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为何没有流行了开来 周杰伦与方文山的关系

今年春晚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为何没有流行了开来

当我问朋友:你认为今年春晚会不会有流行歌曲,朋友十拿九稳的说;绝对不会有。我又问他:你觉得哪个方文山作词,拥有亿万粉丝的周杰伦唱的《兰亭序》怎么样?他切了一声,突然冒出拉一句;早上我儿子还问我呢,爸,怎么回事?那王羲之是不是也有婚外恋,怎么“真迹绝”的“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有这等风流韵事,那初中课本上怎么没有?他儿子在上初中,很显然,孩子有了自己的分析能力了。至少他没有盲从。

《兰亭序》这首歌能不能流行开来,当然不是我说拉算,也不是粉丝说拉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也不会是方文山,周杰伦说了算,尽管他们都有成千上万的粉丝,粉丝说到底,是一群丧失自我,完全没有灵魂亦或自己的灵魂被他人意志主宰的思想奴役,就像屎壳螂团蛋蛋,不值得看几眼!如果要看的话,你可去xxx吧,或是xxx博客,或是兰亭序吧等等,粉丝盲目程度足足可以再掀起几十个文化大革命。我不想多说社么了!

不过我个人可以这么武断的推测,《兰亭序》这首歌绝对流行不起来!因为作品本身的局限性,自然就决定这首歌春晚一经推出,老百姓就把它给扔到垃圾桶了!

首先,方文山这首歌的创作内容和歌名严重脱节,文不对题。单纯从他的篇幅构思,歌词大意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似乎在写一位书生临摹王羲之的帖子,写着写着便惶惶忽忽,心猿意马,不能专心致志了,眼见自己仰慕已久的女子从字帖里悠然穿过,书生多发感慨,于是乎有了《兰亭序》这个词所反映的故事。这种理解似乎又不对,如果你查一查网络,这首歌词实在是晦涩难懂,以至于许多人都搞不懂,只好求助于网络,但网络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就是王羲之的个人风流韵事,歌词描绘的就是王羲之本人,要是别人,歌词一开头就应该写“临兰亭贴,而不是兰亭临帖”了,再说谁会临帖在兰亭这个地方,显然这不是王羲之还能是谁,歌词大意是说王羲之在兰亭集会醉酒那天写出了名噪一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名帖兰亭序,以至于他本人酒醒之后再也写不出来了,方文山借此比喻那女的长的美丽,似行云流水,真迹绝,要表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含义,但网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喜欢古诗词的老学究门,都清一色的认为这是一位书生在临摹王羲之的帖子,故事的主人本来就不是王羲之,虽然叫了个《兰亭序》,但里面的故事根本“无关风月”!读到到这里,我就彻底晕了,方文山作为一代文豪,歌词大家,照百度讲话:”方文山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那这位才子,你这么标新立异,自己写的东西连你的粉丝不知所云,那我们之一般观众看完了更是云里雾里,丈二和尚不摸你的头脑了,你这个作品到底写什么的,故事里的故事到底是王羲之本人还是他人,是单纯的故事虚构还是写故事里的故事?要真是借题发挥,无关风月的话,我看你用人家这个《兰亭序》纯粹是故弄玄虚,让一知半解的人望文生义,让学习书法的人无地自容。让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人整日稀里糊涂,苦苦求索,不得其解,真的迷茫的不行,迷惑的不行啦,要是真的无关风月,那你的这首歌为什么不叫《临帖》或是《临兰亭集序》呢?你这么一来,给我的感觉是你太浮躁,急功近利,你以为一首青花瓷唱红了大江南北,这首兰亭序自然也会再掀高潮么?我觉得你是名人、作词家,不同于一般老百姓,首先你的对大家负责,连个标题都搞不明白,这歌词还怎么记?怎么听?再说了《兰亭集》是古文文和书法,人文历史的结晶,并不是谁想怎么打个擦边球都可以打的。

