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趣网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的专访 趣果工作室

漆趣网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的专访

12月14日漆趣网一行来到上海大学艺术美术学院,受到金晖老师热情接待了。正是这位亲切随意,总是面带微笑的年轻漆画家,在2005年——2008年短短的三年间就参加并策划了众多举足轻重的漆画展览,并在漆艺界产生较大反响。在金老师引领下大家参观了上海大学美丽的校园和漆艺工作室,最后,漆趣网特约记者主要围绕艺术经历、对漆画的理解、对学科建设的想法等对金老师进行了专访,金老师对漆画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此外在漆艺教育方面他更是提出了契合学生学习的诸多想法。

漆趣网(以下简称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艺术经历

金晖(以下简称金):我1992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是装饰绘画,师从吴可人老师;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攻读漆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程向君老师,在专业和理论方面也得到了乔十光老师的悉心指导,此外周剑石老师、白小华老师、祝重华老师也都给予我诸多的指导;2005年我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任教,主持并建立了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并担任工作室主任。

漆:您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过程中对漆的理解有何变化

金:本科阶段我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装饰绘画在九十年代初期仍然方兴未艾,尤其是江南地区人杰地灵,对于形式感的把握细致入微,普遍有一种空灵之气。当时一批杰出的画家暂露头角,如新文人画派,在风格上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之一。而江南地区的漆画也正是这种风格,同时结合了漆的技法,取得了完美的视觉效果,例如崔进、卢蜜等人,都是我当时很欣赏的作者。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也是从装饰绘画的角度看待“漆”这种材料,目的在于用漆取得画面的视觉效果。

我的研究生方向是漆画艺术语言研究,是完全从“漆”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创作,因此在观念方面与本科阶段有很大的区别,在学科基础上以漆工艺为基础,在审美观念上以工艺精神为宗旨,实际上是从绘画方向向工艺美术方向转型了。

担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主任后,由于身份的转变,更多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思考课程的方向,探索如何将漆艺融入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通过学科的交流与教学的实验,目前我将漆理解为一种后现代文化材料,由平面向立体转型,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我所强调的立体是设计的概念而不是装饰造型的概念,学生的基础课程是工业造型、平面设计而不是装饰雕塑和装饰绘画,工作室的学生掌握漆工艺技法,可以以漆为媒材进行创作,但是更进一步具有专业性的设计能力,实际上从工艺美术向设计学科进行了转型,我将其定义为手工艺设计。

在本科、研究生、学科负责人的三个阶段,我对漆的认识在不断调整,我想这也是整个中国漆艺学科对漆的认识的一个缩影吧。

漆:吴可人、乔十光、程向君三位老师在您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漆趣网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的专访 趣果工作室

金:我觉得我在学习阶段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吴可人、乔十光、程向君三位老师,三位老师风格迥异,却代表中国现代漆画最重要的三个方向而无人出其右者。

吴可人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教学严谨、循循善诱,时常令我感动,正所谓良师益友。吴老师的指导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对技法的理解和观念的把握,我认为吴老师的教学在漆画学科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学生先后有4人考上了清华美院的漆画硕士研究生,呵呵,记得在扩招以前,清华美院的漆画研究生是两年招一个,吴老师的学生章益、田辉和我连续考上,因此清华美院的漆画研究生曾经连续六年被吴老师的学生垄断。吴老师在创作方面将“画”与“漆”并重,提出了“漆趣”的观点,作品严谨、生动而又具有漆味,在绘画性与漆性的结合方面无人出其右者。

程向君老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具有典型的艺术家敏锐和深度,在分析作品时往往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常令我汗颜不止。在清华美院就读研究生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听程老师中午时分在工作室品评各家作品。工作室窗外有一棵核桃树,北方的阳光穿过叶隙令室内色彩斑斓,程老师点上一支烟,就着一杯咖啡,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烟雾在阳光中弥漫、袅绕,有如仙境。呵呵,后来我也有了烟瘾。程老师的作品对我的启发很大,他是漆画界的禅宗六祖,破而后立的精神犹如醍醐灌顶,令我钦佩。

乔老师是令人敬仰的师长,在理论和创作方面对我辈都可谓高山仰止,使我认识到了一种境界。我和田辉时常去大漆园看望乔老师,他每次都带我们看他的新作,分析创作的观念和使用的技法。经常在老榆木的方桌上吃一顿晚餐,新鲜、朴素,回味无穷,饭后乔老师躺在藤椅上,我们坐在一旁,聆听他对于漆的理解、心得,以及许多往事,时常他陷入沉思,时间也仿佛停顿了,我们静静地坐着,惟恐打破这片永恒的宁静。

三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我现在以及将来的成绩都将是他们精神的延续。

漆:上海大学艺术学院建立漆艺工作室的初衷是什么?漆艺工作室主要是承担哪些教学任务?学校对漆艺术工作室的投入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情况?漆艺工作室近几年会有哪些改进工作要做?

