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 水果篮

按语:巴洛克画派的天才画家卡拉瓦乔442岁生日(9月29日)快到了。这篇大约三年前写的文章,被收在以诺出版社出版的《绘画大师的心灵世界》中。在此重新贴出。一个节录版最近刊登于《OC杂志》第121期,2013年10月出版。

还原卡拉瓦乔–天使与恶魔的交战

OttavioLeoni所绘卡拉瓦乔,1621

今(2010)年是卡拉瓦乔逝世400周年,二月开始,罗马从世界各地收集了24幅主要的作品,主办了隆重的作品展。开展前就已经轰动,售出了五万张票。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参观,真是盛况空前。在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七月初),这个展览才刚刚结束。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 –1610年7月18)只活了不到39年,他传奇的一生可能是所有画家中最戏剧化的。虽然他被公认为当时罗马最出色的画家,也是启迪巴洛克画派(甚至有人说,是启发现代绘画)最重要的写实画家。然而因为史料有限,关于他迷样的人生,似乎总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我们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不同的作者也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发迹

卡拉瓦乔应当称作: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达·卡拉瓦乔”只是说明他是从卡拉瓦乔来的)。“梅里西”的拼法很多,有个传记作者干脆称他为“M”。最可靠的说法是,他出生在米兰,4-5岁时为了逃避黑死病,全家搬到附近的小镇卡拉瓦乔。他就在这里长大,因此一般人就叫他卡拉瓦乔。他5岁的时候,父亲和祖父因黑死病在同一天去世。19岁时又没了母亲,全家就因此四散了。可猜想,他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那时罗马教廷正在积极地推动各种反制宗教改革的措施,大量建筑天主教堂,所以需要大量的艺术品来作装饰。当时北方的新教徒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圣经,教会传统和教堂里的艺术品不过让人分心,甚至有可能成为偶像,应当除去。天主教会却认为,对那成千上万不识字的平民,教会中的艺术品和装饰就是他们的宗教课本。因此,这些艺术品就成为宣扬天主教,对抗新教的重要教材。卡拉瓦乔正好躬逢其盛,在这个时候从米兰来到了罗马,当时他21-2岁(1592-3年)。

卡拉瓦乔的确是个绘画天才。他独创了一种激进的,带着浓厚自然主义意味的写实画,虽然所绘的多是历史上的宗教故事,用的却是16世纪末的社会场景,加上强烈的明暗对比,和非常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常常达到震撼性的效果。

要知道,罗马虽然是教皇的所在地,但是在梵蒂冈之外,它却是一个标准的繁华城市,里面充满了各行各业的人士,包括做小买卖的、卖艺的、半吊子军人、骗子、讨饭的、妓女户、、、要在这里讨生活还真不容易,尤其是刚来罗马的人。

那时候,新来的艺术家要在罗马讨生活,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他们首先要临摹到处可见的雕像。其次,他们要到教堂或是美术馆临摹名画(例如,拉斐尔),临摹得越完美,人体越理想化,就越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这位从米兰来的卡拉瓦乔却是与众不同,他到街市上去采取实景,而不是理想化的模特。例如这幅早期的《有病的酒神》。

《有病的酒神》,67 x53公分,1593,罗马博格瑟画廊

酒神在希腊罗马的神话里不只是代表酒与欢乐,他是新生与美丽的象征,激发诗歌和绘画。据说,他用自己作模特。卡拉瓦乔的酒神倒像是个病人,可能是前夜饮酒过度,刚刚醒过来。他皮肤发绿,嘴唇灰白,两眼无光。就连他手中的葡萄也似乎并不新鲜。那个拿着葡萄的手,指甲上还沾着污垢。以其按照传统,画出具有完美人形的神祗,他却把神祗画成一个酗酒过度,并不完美的人。这就是卡拉瓦乔不按牌理出牌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风被一位显赫的红衣大主教看中了。红衣大主教弗朗西斯科·马利亚·代尔蒙特(FrancescoMaria DelMonte)不但买了他《纸牌作弊老手》的画,还邀请他搬入自己的宫殿,里面有各样的才智人士,包括诗人、画家、建筑家和哲学家,还有各种高级的享受。他可以安心作画。在主教这里,他画了许多我们今天熟悉的作品。例如:《音乐家们》、《琉特琴师》和微醺的《酒神巴克斯》。

