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科技说明文阅读选择题及答案 _在路上 初中说明文阅读选择题

原文地址:科技说明文阅读(选择题及答案)作者:敏子悠悠

一、数字地球

①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④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客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⑤货币流通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地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2.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A.多分辨率的动态数据体系。B.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C.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D.网络体系。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数字地球的设想已变成现实。B.数字地球是新千年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C.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D.数字地球是一种战略思想,它具有整体性和导向性,任何一个科研单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形成。

二、人类的腿毛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2、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的理论B.人类褪毛的理论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3、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三、蒙特卡罗的模拟

当科学家们使用计算机来试图预测复杂的趋势和事件时, 他们通常应用一类需要长串的随机数的复杂计算。设计这种用来预测复杂趋势和事件的数字模型越来越依赖于一种称为蒙特卡罗模似的统计手段, 而这种模拟进一步又要取决于可靠的无穷尽的随机数目来源。

蒙特卡罗模拟因摩洛哥著名的赌场而得名。它能够帮助人们从数学上表述物理、化学、工程、经济学以及环境动力学中一些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数学家们称这种表述为“模式”, 而当一种模式足够精确时,他能产生与实际操作中对同一条件相同的反应。但蒙特卡罗模拟有一个危险的缺陷: 如果必须输入一个模式中的随机数并不像设想的那样是随机数, 而却构成一些微妙的非随机模式,那么整个的模拟(及其预测结果)都可能是错的。

最近, 由美国左治亚大学的费伦博格博士作出的一分报告证明了最普遍用以产生随机数串的计算机程序中有5个在用于一个简单的模拟磁性晶体中原子行为的数学模型时出现错误。科学家们发现, 出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这5个程序产生的数串其实并不随机, 它们实际上隐藏了一些相互关系和样式,这一点只是在这种微小的非随机性歪曲了晶体模型的已知特性时才表露出来。贝尔实验室的里德博士告诫人们记住伟大的诺伊曼的忠告:“任何人如果相信计算机能够产生出真正的随机的数序组都是疯子。”

1、对“蒙特卡罗模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统计手段, 可靠的、无穷尽的随机数是其实现的基础。 B.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统计手段, 对复杂趋势和事件的预测是其运算的基础。 C.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它是可靠的、无穷尽的随机数的决定因素。 D.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它决定着可靠的、无穷尽的随机数目的来源。

2、“蒙特卡罗模拟”存在危险性的根源是()A.计算机所产生的模式的精确度有偏差。B.计算机所产生的反应与实际操作不符。C.程序所产生的数串并不是随机数。D.程序所产生的数学模型是错误的。

3、费伦博格博士的报告证明了()A.有5个用来处理随机数的计算机程序出现错误。B.有5个用来处理数学模型的随机程序出现错误。C.有5个计算机程序所产生的随机数串出现错误。D.有5个计算机程序所产生的数学模型出现错误。

4、下列说法,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输入的是同一条件的模式, 科学家就能够通过蒙特卡罗模拟产生与实际操作完全相同反应。 B.如果输入蒙特卡罗模拟中的随机数不是随机数, 那么整个的模拟及其预测结果都必然是错误的。 C.费伦博格博士指出, 计算机程序出现错误的根源在于它所产生的随机数串其实并非真正的随机。 D.蒙特卡罗模拟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运用计算机, 通过数学模式对复杂的趋势和复杂事件进行预测。

四、白鹤梁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于江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从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先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这些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探索过去1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因此白鹤梁成为三峡库区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同时,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达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方案。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梁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损坏石梁,因此被否决了。最后提交审议的石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

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触的葛修润院士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相关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惟一方案不妥,实际没有很好地实现文物保护的初衷。葛院士在总结各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方案。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这样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2003年2月13日,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1、根据文意,下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在石梁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200年以来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时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

2、根据文意,属于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的一项是()

A.白鹤梁的石鱼和诗文碑刻记载的水文资料可能会遗失。

B.白鹤梁表层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

C.由于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白鹤梁已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D.白鹤梁将会承受不住三峡工程完工后高水位的强大压力。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鹤梁平时隐没在水中,每年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

B.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

C.直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得还算完好。

D.“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即使在长江的枯水期水库的坝前水位也将高于13米。

B.天津大学的方案之所以被否决,最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

C.在葛院士的方案中,人们可以进入罩在石梁上的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

D.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五、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1.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胳、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2.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B.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其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

