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130420宝塚雪组公演《凡尔赛的玫瑰——菲尔逊篇》 宝冢歌剧团凡尔赛玫瑰

2013年4月20日,从东京到大阪再转战宝塚,只为了这部《凡尔赛的玫瑰》。这种经典剧目总是得看一遍的,即便买票的时候只剩下山顶的位置,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

宝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城市。和其他日本小城一样,人口很少,路面干净,气候温和舒适。走出车站眼前就是一条河,宝塚大剧场在河边,和手冢治虫(日本著名漫画家)博物馆遥相呼应。

演出开始前我在市区河边四处走了走,看了看风景。河对岸是丘陵起伏的坡路,聚集大片独栋住宅。在河边坐着晒太阳,看遛狗的老夫妻喂鸽子。心里想着这样小的城市,培育出了日本最大的歌剧团和一位漫画大师,不得不说已经很神奇。暗暗觉得喜欢这个地方,那种惬意是在东京等大城市找不到的东西。

关于《凡尔赛的玫瑰》,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应该不需要太多解释。池田理代子的漫画,十几年前大家在高中上课的时候应该都偷偷的在书桌下面传阅过吧。(哎呀,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是呢,高中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的同桌疯狂热爱漫画,从她那里借阅无数,至今印象深刻的只有三部:游素兰的《倾国怨伶》和《火王》,还有就是这部《凡尔赛的玫瑰》。本身我对波旁王朝的历史也很有兴趣,这次去看宝塚的经历对我来说包含了对于青春年少的回忆,所以真的很幸福。

下面这张图,是宝塚大剧场附近的铜像。



入场之后就可以看到海报了。雪组公演,主演是2012年底新晋TOP男役壮一帆,饰演菲尔逊。

我去的时候刚刚开演第二天。


东京宝塚剧场和宝塚大剧场内装风格完全一致。华丽的楼梯,水晶吊灯,红地毯。这些在国人看来已经过时的装修,能把人瞬间带回从前那些美好的日子。不懂为什么有人说宝塚老旧,世界上并不是所有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不是么。


开场前后偷偷拍了两张照片,我是坏孩子m(_ _)m。




再来一张谢幕的照片。



长长的铺垫结束,开始正文。

先说在前面的是,我非常非常喜欢壮一帆、早霧せいな,未凉亚希三个人,也认为她们呈现出的是高水平的演出。只是往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再优秀的演员阵容也没能掩盖整体剧本上存在问题。这一次的《凡尔赛玫瑰》公演,只能打75分,还要多亏演员的发挥。这篇文章会出现一些挑剔的评价,雪组饭们请见谅。

>>>>>>>关于智商捉急的脚本编排<<<<<<<

先借用一个日饭的评论,节选部分文字简单的翻译一下:

(原文地址:银桥Weekly |雪組大劇場公演「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フェルゼン編―」公演レポート【演出編】http://ameblo.jp/revueist/entry-11553464232.html)

“在《歌劇6月号》上登载了戏剧评论家对于雪组《凡尔赛的玫瑰——菲尔逊篇》公演不温不火的评价。
抱歉,做一本非免费杂志,这篇剧评真是可有可无。
不管说好话还是坏话,对于雪组公演感想之中建设性的批判仅就这一条——“安托瓦内特的戏份真是少得可怜”——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吗?
我绝不是想要全篇否定这篇剧评,只想质疑一下为什么他们自始至终都用偏离现场观众感想的论调编辑了《歌劇6月号》。
《凡尔赛的玫瑰》原著也好宝塚舞台剧也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作品。维持现状或是进行新挑战,有些支持和反对意见都很正常。赞美之词能让公演更好的进行,批判的声音对于这个作品下一次演出以及宝塚的未来则更有帮助。
所以比起这次演出,我反倒更担心《歌剧》的编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篇充满保护性的文章。

(转另一部分)

大量削减故事性,仅通过幕布前两个人一组的说明式演出推进故事情节。
尽管有专科三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参演,并且宝塚之中屈指可数的雪组名角也都上阵了,各方面质量如此之高的情况下,看完第一幕的感受竟然是这样的:打个比方就像电视节目中途冒出一句“从现在起播放精缩版摘要,敬请谅解”一样。

对于第一次看这个故事的观众理解剧情的确方便,但内容也太空了。
明明每个场景明星们都演得如此热烈,一旦切换场景马上急速冷冻:“好,我们换下一个场景,现在说明一下剧情是这样的...”的感觉。
好好的一场戏就被切分得零零碎碎了。
于是,

就突然被甩了,

就突然分手了,

就突然决定回国了,

就突然决定在一起了。

这位日饭的文字,我不能同意更多。

这么经典的剧目,作为壮一帆初登TOP的第一个大剧场剧目,竟然毁在了情节编排上。这是挺难让人心平气和接受的一件事儿。

不知道是不是前面看过的花组公演太过于精彩的原因,看雪组这次公演的时候,尤其是第一幕,我昏昏欲睡,好几次整个人都走神了。

一个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开头之后,除了平铺直叙,就是对话。没有特别抓人眼球的桥段,没有亮点,感情戏也没有让我感动的地方。年初月组特别公演奥斯卡和安德烈篇的时候,抱着DVD都能看哭了,为什么雪组这次在现场竟然不感动呢?不感人不是因为故事情节,而是因为脚本更改后叙事方式有问题。

玛丽皇后和菲尔逊的不伦之恋,难道一定要别人陈述才可以吗?