其次,歌词写的太老学究,非一般凡夫俗子能读懂。客观地说,方文山的歌词毋庸置疑,在歌词界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无论对于歌词创作者来说,还是传唱歌手来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他写的中国风是个信号,代表这成千上万的歌迷或广大国人的价值取向,它彻底颠覆了那种歌词创作者为所欲为,低级猥琐,词不押韵,以曲唯美的时代,你比如什么老鼠爱大米,什么恋上你的床,什么擦干眼泪陪你睡等等,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么!表达爱情怎么能像西方那么直白,同时由于方文山的歌词句句都押韵,有内容,有故事,有情节,这和那些歌手随意哼出个小调,要求作词家反过头来按曲填词是有着很大不同,先曲后词是违背歌曲创作规律的,也难以引起听众共鸣。加上国人从咿呀学语时候起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一时间方文山的谱写的歌词,周杰伦唱的歌曲红极一时,这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过犹不及,无论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歌词再好,内容在丰富,主题再鲜明,但大众文化首先是草根文化,你把歌词都写成文言文,甚至不找几个翻译都弄不明白,这本身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即便捧你的人再多,也难为广大群众所认可,久而久之你的文艺就演化成了学术,变成一部分人用来赏析或是解析的教材,散失了其固有的娱乐功能,这样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也距离寿终正寝不远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兰亭序》这首歌词,面对门前卖豆腐脑,院子里打扫卫生、黄土地里耕作的农民,有几个可以听得懂?就算欧美留洋回来的海龟恐怕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就更别提传唱了!生活在什么时代,使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把唐宋诗词嫁接到当代歌词,是一大创新,这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走得太远,太深奥,国人是不接受的,即便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的、妇孺皆知的、朗朗上口的、耳熟能详的最多也超不过20首,所以如果听一首歌还要找翻译、还要查阅古典文献、还要在百度里搜上几个小时、还要问上十万个为什么的话,对于文化程度不高、高等教育还没有普及,尚有数亿农民的国民来说,这样的歌曲欣赏成本岂不是太高了吧,所以大家除了放弃别无选择!

其三,《兰亭序》这首歌谱曲过于忧郁伤感,周杰伦演唱技法曲高和寡,让人望而却步。在春晚这样一个喜气洋洋,爆竹声声,万家团圆的时刻,这一首歌酷似悲剧武打片的结尾曲,多多少少难以引起老百姓的共鸣和广泛认可,且不说歌词本身和王羲之写《兰亭序》风牛马不相及,就说整个歌曲所打造出来的意境和主题氛围,也是广大观众所追求的主流价值取向不搭边的,再者,我说方文山的词周杰伦的歌,他们二人类似于先秦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以至于到了最后伯牙绝弦:“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所以说方文山的词看起来也只有周杰伦能唱,无论是街头马路,还是歌厅ktv,模仿周杰伦的少之又少,不像邓丽君的歌曲,或是《常回家看看》一类的歌曲,大家随便都有可以哼上几句,加之于今年周杰伦唱的这首歌有几句的末尾还阴阳怪调,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个发声方法,很奇怪,有点像东北的“嗯哪'一听让人感觉很做作,十分不爽。

其四,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总体流于俗套,大众渐渐失去好奇心。从总体上讲,方文山的词,就是这样一个模式:嫁接古人或典故,描写一个悲剧式爱情,抒发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爱情情感。读一读方文山的歌词,听一听周杰伦的歌,给人的印象像是回归了过去,有点类似于描写民国时代的爱情肥皂剧,让人一听不由自主的联想起来'旗袍了,阳春白雪,才子佳人啦,三角恋,暗恋之类的东东,但我要说的这不过是老百姓诸多情感的一种,也不过是爱情情感的一个小分支,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都要通过晦涩难懂的韵脚来表达刻画,或是通过周杰伦这种压抑郁闷伤感的风格表达,尤其是这首《兰亭序》,整个创作文不对题,歌词描写故事子午虚有,让人匪夷所思,再加上周杰伦对歌词里的几句唱腔末尾作了那么的阴阳怪调的处理,这就难怪歌迷不给力了,这首歌流行不起来,当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章相关参考:

1对兰亭序歌词释义,很自豪很自豪 [复制链接]

天璇星河天璇星河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8-6-8
最后登录
2010-1-15
好评度
0
威望
688
帖子
1058
精华
0
积分
344
UID
129264

