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民党山头派系 眼花缭乱是什么意思

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民党山头派系 眼花缭乱是什么意思

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民党山头派系

民国官场派系,无外乎以亲族、同乡和同学为基础,在国民党阵营中,即使你是一代鸿儒或者青年才俊,不依附某种势力或派系,想要出人头地的确是难于上青天。超然物外、质本皆清的名士不是没有,但是太少(如蒋介石的幕僚长陈布雷)。有意攀附或者无意之间被延揽幕中,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所以,大多成就了一番伟业的民国政要们,一经剥茧抽丝,就向人们展示了蔚为大观的国民党派系脉络图。

首先党务方面,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之后,逐渐以“正统”自居,俨然全盘继承了孙中山的党务衣钵,形成了“中央派”。国民党元老、出身于孙中山秘书的“广东派”代表人物胡汉民虽然有过“代理大元帅”的经历,但是经过几番激烈的争斗,两次被蒋介石囚禁,“广东派”形单影只,再也经不起风吹浪打了。胡汉民还是国民党“元老派”的“三杰”之首: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其中,廖仲恺和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胡汉民是国民党右派的代表人物,汪精卫是假左派,蒋介石在大革命初期是中间派。

“第三党”。实际上是从国民党中演化出来的,发起人为国民党左派、中执委、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邓氏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看到蒋介石有反共反俄以及独裁的新军阀倾向,便和蒋介石渐行渐远。后来蒋介石“清党分共”,邓演达主张东征讨蒋,后逃亡莫斯科,与宋庆龄发表讨蒋内容的宣言。后来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总干事,以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反蒋,即“第三党”,因其主要号召力量是各期黄埔同学,为蒋所不容,被蒋下令由黄埔学生王世和骗出所杀。

早期的国民党元老派比较著名的还有: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吴稚晖(以上号称国民党四老)、戴季陶、张继、于右任等等。元老派是蒋介石早期的太傅和辅助者。

元老派当中的极右派势力曾经聒噪一时,最著名的要数“西山会议派“了,曾经受到孙中山警告的这帮人在孙死后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会议,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呼吁“弹劾共产党”,主要人物有林森、居正、邹鲁、谢持、叶楚伧、张继、戴季陶、沈玄庐、石青阳、覃政、茅祖权、张知本、傅汝霖、石瑛等人。国民党元老冯自由虽然未参加会议,但是他的主张和西山会议派如出一辙,也算这一派系代表。

后来成为天字第一号汉奸的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因和蒋介石争权败北,其手下大将陈公博、顾孟余、潘行健、王乐平、朱霁青、王法勤等人于1928年成立了改组派,全称叫“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活跃了两年多,后来遭到蒋介石的清洗,其中大部分人又跟随汪精卫降日投敌。

国民党再造派。孙中山逝世和廖仲恺被刺后,胡汉民、孙科借维护孙中山“正统”之名展开了和蒋介石、汪精卫争夺党政军大权的内斗,提出“再造国民党”,后来被蒋介石瓦解。

太子派,首领也是孙科,国民党元老,历任国民政府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等要职。此派别和再造派有所交集。孙科因是孙中山的儿子,被呼为“太子”。一直随扈幼主孙科的胡汉民对孙科深有了解:“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大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

新太子派。指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将自己在大陆时期的“赣南系”、“三青团系”羽翼渐丰之后,形成的以自己的嫡系干将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少年时期陪太子读书的奉化同乡俞国华、周宏涛以及孙义宣,到台后成为蒋经国的左右手。赣州时期的王升,以及和王升一起随蒋经国在上海打虎的贾亦斌,都是小蒋的人马

