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屠苏——古诗词春之意象七:春风

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诗词春之意象七:春风

川 雪

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冬去春来,春风习习,给人们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和别样的心境。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便对春风情有独钟、思绪澎湃,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在中国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富有春意,又是异彩纷呈的;春风带有感情,又是复杂多样的;春风寄托心语,又是引人深思的。春风意象在古诗词中,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

春风从新年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送来春天的暖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对春天开始的细致描写。在送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春风把春天的暖意送到千家万户。此时的春天,,还带着新年的余味,沾着春节的喜庆。在爆竹的响声中,春风向世人预告着早春的讯息,尽管这暖风还是微微的,她却能驱除冬的寒冷,给人带来欣喜和希望。在王安石的笔下,春风就是一个报春使者。 过了二月,气温逐渐回升,大地也变得温暖起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描绘了春风吹拂的大地一幅盎然的春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温柔的春风里,和谐而优美,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春风送暖入屠苏——古诗词春之意象七:春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南溪早春》是赞美故乡早春景色的诗作,也是诗人热爱家乡最好的写照。诵读全诗,一份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写这首诗时,杨万里虽然已经年岁衰老,可见着家乡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色,讴歌之音时常在喉间吞吐。“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写早春柳条和桃枝在春天到来时的变化特点,紧扣题目“早春”。“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这两句诗,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问候和亲切的祝福。
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春风》,写出了春风的温柔: 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名为“咏春风”,全诗没有出现一处春风的字眼,可句句都在写春风。第一从嗅觉上写春风的无形而有味,第二句从触觉上写春风轻重自如的力度。第三句从视觉角度着墨,写女子对镜用香粉扑脸,落下的粉末经春风一吹,便纷纷升腾飘起;第四句从听觉角度下笔,写婉转悠扬的琴声,在春风的轻拂之下传送到远处,虽然只剩余音,也韵声不绝,缕缕可闻。这样,也就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春风给人们带来一种温柔体贴的抚慰!

春风是有情意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写春风似乎知道人世间的离别之苦,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在李白的笔下,春风多么通人性,似乎也体会到诗人离别时格外沉重的心情,于是它“不遣柳条青”,让离别人的心情稍微得到缓和与安慰,多么善解人意的春风!

唐代大臣武元衡的《春兴》,写春风善解游子的乡思,为之吹送乡梦: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再看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中极通人意的春风: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此诗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意,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颈联描写春晨山村景物,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本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山人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炽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春风是神奇的。在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等。如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咏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万千条垂柳的枝条,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都是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春风鬼斧神工的神奇力量。

春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是给自然物带来新生的使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写“离离原上草”被野火烧了之后,让春风一吹又生长起来,既反映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又显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连州吟》),写春风吹得大地绿草越长越盛;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写春风所到之处,百草萌生,一片新绿,生机盎然,也都是对春风神奇力量的形象写照。春风犹如一位神圣的女神在指引和推动着世间万物的新生和再生,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风便也跟着忙碌起来。南宋诗人方岳有一首题为《春思》的诗: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春风与花柳一路同行,为燕子作泥、蜜蜂酿蜜创造条件,而且还吹来潇潇春雨,且及时放晴。春天的忙碌,在此诗之中便可窥见一斑。春风的忙碌,从这组传神的动态描写之中可见一斑。春风似乎警示人们应该要有生活的责任和热情!

在古诗词中,春风也常作为一种政治象征出现,如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一开篇就直抒胸臆,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如同一下子从苦海中被超渡出来,登上了快乐的峰巅;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状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诗中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主观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哪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以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可以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这两句由于内涵丰富、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故而成为后人争相吟诵的名句。

再看唐代诗人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中的“春风”: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问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这首诗,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时给选上了,还特地在诗的第四句即“春风只到穆陵西”句下加注:“言此处春光缓到,因地偏也。”可是,穆陵故址在今湖北省麻城市北,接河南省界,“春风”东来,怎么能先到甚至“只到”穆陵的西边呢?富寿荪先生在《唐诗别裁集·校记》中指出:“沈说非是。《今体诗钞》七言卷四云:‘肃、代之时,江、淮间有刘展之乱,穆陵以东,光、黄、舒、庐(均为古地名)盖苦兵扰,不识春和矣;其西则差安静,故有第四句。’”意思是说,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江淮地区已有刘展的叛乱,穆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受到叛军兵扰之苦,不见安宁的生活;而在穆陵西边则比较安宁,所以第四句说“春风只到穆陵西”。刘长卿这首诗作于“肃、代之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所用“春风”一词,妙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政治气候,暗喻朝廷的恩泽只及于穆陵以西。全诗为“伤时”之作,诗中的“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写出了一片凄清之景,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533.html

更多阅读

零叶翻红万树霜——古诗词秋之意象五:秋霜

零叶翻红万树霜 ——古诗词秋之意象五:秋霜 川 雪秋霜自古以来就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意象。《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说的是当河边芦苇呈青灰色时,露水也因气温降低而转化为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上海闲话之十七:话说《虬江路》市场

提起虬江路,上海人一定会想到虬江路旧货市场,其实何止是旧货,那里有各式各样的好货,久所难觅之物,稀缺之物......。虬江路旧货市场位于虬江支路,东起四川北路,西至虬江路,占地约2000平方米,是规模较大,品种繁多,历史长久的旧货市场,能经常发现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诗词秋之意象三:落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诗词秋之意象三:落叶 川 雪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伤感的况味。在中国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

声明:《春风送暖入屠苏——古诗词春之意象七:春风》为网友文艺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