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是上海地区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学科设施最为先进的美术学院,是上海美术界的权威,也是全国十大美术学院之一。近年来上大美院的全国重点学科公共艺术专业迅速发展,在学科理念上强调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融合,先后筹建了玻璃、陶瓷、金属、首饰等工作室,而漆艺是中国工艺、文脉的重要代表,是亚洲特有的工艺种类,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特征,因此学院领导一直有筹建工作室的计划,最终采用了人才引进的方式,把我调入上大美院主持筹建了漆艺工作室。

目前工作室刚刚成立,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基本是环境艺术、装饰艺术专业,课程重点是以漆艺为载体,研究传统审美语境,并融入现代设计。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的特点是设计型的平面、立体相结合的形式。课程受到了学院的好评和社会的关注,08年10月代表上海大学与日本大阪艺术大学进行了交流,学院对漆艺工作室也日益重视,汪大伟院长、黄建平院长、李玉华院长都对工作室大力支持。目前上大美术学院所有工作室都没有本科学生,只招收研究生,因此我取得研究生导师资格以后,会逐步将一些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实现自己的学科转型实验。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对漆艺工作室的投入力度是很大的,一次性投入了35万,而且只是第一期。目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申报成功了上海市公共艺术技术实验基地,并取得了第一名,明年将代表上海市申报全国公共艺术技术实践基地项目,因此上海市将大力投资增强我们的实力,据说将为美术学院再盖一座教学大楼,在设备和耗材方面也会大力拨款,呵呵,很期待啊!

工作室下一步就是结合学院的整体规划,扩大教学面积,争取达到500平米的空间;同时添置恒温恒湿设备,将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达到数字化,对全国范围的大漆品种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日本轮岛漆艺研究会建立合作,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漆艺课程体系,推动学科的发展。

漆: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漆”的使用问题?

金:呵呵,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又涉及到了“材料之争”了。乔老师是第一代漆画家,程老师和吴老师是第二代,我应该是漆画的第三代了吧,我想第三代的重点应该在各个学院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学术水平、科研水平上都要实现突破,学科的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学科的地位说到底是人的地位,学科的品位说到底是人的品位。因此,我们对“漆”的态度是建立在各自单位发展的需要上的,根据周围的大环境来不断调整,呵呵,风动幡动凭心而动。

漆:上海有着巨大的艺术品市场,那么上海的画廊对漆画是一种什么态度?

金:初到上海时便感受到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不愧曾为远东第一都市,不过上海的艺术市场是漆的沙漠,几乎没有人了解漆,更不用谈对漆画的收藏和拍卖了。在这方面我做了很多开拓工作,在莫干山路50号(M50)、复旦大学等许多机构举办了讲座,介绍了漆艺的文脉、漆画的现状,逐渐扩大了上海艺术界对漆的认可。

同时我举办了大量的展览,首先是我学生的作品进入M50画廊展览,使学院派漆画进入了上海艺术视线,反响很强烈,学生作品基本全都被购买。随后我又在双城画廊的赞助下举办了固定的上海漆艺提名展,对上海的艺术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来到上海以后先后举办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作品展、首届全国院校漆艺教学展、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当代漆艺上海提名展、乔十光艺术回顾展等,从不同的角度宣传了当代漆艺,目前上海艺术界对漆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双城画廊已经和我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每年赞助举办漆的展览,也陆续有其他画廊主动联系要求合作,最近上海电视台外文频道还联系工作室希望做一期节目,靳羽西也特地到工作室参观。总之,从无到有、稳步发展。

目前漆画在上海的宣传仍然是关键,在首届当代漆艺上海邀请展期间,我去画廊喝茶,正遇到一名客户在看画,画廊的艺术总监对漆不了解,无法推荐宣传只能干着急,见到我欣喜若狂,立刻让我帮忙介绍作品,我介绍了15分钟后,该客户立刻签支票买下乔老师的一幅作品,呵呵,可见宣传的重要性了。