蒋介石的“中央派”只是一个主干,枝枝杈杈也不断旁逸斜出。最著名的要数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了。CC源自“中央俱乐部”( Central Club)的英文缩写,同时二陈姓氏两个字母缩写也是“CC”。该系长期把持国民党党务系统、教育系统和党内特务系统长达20多年,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一说。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果夫、陈立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谷正鼎,社会部长谷正纲,国民党中执委、宣传部长潘公展,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张厉生,国民党中宣部长张道藩,经济部次长萧铮,国民大会秘书长洪兰友,内政部长程天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余井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刘廉克,教育部政务次长吴俊升,东南日报社长胡健中,曾任蒋介石侍从秘书的阮毅成,曾任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朱家骅等。而后朱家骅又在“CC”系内部派中有派,形成了自己的“朱家骅派”,主要有刘次箫、王玉麟等人,和二陈明争暗斗。CC系和各派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禁引起蒋介石的怨怒,蒋介石在地三次下野之际恨恨的说:“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我再不愿意进中央党部的大门了!” (《张治中回忆录》(下),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身为党务负责人的陈氏兄弟听说后预感到要兔死狗烹了。果然,国民党逃台之后陈氏兄弟承担了国民党失败的责任,CC系旋被蒋介石拿下,日落西山。

复兴社系统,30年代初期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派系,是以黄埔军人为骨干,也称“蓝衣社”,代表人物胡宗南、刘健群、贺衷寒、桂永清、萧赞育、戴笠、康泽、郑介民、曾扩情、邓文仪、酆悌、萧作霖等人,其中有名的十三个人号称“十三太保”。在复兴社十三太保的影响下,黄埔学生又形成了许多小派系,诸如众所周知的以胡宗南、戴笠为首的“浙江派”;酆悌、唐纵、顾希平、汤武、胡伟克、陶镕、刘璠、郑汉生、张宰臣等有留学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背景的组织了留欧集团,酆悌后来依托交通研究所,发起了同志会交通分会,于是“留欧派”不久又演变为“交通派”了。邓文仪、张镇、肖赞育、刘咏尧(刘若英的爷爷)等人组成了留俄派;彭孟辑、潘佑强、周复等人结成留日集团;以康泽、韩文焕等一部分云贵川的学生组成了“西南派”。

新政学系,是相对于北洋军阀政府的“政学系”而言的。“政学系”于1923年随着旧国会的解散而消亡,而一些成员又于北伐时期逐渐活跃起来,慢慢的成为了国民党内曾经红极一时的重要派系,甚至一度成为蒋介石幕府中的精干智囊,由此也招致了其他派系的嫉恨。随着新政学系大佬、蒋介石的首席智囊杨永泰被“CC”系刺死之后,“新政学系”渐渐衰落下去。代表人物主要有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的杨永泰;蒋介石的结拜二哥、曾任外交部长、内政部长的黄郛;司法院长王宠惠;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曾任四川省主席和行政院长的张群;文官长吴鼎昌;浙江省主席陈仪;上海市长吴国桢,外交部长王世杰、叶公超,行政院长翁文灏,等等。大多是技术官僚和学者型官员。

其中,黄郛和汪精卫、何应钦、许世英又是著名的亲日派代表,国民党亲日派大多有日本留学和生活的经历,他们与日本有着莫名的亲近感,抗战时期,他们基本上抱有悲观失望的消极理念,有的甚至不惜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最后相当一批人叛国投敌。如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都沦为汉奸。

与“亲日派”相对而言,比较著名的还有“亲英美派”。国民党在内政外交乃至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派系,以蒋介石为首,以“孔(孔祥熙,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宋(宋子文: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宋美龄:航空委员会委员长)”为代表,主要负责争取美援用来抗日和反共。

和亲英美派有交集的,是被称为“夫人派”的宋美龄的人马,这些人也都曾留学美国,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大多按照美国人的思路,对美国制度很是推崇。有的则是通过走“夫人路线”得以飞黄腾达的。归纳一下主要有:董显光(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新闻局长),吴国桢(上海市长,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徐柏园(财政部政务次长,中央银行副总裁,中国银行董事长,台湾银行董事长),叶公超(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孙立人(新一军军长、陆军总司令),黄少谷(国民党中宣部部长、行政院秘书长)。这些人控制了金融、宣传、外交和一部分军队。到台湾后蒋介石为了儿子蒋经国接班,通过打击“夫人派”为小蒋扫清了道路。后期的秦孝仪、沈昌焕也是“官邸派“的主力

