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特大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特大罐全高56 外径52.5 去盖高42.3厘米
















单凭鬼谷这两个字的特征,用现代的青料就无法仿得像;正峰运笔每一道都是一笔写成,绝没有描抹现象,自然晕散下凹,自然地串珠状缩聚现象。苏麻离青料的特点。



狮虎画法使用神化了的夸张手法,雄壮威猛,双眼圆瞪,獠牙外露,与元代龙的形象遥相呼应。侧光看豹子身上的花点都深深地下凹入胎骨,很有立体感。




胎釉相接处长期氧化作用下自然生成的带有散场效应的火石红现象是无法仿得像的。
盖里外沿苏麻离青料的自然流淌也是现代材料所仿不了的现象。




漂亮的盖钮,蓝宝石一样的苏麻离青料经高温后自然流淌下来。
自然出现的豁口,漏胎,棕眼现象也喻示它的麻仓土必有的现象。


从上下两张侧光图中看到苏料聚集凹陷处所特有的七彩光,这种七彩光只有长时间才能出现的金属返锡铅氧化现象。



青花浓艳宝石蓝色泛紫,运笔笔道中晕散深浅自然,色深处明显下凹,手摸高低不平,侧看下凹处有七彩锡光,多处有漏胎棕眼。






元代麻仓土特有的豁口漏胎现象





就在本期央视寻宝节目中丘小君鉴定一件元代大罐说;“这种底的漩纹是古代慢轮挖出来的,现代快轮仿不出这样的炫纹”。同理,也说明了我的这件大罐也是慢轮旋出的,也就肯定了它就是元代的古瓷无疑了。























重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特大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矿物料经过上几百年的氧化,特别是含铁量高的青花瓷器,其矿物料被嗜铁菌吞噬后,长久堆积的排泄物在显微镜下非常有立体感,很多像航拍的山脉一样历史与时间留在古陶瓷上的釉面老化痕迹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老瓷器铁的证明。

鬼谷子,姓王名诩(xu),又名王禅,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此件大器全高56 去盖高42.3 外径52.5 足径31厘米.直口、短颈、圆肩,中腹以下渐收,足端微外撇,矮宽圈足两边斜削,涩底,有一块青白釉斑,胎体较白,泛青滋润,有褐色杂质斑点,罐外从颈至底的纹饰依次为波涛纹、缠枝牡丹纹、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图、杂宝莲瓣纹。鬼谷子乘坐虎豹车下山,目光炯炯;前有侍卫二人,跨刀扛枪。鬼谷子身后有一名打着“鬼谷”旗帜的武将策马疾驶,威风凛凛。苏代身着宋代官服策马殿后。人物之间隔以树木、竹石、花草、水溪,布局合理,画风潇洒流畅,充分体现了元代水墨画大家极高的绘画水平。这也印证了当时北方不少大画家为逃避战乱流落到景德镇为瓷窑作画谋生的说法(不少景德镇元青花精品频出与此不无关系)。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有致,蓝中泛紫,有黑褐色铁锈斑点渗入胎骨,釉色白中闪青;抚摸有明显的凹凸感。

值得注意的是,从青花着色的深浅厚重程度看,画家在描绘此罐人物、景物纹饰的着色上并不是一遍完成,而是在一些地方反复着色两遍以上,类似于用工笔重彩的渲染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明暗、黑白、深浅、浓淡的变化,将进口苏麻离青料特有的发色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洽洽是这一点,正是后人苦心研究而无法仿制的。

青花浓艳宝石蓝色泛紫,釉内气泡呈密集的小气泡间有大气泡,少见中气泡。运笔笔道中晕散深浅自然,色深处明显下凹不平,侧看下凹处有七彩锡光,青花浓重处斑下呈现红褐色的嚼铁菌留下的排泄物。多处有漏胎棕眼。

底部露麻仓土胎;胎釉接连处显一线火石红,并有几片火石红和点状黑褐色氧化班。色白中闪青灰,胎里显有各样大小孔隙,看似粗松,手摸却很滑爽。

画家绘画水平极高,仅从齐国大臣苏代与卫士的开脸、衣纹皱褶和坐骑的动感精神头,鬼谷子神气凝重睿智,坐车车轮的线条,松树枝叶等画工的精细,线条的精准老辣程度看,此罐明显比伦敦佳士得拍品要好,与它相比2.3亿拍品只是个小弟弟。去掉盖后的高度比伦敦拍品(其高度27.5厘米)要高近15厘米,加盖后更是高出近29厘米,直径比伦敦拍品(其直径33厘米)要宽近20厘米,此类器型很少有盖,这件特大罐存有荷叶形盖,器形更显端庄霸气。

联系电话13149865512qq141032593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785.html

更多阅读

观《大国重器》有感 参观国防教育基地有感

现在我来正儿八经地认真写写《大国重器》的观后感。(欢迎吐槽观点,拒绝人身攻击。)“大国重器”,一“大”一“重”,无不体现出国家对于实现所谓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景。诚然,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和实力象征。在一

声明:《重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特大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为网友有钱任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