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牟氏家族与牟氏庄园 栖霞牟氏庄园门票

按:这是七、八年前的旧文了,那时的牟氏庄园还没有现在这样有名,也还没有粉饰一新。附上牟氏庄园的google卫星图,有助于大家了解牟氏庄园的布局。


在山西晋商大院和安徽徽商民居以及江南的富仕宅第名声日益鹊起的时候,全国第一个庄园性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牟氏庄园,始终偏于胶东一隅,不彰显于世人眼中。最近中央电视台正播出的烟台形象广告中开始出现了它的形象,并称之为“民间故宫”。但这一称谓其实并不符合庄园建筑群的性质和特色,况且“民间故宫”的说法早已被全国其他地方的大形宅院群落所频繁借用。再联想到它以前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场所的宣传,实在有必要让世人知晓一个真实的牟氏庄园。
庄园位于山东栖霞市北的古镇都村,要想了解庄园,就绕不开栖霞牟氏家族。牟氏家族是清代民国栖霞四大家族之首,其先祖牟敬祖是湖北公安人,在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以岁贡生身份出任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主簿,三年任满后落户栖霞境南部一小村子,由于为官清正,家贫族弱,至七世牟时俊仍是替人放羊的羊倌,但他却在与邻人打了十年官司获胜,年已花甲后开始“延明师,课诸子”,终于其八个儿子中有六个取得了功名,家族获得了振兴,此后学、读之风益甚,从明万历十六年开始至清末不断有人取得各种功名。明清七百年间栖霞的28名进士中,牟氏家族占了10名。关于牟氏家族好学之风最有名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康熙元年,由于清初栖霞于七抗清起义失败,栖霞、莱阳二地受牵连被抓到济南府的甚众,其时,牟时俊六子牟道行在中举后由乡村迁到栖霞城的南门里居住,成为乡绅,由于其子牟镗同于七有交往,牟镗的八个儿子中有七个也一同被抓到济南临监押,当时省府衙门一边审理一边处决,有时日斩数十人,常有人冤屈而死,一日掌管此刑案的一名大吏巡察监狱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十分惊讶,询问狱卒后方知这些人自入狱以来天天读书不辍,是前明真定府同知牟道行的七个孙子,遂上前查问,他们自言家有祖训,无时不敢或忘读书取仕,后来此大吏通过三年考察,并无兄弟七人作乱罪证,再加上家人的倾产支援,才得以出狱,后来兄弟七人(一人死于狱中)都取得功名,老大牟国玠和老八牟国珑还高中了进士。这样在康熙初年牟氏就成为栖霞四大家族之一。
牟氏家族在县城的住宅几乎占整个县城的一半,分为牟氏大厅、察院府、悦心亭三处。牟氏大厅是牟道行建造,后传给长孙牟国玠,至民国时由于家族衰败,卖给他人。察院府是牟道行次孙牟作俘给自己的儿子二甲进士、康熙朝监察御史牟恒建造的府第,后来被牟恒的次孙牟相翼捐给县里,办了书院,旧址在现实验小学。悦心亭是牟国珑在被诬罢官后返回栖霞,用其在河北南宫县任上所教学生(由于为官清正,授课补贴家用)捐集的银两建造的,并买了一千亩地,这成为牟氏地主庄园的发迹的基础。悦心亭后来发展的规模较大,分东西南北四部分,仅北悦心亭一处就有七进六院,共117间,包括两座楼房。悦心亭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被烟台军阀刘珍年强行捐去,后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政府拆除建为悦心亭宾馆。只可惜了那些同牟氏庄园一样精美的建筑。