国民党政出多门,派系虽然森严,但归属的领域其实并不是泾渭分明,有的侧重于党务,有的倾向于政界,有的延伸于军队,有的则是地方和中央的分界,以表示正统和旁系甚至杂牌之分,有的则是党政军警特宪无所不包,比如“黄埔系”。

“黄埔系”是国民党发轫于军队(后成为中央军的主要力量,被称为中央军嫡系),渗透于国民党政府各个角落的重要派别,主要力量是黄埔学生军的精英,也包括一部分毕业于其他军校的黄埔军校教职员工。黄埔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地处广州黄埔岛,以地名行。黄埔军在东征、平叛和北伐中渐露头角,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时期)初露锋芒,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中坚力量。他们以黄埔精神做依托,发誓效忠蒋介石个人,而校长蒋介石也把黄埔力量为一人私有,视为禁脔,不容他人染指。

粤系将领、广西人李济深虽然是黄埔军校副校长,但是却被黄埔嫡系视为外人,教育长邓演达也一度成为学生们崇拜的偶像,可是后来却被蒋介石派黄埔学生杀害。黄埔学生互为倚重、一荣俱荣,相互提携但也相互倾轧,争宠不息、内斗不止。在国民党逃台后,黄埔将领又一度成为蒋介石的股肱之臣。黄埔系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陆海空三军大元帅、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总统),总教官何应钦(国防部长),顾祝同(参谋总长),钱大钧(侍从室主任、上海市长),刘峙(徐州剿总总司令),蒋鼎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周至柔(空军总司令),陈诚(参谋总长),胡宗南(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汤恩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以及集团军、兵团、军、师一级的黄埔毕业的主要军事主官。他们其中的大部分力量不是在抗战中为国殉职,就是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消灭。

其实,严格来讲,上述很大一部分人只能算作准黄埔系,因为他们大多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比较纯血的黄埔系应该以胡宗南为代表,胡是黄埔一期学生,是从学生军慢慢爬起来的,是黄埔学生中的一面旗帜,而且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第一个晋升中将衔,
第一个出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堪称正统的黄埔学生领军人物。

黄埔军校早期分为蒋先云等人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邓文仪等人组织的极右的“孙文主义学会”,前者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也有一部分国民党左派,后者是国民党的极右势力。两派斗争激烈,甚至大打出手。后来两会被蒋介石取消,统一为“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系也是分支出诸多派别,如陈诚系,是从“土木系”发展而来,包括陈诚早期赖以发迹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也包括非黄埔毕业但和陈诚关系比较接近或者和他同乡的一部分将领,代表人物有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忏、黄维、阙汉骞、沈发藻、郭汝瑰、胡琏、李及兰、邱行湘、杨伯涛、杜伟、宋瑞珂以及樊崧甫等人。

汤恩伯系,汤恩伯只是在1928年才开始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做教官的,那时候黄埔已经搬了家,虽然按照习惯,以后的陆军学校也被称为黄埔军校,但毕竟血统不纯,最多算个“黄埔串儿”。
汤恩伯系主要有陈大庆、王仲廉、石觉、张雪中等,实力和“陈诚系”差了一大截。

胡宗南系,多为抗战和国共内战的猛将,如范汉杰、刘堪、董钊、钟松等人。

实际上,黄埔系当中还有一位大叔级的人物,也形成了自己的派系,那就是同时作为“士官系”代表的何应钦,这位一级陆军上将,黄埔军校总教官,出身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黄埔系”中仅次于校长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历任第一军军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军政部长、中国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职,他还是“亲日派”代表人物。虽然何应钦始终笼罩在蒋介石的光环阴影之下,为了避免猜忌,并不敢大张旗鼓的拉帮结派,但是和顾祝同、刘峙等也都私交不错,“西安事变”的时候,顾祝同和刘峙是为数不多的听从何应钦的号令参与讨伐“张杨”的黄埔将领,分任“东西路军总指挥”。黄埔学生一贯视自己为天子门生,有的张狂不羁,有的骄横跋扈,对校长之外的指令难得言听计从。而何应钦对杜聿明、宋希濂、王敬久等黄埔嫡系将领,也都能指挥的动。