奥斯卡对于菲尔逊的感情,难道一定要直白的叙述出来吗?

整个第一幕都是冗长的铺垫,总选择用“A告诉观众B和C遇见了这样这样的情况”的叙事方式,无趣也太单调。

剧团这次安排菲尔逊篇,我可以理解是为了力捧新TOP壮一帆。因此极力增加菲尔逊的戏份,导致了脚本失衡内容空泛的结局。《歌剧6月号》上面模棱两可保护周全的评论也可以理解是出于这个目的。但他们就这么确定所有fans会买账么?就那么确定这样不会反过来毁了壮一帆?

无论怎么给男主角菲尔逊增加戏份,如果想要这个人丰满,就必须重视女主角和她的感情戏。因为爱情与理想才是这部剧的根本。原著里,菲尔逊为了玛丽留在法国,为了玛丽离开法国,为了玛丽而活,又为了玛丽的死亡而最终变成了残暴的独裁者。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如果 想要菲尔逊形象丰满,应该削减的不是玛丽的戏份,而是奥斯卡和安德烈的戏份(当然这仅仅是客观描述,要真这样弄我也会有些遗憾,因为想看Chigi和Mattsu呀...)。

从前在学校话剧团做过N次舞台,工作之后几次年会也都是做舞台小品,从演戏到脚本到舞台指导陆陆续续研究了不少,连我这种业余货色都明白一个道理:舞台想要成功,脚本一定得过硬,料要足,观众才能吃饱。演员有两三个能撑场面的足够,其他的,怎么都好说。

对于这次雪组的剧本,我只想说一声:唉。

>>>>>>>欲扬先抑之后,说一说那几位美丽的星星<<<<<<<

壮一帆: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

壮一帆这张脸,应该是男女老少通吃。

我拿她接近素颜的照片给我比较识货的两枚男性友人看(两个人都是30岁上下的外企精英,一个是高富帅,另一个是兼职婚礼摄影师,阅美女无数),两个人的反应都是:喔,这姑娘真是,简直了!对,他们都觉得壮一帆美得脱俗,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她。

清秀这个词,给早雾更合适。壮一帆更多的是一种,怎么说呢,带着金色光芒的透明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我这句话?

花组出身,但她真像是雪组的人。清正美的少年气质,在她和Chigi身上都体现得特别好。我想不懂,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让那种无性别的女少年感在一个成年女人身上保留这么久,延伸到她们超过了30岁甚至奔向40岁的时候。即便是我最最喜欢的兰寿,身上也早已没有这种气质。那是仅仅属于一部分十四五岁女孩的气质,在青春期后期女孩味道浮现出来之前短暂的一两年里,转瞬即逝的东西。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壮一帆和早雾的平面照会电到我的原因。

变身男装菲尔逊之后的壮一帆,眼睛里多了一种力量。

日饭用了一个词:鋭くて柔か、強くて優しい。
大概应该翻译成:锋利的柔软感,有力量的温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精辟,太喜欢这个形容了。

有些人是演什么像什么,依靠演技把自己变成各种角色;有些人是只能演自己,依靠个人魅力把所有角色演绎出自己的风韵;但无论哪种类型都有观众买账。我觉得兰寿是前者,壮一帆是后者,我两个照单全收。苛刻一点说,她唱歌跳舞都不那么完美,或者说暂时还没到TOP最顶级的火候,可那又怎么样呢,菲尔逊还不一样是洋溢着贵族气质风度翩翩眼波流转的美男子,让你怨他念他放他不下。

早霧せいな

“第一眼看你,总有种感觉对我说:这姑娘,哪里见过的;再看你,我又觉得,自己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姑娘。”





【舞台】130420宝塚雪组公演《凡尔赛的玫瑰——菲尔逊篇》 宝冢歌剧团凡尔赛玫瑰
早雾的原名姓氏“千北”,读音是ちぎた,所以就有了Chigi这个昵称。Chigi读起来,从舌尖延伸到喉咙,很讨喜的发音。

她现在是雪组二番手的位置。都说二番手就是太子,这几个太子还不是皇上亲生,随时都可能改朝换代。花组雪组都是这种局面。同时喜欢TOP和二番手,自己心里已经也够纠结了。我连雪组三番都喜欢,这如何是好。

