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的情缘》 一世情缘

《白鸽岛》,一世的情缘

——兼答新幻界V在微博上的提问

1、《白鸽岛》的项目我看见有动画、漫画和小说三种,请问这三者的顺序和关系是怎样的?

答:与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播出的《我为歌狂》一样,《白鸽岛》也是先有的动画,然后才有的根据动画改编的漫画和小说。《白鸽岛》的漫画本系列共有九册,在作者一栏填写的是“童趣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但后来我在网上查到,是一个叫“穆逢春”的著名漫画家绘制的,不知道是否属实。《白鸽岛》的小说本只有一册,共20万字,是我写的。我记得,当时是为了要赶在《白鸽岛》这部动画片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放映时(它其实在2002年8月已经由上海电视台提前播出),同步上市;从2002年12月底到2003年3月底,只给了我三个月的小说改编时间,最后,应该是在2003年4月与《白鸽岛》的漫画本同时推上市场的,因为我是在4月23日拿到了小说的5本样书。

2、你是否知道谁是《白鸽岛》的最初主创?特别是世界设定和编剧?

答:是王加世。这个名字起初我也是从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的编辑李眉那里知道的,她跟我说,写《白鸽岛》这个剧本的人非常有才,为了写好这部作品花了五年时间,同时,他还是《白鸽岛》这部动画片的导演。因此,世界设定和编剧都应出自他的笔下。

3、美影厂是如何找你写《白鸽岛》小说的?他们向你提供了什么材料?你当时喜欢科幻小说吗?后来有写过其他科幻小说吗?

答:说起来这就是一个缘分。当时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动画片《白鸽岛》的制作以后,他们就想仿照前一段时间热播的《我为歌狂》,也出一套根据动画片改编的漫画和小说,借《白鸽岛》的播出大卖。结果,这个改编的版权就被北京一家专做少年儿童图书的公司拿走,这就是童趣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在《白鸽岛》之后出的《哪吒闹海》漫画本系列,也是出自该公司之手)。

但是,童趣主要做的是低幼龄孩子的图书,而《白鸽岛》本身的剧情和语言更偏重于中学生和大学生,所以找谁来写就成了一个问题。于是,负责该项目的编辑就找到了在北京的一位著名儿童文学老作家,因为知道她资格深,认识许多儿童文学作家。

恰巧,那段时间我与这位资深老作家来往密切,正合作给香港中华书局写书,供香港孩子们阅读的历史读物,我负责编写《孙中山的故事》。我记得,是2002年12月底的一个晚上,我拿着写好的《孙中山的故事》初稿,到她家上门请教,这位一向以培养后辈人材而为同行所称道的前辈,突然拿出一大摞打印稿交给我,说昨天上影厂的人刚刚来拜访过,想请她帮个忙,找一位在北京的儿童文学作家,把《白鸽岛》动画片改编成小说。她也知道,香港那边出版社也在催稿,但她说,这个更重要,人家三个月就要拿到这部改编后的小说。至于香港那边,她可以跟他们打个招呼,先缓一缓。

其实,那时我仅是一个热爱文学的普通作者,在儿童文学这个圈子根本没什么名气,不光一本书没出过,在报纸杂志发表的作品都很少,但这位慈爱的老前辈,似乎是看中了我身上的一股才气,依然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我。她当时说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当她看到由于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时间又很紧,我怕自己完成不了;她就宽慰我说:“不要紧,你就大胆地去写,这回你就当成是帮帮我,行吗?”

这样一句话,竟出自一个文学大家之口,真是让人感动不已,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说这话时,望向我的期待眼神。

第二天,我就去了童趣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见到了李眉编辑,她给了我一个大信封,里面有两张磁盘,储存着《白鸽岛》全部的剧本,与之相关的资料,以及一张我与他们公司签订的合同。回到家,我打开磁盘,那里除了剧本,资料提供的很少,只有《白鸽岛》其中一集动画片的视频,和漫画本主要人物的造型。由于那时《白鸽岛》只在上海播出过,北京根本看不到,我无法根据动画片视频进行创作,所以,只能参考仅有的那些剧本上的文字,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来填补剧本之外的空白。

我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从八十年代家里一有了电视,就基本霸占着少儿频道不肯放手,什么《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蓝精灵》、《黑猫警长》、《葫芦娃》、《米老鼠与唐老鸭》、《花仙子》,等等,看过的片名能叫上来一串。等进入九十年代,自己的孩子出世,我多了一个有共同爱好的小朋友,看动画片的频率就更勤了,弄得家里人直说,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喜欢像小孩子一样看动画片。