黄埔系内部还有几支小派系,有后来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国军“第五军系”,灵魂人物是杜聿明,主要有邱清泉、郑洞国和廖耀湘等;还有以俞济时、冯圣法、王耀武、张灵甫为代表的“七十四军“系统,也都是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

值得一提的是,准黄埔系当中,从教官起家的长一辈的部属,大多称蒋介石为“委员长”或“委座”,而言必称“校长”的,一听就是黄埔学生,是正牌的“黄埔系“。这句恭恭敬敬一声称呼,加上一个立正,蒋介石即使不认识也会明白他是自己的学生,距离立刻拉近了许多,脸上也会笑意盎然。

以师生、同学之谊由此发展为党政军的重要派系,黄埔系为大,但也不是绝无仅有。黄埔系的师长一辈大都是“保定系”早期毕业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由北洋保定陆军武备学堂和速成学堂等若干军事学校合并开设,早期的学生有一部分人在黄埔军校肇建之初都做了黄埔的老师,毕业于保定军校前身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的蒋介石则做了校长。由此,“保定系”作为“黄埔系”的长辈,一度独领风骚。代表人物有:速成学堂:蒋介石(炮科)、张群(炮科)、商震(步科)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有唐生智、李品仙、王柏龄、杨杰;二期的刘峙、陈继承、熊式辉、黄绍弘、夏威、祝绍周;三期的张治中、白崇禧、周岩、刘文辉、毛秉文、王鸿恩、刘建绪、何键、李朝芳、陆福廷、张义鸿、陈焯、周继寅、徐祖贻、谢慕韩、蔡忠芴;五期的傅作义、王靖国、李生达、朱晖日;六期的顾祝同、邓演达、叶挺、李汉魂、吴奇伟、薛岳、余汉谋、黄琪翔、周浑元、韩德勤、缪培南、邓龙光、严立三;七期的陈长捷;八期的陈诚、周至柔、罗卓英;九期的牟中珩;十期的;十四期的王俊;以及钱大钧、朱怀冰、陈调元、李必蕃、王天培、孙楚、王以哲、刘茂恩、孙震、刘珍年、朱绍良等等。由此可见,保定军校中没有几人能比蒋介石、张群的资格最老,而蒋又是个活跃分子,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保定系的首领。

“士官系”。保定系的老师们又以日本士官学校早期的毕业生为多,保定军校的学生毕业后首选志愿大多是这座“日本的西点军校”,一时间留日成风,学军事的都去报考日本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而以日本士官学校学生以量取胜,由此在国民党派系中又形成了“士官系”。权倾一时的人物主要有:许崇智、蒋作宾、何成浚、钮永建、陈仪、孙传芳、阎锡山、徐树铮、吴思豫、杨宇霆、张辉瓒、臧式毅等,后来蒋介石(未毕业)、张群、何应钦、钱大钧、朱绍良、何柱国、罗广文、汤恩伯、朱绶光等陆续考入该校学习。其中何应钦、钱大钧、汤恩伯等后来又分别在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做教官。有的史学家,也把保定系和士官系纳入准黄埔系的圈子里。

士官系、保定系和黄埔系,三个时代,三系一体,相互交融,构成了中央军乃至党政系统的主干。

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所对应的便是地方实力派,一些地方实力派在内战中被消灭或瓦解,有的被吞并,成了中央军力的杂牌;有的被取消了建制和番号;有的被肢解的七零八落,最后归宿各异。

大部分地方实力派都是军阀时期沿革下来的。粤系,是孙中山早期仰仗的主要军事力量,早期如陈炯明、许崇智、邓铿、陈策,余汉谋,陈济棠、蔡廷锴、张发奎、陈明枢、薛岳,也都是出身于粤系。值得一提的是粤系将领李济深,本是广西人,但是桂系没有他这一号。

