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的性格缺陷与西晋的灭亡 西晋司马炎

中国历史上统一天下的强盛帝国却在短时间内崩溃的有三次,秦朝、西晋和隋朝。秦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春秋战国超过四百年的分裂,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将星璀璨、国士如云的三国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大分裂,在杨坚手中更是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这三个朝代都盛极一时,为什么又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崩溃?秦始皇死而地分;西晋在二代皇帝晋惠帝被劫持杀害时已经在实质上失去了中央政府,天下走向大乱;隋朝也在二代皇帝杨广被自己的禁军杀死于江都时在事实上灭亡。

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六国民心不附,而军力国力用尽。春秋战国分裂了数百年,却在秦始皇当权的短短三十七年里,秦国迅速统一六国,民心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收拢安抚下来。秦国用法严苛,劳役繁重,尤其秦始皇好大喜功,压迫性地榨取民力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国力消耗,同时南北两面的拓边战争占用了大量的精锐军队。在蒙恬统帅三十万秦军驱逐匈奴镇守北边之后,秦朝就已经无兵可用。后来秦二世面对蜂拥而来的起义军,不得不发动在骊山修秦始皇墓的劳役工人临时组成军队对抗义军。天下仇秦,秦朝又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守,当秦始皇这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死后,秦朝就迅速在遍地起义的烽火中崩溃了。

而隋朝的崩溃起因在于隋炀帝杨广的三征高丽和挖掘京杭大运河、皇帝大仪仗南巡这两项耗费足以令最富有的封建王朝破产的行动,与秦朝相似的国力用尽、民怨沸腾而忠于隋朝的精锐军队丧失殆尽,隋朝为叛乱的起义军队和地方军队所覆灭。而西晋的崩溃原因尤为复杂,它的崩溃与开国皇帝司马炎我认为有直接的关系。

司马炎的性格缺陷与西晋的灭亡 西晋司马炎

读《资治通鉴晋纪一》,晋武帝司马炎不能说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一个开国皇帝当然不会昏庸到哪里去,但他却是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就算有了自己的判断也会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无法坚持。司马炎在朝时大臣贾充和任恺相互倾轧却都受到司马炎的宠信。两个人就根据司马炎的性格特征认识到惟有将对方挤出司马炎身边才能够获得这场权力斗争的胜利,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本是政敌的人却不断相互举荐对方出任重要职位的原因。因为重要的职位往往任务繁重甚至需要远离京城,这样就可以使得对方离开皇帝身边这个西晋初期政治斗争的战略要地。

贾充首先举荐任凯为太子少傅,希望任恺被教育太子的工作捆住而远离皇帝;而任恺又反手推荐贾充去凉州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想让贾充直接离开中央。看起来任恺的建议更为致命。贾充于是贿赂皇后杨氏身边的宫人,利用这些人对皇后施加影响进而影响皇帝本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智力障碍的皇太子,以这门亲事免去了让自己去凉州领兵的任命,从而保住了自己在司马炎身边的位置。

这一次皇太子娶亲,大概是历史上最为奇葩的一次皇太子娶亲,因为一桩婚姻成就了历史上最为奇葩的一对帝后,皇太子也就是将来的晋惠帝患有智力障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笨的皇帝,而他的妻子贾南风以丑陋和品德低下闻名,很有可能就是最丑的皇后。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更不要说皇帝的太子,天下最高权位的法定继承人,就算患有智障,想娶个美丽温柔的姑娘应该是不难的,可偏偏晋武帝司马炎为他疼爱的儿子娶到了个丑媳妇。很奇特的事件。

在太子妃的选择上其实司马炎早有自己的判断,他想选择重臣卫瓘的女儿,而且他也早就听说贾充的女儿性格各种不好,长相各种糟糕。但是贾充的死党们,还有受到贾充影响下的杨皇后不断地劝说皇帝,谎称贾南风绝美而且非常有才华,耳根子软的司马炎最后改变了自己的选择。很奇怪,为什么贾充等人敢于如此明目张胆指鹿为马地欺骗司马炎?司马炎不是足不出户的秦二世,也不是他自己的那个智障儿子,辨别美丑的能力肯定是有的,而身为儿媳的贾南风不可能不会见到公公司马炎,一见之下,皇帝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难道会愿意吃下这么个哑巴亏?事后贾充等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甚至比这件事发生之前更加受到皇帝的宠信和重用。司马炎作为开国皇帝,我想绝不是没有能力惩罚这些对他撒下弥天大谎的大臣,这其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如此不计较,从《资治通鉴》中我难以得出。总之贾充通过将远近闻名的丑女儿嫁给皇太子这么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挽救了自己要被迫离开政治核心的危机。

事后到了第二年,贾充再次举荐任恺为吏部尚书,这是掌握天下官员人事权极为位高权重,尤其是一个在党争中极为重要的职务,任恺没有办法像贾充一样阻止这项任命,而吏部尚书一职任重事繁,任恺终于无法频繁出现在司马炎身边,很快在贾充等人的攻击下失去了皇帝司马炎的信任,获罪免官。

