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篇30-5):通过《步辇图》看到的是大唐的辉煌

原文地址:(中国篇30-5):通过《步辇图》看到的是大唐的辉煌作者:红影

05:通过《步辇图》看到的是大唐的辉煌

作者:阎立本(唐)

撰文:红影


[转载](中国篇30-5):通过《步辇图》看到的是大唐的辉煌

【画名】步辇图

【作者】阎立本

【年份】唐代

【类别】绢本

【规格】38.5cm×129.6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虽然是为了纪念、歌颂这一历史事件,但《步辇图》却没有描绘盛大的结婚场景,展示的却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为什么作者没有描绘人物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为文成公主送行的场面,也没有刻画带有期待和欢乐气氛的松赞干布的迎亲场面,而选择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这一较单纯的情节呢?传统中国画的构思历来重视主题突出,并运用以少喻多、以点代面等手法,以取得耐人寻味的效果。所以,这幅画借禄东赞谒见唐太宗请婚时不同神情的表现,来启示这一事件可能发展的前景。作为描写这一类国家大事的宫廷画家,必然要把突出唐太宗的威仪及乐于与吐蕃结亲的心理状态放在首位。对禄东赞(左起第二人)的刻画,使人感到确实是一位真诚而恭敬的使臣。至于穿红袍虬髯执笏的引见官和穿白衣的随从翻译,则反映了他们的职位和气度的悬殊,并各具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也表现出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画中包括唐太宗在内共有13个人物。在偏于横卷的右半部分的位置是唐太宗,他虽然不在画面的中心,但巧妙的构图和人物表情处理,使以唐太宗为主的人物群体实际成了视觉的中心,画面形成由内向外辐射的组合关系。唐太宗所乘的“步辇”,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封建宫廷中的一种习俗。画面上,群女环绕,似花团锦簇,烘托了唐太宗的重要地位与权威,也暗示了唐皇朝的强盛繁荣和喜庆的气氛。九个侍女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唐太宗那宽大的体态与威仪庄重的神情,与侍女纤细而趋于动感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重中之重。同样,在唐太宗前方的三个使臣,他们虽然较之侍女们远离唐太宗,但其与太宗构成对应的视线,使他们乃处于更为重要的视觉地位。造型上选取了鞠躬时的动态,同时,三人的重心都略有后移,亦给人一种趋于不稳定的视觉感受。相比之下,既显示出使臣的恭敬,又衬托出大唐天子雍容华贵的气派。

另外,作者的绘画技巧也达到了相当高超的境界,阎立本继承和发展了魏、隋以来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内在精神刻画,用笔较顾恺之的“细密精致”更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富于表现力。不但体现在独具匠心的构图安排上,具体人物的刻画同样十分精彩,线条流畅圆转,五官塑造精致细腻,深得人物的个性气质。不难看出,人物的身份与地位是作者考虑画面安排的主要依据,社会的伦理关系在绘画中进一步反映为绘画表现的视觉关系。可以说,阎立本的这幅作品进一步体现了传统儒学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步辇图》是留传下来最早的一幅反映我国各民族人民要求统一团结愿望的重要画卷。这幅画除了具有很高艺术性之外,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作者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创作态度,当属创作理念上的一大进步,这也是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峰时期,艺术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倾向。

阎立本是初唐(公元七世纪)的代表性画家。他一直追随着唐太宗李世民,官至右相,毕生的创作都密切适应着唐王朝巩固政权的需要,歌颂唐帝国的强盛,他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者,并成为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他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像》和《凌烟阁功臣像》等。(撰文:红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927.html

更多阅读

不是传说:全票通过《粉墨宝贝》

【不是传说:全票通过《粉墨宝贝》】“这个金奖,非同一般,可以赐给我捧一捧么?”我细语轻声胆怯怯问林政德。“金猴奖”历届评选,由于竞争激烈,评委来自中外

声明:《转载 (中国篇30-5):通过《步辇图》看到的是大唐的辉煌》为网友海倒过来是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