新桂系。相对于广西军阀陆荣廷的桂系而言。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中华民国代总统),白崇禧(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黄绍竑(内政部长,广西、湖北、浙江省政府主席)号称桂系三巨头。主要人物有李品仙、廖磊(早死)、程思远等人。新桂系和蒋介石争斗了20多年,分分合合,蒋介石曾经三次下野,离开权力中枢,其中两次是由桂系逼宫所致。蒋介石下野时对桂系影射泄愤:

“我之愿下野,并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董显光:《蒋总统传》)下野后又对桂系破口大骂:“共产党只要我的命,桂系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钱。”。(《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二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可见恨之切切。

湘系,以谭延闿、唐生智为代表,还有国民党元老程潜、以及何健、陶峙岳等。谭延闿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女儿谭祥嫁给了陈诚。唐生智曾任第八军军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此人联蒋又反蒋,和蒋介石爆发过“蒋唐大战”,最后在南京卫戍司令的任上“誓与南京共存亡”,不久全线溃退,从此一蹶不振。程潜的第六军被蒋介石收编,后来成了光杆司令。

川系,川军代表人物刘文辉,刘湘,邓锡侯,潘文华,杨森,刘存厚,以及王陵基,唐式遵等部,抽大烟有一套,打仗也很有名,抗战有功,但也是蒋介石的心病。刘湘在抗战中病死,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解放西南的战役中起义,王陵基被俘,蒋介石的儿女亲家杨森跑到台湾。

此外,还有以龙云、卢汉为首的滇军和贵州王文华、王伯群、王纯祖、朱绍良、谷正伦、李仲公为首的“贵州新兴义系”(也叫“新派、少壮派、武派或王派”,是何应钦早期出身的地方,王文华和王伯群是兄弟,而他们的妹妹王文湘又是何应钦夫人)等地方实力派,统称为西南实力派;由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由北洋时期的奉系演变而来,主要有何柱国、王以哲、莫德惠、刘多荃、阎宝航等人),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冯系,鹿钟麟、韩复榘等人),以及阎锡山的晋绥军(阎系,也称晋系,细化为五台、定襄派系,晋南派系,崞县派系,代表人物有赵戴文、杨爱源、孙楚、朱绶光、楚溪春、徐永昌、赵承绶、傅作义等)。西北马家军(分为马步芳的青海马和马鸿逵的宁夏马),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甚至冯玉祥所属的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也都各成系统,拥兵自重,各霸一方,与蒋介石时而呼啸聚集,时而爆发大战,貌合神离,争斗从未停止

空军系统,曾任空军总司令的周至柔(旧派),空军副总司令的毛邦初(新派),空军总司令的王叔铭(“山东派”)也都各成体系。毛邦初是蒋介石的内侄,原是中央航校校长葛敬恩的副职,一度代理校长。但是周至柔后来居上,做了一把手,毛周由此交恶,最后官司打到美国,丢人丢到国际。

国民党海军也按照学校的渊源分成了马尾海校系——也叫闽系,代表人物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国民党中执委,海军总司令。以闽系为主的海军(75%以上)自视为中央海军。青岛海校系,代表人物马纪壮(到台湾后任“海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刘广凯(到台湾后亦任“海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宋长志(去台后任“海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部长)。蒋介石对闽系鞭长莫及,而对方又打着中央的旗号,所以蒋又授意欧阳格创办了“海军的黄埔”——内政部雷电学校,不料这个出处的学生遭到了陈绍宽的抵制,不予承认。最后青岛系、雷电系联手反闽成功,成立了新的海军司令部,第一任总司令陈诚(以参谋总长兼任),桂永清继之,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央军正统。

国民党派系林立、山头纵横,有的是按照军队渊源来划分,有的是按照政治出身来划分,有的是以某一时期的理念来站队,有的则是骑墙派、投机者,首鼠两端、见风使舵。所以,从若干派系里面,也能反复看到某些人的影子。比如CC系的朱家骅开始是仰仗元老派张静江和戴季陶的提携,后来又依靠浙江派的褚民谊照拂,走过宋美龄的夫人路线,又搭上陈果夫陈立夫的CC快车,千回百折,后来干脆自立门户,在CC系内部形成了朱家骅系(也称新CC系)。