《音乐家们》,92 x118.5公分,1595,纽约曼哈顿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左边拿葡萄的是爱神邱比特。中间弹琉特琴的音乐家,用的是艺术家马里奥·明尼蒂(MarioMinniti),这位歌手眼中含着泪珠,似乎深深为音乐所动。面朝观众的音乐家,用的是卡拉瓦乔自己。这些音乐家都挤在一个小室里,弹琴唱歌。因为空间很小,距离又近,让观众似乎有不小心闯入别人隐私的局促不安的感受。

《琉特琴师》,94 x119公分,1595-6,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这幅画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分藏在不同的博物馆里。画中的音乐家还是用明尼蒂做模特。

《酒神巴克斯》,95 x85公分,1597,佛罗伦萨degli Uffizi画廊

这位半裸的酒神斜靠在椅子上,桌上有瓶红酒,手上还拿着一杯红酒,一付微醉的样子,似乎在劝观众参加饮宴。这位模特还是明尼蒂。在这三幅画里,明尼蒂都带着暧昧、挑逗的神态。事实上,明尼蒂还出现在卡拉瓦乔许多其它画里,那时候没有“同性恋”这个名词,但是明尼蒂显然是他最亲密的“同伴”,在主教的宫殿里,他们合住一室。现代写传记的人在卡拉瓦乔的“性倾向”上面还是意见分歧,有些作者努力想证明卡拉瓦乔没有同性恋的倾向,但,不知是否现代人的偏见,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双性”恋者。(注:卡拉瓦乔似乎特别喜欢用少年男子做模特。还有几位“同伴”也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里。)

但这只是在私人圈子里作画,引不起广大的注意。直到主教委托他为新盖的教堂作画,这才一炮而红。他第一批被委托的三幅画,今天还挂在罗马的(法国)圣王路易堂(SanLuigi dei Francesi)里的康塔热里小堂(ContarelliChapel)之内。其中最出名的是《圣马太的蒙召》这幅巨画,画的是耶稣呼召税吏马太做门徒的故事。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新约马太福音9章9节)

《圣马太的蒙召》,322 x340公分,1599,罗马圣王路易堂

这个场景很可能取自罗马的一个酒店,右边射下的强光,照在一伙正在桌上玩游戏的税吏身上。这时耶稣带着使徒彼得忽然出现,耶稣用手指着马太,似乎在说:“你”。耶稣的身体几乎完全被彼得所遮住,除了右手臂和部分脸孔,完全隐在暗处。彼得也用手指着马太,好像在说,“是他吗?”除了数钱的青年(犹大?),所有的人都朝着右边看着,马太用手指着自己胸膛,似乎在说:“是我吗?”圣马太的蒙召超乎常情,因为替罗马人办事,欺压犹太人的税吏,是当时社会上人人所不耻的“犹奸”,竟然蒙到选召,上帝竟然选召世人以为不配的小民、甚至“刁民”,其象征性的意义非常鲜明。

这幅有强烈写实意味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作风,强烈的明暗对比让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违反常理,把耶稣放在暗处,而把罪人马太放在强光之下。这种构思在16-17世纪是绝无仅有的,的确达到了震慑性的戏剧效果。耶稣的手指和那道照着马太的光线代表了上帝的恩宠,让人想起了在圣保罗教堂里面,西斯廷小堂天花板上,米开朗基罗所画,上帝创造亚当的景象。那里,上帝的手也是这样指着亚当。

在《圣马太的蒙召》这幅画的对面,挂着的是《圣马太的受难》这幅巨画。

《圣马太的受难》,323 x343公分,1599-1600,罗马圣王路易堂

凶手- 圣马太 -卡拉瓦乔

根据传说,圣马太是在举行崇拜仪式的时候被埃塞俄比亚(Ethiopia)国王派人刺杀。凶手站在画的正中央,神情凶狠,拿着剑,正要刺下。周围是那些不知所措的惊恐人群。马太躺在地上,一束光线聚焦在他身上。马太一手高举,但那并非害怕的表示。他正在迎接殉难的来临,伸出的右手,是要与天使的树枝相连。卡拉瓦乔再一次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以突出前景戏剧化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自己也画在里面,躲在背后观看这壮烈的一幕。这是典型卡拉瓦乔的作风,他拆除了观众与画布之间那个安全的障碍,把你我硬生生地推入画面,让我们有点张皇无措。