至于现在人人称道的牟氏庄园起初仅是清朝雍正年间牟国珑次子牟悌在父亲购得的古镇都村土地上建造的一座古楼,现在是庄园西忠来堂的祭祀大厅。由于牟国珑长子牟恢早逝,牟悌继承了悦心亭,牟恢的长子牟之仪在成年后与叔父分家,于乾隆七年(1742年)搬到城北的古镇都村,分到土地300亩,开始营建庄园。当时庄园还是只有那一座楼房,牟之仪在楼西建草堂四间居住,名为“小澥草堂”,后来成为家里的私塾,但家里一直并不甚富。牟之仪有五个儿子,长子做官外迁,次子继承庄园,三子买回悦心亭,搬回城里,四子早卒,五子牟綧分地六十亩,住在村西的民房中,成为自耕农,但牟氏作为胶东头号大地主的发家史正是从牟綧开始。牟綧很小,父亲就去逝,虽也读书,但家里农活太多,只得了个太学生,分家后,虽十分勤快,却难以发家,后来清政府对东北粮食解禁开始外放时,他有个远房兄长在京做官,知晓较早,遂租船前往辽东贩运卖粮食,并趁灾荒借贷换地,开始发家,家里的土地渐渐由本村扩展到外村,至其子主持家务时已有土地上千亩。牟氏庄园从此开始走向了发展兴盛的道路。庄园经营的发迹人牟墨林(生于1786,卒于1868,因排行老二,脸较黑,俗称牟二黑)是牟綧四十六岁才得的一个儿子,虽聪明绝顶,却不喜欢按父亲意愿考取功名,可能是因为同期他做官的堂兄们家境都十分贫穷,二伯家在嘉庆年间搬出牟氏庄园便是一例,他专于农活,精于理财,在嘉庆十年(1806)便提出“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的主张,终其一生,广置田地山岚,善于利用天灾人祸廉价收购土地,如道光十五、十六年,栖霞大风灾,庄稼皆毁,他从东北贩来一船高粱,便从饥民手里换得大量田地。另外在太平天国捻军转战山东时也购置了大量的田产。至牟墨林去世时,其土地和山峦已发展至四万亩。随着其子孙的继续置地,至1947年土改复查时,牟氏家族共约有6万2千亩的土地和12万亩的山岚。牟二黑对土地和庄园的经营,主要有六条原则:一是制约子孙,严守祖训,读书耕作,生活勤俭,从1920年前从无有人吸大烟、嫖娼、赌钱就可以看出;庄园设置管理机构--帐房,进行全方位理财,每人吃穿用均有定制;花钱买官,严访官府敲诈,其中最捐官最高的一次是光绪三十一年用一万八千两捐了个三品加三级的兵部郎中,实则为从一品;支援国难,求取官府保护,每次天灾人祸都积极向官府捐款救济,如捐款办书院,第二次鸦片战争京津告急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都捐了一千两银子;满足乞丐群生活要求,杜绝土匪抢劫;广行善事,缓和与各种人矛盾,如栖霞每次农民起义攻城,城外的牟氏庄园都是起义军的驻地,但这也给庄园留下了隐患。关于牟氏勤俭的家风、家财之多,当地多有传说,几乎每一个古镇都村人都会给你讲述一段。他们的俭朴之风直到1925年后,才渐渐松懈,开始有人到烟台去吃喝享乐,抽大烟、逛窑子,生活奢靡逾来逾重,1933年庄园一次发殡不计粮食就花费一万多两银子,庄园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这其中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民国后,清朝花费巨额银两捐得的官衔失去了作用,各派势力开始不买庄园主人的帐,并常借机进行敲诈,如1928年烟台军阀刘珍年一次就强逼庄园纳捐13万两、这一年栖霞无极会造反,县府以庄园与农民起义军勾结为名,放火烧了庄园在古镇都村及邻村邢家疃的全部粮仓和油坊。1929年刘珍年又再向庄园摊派,因无现大洋,只好把庄园买到手刚三十多年的南北悦心亭捐了出去,主人牟宗朴也迁回了庄园的宝善堂,并在第二年就去逝了,后来牟宗朴的妻子聘了律师在1932年将此事告到省府,打了三年官司,索回了悦心亭,后来其妻觉得怨气已出,就将悦心亭捐给了省教育厅。原先的庄园地租可以说在整个北方大地主中是较低的,一亩好地也只收一斗,约为收成的二、三成,无地的农民们都希望能租种牟家的土地,并且庄园免费提供住处,只在农闲时给庄园打差即可。