派系的形成除了志同道合、理念一致,同乡、同学、同宗、同族等血缘、地缘、学缘关系也也是一个重要渊源。若按照地缘来划分最大的派系还属浙江帮。由于蒋介石早期发迹得益于江浙财阀以及浙江志士陈英士的提携,所以“浙江人”此后成为他招贤纳士的一个重要标准,素有“黄(黄埔)浙(浙江人)陆(陆军大学,陆大后来沦为黄埔学生的镀金深造之所)”之说。蒋介石执政以后,党政军警特宪的主官浙江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国民党的特务系统也是派系纷杂,除了前面介绍的CC系和复兴社系统早期都兼有特务性质以外,后来从这两个系统发展壮大的两大特务体系:“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以及改制后由“中统”发展而来的党通局(后来叫“内政部调查局”,台湾时代叫做“法务部调查局”)和由“军统”发展而来的保密局(后来叫情报局),都发生过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派系纷争。

戴笠死后,军统局内部大致分裂为三派:郑介民的广东派,唐纵的湖南派,和毛人凤的浙江派。慢慢攫取局长大权的毛人凤又把浙江派的圈子缩的更小,因为戴笠和毛人凤是浙江江山人,戴笠生前提携的人也以家乡人居多,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紧凑的浙江江山派,个别的非江山人也攀高枝不断加入进去,成为了毛人凤派的中坚。军统本部和外勤甚至外围人员江山人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一戴三毛”,即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以及毛宗亮、王蒲臣、何芝园,国民党唯一的女将军姜毅英等。军统总务处长沈醉虽是湖南人,但与唐纵却是若即若离,与毛人凤联系的非常紧密。

中统局因为开创者陈立夫相对处于比较稳固的地位,所以派系纷争不如军统明显,二陈遴选中统掌门人主要是以留美背景和江浙人为主,如历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朱家骅等,都是江浙人士,也都是留美学生。后来朱家骅另起炉灶、自成体系,这才形成了“朱家骅派”。

台湾蒋经国时期,国民党各派系经过整理,逐步分化为“官邸派”和“开明派”两大派系,前者代表人物为台湾“外交部”部长、“总统府”秘书长沈昌焕、国民党“第一文胆”、蒋介石的秘书秦孝仪,台湾“行政院长”俞国华等人。他们有宋美龄做后盾。“开明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台湾立委李庆华、李庆安的父亲)、副秘书长宋楚瑜,及中常委、《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他们获得了台湾“副总统”李登辉的支持,两派斗争激烈异常。国民党后起之秀、少壮派代表赵少康曾一时被李登辉蒙蔽,帮错了人,后来退党成为台湾名嘴。

总的来说,大陆时期国民党派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而各领风骚,互相利用互有交集,时而互相掣肘,互相制约,倾轧火拼,但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如党务、教育、经济“CC系”占先,军事非黄埔系莫属,行政倚靠政学系,外交金融依赖亲英美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303.html

更多阅读

思密达是什么意思? 晚安思密达是什么意思

思密达是什么意思?——简介对于思密达这个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特别是在看韩剧的时候,思密达会经常出现,那么思密达的意思是什么呢?什么时候会用到呢?下面小编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思密达是什么意思?——工具/原料韩语、朝鲜语思密达是什么

男神是什么意思 男神是什么意思啊

男神是什么意思——简介现在的人都通常称一些自己很喜欢的男性,男明星、男模特、男网红为男神,男神就代表着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冷的一种存在。也有可能是很阳光,很温柔很成熟的异性。对于男神,每个女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男神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节气习俗有哪些

小寒是什么意思?小寒节气习俗有哪些?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那么小寒是什么意思?小寒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节气习俗有哪些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节气习俗有哪些小寒是

tm商标是什么意思?商标注册 商标上tm是什么意思

tm商标是什么意思?商标,企业迈向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名片!如果企业产品拥有一个相对而言极具美感并且好听的名字(商标),那么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及市场销售推广都会有极大的帮助!tm商标是什么意思?2008年11月5日,西宁市工商局城

声明:《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民党山头派系 眼花缭乱是什么意思》为网友别后天涯各自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