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今天上午会诊一名患儿,患儿男,1岁8月,1周前在我院小儿外科行腹股沟疝手术,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患儿出现咳嗽、气喘。询问得知患儿生后8月时发生咳嗽、气喘,在我市***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后转到北京**医院就诊,诊断为“闭塞性支气管炎”经过治疗病情减轻,出院后建议长期吸入治疗,目前患儿已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d)8月,患儿妈妈说由于需要雾化吸入,孩子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带上雾化机,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今转载北京儿童医院赵顺英老师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和治疗”一文,供大家学习。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气流阻塞综合征。其气道的病理改变是狭窄性毛细支气管炎(constrictivebronchiolitis)和增殖性毛细支气管炎(proliferative bronchiolitis)。儿科BO以病毒性感染为主要病因,也可能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或严重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胶原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吸入有毒物质及药物的副反应有关。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BO 有特发性和继发性,在儿科多为继发性,常见病因如下。(1)吸人因素:如毒气、异物、胃一食管反流(GER)等。(2)感染因素:①病毒,包括腺病毒(3,7,21N+1)、呼吸

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A和B型及麻疹病毒;②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③肺炎支原体;(3)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

炎、渗出性多型性红斑(SJS)、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4)组织器官移植后,骨髓移植、心肺移植;(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6)药物。目前认为 BO的发生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上皮细胞损伤,由于免疫反应介导,上皮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2 病理表现

BO粘膜下或外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致管腔狭窄,而管腔内无肉芽组织形成。轻时仅在细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和管壁外周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可坏死。随着病变进展,管壁胶原组织产生,逐渐发生纤维化和瘢痕收缩,造成管腔的缩窄与扭曲,严重时管腔可完全闭塞。支气管狭窄、闭塞后气体吸收,使肺萎陷,分泌物滞留继发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由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是管外瘢痕形成引起管腔缩窄,而非管腔内阻塞,因此又称缩窄性细支气管炎(constrictivebronchiolitis)。增殖 性细支气管炎:病理特点是肉芽组织在气道内生长呈息肉状,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肉芽组织包括细胞和富含蛋白多糖的基质。

3 临床表现

BO 起病为亚急性或慢性,进展可迅速。儿童BO通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理论上任何下气道感染都可能导致BO,最常见触发BO的疾病是急性病毒性细支气管炎,约1%的患儿在急性病毒性细支气管炎之后发展成BO。主要表现为持续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后不久,SJS并发的BO一般发生在病程的5a至10个月,可有1/3的SJS患儿并发此病。毒气吸入后发生的BO约在吸人1周左右出现症状。体检双肺出现喘鸣音和高调的吸气中期干鸣音。一般不会出现柞状指。我院诊治的病例以感染后BO为主。多数病例发生于麻疹病毒合并肺炎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越来越多的病例发生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细支气管炎后。其中有3例在SJS病程中并发,2例分别发生于吸人毒性气体后和骨髓移植后。主要症状为持续喘息、咳嗽。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息无明显缓解,长期吸人或静脉应用激素,喘息不能控制。

4 影像学表现

4.1 X线表现肺过度充气,血管纹理变细,磨玻璃样改变,可有弥漫的结节状或网状结节状阴影,无浸润阴影。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4.2 高分辨CT(HRCT)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可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外周细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扩张伴分泌物滞留,表现为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间接征象:外周细支气管扩张、肺膨胀不全、肺密度明显不均匀,高通气与低通气区混合(称镶嵌形式,也称马赛克灌注)、空气滞留征。这些改变主要在双下肺和胸膜下。

5.1

辅助检查

肺功 能常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属于不可逆性,可逆试验呈阴性反应。

5.2

血气分析严重者出现低氧血症。

5.3

白细胞总数可增加,分类多正常。血沉(ESR)可升

高。

6 诊断

肺活 检是诊断BO的金标准。但随着对BO的研究,目前认为在一些诱因如吸人损伤、药物、病毒、肺炎支原体、一些细菌感染之后,出现持续咳嗽和喘息或呼吸困难,胸部

HRCT检查有典型表现如马赛克征、气体闭陷征、外周支气管壁增厚和扩张等,可临床诊断。HRCT是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BO的胸部X线片可以

正常,或仅有通气过度、外周血管纹理增多、散在的结节或网状结节影,如果不仔细观察胸片,容易漏诊。根据我们的

经验,以下线索提示B0,(1)患儿存在诱发因素;(2)症状持续,尤其是喘息,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反应。故怀疑本病时,无论胸片是否正常,应及时进行胸部HRCT检查。

7 鉴别诊断

7.1 哮喘BO和哮喘均可发生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或重症肺炎之后,均有喘息表现,并且BO胸片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过度通气,易误诊为哮喘。另外,有文献报道,我们也在工作中发现哮喘患儿胸部HRCT检查时,可以出现轻微的磨玻璃样影或马赛克征,易误诊为BO。可根据喘息对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的治疗反应、过敏性疾病

史或家族史、HRCT的表现等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

7.2 BOOP发病诱因和临床表现与BO相似,但影像学表现不同,BOOP主要表现为双肺有斑片影。BOOP的肺功能多为限制性障碍。最可靠的鉴别依据是病理检查,BO为

管外瘢痕引起缩窄,而BOOP为管腔内肉芽组织阻塞。

7.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绝大多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有鼻窦炎,胸部HRCT显示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状和支气管扩张,而非马赛克征和气体闭陷征。

8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激素的应用存在争议。鉴于BO发病机制由免疫反应介导,多种炎症因子参与,近年我们根据患儿的病情,早期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或泼尼松治疗,使一些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HRCT表现明显好转。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骨髓移植后的BO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肺功能稳定。根据小剂量大环内脂类药物有抗炎作用以及多种炎症因子参与BO发病,文献报道一些BO患者经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平喘,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9 预后

综合国外文献,BO的预后较差,有的死于进行性呼吸衰竭,多数病例遗留肺过度充气、肺膨胀不全和支气管扩张。我们观察到未及时使用激素的BO病例,几乎均遗留肺过度充气、肺膨胀不全和支气管扩张,症状持续,并伴有间断的呼吸道感染,肺功能逐渐恶化。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例目前仍在随访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143.html

更多阅读

儿童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视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

战争中的儿童图片(1) 战争中的儿童图片

战争中的儿童图片 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街道上,一名伊拉克小姑娘泪流满面一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玻璃后面的小男孩眼神还安详天真。他是这样年幼,还不知道躲避来自成人世界

声明:《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网友好菇娘当自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