但遭受如此巨大损失后,庄园主人也开始渐渐加大收租,最后达到五成之多,对佃户的剥削加重,就有了宣传中的阶级矛盾,以至于1947年土改后,庄园被没收,成了阶级教育的场所,庄园主人们的各种享乐传闻被加以渲染和扭曲,成了相当长时间内庄园主要的对外宣传内容,解放后,庄园在拆除锅灶及院内栽种花草时,还多次挖出庄园主人密藏的银锭,更成了庄园主人反攻复辟的罪证,当时有“南有四川刘文彩,北有山东牟二黑”一说。不过也幸亏如此,虽历经文革浩劫,庄园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
牟墨林是约在嘉庆末年开始搬进庄园进行宅第建设的,原先只在原有的住宅和小澥草堂等的基础上,前后扩建成了一座六进六院的大宅院,命名为日新堂。同治之后,牟墨林的四个儿子(援、振、擢、採)又相继建了宝善堂、忠来堂、南忠来三个大四合院,分别居住。光绪年间,牟墨林的六个孙子(宗植、宗朴、宗夔、宗彝、宗榘、宗梅)开始各立门户,由于牟宗朴买下了栖霞城里的悦心亭,搬回城里居住,只暂时增建了一个堂号西忠来位于日新堂和忠来堂之间,在庄园最早的建筑--祭祀厅古楼的基础上前后扩展而成,最小的牟宗梅暂且借居于牟宗朴继承的宝善堂,到民国初年(1911-1912)才在南忠来东面的菜园上建了师古堂,这样六个孙子分别居于六个大院,牟氏庄园也形成了现在三组六院,占地2万平方米的规模。其后庄园的修建仅限于个别厅堂的增扩建,直到抗日战争前的1935年牟氏庄园最豪华的一个会客厅--位于忠来堂的大厅落成为止。如果从庄园的第一座建筑祭祀大厅算起,整个庄园的营建前后达200多年。
整个庄园布局结构严谨又不乏灵活,建筑形制简朴中透出的是简洁大气,建筑色彩整体上古朴凝重又有局部的斑斓华丽,充分体现了庄园做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生活宅院的特点,也符合牟二黑对自己子孙生活俭朴及不张扬显富的要求。
庄园布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院落间的组合方正而又自由。三组建筑群落彼此用较宽的封闭巷道相分割,各组又有侧门通向巷道而联系,一组内的几个堂号间也是通过窄巷和更道来区分,通过侧门和随墙门来联系。这样各个堂号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便于相互间的联系不受外界干扰。每组整体上都是大四合院的结构,四周方正,用群房代替院墙,围着中间堂号的各组院落,但各组又有所区别,这区别又与各组的位置和建造时间次序有关。如位于北边的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北面群房外又砌了一道高墙,虽然有风水和防盗的考虑,但实际上也防止了暴雨季节北面小山丘的径流洪水对房屋的威胁;第三组仅由宝善堂一个堂号组成,由于西边是小花园,实际上仅有三边为群房;第二组由于师古堂建造较晚,南忠来建成时就是四面为群房的一个完整大四合院。各个堂号都是由南至北几进院落的轴线布局,每一小院则为胶东常见的三合院和二合院的布置,日新堂、西忠来、忠来堂皆是六进五院,宝善堂、南忠来、师古堂俱为四进四院。就单个堂号而言,虽然多数正屋都有后门通向后边的院落,但各个院落还是有院墙围合,各小院之间还是通过旁边的巷道和门楼相连,保证了每个小院落的相对独立。这样院落相联相套,相隔相通,在庄园中行中,仿佛是处于一个建筑精美的小村落。
栖霞牟氏家族与牟氏庄园 栖霞牟氏庄园门票
