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 《春》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3. 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育方面:

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3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春》教案 《春》第二课时教案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朱自清的散文《春》。本文用明丽的色彩词语,生动形象的描写‘动静结合的画面,准确地修辞方法,给我们描绘了绘声绘色的一幅幅春天美丽的、动人的、热情的图画。为此,本节课结合PPT幻灯片的使用,用一些精美的图片长势春的情景,配以优美的音乐,并使用专业演员的朗诵录音,试图让学生能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感受散文美的意境,林惠作者要表现在“人们在春天里奋发的精神、昂扬的激情”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影视、动画、图片的展示,形象直观的将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展示给学生,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过程与方法如下:

难点突破 以景诉情

身临其境、共同感知

走进田野、拥抱春天

利用图片及影视的展示,让学生形象真实地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景色,教师从中点拨指导,让学生结合所看到的景色理解作者写景的方法,感觉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放课文《春》的朗读,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达到统一,近而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画面,以《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做mtv,童音:春天来了!)

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充满了期盼。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百度图片】春、冬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ͼ

【百度视频】《春天在哪里》http://video.baidu.com/v?word=����������&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投影展示: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百度百科】朱自清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htm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投影显示:

读一读: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默抖擞

3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f范读。

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

【百度搜索】《春》的录音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2853912.html?si=2

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

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

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

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

【百度图片】依次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盼春图和争春图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ͼ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ͼ&s=0&oq=��huaͼ&f=3&rsp=0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ͼ&in=6157&cl=2&cm=1&sc=0&lm=-1&pn=0&rn=1&di=5486614576&ln=314&fr=ala0&ic=0&s=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ͼ&s=0&oq=��fengͼ&f=3&rsp=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ӭ��ͼ&s=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δ�ͼ&s=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ͼ&s=0

四、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2)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学生齐读第三段。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

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

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8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

【百度MP3】《北国之春》录音http://mp3.baidu.com/m?word=����֮��&tn=159sifu_pg&tn=159sifu_pg&f=ms&ct=134217728

、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春天的诗句

【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32292.html?fr=qrl&cid=218&index=1

九、布置作业

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

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附:

板书设计: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春花图(花争春):态、色

春风图(风唱春):触、味、声:

春雨图(雨润春):形、 状、景: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六、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

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赏析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3754.html

更多阅读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能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jqx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教学背景介绍:第一课时中,让学生认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质疑,围绕课文内容,讨论提出本组中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文章篇幅长,结构复杂。课文写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受尽了种种磨难,想急切回到乡下,却实现不了这

声明:《《春》教案 《春》第二课时教案》为网友不甘堕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