圣王路易堂里的康塔热里小堂实景一角。其中《马太与天使》这幅画本文没有介绍。

追逐

因为这几幅画的成功,卡拉瓦乔一夜之间在罗马成为名人,越来越多委托画的请求拥上门来。这似乎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成功可能最能显示一个人的本性。他变得越来越忘形,他身带佩剑和匕首,带了个跟班,到处游荡。他行为嚣张,满口粗话,经常诉诸暴力解决问题。他狂妄到一个地步,当他作神甫的弟弟来看望他时,他甚至拒绝认他为兄弟。

这时,他已经是罗马最有名的画家,喜欢穿着高级的丝绸品,而且是一直穿到烂。他被捧着,有很多有权势的朋友。但是,他易怒、粗暴、好斗、出言不逊的个性,使得他屡次触犯法律。1600年到1606年之间,他多次入狱,不是伤害罪就是毁榜罪,但是最后,几乎每次都被他那些有权有势的朋友所开脱。这位新秀本来可以作个英雄,成为人人景仰的对象。然而,这是卡拉瓦乔:画家和恶棍,美丽和丑恶,都集中在这个复杂的人身上。可佩!又复可叹!

然而,这位罪犯却最能把握,并且能生动地表达,上帝爱人的信息。可能正是因为他自己生活在阴沟里,也最需要上帝的爱和宽恕吧?

《怀疑的多马》,107 x146公分,1602-3,波茨坦无忧宫

例如,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像他一样捕捉这个情景。这幅《怀疑的多马》描绘耶稣引导着多马的手,深深地探入自己受创的伤口。他只是为了要帮助多马认识,他真的复活了。耶稣的关怀与谅解,多马的认真与好奇,都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寻道者无法不动容。这样鲜活、感人的景色,让我们几乎透不过气来,绝非坐在殿堂里的贵族或神学家可以想象出来的。他一定是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也认同他们内心的困惑。

《马利亚与朝圣者》,260 x150公分,1604,罗马圣奥古斯丁教堂

这幅《马利亚与朝圣者》又是另外一个例子。赤足的圣母马利亚与赤身的圣婴,在一个朴实无华的门口,接受朝圣者的敬拜。这两位农夫拄着拐杖,一身污泥,赤足从远处跋涉到此,连脚板的老茧都可以看得清楚。许多高尚的人士(包括卡拉瓦乔的对头)嘲笑这幅画趣味低俗,不但没有让圣母出现在更高贵的场所,甚至还让污泥玷污了圣母和圣婴。然而,对那些从各地千辛万苦,远来朝圣的平民,当他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能不感动吗?像这样的写实,当时也只有卡拉瓦乔画得出来!

《耶稣下葬》,300 x203公分,1602-3,梵蒂冈画廊

被认为是反宗教改革的名画《耶稣下葬》,如今被收藏在梵蒂冈的博物馆里。尼哥底母和约翰抱着耶稣的身体,约翰的手正按在被枪刺伤的创口。画里的耶稣虽然没有生气,但却是一位壮硕的汉子,不像有些画中那么瘦弱,或是轻飘飘,真给人“道成肉身”的沉重感。后面有三位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两只手向天举起,无限悲痛的样子,嘴唇半张好像在哭泣,眼睛都哭肿了。拉撒路的姐姐马利亚正低着头,用手扶着脸,似乎不忍心看到耶稣的尸体。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包着头巾,右手向下,似乎希望去触摸死去的孩子。

卡拉瓦乔还是违反了传统,圣母马利亚并不显得年轻。最特殊的还是尼哥底母,他被画成个农民,一双大脚踩在石板上,面向着观众,而不是耶稣。他好像注意到你我的存在,期望我们去帮忙,也拉近了观众与场景的距离,极富意义。这幅画功夫很深,可能是他唯一受到普遍称赞的作品。

堕落

《圣母之死》,369 x245公分,1603,巴黎卢浮宫

虽然这并非早期教会的立场,但是天主教传说圣母并没有死,她是直接被天使接上了天堂。虽然这个传说一直要等到1950年才正式被庇护十二世(也就是二次大战时期的教宗)钦定为“无误的教条”,但是在17世纪的天主教,这个观点已经是个既定立场。总而言之,圣母的升天是超然的,是荣耀的,是欢乐的。