四海门主

四海门主, 积分 3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威望
688
好评度
0
积分
344
精华
0
帖子
1058
UID
129264
1# 发表于 2008-12-1 13:09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
以前一直觉得这次的词很烂完全是拿诗词堆起来的,结果听到了N万遍后突然听懂了,奇迹奇迹~
兰亭序
词:方文山曲:周杰伦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
与你共留余味
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迭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迭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
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
针针怨对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end~~


千年后,我铺开宣纸,墨砚沾笔,荡气回肠。只为临你一道《兰亭序》,
数行之余,只叹你笔似有仙助,犹如行云流水滑入眼帘。

千年前,月下树梢,你脚步轻盈推门而进,
微风随入,我转身,见你容颜之精致,即传世碑文可拓,而你之容颜仅存此生足以倾城,
当写给你的真迹已绝,那字里行间埋藏的心意,我如何传达。

横吹牧笛,黄酒小菜。赏夕阳余晖,如初见时,你羞怯似醉的脸,
举手间摹本易成,而墨香无法褪去,和你一同在我心中留下无尽余味,
今年春晚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为何没有流行了开来 周杰伦与方文山的关系
那一行朱砂,像你的心藏着温柔的情怀,是不是圈住了我此生的情意?

我题一首无关风月的序,等你回一行似有涟漪的句。
悬笔一刻,心如如岸边的浪,不禁千翻层叠,难以成文。
情字如何解释,用我一生所学,且无法落笔言喻。
或是因为,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不然怎么无法作解?

岁月如厮,你那倾城般的容颜已随风湮灭,重踱青石板街,你那回眸一笑犹在,
曾经你是否恨着谁,我试着了解,而你只是摇头轻叹,若没有,那是谁让你蹙着眉?
而如今,你的深闺,物是人非,只剩下你的胭脂味久久不能散去。

我像大雁一样向南飞去,悄然离开。将离时,转身看着记忆里的你,却只有眼泪做伴。
捞一把水中月,漫长路途上,怀中回忆让我夜夜无法安睡,
当初又怎么会将心事缝上而不让你知道,那绣花鞋尚且针与针怨对。
若花选择怨着蝶,若那个怨是爱之意,那你会选择,怨着谁?

我题一首无关风月的序,等你回一行似有涟漪的句。
悬笔一刻,心如如岸边的浪,不禁千翻层叠,难以成文。
情字如何解释,用我一生所学,且无法落笔言喻。
或是因为,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不然怎么无法作解?

我题一首无关风月的序,等你回一行似有涟漪的句。
把深埋的爱写下,再也不怕人间的是与非。
窗外的雨拍打着蕉叶,潇潇的夜雨如思念夜夜造访。
我等着春雷,等着再与你相见的一天,把爱传达,来提醒你,谁才是你该爱的人。
以上算是我对《兰亭序》这首歌喜欢的原因了,花了30分钟将歌词分解成以上文字。其实从方老师的字里行间,我不仅感受到了《兰亭序》千年流传之魅力,更感受到了方老师一贯的感情风格。

