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的傅秋芳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的傅秋芳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的傅秋芳

傅秋芳,在《红楼梦》一书中出现两次,都是通过第三人称旁白描绘,一次在三十五回,一次在九十四回。书中从未露脸的傅秋芳,在红楼梦一书中重笔点到23岁还未嫁人的老姑娘,惜字如金的作者,特提23岁仍未出阁的傅秋芳,23岁定是她的人生分水岭,说明才貌双全的老姑娘傅秋芳,在攀炎附势的二哥傅试安排下,图嫁高官贵人,入不了宝玉的门,征得贾母首肯后,估计成了忠顺亲王的一妾,以妹妹的婚姻为跳板,换得仕途的飞黄腾达,不然,傅试谐音附势的名字白取了。

从傅家派二嬷嬷到怡红院面见贾宝玉说起,无法考知当时贾宝玉青春几何!而傅秋芳是年逾廿三,尚未许人。读者请注意,傅秋芳是刚到23岁,因文字并不多,固摘录于此:丫头方进来时,忽有人来回话:“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宝玉听说,便知是通判傅试家的嬷嬷来了。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其中原来有个原故: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因此连忙命让进来。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知识的,闻得宝玉要见,进来只刚问了好,说了没两句话。那玉钏见生人来,也不和宝玉厮闹了,手里端着汤只顾听话。宝玉又只顾和婆子说话,一面吃饭,一面伸手去要汤。两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人,不想伸猛了手,便将碗碰翻,将汤泼了宝玉手上。玉钏儿倒不曾烫着,唬了一跳,忙笑了,“这是怎么说!”慌的丫头们忙上来接碗。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众人上来连忙收拾。宝玉也不吃饭了,洗手吃茶,又和那两个婆子说了两句话。然后两个婆子告辞出去,晴雯等送至桥边方回。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两个人一面说,一面走出园来,辞别诸人回去,不在话下。

通判傅试家与贾家渊源不少,傅试是贾政的门生,傅试与贾家亲密,自有一段心事,这段心事便是一定要把23岁还未出阁又才貌双全的妹妹嫁进贾府,借势好飞黄腾达,谋求贾家大树底下好乘凉。

其实傅试通判这个官也不小,在清朝属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副市长级干部,也是鱼肉一方的地方政府大员,并含有监察职能,是中央直派监督地方大员的干部,以傅试可预视日后飞黄腾达的伏笔,傅试必成省部级高官,其后台必因妹妹傅秋芳婚嫁而得,傅秋芳的姿色才气连身处美女堆中的贾宝玉都遥想意淫,想必不是凡物,恐怕23岁的傅秋芳早已名满京城,众人求不得,公子王孙又不屑,下不甘,上不得,把个才貌双全的傅秋芳熬到23岁。

傅家与贾家走动不少,二个嬷嬷进贾府,并非初次,对贾宝玉和燕子说话,和鱼说话,对着星星月亮长吁短叹,以及自己成了落汤鸡却提醒龄官避雨等掌故见闻悉如家珍,明贬贾宝玉是个呆子,实褒贾宝玉是个极具艺术气息的文学大家,才能如脂姻斋批评作者创造人物描摹一个活脱一个,活现贾宝玉“才如子建、貌如潘安”的真实影像,不然,贾宝玉怎么会让自己那么讨厌的傅家两个恶婆破例请进怡红院,《红楼梦》是一部能够反过来看的书,两个恶婆并非看不中贾宝玉,而是作者借机挑明贾宝玉“撩倒不通世务、古今不肖无双”的人生际遇,由一道一僧带至“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受享几年,因不懂潜规则,不通世务,书呆子一个,才如子建,命运与贾宝玉开了个玩笑,贾宝玉的一生就是曹植的人生翻版,最后落泊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这样,贾宝玉才借祭晴雯,血泪《芙蓉女儿诔》,诔晴雯同时又诔林黛玉,与曹植《洛神赋》祭甄妃成姊妹篇,所以贾宝玉才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感叹!

到了九十四回,奇怪了!傅秋芳的婚事还没有落地?这正是《红楼梦》难读之处!提到:正说著,只见傅试家两个女人过来请贾母的安,鸳鸯要陪了上去。那两个女人因贾母正睡晌觉,就与鸳鸯说了一声儿回去了。紫鹃问:“这是谁家差来的?”鸳鸯说的真好:“好讨人嫌!人家里有了一个女孩儿,长的好些儿,便献宝的似的,常常在老太太跟前夸他们姑娘怎么长的好,心地儿怎么好,礼貌上又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来了就编这么一大套,常说给老太太听。我听着很烦。这几个老婆子真讨人嫌!我们老太太偏爱听那些个话!老太太也罢了,还有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就不厌烦。你说奇不奇?前儿还来说:他们姑娘现有多少人家儿来求亲,他们老爷总不肯应,心里只要和咱们这样人家作亲才肯。夸奖一回,奉承一回,把老太太的心都说活了。”

从三十五回到九十四回,宽度极大,难道贾宝玉长不大吗!非也,小说创作者运用“回风舞雪”的手法,把三十五回未落地的傅秋芳婚事,放在第九十四回落地讲,两个段落合起来,把傅秋芳的婚事说透,告诉读者傅试还是把妹妹傅秋芳推入了贾府,但这个人不是贾宝玉。应该还是那两个可恶的老嬷嬷,竟然到贾母老太太处也是常走动的,傅家马屁拍得不错,千方百计给老太太吹耳旁风,向老太太献宝,只有贾家这样的人家,他们傅家才肯作亲,老太太被说活了,显然是同意或答应傅秋芳入门贾家,但并不是许给宝玉。接下去,紫鹃听了一呆,便假意道:“若老太太喜欢,为什么不就给宝玉定了呢?”鸳鸯正要说出原故,听见上头说:“老太太醒了。”鸳鸯赶着上去。其中鸳鸯正要说出原故,正是书里不能明写的原故,首先肯定与宝玉绝缘无关,道道正在鸳鸯正要说出原故上,有理由怀疑傅秋芳的婚配对象是薛蟠,而薛蟠在书里以另一副脸孔出现时必是忠顺亲王,傅秋芳应是忠顺亲王的一个妾。在第三十三回,贾宝玉因金钏和琪官被父亲贾政毒打,书里的告密者是贾环与薛蟠,薛蟠在妹妹薛宝钗的质问下才承认告密,而回目内容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可见薛蟠也是贾宝玉的兄弟,根据脂批,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撰出回目。”回目是全章的核心提炼,薛蟠是贾宝玉的哥哥,以贾宝玉对薛蟠之恨,留下一个意淫傅秋芳的印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273.html

更多阅读

爱是一句无声的诺言 歌曲为一句无声的诺言

为一句无声的诺言默默地陪在你的身边当你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难言总是希望全心全意地出现在你面前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在历史的眼中,我们只是一个片断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向天空

一句读书名言的启示(作文) 一句名言的启示350字

1.一句读书名言的启示在我的记忆中,我积累过许多读书名言。不过,朱熹说过一名名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家里阅读一本作文集,有时看电视,有时听音乐,有时摆弄别的东西。妈妈叫我去吃晚饭时问我从

音乐 总有一句歌词,让你的小心脏动一下 敖包相会第一句歌词

总有一句歌词,让你的小心脏动一下自己接触音乐比较晚,不知道什么叫和声,不知道是什么key,却总是被音乐中的歌词不经意的打动。是否还记的,当时你和一个人许下承诺,“我要去看得最远的地方,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是否还记的,自己窝在软软的沙

声明:《百闻不如一见的傅秋芳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为网友戦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