由于各组间、各堂号间、各院落间的联通与屏隔的变化多端,从而也形成了院落院墙、随墙门、门楼、照壁的丰富多彩。各堂号除大门所在的南群房外墙用白灰涂抹外,其他三面的群房外墙錾墙以上部分均用杂石砌成,与一般农家相差无几,但宝善堂东群房的外墙,由于处于各组的巷道间,外人不得见,忠来堂东群房原先东面也是小花园,这两处外墙虽也是杂石砌成,但却是精心选用了各色的河砾石,拼成不同的吉祥图案,又或者略加雕刻,镶嵌在墙上,整面墙壁色彩斑斓,被后人誉为虎皮墙。墙壁的不同处理可以说显示了主人不露富的心态。随墙门则有宝瓶形、圆形、方形;通向院落的门则有一般的门楼和屏门两种,屏门设于寝楼小院南墙的正中,迎门处是镶于两根柱子间的四扇屏风,出入要从旁边绕行;照壁则多设于巷道尽头和大门进门处,其中师古堂的迎门照壁最为精美,是精工磨制的彩砖砌照壁,中间镶有图案,且照壁顶是用筒瓦铺就的悬山顶式样,正脊用小灰曲瓦垒成方孔圆形制钱模样组连而成,两端是鸱吻,十分漂亮,可惜现在照壁的中央彩砖抹了一层白灰,游人已无法看到照壁的图案。
各堂号的建筑组合大同小异,第一组沿轴线依次是倒座兼大门、账房兼处事厅、客厅、大寝楼、寝屋(忠来堂和西忠来为小寝楼)、后座。忠来堂、日新堂还分别拥有东、西群房。第二、三组沿轴线依次是倒座兼大门、客厅、寝楼和后座。寝楼和寝屋前均有厢房,值得一提的是西忠来大寝楼前的西侧厢房的建筑形制为山东少见的单坡悬山顶二层小楼,且有外廊,是当年庄园的私塾,其小寝楼前的西厢屋也是单坡悬山顶,估计应是当年建屋者根据西忠来地幅较狭,因地制宜的结果。建筑类型主要建筑多采用河北南宫县的官宅式样(以纪念其先祖牟国珑),其他厢房、群房都是胶东普通民居的形式。寝屋一般都在房屋里间南半部砌有火炕,屋里没有天花板,多是胶东常见的花纸糊的虚棚;客厅则完全露出梁柱。居住都不太华丽,只有主人的炕边设有南方常见的木制床罩。由于庄园生活物用基本上是自产自制,出于功能上的需要,庄园三组建筑中的四围群房,除南面群房基本上为看门人住处或帐房外,其他三面群房多是碾屋、酿酒作坊、谷仓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的存放场所等,其中日新堂的北面群房中还设置了为整个庄园服务的药铺保和堂,有坐诊大夫,同时对外营业。
庄园的建筑虽不尚豪华繁饰,以简朴见长,但一些细节仍然显示出主人之富有和社会地位,尤其砖石做工之精在整个北方的宅园建筑中可以说难有匹敌。庄园所有主体建筑其台基和錾墙均为花岗岩人工水磨砌成,平整如镜,石缝似线,略有不平处则用锅铁和铜钱垫上,使之平整,传说庄园主人为了使石砌严丝合缝,每面墙都给工匠一定数量的铜钱,如有剩余,则作为奖励归工匠所有,所以你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嵌在墙里的铜钱。建筑石砌基墙以上的部分则均用水磨青砖对缝砌成,也是难觅缝隙,这样虽然看起来简洁质朴,但造价亦相当高,据说平均每块石头的造价要达到一斗谷子。无怪乎整个庄园的总造价会达30万两白银。简朴的砖石砌墙中也不乏变化,西忠来和忠来堂南群房朝临院内一面的錾墙就改用了386块规则的六边形岩石砌就,以每一块石为中心都可看成一朵六瓣花,组成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忠来堂大厅两侧山墙的錾墙上部的青砖中又镶砌一定量的方形花岗岩,既增强了建筑的牢固性,其排列规律性和色彩的穿插又凭添了砖墙几许美观;各堂大门两旁的临街墙上每隔一定距离都嵌着一块镂空雕就的拴马石,虽无雕饰,但雕刻流畅,却也大方明了。加上前面提到的虎皮墙,石砌墙可以说是庄园一绝。