在这场斗争中贾充的胜利,一是他始终把握住司马炎这个制高点,知道司马炎犹豫、耳根子软的特点,一直围绕在皇帝身边,甚至通过贿赂皇后身边的人影响皇后来对皇帝施加影响;二是在取舍上的果断,为了牵绊住政敌可以将吏部尚书这样一个无疑极为重要的职位让出;三是不惜一切,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智障的皇太子,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儿呀,却百般设法让她嫁一个有智力缺陷的丈夫,贾南风也是个可怜的姑娘;四是将自己的丑女儿嫁给了皇子而让皇帝没有生气没有报复,这尤为令人难以想象,这种手段非常人所能有。就算皇帝对自己的儿女亲家不便下手,但是对促成此事的贾充一党的其他臣子们也没有报复,皇帝是真的没有生气?

贾充胜利了,但这样的胜利究竟值不值得,尤其牺牲自己女儿的终生幸福,这一点很值得商榷。差不多三十年后,晋廷在贾充的女儿贾南风的干预下一片混乱,贾南风连同她智障的丈夫在兵变中被劫持,贾南风被幽禁五天后被杀,贾家也因此而覆灭,不知三十年前的贾充是否会想到这样的结局。这一次皇太子娶亲不是一个小事件,因为这位皇太子,将来的晋惠帝本人在智力上的缺陷,贾南风,这时候这位勉强的太子妃,将有一天成为在新皇帝晋惠帝身边通过控制皇帝进而影响甚至操控整个帝国政局的女人。连身为市井小民的笔者都能明白这一点,司马炎怎么可能会不明白?然而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不能让人满意的儿媳妇,事实上贾南风最终也的确向他证明了一个不被看好的儿媳妇是怎样撬动一个帝国。

司马炎还有一个显著的性格特点,这个人特别有容人之量。我过去以为西晋之所以能够灭蜀亡吴,是因为它占据了中国的北方,在当时拥有占绝对优势的人口、经济甚至技术,国力的比拼决定了西晋的胜利,换句话说,客观因素就决定了西晋的最终一统。但读《资治通鉴》中西晋这一段历史,不提较早期的灭蜀,晋能灭吴,作为君主的司马炎和孙皓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可能更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因素。司马炎极有容人之量,而孙皓以暴虐而刻薄寡恩闻名。可以分别举个例子,司马炎曾经有一天兴趣来了,问司隶校尉刘毅:“朕可以和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回答:“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皇帝都是导致东汉帝国崩溃灭亡的昏君,没有哪个皇帝会愿意听到有人将自己比作这两个人,一般谁听了都得勃然大怒。司马炎就问:“哪里到这地步?”刘毅回答:“汉桓帝汉灵帝卖官而将所得的钱入国库,而陛下卖官所得的钱入陛下的私库,从这点来看,陛下还不如他们两个。”司马炎竟大笑说:“在汉桓帝汉灵帝时不会有人敢这么进言,而朕能够有像你这样直臣,还是朕比他们强。”司马炎并没有听取刘毅的话而废止卖官,这其中涉及到大量家族势力的利益,但也没有因此而怪罪刘毅,这是非常有容人之量的表现。而吴国孙皓则截然相反,有一次他的一个爱姬派自己的下人到集市上强取豪夺,而管理集市的司市中郎将陈声将这个下人抓了起来绳之以法。陈声这个大臣向来受到孙皓的宠信,这样一件事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孙皓却因此大怒,而这件事情上陈声依法而行占着道理孙皓没有办法惩罚他,竟然假借其它的事情杀死了陈声,用烧红的锯子锯下陈声的头颅。暴虐、刻薄寡恩、将一时的喜恶凌驾于司法,大量优秀的大臣与地方守军长官往往因为某一件小事上违背了孙皓而被杀,大大加速了吴国统治阶层在西晋军事压力面前的崩坏。孙皓其人在两国的战争中还喜欢干预前线的战事,他的指挥贪图小利而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往往使得吴军被迫陷于被动危险的境地。这些种种都使得在晋军进入吴国后各地官员和军队望风而降成为了一件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而司马炎不善于自察也不善于察人,他有很多缺点也重用了不少品行不端的大臣,大臣们贪污斗富他竟然也跟着瞎搀和。但作为一个君主司马炎能容人,特别能容人,顺他意的大臣他愿意重用,不顺他意的大臣也往往不打压,甚至贾充跟他玩了骗亲这么大一个乌龙竟然也没事,结果就是他身边虽然一直有贾充及其死党这样一批大臣存在,但也有名将如杜预、羊祜,能臣如张华,诤臣如刘毅、傅咸,这些人得到皇帝司马炎的支持和保护,为安定西晋初的统治和消灭吴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晋与吴两国君主在性格上的比拼对两国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无疑司马炎的容人之量使得晋国占有了极大的优势,再加上晋国在人口、经济、技术和地势上的客观优势,两国国战的结果几乎不可逆转,但我还想说的是,这一优势并非绝对。实际上司马炎的不加分辨的完全包容同样为西晋的发展埋下了致命的危机,如他在骗亲这件事上还是接受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甚至后来贾南风杀死皇太子怀孕了的小妾也没有受到司马炎实际的惩罚,而几乎就是贾南风这个丑儿媳妇直接导致了西晋的内乱和崩溃;如他对违法大臣的包容,亲信大臣犯法往往不会受到惩罚,甚至受到弹劾不能不免职的大臣也会很快复职,这导致了非常重大的问题:因违法受到弹劾的官员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能够继续官居要职,怎么可能不对检举他弹劾他的官员进行报复,这样正直的官员就被牺牲了,更多的官员见到这样的结果还有多少人会傻到愿意站出来?又有多少人也想要像违法官员那样多将一些国家利益转化为个人和家族的利益?那么多人都这样想时会不会为了达到这一相同的目标而更加相互包庇最终形成难以控制的利益集团?这最终导致了行政和司法的混乱,法律效力的丧失,到了司马炎的智障儿子晋惠帝的当政时期臣子们的家族利益更是凌驾于法律权威之上,官员贪污横行。