1602年时,一个教廷的律师委托卡拉瓦乔替他的私人教堂作画《圣母之死》,计划要挂在圣玛利亚德拉斯卡拉(SantaMaria della Scala)的新会堂里,它是属于加尔默罗修道会(Carmelite)的教堂。

可是,卡拉瓦乔所画的圣母不是在沉睡,她苍白的皮肤和红布包裹浮肿的身体和赤脚,说明她真的死了。门徒们和抹大拉的马利亚那种悲痛的神情,说明这个离别是极其痛苦的。但是把圣母画成这副模样,这是那些崇敬她的人所无法接受的。尤其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谣传卡拉瓦乔是从停尸间里找到一位淹死的名妓女来作画。还有人谣传,卡拉瓦乔是这位妓女的顾客之一。那批崇敬圣母,相信她听穷苦无告人的祷告,为他们治病的加尔默罗会的姐妹们实在法接受,把画退还了。

画家鲁本斯却非常欣赏这幅画,认为是卡拉瓦乔最好的作品之一,建议他的东家曼托瓦公爵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被英王查理一世买走,英王被杀后,辗转被法国人收购)。至于圣玛丽亚德拉斯卡拉教堂呢?他们改用了(模仿卡拉瓦乔的)画家萨拉切尼(CarloSaraceni)的这幅。你看,多么好,何等欢乐的景象,没有人在哭泣,完全是“政治正确”。(就连这幅画也是曾经被拒绝和修改过的)

卡拉瓦乔以前不是没有受到拒绝过或是修改过他的画,但是这次的打击特别沉重,因为攻击的人很多。这次的经验成为他生命中另一个转折点,让他加速地往下沉沦。

不久后,他有一次杀人未遂,又有一次与人决斗,把对方杀了。他变成了杀人犯!这下子,事情闹大了,连那些有权势的庇护者这次都没有办法搭救他。他逃到了那不勒斯,这是1706年中。罗马的法庭判他死罪,法庭并且悬赏,要他项上的人头。幸运的是,在那不勒斯他又找到新的庇护者,让他避开猎头者的追逐,安心作画,他也不再闹事。作为杀人犯,他似乎知道自己灵魂的处境艰险,这时的几幅宗教画似乎更能表现他内心的渴望。

这样,他从罗马最有名的画家摇身一变,变成那不勒斯最有名的画家。如果,他从此能够安分守己,改过自新。凭他的才华,相信总有翻身的一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几个月,他又跑到马耳他去了。这是马耳他骑士团的所在地,或许他期望得到骑士团首领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Alofde Wignacourt)的庇护,使他杀人的罪名得到赦免。

这位骑士团的首领非常欣赏卡拉瓦乔的画,请他为自己作肖像画,结果非常满意。卡拉瓦乔被封为骑士。在这里,他画了一幅巨型的《施洗约翰的斩首》,占满了整座墙,以作圣坛的背景画。它不像是画,却更像是戏剧,正在我们的眼前上演,让我们无所遁形。

《施洗约翰的斩首》,361 x520公分,1608,马耳他首府瓦莱塔的圣约翰双顶大教堂

这幅画描绘一个圣经故事,希律王把忠言逆耳的施洗约翰下到监里,为了讨好能歌善舞的莎乐美(手中拿着金盆的少女)和她的母亲,希律下令把约翰给斩了,把头带进宫里。他们把约翰拖到监狱的院子里。那代表权威的狱卒竟是滥杀无辜的监刑者。那位几乎光着身子的冷血刽子手,手上拿着屠刀,正要割下约翰的脑袋。一位老妇惊吓得双手抱头,有几个囚犯挤在铁栏杆里,目睹这个惨剧的上演。

艺术不是要表达美感,洗涤人类的心灵吗?但是,这幅画却展现出人类最丑恶的现实,让人作呕。一位美丽白皙的少女,竟然要求一个义人的头作为奖赏,放在盘子里,只不过为了要满足她母亲恶毒的愿望。这幅画简直是描绘公义的死亡,也是艺术的死亡。这里没有美感,有的只是邪恶,而我们只能作这邪恶无助的观众!