各堂号主体建筑均为悬山顶,但由于各堂主人都曾捐得大小不同的官阶,所以大小寝楼和客厅以及大门垂脊均有数量不等的脊兽,最多为5个,表明官捐至二品,加上正脊两端和垂脊末端的鸱吻,以及小灰瓦垒成的脊线随地势和楼厅高低错落,构成了庄园建筑群落优美的天际线。各堂大门统一中也各具特色,统一者是指大门均为群房的一部分,特殊者是指大门屋顶、门面各有不同。西忠来的正门作为六座四合院中门楼最显赫者,门前是七级踏跺,门上方是四尊镌有琴棋书画图案的大门簪,大门抱框高约5米,门扇高2.44米,宽2.2米,门槛高约80公分,两扇漆黑大门上贴金镌刻着"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的祖训,门旁的抱鼓石是用含金的玄武岩在光绪三十四年由四名工匠精心雕琢三年而成,抱鼓石高约1.5米,鼓体直径70公分,鼓体与鼓托连成一体,上面浮雕着"福禄寿喜"、"麒麟呈祥"、"姜太公钓鱼"、"刘海戏金蟾"等图案,进门后的第一进院落地面还铺有约20平方米的"石毯",图案由用变质岩凿磨拼对而成的方孔圆形制钱和蝙蝠组成,寓意"踩福踏钱"。值得一提的是西忠来大门是庄园主人牟擢亲自镶錾的,也反映了庄园主人勤于农事的习性。西忠来和忠来堂的主寝楼前都有石砌的下水道,通向院中一角专设的地下污水坑,上方的镂空盖实用而又美观。西忠来大寝楼台基中还用花岗石砌有拱形地窖,用于冬夏储存食物,但在文革期间,它和南忠来客厅院子中的防空洞,均被宣传为关押雇工的水牢。
庄园的细节还体现在房屋的窗户、檐头、门檐等处的雕刻,由于庄园房屋基本上全是由石料和青砖砌成,色彩基调以屋瓦砖墙的灰黑色和房基院墙的白色为主,这样檐头砖雕的石绿、粉青、梁柱门窗的棕红作为点缀调和,使整座庄园的氛围质朴中透着典雅,庄严中蕴含温暖,人们在庄园中行走,也不会感到压抑。庄园的窗户分为花琦窗、木棂窗、方格窗三种,木棂窗和方格窗多用于群房和厢房,花琦窗形式多样,广泛应用于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中,并且几乎每栋建筑都有变化不尽相同,虽然不如江南民居雕饰精巧,其简洁明快倒也不乏巧妙构思,有的是格子点缀蝙蝠,有的格子拼成方孔钱形,有的是花形格子。木雕主要是各客厅和寝楼的门板的浮雕,但做工都不算十分精致。砖雕主要位于门楼和屋檐的檐头,图案有太极和玉意及花草为主,多用石绿和粉青、赭黄加以描饰,另外庄园寝楼前后门的上方和山墙楼窗,都有用砖砌就的仿檐,饰有线雕,多为花草描以粉彩,很是别致。瓦当和滴水檐头都是有漂亮花纹的陶制成品,与檐下红色的方形椽子相映衬也非常别致。
行走在庄园中,你还会发现在房屋山墙旁矗立着许多高高的小亭子,极为别致,那就是庄园最有名的一大特色--烟囱竖在山墙外。这些小亭子其实都是烟囱的遮雨罩。从山墙伸出的方形烟道折而向上,均由青砖砌成,且向上逐级缩进,再加上小亭子形成宝塔式样。当然庄园内不是所有烟囱都这样漂亮,也不都是砌在山墙外,不过烟道都没有从屋顶穿出,除了寝楼和客厅,其他房屋是从屋子正面或后面的墙上伸出,然后再用砖石砌出向上的烟道,或者再加上瓶形的排烟陶管。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有利于防火,并且抽力强不会倒灰。庄园的其他防火设计也很出色,柴院均单独设置,每院均安放一个大水缸,可盛八担水,以备火灾;寝楼的一层套间一般设火炕,烧火的炉门却设在户外的台基础间,也保证了室内卫生;烟道墙体内,穿过可燃结构的部分均用10厘米厚的青砖相隔;承重的木柱其他可燃构件都打上以猪血、砖粉和桐油制成的底浆后缠以麻,称作"一麻五灰"处理,再刷红漆,这样既是为了防火也是为了木柱防腐防蛀。但30年代末,栖霞沦陷后,日伪日期的汉奸刘桂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744.html

更多阅读

刘氏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门票

上回咱讲到上午从西岭雪山下来一路倒车回到大邑客运站,此时已经是11点半了,饥肠辘辘的,在车站旁看到小摊贩在卖一种特殊的豆腐,像小砖头那么一块,从未尝过,要了一份。摊主的做法是把一大块豆腐放到锅里头油炸,炸完了捞起来再用刀割开,撒上酱

声明:《栖霞牟氏家族与牟氏庄园 栖霞牟氏庄园门票》为网友為人民服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