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擅政太监 明朝太监等级

明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共计276年,历经16位皇帝。这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这个帝国发展历程中,有英明勤劳的皇帝,也有昏庸无能的君王,有繁荣盛世的时候,也有穷困凋敝的年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大明王朝却是混乱不堪,朝纲败坏,其中宦官干政最为严重。由于这一群宦官的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参与政治,就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其中权势最大,造成后果最严重的有四个:王振、汪直、刘瑾和魏忠贤。

——王振

一提到王振,就让人想到了土木堡之变,在中国历史上,能和土木堡之变相匹及的,只有宋朝的靖康之变了。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朱贵族来说是耻辱,对于明王朝来说是个灾难,差点让明朝到此为止。皇上都被人家抓走了,你个朱家人还有什么可玩儿的呀,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和王振是有很大关系的。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死了以后,年幼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太皇太后张氏为了保护小皇上的地位,想要处死王振,朱祁镇和几位辅政大臣为他吓跪求情,才免除一死。以后他就仗着皇上的宠信,开始干政,偷走了朱元璋立的写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任人唯亲,培植自己的势力,诬陷官员,打压不肯依附于他的人(于谦就是其中之一),大肆敛财,权势极其庞大。

在正统十四年,蒙古军在也先的率领下,进犯边境,朱祁镇年轻气盛,经不起蛊惑,就在王振的怂恿下,率20多万大军亲征,由于准备仓促,粮草不足,再加上王振大全独揽,又不懂军事作战,在前线战败的情报声中,王振害怕了,想要退军,但是退军的时候又想到他老家威风一下,于是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间,在大军行至土木堡的时候,被蒙古军围困,最终导致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而王振则被护卫将军樊忠杀死。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他的弟弟朱祁钰当上了皇帝,朝中的几个王振的党羽被群臣围殴惨死,他的族属全部被杀,家产全部没收。但是,朱祁镇复辟后,还是非常想念王振,就给他立了彩色泥像,立了传。

——汪直

汪直是明成化年间的年轻宦官,虽然没有做到宦官的最高职位,但是其控制西厂,培植势力,打压官员,一样都没少干,因其督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

西厂于成化十三年建立,由汪直领导,成为皇帝的又一特务机关,由于明宪宗宠信汪直,西厂的势力也一再扩大,赶超了东厂,他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制造冤狱,坑杀官员,尤其是在查“妖书妖言”的过程中,冤杀许多无辜百姓。

成化十五年,汪直作为监军督师辽东,杀害了海西兀者派出的朝贡使者,并烧了海西人的庐帐,却上报说战事取得了很大胜利,朝廷论功行赏,给汪直加俸禄,命他监督十二团营。不久,海西人就来报仇了,在云阳、青河等地杀掠男女老幼,并肢解百姓的尸体,明朝军队却不出战,直到成化十六年才出战抵抗。

成化十八年,东厂提督尚铭因向皇上邀功请赏,害怕被汪直整治,就把汪直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的事情报告给了皇帝,众多官员也纷纷上书弹劾,明宪宗再次罢西厂,终朝不复重开。成化十九年,汪直被调至南京御马监,后被贬为奉御,其党羽也都被革职或废为平民。到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前后,汪直又被召回北京,后来就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了。

——刘瑾

明朝四大擅政太监 明朝太监等级

刘瑾是太监中比较有文化的一个,本来姓谈,小时候被一个姓刘的太监收养,后来净身入宫,改姓刘。

刘瑾在侍奉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的时候,非常会钻营取巧,朱厚照继位以后,刘瑾就经过几次升迁,成为了太监之首,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与另外七个太监并称“八虎”。他们几个一直引诱皇上沉迷玩乐,不理朝政,大权就落到了他的手里,开始擅政。

刘瑾取得大权后,利用权势,肆意贪污,官员升迁调动,都要给他送礼,控制内阁,专横跋扈,对大臣施以重罚严刑,贬斥对他不敬的官员,大臣们被罚的倾家荡产,还有一些大臣被廷杖致死。不过,在刘瑾专权的几年间,也实行了一些新法,包括:建立内行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利;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各省科举录取名额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稳定了朝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正德五年,安化王发动叛乱,但是很快被镇压,太监张永利用向皇上献俘的机会,揭露了刘瑾的罪状,刘瑾被捕后从他家里抄出了金银数百万两,还有伪玺、玉带等,刘瑾被判处凌迟处死,割了三天,总共3357刀,受过其害的人争先买他的肉吃,以解心头之恨。

——魏忠贤

最后一个就是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后来认了魏朝为干爹,才改名换姓为魏忠贤。原来他是个混混,赌博输光了家产,就把女儿卖了抵债,后来还不完债务,所以就自宫了,入宫当了宦官。