虽然卡拉瓦乔把人类的邪恶,无情但却很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他并没有答案。是的,在永恒的此岸,邪恶往往是没有答案的,它残酷无情地瞪着我们,对我们嘲笑。在人生的此岸,也只有耶稣向监狱里的施洗约翰致敬。或许,耶稣也是他唯一看重的观众?我也相信,天父上帝也必定在人生的彼岸迎接他,拥抱他忠诚的仆人。

卡拉瓦乔可能看不见施洗约翰的希望,他似乎更着重用这个景象控诉人类的残暴,尤其是政治上的迫害,并希望由此唤醒人们停止杀戮。因为自己良心上的控诉,可能没有人比他更想停止杀戮。你看,他把自己的名字签在约翰的血泊里,大约他希望约翰的血能够洗净他的良心。血里写着:“我,卡拉瓦乔,做了这事”。这是他唯一的签名画。

逃跑到死亡

好景不长,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到了1608年8月,他与一位骑士发生冲突,把对方打成重伤。他因此被下到监里,他被作为“一个可憎的堕落的团员”,被正式驱逐出了骑士团,除名的典礼就在《施洗约翰的斩首》的画前。

但是,不知怎样,在正式除名前,他竟神奇地从马耳他的监狱脱逃,坐着小船到了西西里。已经结了婚的明尼蒂就住在西西里。卡拉瓦乔与他会和,周游全岛。他又再靠着一枝画笔,到处受到款待,受托作画。可是,他的行为也越来越乖戾。睡觉时常常全副武装,只要有人稍微批评,他就会暴怒,把整幅画撕毁。

这样一位奇才,一位对上帝的爱和人间的渴望有着如此深刻体会的艺术家。然而他却无法改变自己,他不懂得谦卑,不知道温和待人,不知道如何宽恕,更不明白感恩的心。他只懂得暴力、强权,只会用画来交换友谊和特权。借着画,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别人对他的看法,好像这是他的权利。借着画,他希望得到救赎。但是,我们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悲剧的结束。

不久,他的好运结束,仇家追到了他,他又逃回了那不勒斯,以为在那里可以受到保护。他希望在那里等待教皇的特赦,回到罗马。这是1609年。但是,到了那不勒斯没有几天,仇家就又找到了他,为了逃跑,他从楼上摔下来,受到重伤,几乎死去。有人传说他死了,他却神奇地康复了,继续作画,继续等待。

为了赢得马耳他骑士团首领的回心转意,他画了一幅《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作为《施洗约翰的斩首》的后续。盘子里所盛的,是卡拉瓦乔自己的头像,可见他用心的迫切。但是,一切都太晚了。

当时,教皇保罗五世和他的侄子希皮奥内·博格瑟(ScipioneBorghese)红衣主教都是艺术的爱好者,也是非常内行的鉴赏家。历史上记载,他们收集名画甚至不择手段(包括偷和抢)。(今天的博格瑟画廊原来就是主教私人的收藏馆)到了1610年7月主教终于传话,教皇愿意给卡拉瓦乔特赦,条件是以画作赎价。难道他终于转运了,他又可以回到罗马为所欲为了?

他带了三幅近作,从那不勒斯启程,坐船去罗马。这三幅中,有一幅就是著名的《大卫与歌利亚的头颅》。

《大卫与歌利亚的头颅》,125 x101公分,1710,罗马博格瑟画廊

画面上面目姣好的大卫,似乎并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倒是个表情沉痛的胜利者。他手中提着歌利亚的头颅,用的是卡拉瓦乔自己的自画像,狰狞恐怖,还在淌着血。大卫手中的剑,上面刻着拉丁文的缩写,“谦卑杀死骄傲”。关于这幅画,批评家有过许多不同的解读。我个人认为最可靠的解读可能是:卡拉瓦乔希望用这幅画来向希皮奥内·博格瑟红衣大主教争取宽恕和同情。

按照常理,大卫应当是这幅画的重心。但是,他的忧伤显示出对死者的同情。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又回到这个狰狞的歌利亚。他们两者间有着强烈的对比,好像是天使与恶魔,光明与黑暗。这两个人代表卡拉瓦乔的两面,以及他内在的交战,一面渴望作英雄的大卫,但一面更像恶霸的歌利亚。或许也只有卡拉瓦乔的大卫会同情卡拉瓦乔的歌利亚吧?

