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段颖老师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课件

江南、段颖老师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课件

江南、段颖老师公开课教案

10月9日下午,我市高中语文教师齐聚安工大附中,分享安工大附中阅读教学的经验。段颖老师汇报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江南老师开了一节读书辅导课。现将她们的文字稿发出来,以供大家评鉴。

凡尘终一梦落红犹芬芳

——《红楼梦》中“花”之解读

安工大附中段颖

开课设想:经典的文本,或情节波澜、言语灵动;或纸短情长、氛围感人;或形象逼真,宛在目前;或言简意赅,留白无限。阅读它们,绝非走马观花,而要沉心细品,这是一次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思考的过程,一次从字面认知走向深层解读的过程,一次自我升华与丰盈的过程。百年红楼,言深旨远。本课只取其中一景,通过对《红楼梦》中“花”的解读,从文本细节入手,以思维发散助推,试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使学生了解阅读、学习阅读;二是通过文本解剖与意蕴分析,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热情。并期待最终达到协助优秀作品阅读推广的效果。

【开课目的】

1.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分享阅读之妙。

2.通过文本解剖与意蕴分析,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热情。

【开课内容】

一、直接导入

二、天地为圃——种花

(一)天:太虚幻境(前世与来世)

1.所饮所用之物

香:群芳髓(碎) 茶:千红一窟(哭)酒:万艳同杯(悲)

2.群芳名册:群芳命运的预言

3.绛珠仙草林黛玉(群花之主):草木之躯,易被摧折

(二)地:大观园(今生)

前身为宁府会芳园:群芳聚会之处所(百花集会,女儿国)

1.所饮所用之物:百合香,玫瑰露,蔷薇硝,黄杨木套杯,梅花雪……

2.亭台命名:草木花名各自对应红颜住所

沁芳泉(桥、亭、闸)、含芳阁、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绛芸轩……

3.怡红公子贾宝玉(侍花之人)

怡红院本义:因红而悦;双关:遗红怨(明乐实悲)

三、玉露为魂——品花

(一)第一层:以花入诗

花分两类:一类暗喻人格之美;一类明喻人生之悲。

(二)第二层:以花喻人

宝钗:牡丹;探春:杏花;李纨:老梅;湘云:海棠;黛玉:芙蓉……

(三)第三层:宝黛的特殊性

迎“花”人与送“花”人(象征意义)

四、净土为依——葬花

(一)一葬(宝黛共读西厢)

定位:无意为之,合葬,春葬

(二)二葬(黛玉葬花)

与以往葬花词之别:

旧诗:伤春悲秋、感慨时光流逝

本诗:悼一个品性高洁的少女,在污浊社会中所受到的摧残。

定位:有意为之,独葬,夏葬

(三)三葬(宝玉悲晴雯)

悼晴雯——悼黛玉——悼至情至性的天下女儿!

定位:心愿为之,独葬,秋葬

(四)思考:有没有四葬?

定位:豁然了悟,分葬,冬葬

五、小结升华

小说阅读方法初探(二稿)

——从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等说起

安工大附中江 南

【教学目标】1、在掌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风物人情之美。

2、引导学生运用“知入知出”法深读小说,既知人论世的读书,也能通过读书知人识人。

3、感受汪曾祺的文化理想和仁者之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知入知出”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

1、学生交流读小说心得,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你读过汪曾祺的哪些小说?他的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概括也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
教师补充:汪曾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学生可能会谈及情节、人物、语言。学生举例。不展开。)

2、 教师小结学生的阅读方法

明确:方法有二,一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二是从已有的阅读经验入手,自觉或者不自觉得将作品和自己读过的、喜欢的小说做比较。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换一种方法来读《受戒》。看看汪曾祺所描写的是不是只是一个纯美的世界?

二、思考探究

3、阅读:从质疑开始

①文艺评论家王彬彬曾说“我喜欢汪曾祺,但不太喜欢《受戒》”。《受戒》中最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什么?

②小说中的和尚们却处处破戒种种“破戒”。找出有哪些“破戒”。

明确: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

质疑一:为什么题目是要《受戒》写的却是“破戒”,汪曾祺其用意何在?

明确:小说结尾处的暗示;抛开宗教教义,单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和尚是一种压抑、畸形人性的表现。人的本能天性都受到了遏止。而小说描绘的生活方式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人的天性得到健康地伸展。

质疑二:为什么在1980年会出现这样的作品呢?