其实歌词中的那段感情,一直都存在,只是他与她彼此相爱,他却无衷于表达。他是一代书圣,不善直言感情,故借于题序待回之方式,等着她的回应。可她是一个柔弱女子,又怎懂你字中之意。一生中她总蹙着清秀的眉,轻叹你迟来的钟情。最后带着她倾城的容颜老去。后知后觉的痛苦总让人难以言喻,逃避无用,思念纠缠余生,让我再也不去惧怕人间的是非,将埋藏在心中就要溢出的感情挥洒在宣纸上。等着春雷,等着岁月带我与你相见那一天,来提醒你,该爱谁
2所属专辑 :魔杰座  歌手:周杰伦   作词:方文山  地区:中国台湾  发行时间:2008年10月15日  唱片公司:杰威尔音乐  歌词: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RAP: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独缺 你一生了解  弹指岁月 倾城顷刻间湮灭  情事万结 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 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怨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 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低哑二胡..一种凄凉的音色就这样沧桑地诉说着.. )  《兰亭序》已在月色头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真正品音乐的人.绝不会说什么《兰亭序》比不上《青花瓷》.《东风破》才是最绝..不同于菊花台的悲怆..青花瓷的凄美..东风破的离愁..而兰亭序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   《兰亭序》要阅懂歌词背景内涵..听入身在其中的意境...再与中国古文化书法相连..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方先生遣词用句唯美令人拍案叫绝!以书法的行书行云流水.描写心细的古代女子在月下推门出来脚步轻移的姿态..再描写女子的绝世美貌无人能模仿比拟..最后暗喻王羲之的年代东晋.正是王室南迁落魄之际.徒留佳人在北方..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虽说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一首诗..但是当手中悬笔欲落款之际..心中激荡的思绪却也不免如岸边千叠的浪~ 而爱情何解..怎麼落笔都不对..若不是真的谈过一回恋爱..恐一生也无法临摹出如兰亭序般千变万化的情!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方先生继青花瓷后再次打捞月色..手揽回忆..何等思念..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心事密缝 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   兰亭序实属句句是诗..条条押韵..意境高雅深情..曲韵婉约有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最后二胡把这种绝美凄伤..婉转牵肠的意境诠释的完美!  与上一张专辑不同的是,周杰伦这一次从古典瓷器到古典书法的转变。其古韵不退,却用流行的方式阐述了古典的书法。与王羲之大有不同。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本来表达的是“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其大致思想如下:  一、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二、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 。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三、文章为批评名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而作 。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四、文章以“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来警醒“后之览者” 。  综上所述,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  方文山这一次别出心裁。把古典的内涵用现代的流行来解释。兰亭风花,悬笔表情: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那一段爱情好像如兰亭的行书,纤细,婉约,不羁,似行云流水,却又不乏细腻,有一些青花瓷的味道。但是,你早已经离我而去,那份爱就像碑上残缺的题序,揣摩不定,我的真心要送给谁呀?  “山月不知心里事”,风月又怎么能了解我的失意?爱情不在,因为我不了解你,无法捕捉到你的内心,我该怎么办?只有在碑上题序了。看着那岸边千叠的浪,这却是我的行书!承载着我的爱,只是,写完行书我才发现有空空荡荡的感觉?为什么?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呀,我抓不住你的内心!!!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 针针怨怼?”我心中有愤恨万千,只因为没有你。但方文山继承青花瓷的风格,并没有直接点出我心中的悲伤,我是静静的,柔婉的,在碑前题序。只等春雷,惊醒你——也很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再等你”的味道。但青花瓷是一种等待,毕竟彼此相爱,这份爱会继续,只是相见无期。而兰亭序中的爱,是我已经失去的,再等下去,也只是等待一种无奈。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等待变成了单相思。唉!就把希望寄托在春雷上好了,听到那春雷,你会爱我吗?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3384.htm