她人气好高,高到让人害怕的程度。随便网上刷刷就看见好多fans写的感想和溢美之词。确实,那纤瘦苍白的形象,轮廓利落没有死角的脸,和壮一帆一样素颜都特别美。如果壮一帆是透明的,那么Chigi就是白色的。素白。这么美的姑娘,跳舞的时候手长脚长,在空中划出的线条都带着光辉。她继续努力下去,登顶不过就是时间问题。

但我却觉得,奥斯卡这个角色,并不适合她。这个结论是对比龍真咲版本的奥斯卡得来的。我绝不是说,Chigi不如龍真咲,这仅仅是个适合不适合问题。

奥斯卡虽然是军人,虽然被像男孩子一样养大,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制服下面一定得有一份柔弱,似有似无的发散出来。对着菲尔逊,对着安德烈,那种被压抑的女人味感觉在胸口即将满溢爆棚,再也克制不了。我在龍真咲粉嫩的脸颊和闪烁的睫毛之间找到了那个味道。Chigi版本的奥斯卡则太坚毅,男子气概,自尊心重,从头到尾和安德烈的爱情让人觉得她是无奈之下选了个备胎。明明不该是这样,问题的根源我却找不到。宁可一厢情愿:她长得不食人间烟火,把握不了凡人的角色。亦或是对Chigi了解太少了,以后多看一些舞台,感想恐怕也会不同。

未涼亜希

“你开口一唱,我几乎热泪盈眶。那声音,是宝塚剧场当天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未凉的昵称是Mattsu。

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心平气和的说,Mattsu她不是美女。这是一句公道话。其实宝塚的男役,卸妆之后能有几个真的算得上倾国倾城呢?她们拥有远比一张漂亮的脸更珍贵的东西,所以美女这个词,对宝塚来说太肤浅了。

不怕说一句找打的话,看平面照的时候,第一眼看兰寿,我想起了梅艳芳;第一眼看壮一帆,我想起了蔡少芬;第一眼看未涼亜希,我想起了秦海璐。但看完她们三个的舞台,梅艳芳也好蔡少芬也好秦海璐也罢都从我脑子里消失了,思想有多远,当初不切实际的印象就滚了有多远。笑。

Mattsu在台上拥有和她瘦小身材不相等的强大气场。她的气场好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空。只消一开口唱歌,便是暴风骤雨。我对唱歌这件事很挑剔,比如大家都说華形ひかる唱歌已经很好,我还是略有微词。个人来说偏爱大嗓,偏爱对气息使用很好的声音,柔和但有力度和厚度的声音。華形不够柔和,北翔是小嗓不够厚实,Mattsu的嗓音比较对我耳朵的胃口,这次公演的所有唱段,让我听得心满意足。强大的歌唱能力,名不虚传。

完整版的安德烈我只看过兰寿版和未涼版。兰寿安德烈是激情澎湃的相思情种,未涼安德烈就显得朴素得多。感觉他对奥斯卡的爱,如此卑微,小心翼翼的收藏着,不露痕迹。所以爆发的那一刻,反衬更有力度。那句今日まで生きてきてよかった也更有说服力。这是我心里安德列应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Mattsu是别格,看她这些年的发展大概是的。确实身高是她的劣势,可这么好一把嗓子不能登顶好可惜。

这篇评论连着写了几天,很用心,也很累。

先不说前前后后两三次保存失败让我重复了多少心血,光是如何理性客观的陈述我在整个观剧过程中感受到的一切就挺累的。毕竟剧目和人的名气都摆在那里,希望读到这盘文章的朋友们明白,我绝对不是一个雪组黑,恰恰相反,我非常喜欢这三位男役,希望她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同时,在写字的过程中,几次感到无力。深刻反省自己对报宝塚和现役团员的认识还很肤浅,她们应该会有更多我还没看到的侧面,以后慢慢补习起来,想必会有更多新的感想。

又及:

已经定下10月“体育の日”三连休飞东京的机票,要去看东京宝塚剧场的《愛と革命の詩》。这次也许还会有一位前宝塚志愿生的朋友一起去看,到时候希望有更多料分享给大家。

请帮我祈祷抢到更前排的票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4736.html

更多阅读

第208篇:方寸讲文学18 —奥斯汀与《曼斯菲尔德庄园》_一声长

《曼斯菲尔德庄园》《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是她思想最成熟、人物最有现代感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小说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以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

读《你的温柔我永远不懂》有感 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读了《班主任之友》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你的温柔我永远不懂》,不仅为作者的敏锐视觉所折服,更为勤恳耕耘,舍家撇业的女教师工作精神所感动。感动之余也为女教师的人生选择掬一把同情的泪水。那位女教师终日就知道教好自己的学生,抛

声明:《舞台 130420宝塚雪组公演《凡尔赛的玫瑰——菲尔逊篇》 宝冢歌剧团凡尔赛玫瑰》为网友繁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