C.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度增殖的危险,所以目前还没有条件在人体上进行移植。

D.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会伦理上却遇到了很大麻烦。

六、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风力发电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电。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如果没有电,后果难以设想。可是,电通常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难以存储。虽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在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仿照上述方式,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70年代末,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它的两个储气站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美国Norton电站储气站在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该技术除了能应用于空气电站应急发电外,也是一种获取洁净能源的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有关风力发电与空气发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靠的是自然风力,空气发电靠的是人造空气。B.利用风力所发的电不能存储,利用压缩空气发的电则可以存储。C.风力发电因受风力影响而有所不足,而空气发电可以不受风的影响而独立发电。D.风力发电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稳定性不够;空气发电能用于应急发电,还能获取洁净能源。

2、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在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时,可以将水像压缩空气一样压缩,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B.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空气发电十分优越,它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C.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可以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D.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因为空气发电不是零排放,而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又很严。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被压缩储存的空气在释放发电前加热,会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核电站或热力电站被压进高处的水也可以仿照这种做法。B.空气发电技术是生态能源领域的新突破,它投入使用后,能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C.将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两者组合,我们将获得比风力发电稳定持久的能源。D.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我国必将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尤其内蒙地区将全面采用两种发电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七、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1.有关飓风的形成要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含120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引发了风暴潮现象。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八、外科手术中的“微创”与“无创”

“微创”外科一词顾名思义,要比“腔镜”“小切口”“小径路”“内镜”外科更为广泛,它是要达到造成最小的创伤(局部及全身)的外科,而不是限于哪一种方式或哪一种工具。可以说,微创外科是指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急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局部及全身)。

外科学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科技背景。20世纪后期,基于微电子学.光学.现代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内镜.腔镜技术,这为实现微创外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镜技术的发展,终于使外科能够有一“绿色通道”来实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是走向综合化.社会化,并且速度在加快,这是不可抗拒的。事实上,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中已出现多年,但由于器械上的原因迟迟未用,直到1986年计算机集成电路微型摄像机的出现,使腹腔镜显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987年法国的普通外科及妇产科医生莫丽特,首次在腹腔镜下完成了首例胆囊切除术,奠定了腹腔镜外科的基础。此后,腹腔镜外科便有力地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技术的实施是服务于概念的运用,而新技术亦将引发新的概念。“外科微创化”作为贯彻于外科各领域的概念,将促使微创外科技术的全面发展。“微创”一直是外科学追求的境界,但以往无法克服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内镜技术引出新概念:小入路,有限制的充分显露。完善的外科需要手术视野的完善显露,并不是需要大切口。内镜解决了手术入路并不改变外科实质。

广义的微创外科应是缩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伤害性效应,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所以微创外科概念应该并非只是限于内镜术和腹腔镜术,而有更广阔的视野。21世纪的微创外科,前景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外科操作可能被微创的.准确的器械操作所代替。其趋向将是从微创到无创的发展,外科医生可能从用手操作过渡到用计算机操作,可以完全不接触病人,实现从当前的腔镜手术,到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再到远距离操纵的手术。当前发展很快的如虚拟技术.三维立体可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手术,可以比外科医生的手更为准确并确保无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由生物学.信息学和物理学互相融合的生物智能时代,但随之又会出现新问题,就是在21世纪外科医生该怎么办?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外科医生只能抱着开放的心情,学习和融合到新的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去!

1.对“微创外科”技术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仅限于内镜外科和腹腔镜外科。B.任何外科创伤应急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C.它是不限于哪一种方式或工具的达到造成最小创伤的外科。D.缩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伤害性效应,而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2.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镜技术为实现微创外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内镜技术解决了外科手术的入路问题,从而改变了外科实质。C.内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找到了微创外科由于器械影响而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D.内镜技术的发展找到了解决微创外科研究中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的方法。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A.“微创外科”是在腔镜.小切口.小路径.内镜外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才是外科学发展的基础。B.由于虚拟技术.三维立体可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发展很快,因此,它们比外科医生的手术更为准确。C.“外科微创化”作为贯彻于外科各领域的概念,促使微创外科技术全面发展,并成为外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D.微创外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1世纪的微创外科,前景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即是针对广义的微创外科而言的。

[转载]科技说明文阅读(选择题及答案)_在路上 初中说明文阅读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21世纪是信息时代,微创的.准确的器械操作将代替传统的外科操作。B.生物智能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带来新问题,那就是21世纪外科医生应该怎么办?C.现代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D.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学将由微创发展到无创,外科医生可能由手工操作手术过渡到用计算机操作以至远距离操纵手术。

九、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2.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

十、生命的起源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9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197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9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8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NASA于1996年8月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之一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选自《科学画报》,略有改动)

1.下列不属于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的“4条证据”的一项是()