3幻想之花2010-03-12 20:36:17 阅读24 评论5字号:订阅

文/路漫

继《菊花台》、《东风破》、《青花瓷》后,《兰亭序》又是方周献给人们的一首词曲双璧。不比菊花的凄楚、东风的离愁、青花的苦等,兰亭更多的是无奈……优美的歌词: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而深闺,徒留胭脂味。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对。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在这里,有着重重叠叠的情感。对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思绪,未来的期盼,重重融合在一起。羲之的真迹停留在远古,却又要我看到他的临本,而我又临不来,临而不得是何等感受,情之所付,即得将来。真迹与临本重叠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重叠融合了,现实的情感与理想的情感重叠融合了……爱失落在远古、爱彷徨在深闺。我独自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临写着兰亭摹本。那优美的线条、柔和的曲折,行云流水一般。此刻,又想起了你。你的容颜、你的笑嫣、你的裙带、你的襟袖、你的纤手、你的舞步、你的长发、你的背影、你的回眸,无不那么柔美,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大方,又不失婉约。那个明月夜,你轻轻地推开我的书房门,如小花猫一样可爱,捏手捏脚,轻轻,轻轻,脚步声如碎地的花瓣,悠悠,纤细,生怕扰着正一心临贴的我。可如今你已远去。自从你离开后,每每我临此贴都无法专心地投入。谁说不是呢。自古有多少碑文,多少真迹,拓的拓了,摹的摹了,流传下来了,容易了。可是,对你的那些记忆,你的笑眸,你那深深烙在我心上的美,我要怎么拓在我的宣纸上,我要怎么摹到我的笔下,难啊。真迹已绝迹,你的匆匆离开,没有一字留白,我们青涩的感情就这样停滞,我还没来得及问你是否相爱…没有了你,我的真心能给谁,到底能给谁。你现在去了哪里呢,匆匆…来不及…匆匆…还记得从前,我吹着牧笛从你家门前经过,你母亲邀我入你家做客,桌上你酿的黄酒、你做的小菜,都那么可口。夕阳斜照,余辉如你脸上的红晕,那么的美丽动人。你咪着酒,抿着菜,我是多么的记忆犹新。那么羞涩,那么柔怯,像小醉的佳人,含笑而未开。我接着摹,断断续续地,记忆的碎片不时浮现于我的脑海。我摹了那么多,墨香犹存,哪一张还余留有你的芳香。那一行行落款与尾印,朱砂的红到底能圈住谁。人生自古多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还在临,只为承诺过给你最好的,而你为何还未回来,但是我等…当写到情字的时候,我住笔了,那曾经的片段像岸边的浪一样,在脑海里激起了千叠,无法宁静。情字要怎么理解,我怎么落笔都找不到那曾经的感觉,怎么感觉都不对。难道你将不回来,难道我要一辈子失去你,难道我将无法更进一步地了解你。弹指间,岁月流逝,我的梦想、我的爱人,难道就这样离开,像倾刻间如烟熄灭。还记得那条古巷、那条小街,当我在后面呼唤你名字的时候,你那回眸的瞬间给我心的震撼是多么的大,柔顺的秀发,婉约的体态。没想到这会是我们最后一刻的离别。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相信你有你内心的苦楚。最后一个表情,你摇头轻叹,你蹙着眉,你傻傻地望着我,我也傻傻地望着你。就在你要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看见你眼角的泪水流下滴在冰冷的青石板上……我的心也正寒酸……我轻轻推开你的闺房,空空的,只留有淡淡的胭脂味。月光泻入窗户,榻上一双绣花鞋整齐地摆着,我拿起它,在手上端详,还有你的气息。那一针一线密密缝着,如你的心事,为什么不与我说出,我们一同面对。有什么苦衷你要自己藏着,怨着。如果花儿怨着蝶儿的无知,你会怨我么,我们可以一起承担的啊。我手抖动了笔,临不下去了。我们只要无愧就行,有什么不能等待呢,人间是非又有什么不能过去呢,你为何要选择独自离去。窗外几夜的雨下着,雨打在芭蕉上,潇潇瑟瑟。我等你回来,等春风告诉我你为何离去,等春雷告诉我你爱着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2381.html

更多阅读

把玩快乐——春晚小品《天网恢恢》语言赏析 小品天网恢恢

把玩快乐——春晚小品《天网恢恢》语言赏析愿意常常回忆起那些让我们开心的场景,复习那些快乐,把玩那些幽默,益心益智。比如今年春晚小品《天网恢恢》。以往小品的笑点或是剧情的误会夸张,或是方言夸张,或是人物造型的夸张,而《天网恢

2015年羊年春晚总导演及三位主持人曝光 2017春晚总导演

去年6月8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时,就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办春晚,探索新思路、开门办春晚,把春节联欢晚会真正办成全民大联欢,引领时代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就在去年7月12日,央视也确实敞开大门邀请了著名导演冯小刚担任2

图片为证:董卿真的在央视春晚走光了?(图)

老李说董卿作为春晚的主持人相当不易,既要配合刘谦当魔术的托,你们别以为刘谦有多么了不起。他的魔术成功一大部分是因为董卿,如果没有董卿,他的魔术也不会有真么大的反响,而且随时会穿帮。其次,董卿还得客串相声演员,哈文不是说了吗?你们别

声明:《今年春晚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为何没有流行了开来 周杰伦与方文山的关系》为网友卸下面具的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