魏忠贤入宫后,结交了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与之婚配,在朱由校继位后,魏忠贤就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朱由校继位后,对朝政并没有很大兴趣,一心只在木工,人们都成他为“天才木匠皇帝”,这样,大权就旁落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这样就造成了明朝的一个著名争斗“党争”,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刚开始由于东林党壮大,他们排挤别的官员,这些官员为了自保,就开始依附于阉党,两派互相攻伐,争斗不休。由于明熹宗不理朝政,而魏忠贤离皇上进,就占尽了有利地位,用各种手段把东林党人陷害、罢黜、杀害、清剿干净了。

东林党倒台以后,魏忠贤权势滔天,下面的官员为了巴结奉承他,开始在各地为他修建生祠,甚至把生祠建到了国子监,与孔圣人并论,这其中也包括著名的抗清名将袁崇焕。

天启七年,明熹宗病死,他的弟弟朱由校也就是崇祯皇帝继位,先把客氏赶出宫,然后把魏忠贤免职,发配凤阳守陵,在路途中魏忠贤上吊自杀。

这就是明朝的四大擅政太监,他们虽然曾经都权倾朝野,但却都免不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太监本来都是可怜人,本来一个好好的男人,一刀下去就变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人了,他们这种身份被人们看不起、耻笑,在宫中肯定也是受尽屈辱,生活非常艰难。他们身在皇宫中,接近全国的权利中心,虽然他们身份低贱,但是却能非常明白权利的好处,于是这些宦官就无所不用其极的想要触摸到权利。

宋美龄曾经在面对记者称赞延安共产党人廉洁奉公、富于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们讲的有关他们的话是真的,那我只能说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权利是什么样的滋味,只有拥有权利的人才知道,权利伴随着政权而生,人们对他的渴望,已经超出了对道德底线的遵守,谁能掌权,就意味着谁能肆意践踏秩序、掌握他人生死。

权利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如果掌握在有风骨、有原则、有道德的人手中,给社会带来的就是进步和光明。而一旦让一些小人掌握了权利,那将是整个社会的灾难和悲哀。太监由于身体遭受了创伤,并且是男人最不能接受的伤害,这个身体伤害难免给他们的心理带来阴影,所以很多宦官的心理是不正常的,甚至有些扭曲、变态。让这些有心理病的人掌握了国家权力,他们难免要做出一些不理智、不道德的事情来。

他们结党营私、大肆敛财、打压陷害官吏等等这些行为不仅表明了他们的道德素质、德行修养的低下,也极力的说明了他们害怕的心理。他们害怕失去权力、害怕变成穷人,好不容易装孙子卖笑得来的东西,他们害怕失去,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力,所以人们都怕他、敬他、奉承他,而一旦失去权力,这些将不复存在,他们将再次沦落为低贱的下等人,被人糟践,所以,这些人也都是可怜之人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387.html

更多阅读

“绝不妥协”的罗马,陈嘉庚,明朝,拿破仑 罗马2和拿破仑

皮洛士战争时“绝不妥协”的霸权主义;陈嘉庚“绝不妥协”的傻逼霸权主义;明朝“绝不妥协”的傻逼自杀主义;拿破仑“绝不妥协”输光了一切;只有在公有制帝国的传统文化中,才会把(威胁)闭关锁国,视为对他国政治要挟的手段,也只有在公有制帝国的

历史上第一个外国太监致使元朝灭亡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宫中离不开的是太监,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人物,被他人所歧视。但是也出现过多位位高权重的太监,像赵高、李辅国、魏忠贤、李莲英等人,都受到了皇上的宠爱而权贵无比。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洋人宦官。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明朝的《皇明千家姓》杂谈 杂谈

明朝的《皇明千家姓》杂谈由于《百家姓》在编写上的优点,就使得后来各种《百家姓》的改编本终不能流行开来,即使像康熙《御制百家姓》动员政府的力量加以推行,也未能撼动原本《百家姓》的地位。各种《百家姓》改编本的目的,为使姓氏编

明朝地方官职品级 明朝官职按品级排名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明朝初期,中

古代太监宫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太监宫刑视频

国太监的历史记载,2000年前就开始有太监,明朝要亡国之前后有七、八万多的太监,光吃就被吃倒,七、八万的太监,需要多少阉割的师父大家想想看?农业社会有人专门替人阉猪,古代有那么多太监,当然阉人的师父很多,阉人的行业,古代与一般行业相同,非常

声明:《明朝四大擅政太监 明朝太监等级》为网友酒意入桃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