A.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B.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C.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D.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细菌衍生物。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B.以前曾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但水手4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地面照片证明了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无稽之谈。C.ALH8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4.99987亿年的历史,它于13000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现在珍藏在美国休斯顿。D.火星是太阳系的第三星球,NASA通过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3.如果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下列标题中最合适的一个是()

A.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B.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C.并非证据确凿的生命信号D.寻找外星生命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8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答案和注释】

数字地球:1.B 2.A 3.D 4.C

人类的腿毛:1、B(褪毛的原因有关移居的说法“另外两种普遍的看法”不涉及:A、13涉及“移居”的说法,2不涉及)2、A(B是论据,C不是第一段“他的理论”所谈的问题,D项的人类理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3、C项谈的是“失去覆盖在身上的毛”的原因, 不是进化问题。 4、A(B不是“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问题, 而是起源地点不同, C项应是不一致的)

蒙特卡罗的模拟1、A(蒙特卡罗模拟是统计手段, 不是计算机程序, CD有误, “对复杂趋势和事件的预测是目的”,不是“运算基础”B有误)2、C(A、B、D谈的明显不是“根源”)3、A(B的“随机程序”应为“计算机程序”,CD应为计算机程序出现错误, 不是随机数串, 不是数学模型) 4、D(A项的“科学家”应为“模式”;B项原文“都可能是错误的”不是“必然”。C项的“它”应为“5个程序”)

白鹤梁:1、D2、D3、C4、D

人体干细胞1.B2.A3.B4.A

空气发电技术:1. 【D (A、空气发电靠的是人工压缩空气;B、“不能存储”与原文“通常难以存储”不符。电能否存储与发电方式没有直接关系:C、空气发电实质上是储存过剩电力的一种技术,不能独立发电,必须依靠其他发电方式;D、参考文本第四自然段。)】2.【C(A只能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不能像空气一样压缩:B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才能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低;C参考第五自然段:D原因陈述有误。)】3. 【 C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被压进高处的水不需要加热:B、“能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属夸大其辞;C、风力发电不够稳定,空气发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D、“必将”“尤其”等语在原文中依据不足。)】

飓风:自然的暴力 1.【C “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2. 【 B “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3. 【 C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外科手术中的“微创”与“无创”:1.A(第四节“所以微创外科概念应该并非只是限于内镜术和腹腔镜术”)2.D(A奠定坚实基础的应是内镜.腹腔镜技术的出现;B内镜技术并未改变外科实质;C微创外科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内镜技术的发展。)3.D (A项“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妥;B项“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不妥;C项“最高境界”无根据。)4.A(见最后一节的“可能”。)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1.A(“丝绸之路”的名称由西方人提出,并非更名的原因;更名的原因是命名者只站在西方的角度,不能准确反映“丝绸之路”的实际情况。) 2.A(“这个问题”是指“一条路的货物流向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深化”是指“丝绸之路”命名的深层原因—— 文化内涵,或文化背景。B划线句中没有“命名问题”和“‘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C划线句中没有“‘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 D划线句中没有“命名问题“的意思。) 3.D(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解释的差异,是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 4.C(“所运送的货物不同”与“知名度不能相提并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推论关系。A历来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玉器,以及“玉石古道”的运行,说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用玉、赏玉的习惯。B “茶马古道”的存在和运行,说明西藏人民需要茶叶。D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也就影响了各自的命名立场和角度。)

生命的起源1.D(第四条证据应是“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丝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并非“细菌衍生物”。)2.C(时间有误,ALH8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与火星“同寿”。)3.C(A项:原文并没有提及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即使提及,也不是原文的中心意思;B项:表达不准确,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并没有肯定“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D项:题目太空泛。)4.D(A项:“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是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并非指现在,应改成“火星的气候曾经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才妥;B项:原文第一段提到类似的意思,但加了限定词“也许”,只不过是推测,并非确指;C项: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磁铁矿里有可能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因此不能以此作为“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D项的推断合情合理,正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840.html

更多阅读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陋室铭对比阅读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

转载 灯谜及答案 灯谜大全及答案2015

本文转载自boyiyunpo《灯谜及答案》上下一体(打一字)。 卡另有变动(打一字)。 加异口同声(打一字)。 谐半耕半读(打一字)。 讲颠三倒四(打一字)。 泪凤头虎尾(打一字)。 几弹丸之地(打一字)。 尘四个晚上(打一字)。 罗熙熙攘攘(打一字)。 侈连声应允(打

201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汇总1 2016中考记叙文阅读题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1)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忆冼星海茅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

声明:《转载 科技说明文阅读选择题及答案 _在路上 初中说明文阅读选择题》为网友人穷志不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