让我们看看这位恶霸歌利亚吧。这幅画没有给我们美感,没有给我们良善,有的只是绝望、暴力、黑暗。卡拉瓦乔很可能在描述他的内心,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他渴望得到饶恕,尤其是教皇的饶恕。你我能够想象,一位渴望饶恕,而得不到饶恕的人,心里的痛苦和绝望吗?他尝不到良心的平安,他也无法重新来过。他整个人生的盼望,就悬在教皇的恩免上。

卡拉瓦乔不知是否了解,教皇或许可以帮助他免除法律的控诉,但是他更需要的是在上帝面前诚心的懊悔,接受上帝的饶恕和恩宠。因为法律的自由并不等于心灵的自由。有些人在宗教的外衣里面活久了,反而不知道怎样直接面对上帝。

不幸的是,还没有到达罗马他就与世长辞了。关于他去世的记载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最可靠的说法是,他死于热病。这位当世最有名的画家,就这样忽然消失,没有人知道他尸首的下落。

反思

卡拉瓦乔的画表现了他内心的交战,正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他有天使的一面(大卫),也有魔鬼的一面(歌利亚),两方都在争取上风。这些,都借着画赤裸裸的展现出来。艺术的力量就在于它能表达真实,让人没有矫饰,面对真理,心生共鸣。卡拉瓦乔的表现方法或许过分血淋淋,过分粗暴,但是,它以高分贝的方式到位了。可惜的是,这些真理没有办法救他自己。

到了最后,他并不能用交换的手段取得救赎。他那些显赫的朋友没有办法救他,他的才华和名声没有办法救他,他那些名画更没有办法救他。他的画虽然对后代影响深远,但是他的一生却只能作为我们的警戒:要我们不被胜利和成功冲昏了脑袋;不要靠制式的宗教拯救我们脱离困境;不论我们有多高的能力,有多少的才华,或是多大的财富,我们至终只能单纯的面对上帝,从他得到救赎,也从他的无限的智慧中,解救我们脱离自己的愚昧。

后注:本文系《绘画大师的心灵世界》书中一段原稿,以诺文化于2012年出版。本文采取的资料很多,包括几本传记、《维基百科》、和BBC的一套DVD,“SimonSchama’s Power of Art”。写完后再往上发现,这个视频在国内可以看得到。只要输入“艺术的力量,卡拉瓦乔”去搜索就可以找到。此外,本文的节录版刊登于2013年10月号《OC杂志》第121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354.html

更多阅读

乔丹法则 乔丹与坏孩子军团打架

(被夹在中间的就是乔丹,看看罗德曼的大腿,阴不阴)因为联防在NBA的出现,经常有球迷对现在的联防对球员的防守限制感觉到不可思议,在我看来不管是三二还是二三联防,在乔丹规则面前都是小菜一碟。最少现在是打球,而以前是战争。所以,特意整理了

乔布斯的孩子不玩iPhone 乔布斯有几个孩子

乔布斯的孩子不玩iPhone  那些发明了iPhone等一系列让年轻一代痴迷的新科技产品的硅谷总裁和工程师们,在家里是地道的低科技父母,甚至禁止孩子用这些电子玩意。  一位专门报道硅谷的记者,最近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回忆,2010年他采

小浣熊卡。小虎队卡。 小浣熊水浒卡1万元

翻卡,迪斯尼系列龙卷镖,包括脑盘急转弯和恐龙系列飞机卡,汽车卡.可以拼插的那种.西游记--降妖伏魔,国产动画的那版,动画片经常在"大风车"中播出.一共54张,带扑克号。7张冰钻。10张镭射星星瞭望台,全套20张。普闪各一套(与降妖伏魔几乎

青春期4 我们坏孩子电影完整版

编辑《青春期4》是管晓杰导演的“青春期”系列微电影第四部,剧情接着第三部。快速导航演员表中文名青春期4外文名pubescence 4其它译名青春期剧场版出品时间2014年出品公司光影华视、欢瑞世纪制片地区中国大陆导演管晓杰编剧管晓杰

声明:《“坏孩子”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 水果篮》为网友水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