西晋崩溃的原因,一在于统治家族司马氏内部的血腥斗争和内耗,晋惠帝登基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皇后贾南风连同楚王司马玮与大将孟观兵变,杀死权臣杨骏和废皇太后杨氏,从此京城内兵变和血腥不断;二在于司法混乱,官员贪污横行,《资治通鉴晋纪五》记载“权在群下,政出多门,势位之家,更相荐托,有如互市。货赂公行。”三在兵权散乱,这是造成政变和兵变频繁的原因,也是西晋后期皇族亲王之间大规模爆发战争的先决条件,往往一个皇族亲王或大臣自称奉了皇帝诏就可以挑起一场兵变,而又往往平叛者大喊一声对方没有奉诏,参加兵变的军队甚至有可能突然倒戈。而亲王有亲王控制的军队,太子有太子控制的军队,包括大臣也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发动兵变往往讲求先下手为强,乘对方没有反应过来或放弃抵抗将政敌消灭,西晋政权对军队的控制之混乱可见一斑。中央的混乱不可避免导致了西晋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和在民生问题、民族问题上的忽视,再加上八王之乱迅速消耗掉西晋的军力和国力,当皇后贾南风在兵变中死去后,晋惠帝被劫持,西晋中央政府的实力和权威就已经在事实上荡然无存,刚刚统一的强盛帝国在短时间内走向了毁灭。而这些导致西晋毁灭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如上所说,正是由开国皇帝司马炎优柔寡断和过于包容的性格特征还有由这种性格所导致的宽纵迟疑的执政原则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所以我说司马炎特别有容人之量的性格特点所带来的优势不是绝对的,如果吴国执政的不是像孙皓这样昏庸而暴虐的君主,曾经国险而民附的东吴不会这样快的灭亡,只要等待司马炎所埋下的这些危机爆发,历史就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最后一点题外话,看这段历史的一点感慨:有些时候,有些胜利,可能其实不是胜利;有些时候,有些不舍,可能只会带来更彻底的失去。不过想想连司马炎、贾充这样能开国的人都看不开,这一点感慨大概也就只能是一脸感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4395.html

更多阅读

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区别 内向和外向的性格测试

说起性格,一般人们想到的是内向性格的特征是,冷漠、含蓄,不善于社交,内藏而不外露等;外向性格的特征是,热情、开朗,善于社交,喜形于色等。但这两者之间真正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来区别它们的,即精力的恢复,对刺激的反应,知识的深度与

浅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管理 单亲家庭孩子性格缺陷

刘铭明(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镇第二小学 110122)[摘要]单亲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孩子成长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是单亲家庭的

楚军五大将龙且的致命的性格缺陷——嗜杀、自大 龙且 尸兄

作为楚军五大将之一的龙且是一位“猛人”,但这位哥哥在性格方面有着巨大性格缺陷,该位哥哥在临床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点上:其一嗜杀在这一点上和项羽有的一拼(难道楚人都有嗜杀的因子);其二也是致命的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也就是我们今天

魏国人才的流失与最后的灭亡 魏国灭亡的原因

魏国人才的流失与最后的灭亡魏国人才的流失与最后的灭亡战国时期,各国人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魏国比较多的,像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谋略家,都比较多,人才是最完备的。而韩国最多的是思想家,像我们熟悉的申不害,韩非。赵国最多的是名将,廉颇,

北周的灭亡,云遮雾罩的周宣帝 北周

北周的灭亡,云遮雾罩的周宣帝泪痕春雨    因为,南北朝的传统就是,变态的、不可理喻的皇帝层出不穷,所以臣子才被逼无奈只能篡位。    表面去看,皇帝变态、不可理喻是原因,乱臣贼子篡位是结果;其实呢?乱臣贼子篡位才是原因,皇帝变态、

声明:《司马炎的性格缺陷与西晋的灭亡 西晋司马炎》为网友酒伴清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