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之死 列宁的残暴之处

陈 伯 达 之 死

1989年9月17日傍晚,北京骤降暴雨。翌日,气温剧降。

9月20日中午,在北京远郊一幢六层楼房的最顶层,85岁的陈伯达正在吃饭。他的儿媳小张当时在场:“父亲突然头一歪,碰到墙上,食物吐出……”20分钟后当医生赶到时,

陈伯达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经医生诊断,陈伯达因天气骤凉,死于心肌梗塞。

当天下午,陈伯达所在单位负责人徐主任等赶来,和陈伯达的亲属商议处理后事。亲属明确表示:“听从组织意见,而且父亲生前也一再说过,他去世后一切从简。”根据领导意见,陈伯达以他原名陈建相,送往北京八宝山火化。

尽管八宝山不知举行过多少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与众不同:没

有讣告,没有悼词。前来与他作最后诀别的人,都是闻讯而来,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以组织

名义发出的通知。

9月28日上午10时20分,陈伯达的遗体出现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这些年来他总是

躲着照相机的镜头,连家中都找不到他现成的遗像。陈伯达之子陈晓农记起去年冬天一位

朋友为他拍过一次照片,赶紧请摄影者找出底片放大,才算有了一张遗像。

在哀乐声中,40多人向他的遗体投注了最后一瞥。这些人有的是陈伯达的亲戚,有的

是他的老朋友、旧部下,有的是他的学生。陈伯达的遗体旁,放着许多花圈。花圈上写着:

“陈建相先生千古”。由于一般人并不知道陈伯达的原名,所以没有引起注意。

然而,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虽然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举行,但还是很快惊动了新闻记

者。最早披露陈伯达去世消息的是“美国之音”和英国的“BBC”电台。

海外记者不了解“八宝山第一告别室”的具体情况,曾在报道中称陈伯达死后享受“高

级官员待遇”。1995年10月30日,陈晓农对此作出了解释:“将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说成高级

官员待遇,是搞错了。八宝山有两部分,一为革命公墓,是领导干部治丧处所;一为八宝山

陈伯达之死 列宁的残暴之处

殡仪馆,是老百姓和普通干部治丧处所。二者之间有墙隔断。骨灰安放地也不同,领导人在

革命公墓,老百姓在老山骨灰堂。

陈伯达的骨灰,最初安放在北京八宝山老山骨灰堂。1991年2月,由陈晓农夫妇护送到

福建惠安老家。这样,陈伯达从生命的起点,走过漫长而又起伏的85个春秋的人生之路,最

后又回到了那里。

摘自《陈伯达传》 作家出版社出版 叶永烈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811.html

更多阅读

《与陈伯之书》 与陈伯之书原文

丘迟(464-508),字希范,齐梁间著名文人。传说江郎才尽就是因为江郎的才气转移到丘迟身上去了:江淹一次梦见一个人对他说,以前放在你那里的锦缎,现在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掏出数尺给他。那人不高兴了,说,怎么只还给我这些破烂碎末?后面站着的丘

自驾川西 冒险跟拍色达天葬仪式上的秃鹫 川西色达

关于天葬,我一直觉得那是一种神秘而震撼的丧葬仪式,也一直对此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色达之行,有幸结实了虔诚的佛教信徒、见到了完整的天葬仪式,并拍到了种类繁多、成百上千只秃鹫。那一只只硕大的秃鹫,张开翅膀后整个身体约有2米多长,显

陈晓农:陈伯达最后八年1981-1989

  陈伯达生命的最后八年,是在笔者陪伴下度过的,其中,有七年处于保外就医的状况。这段时期,他在权力部门的安排下,蜗居危楼,远离尘嚣,可生活中仍有一些波澜。对这一段历史,本书亦应有所交代。为避免书的篇幅拉得过长,笔者暂以陈晚年的写作情

声明:《陈伯达之死 列宁的残暴之处》为网友怀里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