漆:长三角地区有着的众多艺术流派和浓郁的艺术氛围,您对发展长三角地区的漆艺术有什么看法,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

金: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文化、经济最繁荣的地区,自古江南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上海顾绣、苏州苏绣、扬州点螺、宜兴紫砂、南京云锦等等不一而足,工艺之精湛闻名天下,绘画方面有中国美术学院、上大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实力雄厚。目前就漆画界而言,北京、福建南北争雄,北京胜于境界、福建长于底蕴,而长三角地区也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实力人物,作者群则以气韵独步,可谓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太华夜碧、人闻清钟,具有一种江南文人特有的气韵。漆的发展需要多元化,因此长三角作者群需要扩大交流,突出区域优势,同时加强与苏州、扬州的漆艺产业合作,为漆画、漆器的进一步发展寻求思路。

具体的措施可以学习长三角的地区经济合作模式,呵呵,文化和经济是一体的。首先是打破地区壁垒,将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的各自范围展览扩大为地区展览和交流,建立固定的学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相互扶持,形成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局面,提高各单位在本地区的地位,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然后以地区优势、整体形象向全国辐射。相信在漆艺界会形成的一个新的格局。

漆:听说您最近在和日本的一些漆艺家联系交流,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您的想法吗?

金:最近在我的策划下,北京798漆千年画廊和M50双城画廊合作,准备明办日本轮岛漆艺展,前期已经与轮岛漆艺研究会的会长北村辰夫进行了交流,建立了合作的诚意,这将是第一次日本漆器在上海的专场展览,同时还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并以上大美院漆艺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固定的交流渠道和进一步的合作。

漆:日本在漆艺的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呢?

金:有很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次轮岛漆艺展的目的就在于推动中国的漆艺学科建设,提高中国院校的漆艺教学水平。日本有句古话:延续就是力量。每一代的日本匠人都将前辈的技艺完整的保留,不求个性,只求技艺的完美传承,所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工艺程序和教学方法,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失的。近代中国百年沧桑,文化的断层现象非常严重,形成了对传统的漠视甚至是错觉。目前在国内的漆艺教学中,几乎都由教师的个人特点决定教学的方向和程序,缺少漆艺学科的传统性和规范性。

如清华美院的金属工艺专业,早年基本是雕塑为基础课程,学生仅以锻铜作为创作方式,一把锤子、一个沙袋、一块铜板,就成了金属学科的全部。后来请了东京艺术大学的金属工艺教授宫田亮平来授课,宫田亮平工具装了一个大木箱,仅成套的锤子、錾子就一百多把,中国学生完全震惊了。宫田亮平的第一堂课是传授用手工方法将一张铜板锤成一个铜壶,程序严格,每一个步骤都传承有序,令人感叹不已。从此,清华美院的金属工艺专业总算名副其实了。

因此,引进日本轮岛漆艺展的目的也在于此,知耻而后勇,通过交流,建立严格的教学体系,体现漆艺学科的文脉性,更是要复兴一种传统的文化精神,这也是漆艺学科在当代的使命。

漆:请您给漆趣网提出些改进意见。

金:我觉得漆趣网办得非常好,是国内最好的漆艺网站之一,对漆艺学科的建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以后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感谢网站的师生所付出的努力,祝愿取得更好的成绩。

乔十光教授为上海大学漆艺工作室题词

中国漆画刚刚走完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还需要漆画家们的共同努力。漆趣网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漆画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青年漆画家建立联系、相互搀扶继而推动漆画的发展。漆趣网为广大漆艺爱好者提供了共同学习的平台,为推广漆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得作为绘画表现形式的漆画艺术渐渐被人所熟知、喜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4008.html

更多阅读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黑心学校骗钱几百万 西安高新实验学校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首先从2008年招生说起,该校是属于独立本科院校,却私自招收计划外预科班,结果学生在2009年参加预科考试结束以后,学校就对这部分学生置之不理。预科班的学生不仅没有在高新学院校本部上学,反而是被放到了离高新学院不

疑--->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学生问 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

今天下午收到《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学生问》,感谢我们亲爱的学校,本来还很淡定的,不回答还好,一回答怎么就又多出那么问题?先来看看这所谓的《答学生问》,原文如下:-----------------------------华丽的分割线-------------------------

声明:《漆趣网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的专访 趣果工作室》为网友墨尔本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