明确:我们无法复制重现文革的那段历史,但从其他作品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中,便可以感受到文革对人性尊严的践踏、对人格自由的残酷扼杀的残酷,因此可以把《受戒》看作对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想象。

质疑三:传统文化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深刻影响。

【屏显一】汪曾祺说:“有些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可能有一点。……我自己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孔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并且是个诗人。……曾点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美的极致。……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屏显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卷六·先进第十一》
明确:曾点所描绘的理想境界和《受戒》非常相似——人的正常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春服既成”是很关键的。庵赵庄的生活也是“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世俗生活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同时又没有贪婪的欲望,各得其所,从容自然。正符合孔子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
汪曾祺在《受戒》中所要追求的不是道家的逍遥,而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理想世界,这一处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的至美世界,正是汪曾祺追求的文化理想。

4、阅读:在对比中发现

①同中求异:沈《边城》与汪《大淖记事》比较

读汪曾祺的小说,我们总会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沈从文。沈从文是汪曾祺的老师,二人相差18岁,关系却十分密切。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深受沈从文的影响,很多人会将两者并提(交流学生课下对这两篇小说的比较阅读成果)。

《大淖记事》和《边城》极其相似,故事同样氤氲着水汽,同样的老年男子领着一只孤雏,同样是青年男女的爱而不得。两部小说有什么不用呢?

先来看看两处结尾的对比

【屏显】“十一子的伤会好么?
  会。
  当然会!”《大淖记事》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

也许回来,也许永不回来,这是一种既不给人希望也不令人完全绝望的悬而未决状态,在漫漫生命中没有结果的等待,实在残忍。所以边城虽美,却改变不了《边城》寂静和悲哀的底色。而《大淖记事》的结尾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否极总会泰来,幸福是可以预期的,巧云的等待不再如翠翠般无望,等待只会在幸福中更加甜蜜。汪曾祺的《大淖记事》是温润的。

【屏显】“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学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伤感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

——汪曾祺《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提示一:找找被忽略掉的寂寞和悲哀。

比如翠翠孤儿的身份,比如和傩送相亲的姑娘的陪嫁是一座碾坊,而翠翠只有一只旧渡船,比如翠翠时不时的会问爷爷会死么……这些都是生命中无法化解的残缺。沈从文的悲痛有迹可寻。他直面生命残缺的勇气成就了《边城》深刻。

提示二:《大淖记事》没有苦难么?

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但是巧云一家有了三张嘴。两个男的不能挣钱,但要吃饭。大淖东头的人家就没有积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典押。巧云一人挑起重任,这日子又是何其之艰辛,但是生活的艰辛照例被汪曾祺刻意回避了,他不无欣赏的说“从此,巧云就和邻居的姑娘媳妇在一起,挑着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地穿街过市,发髻的一侧插着大红花。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长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巧云是这样的充满魅力。汪曾祺的悲痛无处可寻,他回避生命的欠然。

异中求同:

汪曾祺又会怎样描写有着切肤之痛的右派生活呢?

在小说《寂寞与温暖》中,沈沅被打成右派,她被画成一个几乎裸体的少女,向蒋介石低头屈膝,但是不要紧,她刚眼前一黑,老工人王栓便从后面扶定了她,早稻田、俊哥儿李夫妇都在暗暗安慰她,新来的赵所长更是雷厉风行的为她摘了帽。寂寞是暂时的,温暖才是永恒,就连反右都是温暖多过寂寞。在汪曾祺眼中还有什么是苦难?这些都一一被他轻易化解。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我的世界观的变化,其中也包含这个因素:‘欢乐’。”汪曾祺回避苦难,是因为他坚持引人向善的文学观,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体悟卑微生命的美,编织温热的梦,以期弥补残缺的现世。

三、结束语(可看视频)

这节课中我们所用的阅读方法其实就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知入知出”法。“入”即读者深入作品内部,在角色体验中与作品产生共鸣;“出”即回到阅读者的立场,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关键不在“入”而在于“出”。有人曾这样描写到,《石头记》一出,一位痴女子废寝忘食读之,读到佳处,往往掩卷而思,继之以泪,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这就是“入”不得“出”的典型。如果我们能跳出来品评作品就能从简单的文字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他深邃的思想世界。那么我们在阅读中收获的就不仅仅一部小说,一个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648.html

更多阅读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南的冬天郁达夫感受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有丰富的审美意蕴。该文被选进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等多本教材,可作为“定篇”类文本进行审美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这篇文本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想飞的小象

http://www.gaofen.com 2012年03月09日 10:01 高分网 二维码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中班优质公开课、中班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朋友,现在全世界的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们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盛大的运动会,你们知

声明:《江南、段颖老师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课件》为网友儿时情少年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