时在学生中流行。它的旋律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后来这首“团结团结就是力量”逐渐淡出。
央视转播英超比赛,曼联队的球迷们高唱曼联队歌,一下让我又想起那首“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原来,它的老家就是英国,原本是一首宗教歌曲。在美国,至少有三个版本,分别是《约翰·布朗的遗体》、《共和国战歌》、《永远团结(Solidarityforever)》。按说这三首歌都应该是美国的革命历史歌曲,最著名的当属这首。在两岸流行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就是其四句副歌:
Solidarity forever,
Solidarity forever,
Solidarity forever
For the union makesus strong.
因为中文“团结”只有两个音节,为了配合“永远团结”原曲的韵律,所以“团结”一词重复了两遍,成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