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逻辑纽带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逻辑纽带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名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所以说,论证方法是议论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一、何谓论证

论证像做衣服。如果说,论点是衣服的样式(如夹克、西服、学生服等),论据是布料(如棉布、化纤、毛料等),那么,论证就是裁缝师根据样式把布料裁剪、对接好,然后做成衣服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又像盖房子。如果说论点是盖房子的图样(即房子的样式),论据是盖房子的原料(钢筋、水泥、砖头、木材、沙石等),那么,论证就是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的样式把原料盖成房子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还像做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有了米面和蔬菜,巧妇就能大显神手,做成香味扑鼻、脍炙人口的佳肴。而笨妇就不同了,她可能把好米好菜糟蹋掉,做出来的东西令人难以下咽。

中学生写议论文,运用正确的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像做衣服、盖房子、巧妇把米面蔬菜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样重要。

二、常见的论证方法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说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下面介绍中学生比较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要我们写作议论文时充分运用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这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论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一论点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在举例论证时,所举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典型性,有现实性,有新鲜感。充分、确凿,就是要求所举事例一定是史实,且为大部分人所知晓,这样才能显示出你所举事例的充分和确凿,那些不为人所知、从故纸堆里扒出来的事例最好不要用,更不能杜撰;要典型,古人云:“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惟其典型,才能以一驭百;现实性,就是要求事例具有现实意义,虽为历史,也能古为今用,证明当今;要新鲜,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选取事实论据,要尽可能挑一些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例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尽量捕捉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给人以新鲜感和真实感,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如:  

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此段论证“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这一论点)

在这段议论中,歌德、孙中山的事例就具有充分、确凿和典型性,且具有现实性,有新鲜感。

议论文讲究的是摆事实,讲道理。中学生作文经常会出现事例加观点的简单化论证模式,其原因就是对所举事例缺乏理论分析。要知道,议论文分析才是硬道理。例如: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正是由于他以德报怨的宽容,最终赢得了将相和欢。

  本段在列举事例后,能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掘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这样的理论分析就能使文章说服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又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为了证明“身处逆境,有所郁结的人才会有名垂后世的发愤之作”这一观点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意,故述往事,思来者。

此段论述,哪些是举例?哪些是分析?

列举事实,然后加以恰当的分析,就是我们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如上面的《报任安书》。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析。(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典型范例,《谈骨气》

2、引用论证法

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就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诗词、俗语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例如: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例:《六国论》第二段:首先,通过“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之对比,证明“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其次,通过“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对比,证明“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最后,又引用古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证明秦的欲壑难填。这三方面,都是为了从理论上论证“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观点。

怎样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典型范例《》

3、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道理或寓言故事来作比喻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例:

学习必须要打牢基础。以前有个“三重楼喻”的故事,说一个富翁大兴土木,要盖一幢三层楼的新房。他看见工匠在地面上立柱砌砖,就焦急起来,连忙上前阻拦:“我只要那最上一层,不要下面两层……从平地造起,不是浪费吗?”这个富翁何等荒唐,不扎扎扎实实建好一、二层,何能建起第三层?

  作者在这儿以富翁的故事为喻,生动、形象地指出做学问,钻科学,不能像这位富翁,采取不从实地做起的荒唐的跳跃法,从而证明了学习必须要打牢基础这个论点。在使用比喻论证时,所选喻体要为人们所常见和熟知,具有形象感,比如:

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循,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这段文字采用比喻论证法,证明了时间如果失去,就无法挽回。喻体“耕种庄稼”为读者所常见熟知。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很难达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作为论证比喻的喻体与作为修辞比喻的喻体不同。修辞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论证比喻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很是经典。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典型范例《拿来主义》

4、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简称对比论证,就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称之为横向比较。例如: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对比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称之为纵向比较。比如: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安石《伤仲永》)

把方仲永五岁“指物作诗立就”、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三个不同阶段作诗作对比,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还有一种对比论证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反面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从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例如:

议论文写作指导----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逻辑纽带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奇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这一段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使用这种从反面假设论证的方法主要步骤是先列举一些事例,然后从反面假设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推断所举论据符合中心论点。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即比较的标准要统一。

例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这里把“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进行对比,自然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典型范例(见上期作文指导材料《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5.类比论证法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例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百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将自己受蔽于妻、妾、客这个事例与齐王受蔽于宫妇左右的事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了“王之蔽甚矣”这个具体的、特殊的论点。分析入情入理,道理清晰明了,齐王顿然明白,欣然接受。邹忌以“口舌之劳”比较分析,赢得了齐王的顿悟,国家的兴盛,国之万幸也。

在使用类比论证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又如: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总之,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论证方法的应用取决于论证的需要。一般地说,是在形成文章的论点之后,再去构思怎样论证这个论点并搜集材料,选择论据,从而决定使用哪些论证方法,而不是先定好使用何种论证方法,再去确立论点,选择论据。再者,在一篇文章中,甚至一段中,常常不止使用一种论证方法,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会使文章显得富有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995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各方面有效的指导,注重读写结合,感想集中,联系实际,思路创新以及读后沟通和写后交流,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读,形成一个读后感的写作循环,将读书和写作有效结合,逐步提高

书信体作文“说说心里话”写作指导 说说我的心里话

书信体作文写作指导题目设计】请以“说说心里话”为题,与长辈、父母、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书信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烦恼,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收获友情,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书信体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用作考场作文时容易

转载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写作指导及例文 基本公文写作例文图片

原文地址: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写作指导及例文作者:每天进步一点点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范文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范文(一)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

议论文写作的入门与提升3 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训练之三:论据的选择和分析第一课时:作文指导一、什么是论据1、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2、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3、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

声明:《议论文写作指导----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逻辑纽带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为网友一缕曙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