我对文学的痴迷是从年轻时写诗开始的,发表过诗作,有的还获过奖,被收录进诗集。后来随着自己阅历的不断增长,我开始练习写小说,就在我接受改编《白鸽岛》任务的时候,我正在写一部有关历史的长篇小说。所以,当我知道要把一部动画片这样的视觉艺术,转换成人们捧在手里看的文字形式,我心里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谈到我是否喜欢科幻小说,那不用说,我当然是非常喜欢。还是在我二十岁刚出头的年纪,我就喜欢看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系列,《神秘岛》、《流星追逐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从地球到月球》,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工资不高,但我还是毫不吝惜地把所有这些经典名著,都搜罗囊中。那时候,一个是喜欢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一个是喜欢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为此,我甚至成了一名天文爱好者,对奥妙无穷的宇宙和闪闪烁烁的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正经写过一篇《日冕浅谈》的文章投寄到杂志社。虽然这篇文章最终没能发表,但现在看来,那时自己这方面的强烈爱好,对后来写好《白鸽岛》这部描写外星人侵占地球的科幻小说,还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光有以前的积淀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写出一部好作品,就必须大量阅读、研习与该小说内容相近的作品。正为此,我买了当时刚出版不久、与外星人和宇宙有关的科幻小说,像《月船传奇》、《星纪闯将》、《火星公主》三部曲、《银河英雄的战国时代》上下集------;尤其是刘兴诗写的《月船传奇》,给了我不少的创作灵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书,还有一本书我当时非常感兴趣,尽管它不属于科幻小说范畴,这就是以描写青春校园为主题的畅销小说:《我为歌狂》。200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播出了青春靓丽、时尚前卫的动画片《我为歌狂》,一经播出,它就在全国青少年当中引起强烈反响;紧接着这股热劲儿,上海人民出版社适时地推出了根据该动画片改编的小说本、漫画本,其中又以小说本最为畅销,不断被要求加印。到2002年底我拿到手里的这本《我为歌狂》小说,已经是第13次印刷,共印出了60万册,这在当时几乎是仅次于韩寒的《三重门》,堪称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谁都没有想到,我国动画界第一次尝试做动画片衍生产品的生产链,就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益。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我为歌狂》之后,推出他们的又一部52集大型动画片《白鸽岛》,也盼望着它也能产生同样惊人的效果。

记得我在对《白鸽岛》剧本的改写基本有了眉目,第二次去见编辑李眉时,她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问我能不能把这部《白鸽岛》改编成像《我为歌狂》那样的小说?一个是问我需不需要再找两个人,帮着一起完成这次的改编工作?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改编后的《白鸽岛》能不能像《我为歌狂》那样火?因为我从她的话里了解到,《我为歌狂》小说的改编,就是由解嬿嬿、曾炜、卢颖三个人共同完成,其中两个还是在校大学生。

我当时就婉转地予以回绝。我说:首先我不需要找人合作,我一直以来习惯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搞创作,一个人更能保证整部作品风格的完整统一。其次,《白鸽岛》从剧本上来看,与《我为歌狂》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后者偏喜剧、闹剧,语境也与当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非常贴近,轻松幽默,时尚前卫;而前者,说它更偏重于正剧、悲剧更准确些,它的编剧王加世,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拍出了有名的动画片《舒克和贝塔》,是老资格的动画片导演和编剧,阅历自然不同于当代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在语境上肯定有差距。所以,当时我就回复,《白鸽岛》不可能改编成《我为歌狂》那种风格,何况三个月极其短促的时间(我还得保证每天八小时上班),也不允许我在风格上对剧本进行大幅度更改。好在看到我的态度很坚决,李眉编辑还是同意按照我的思路予以改编,不会横加干涉;也幸亏如此,我才能获得一个宽松和踏实的创作环境,赶在三个月期限来临之际,交上自己文学生涯中第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至于问到在《白鸽岛》之后,我是否还写过其他科幻小说,很抱歉,我还没有写过。当然现在不写,不代表以后也不涉足这一领域,没准哪一天,自己觉得条件成熟了,会突然产生那种创作的冲动,也未可知。

4、你在《白鸽岛》小说中对动画设定和情节做了哪些改动?

答: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多,也比较大,我可能要多费一些笔墨来解释,希望你有这个耐心听我讲完。

前面说过,《白鸽岛》的导演叫王加世,他也是这部长达52集动画片的编剧。我由衷说一句,他编写的这部动画片悬念丛生,人物鲜明,情节感人,在中国动画片史上都是难得的一部佳作,不得不让人佩服。但也正因为它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要把长达52集的动画片压缩成仅有20万字的小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削减人物,把一些可有可无,或者可以用他人来代替的角色,无情删掉。这其中包括外星人首领“白星王”的母亲,经常跟海盗王吵架的他的老婆,还有那只跟随在天望和波儿身边的鹦鹉“巴豆”,等等。“白星王”最后与母亲的那段对话,我也改成“白星王”与他女儿风写云的对话;至于那只鹦鹉虽然很可爱,可我总觉得这个角色与整部片子的配置不协调,所以,后来还是忍痛把它拿下。

可与此同时,为突出小说中这些人物的个性,我又不惜笔墨去加强对主要人物性格的渲染。比如天望和风铃儿这俩个人,是动画片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天望性格孤僻、神秘、坚毅,被世人所不见容,跟我少年时的经历非常相似;而风铃儿的活泼、爱笑、乐于助人,又跟我年轻时交往的女朋友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小说中我以极大热情去塑造这两个人的形象,像天望大量的心理活动,风铃儿发出“咯咯咯”清脆的笑声,为此,海盗王甚至被吓得一屁股把椅子坐塌,都是原动画片所没有的。

其他人物也莫不如此。像经常惹人发笑的铁坨,固执好强的杰皮,文静的言秋,泼辣的红霞,以及野木子、木道儿、大一和尚,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我都设置了许多细节和动作,使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这里就不一一举例,想必仔细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发现它与动画片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这是我在小说中做的第一件事:对人物的改造。第二件我下笔最多的是对场面、建筑、风景的描写。

由于《白鸽岛》是先有的剧本,这就决定它与那些电影、电视剧剧本一样,更多注重情节的设置,人物语言的对白,景物和场面描写注定是它的薄弱环节,可后者又是一部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尤其在我个人的写作经验里,它们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大量补充、添置对《白鸽岛》场面、建筑、风景的描写,就成了我这三个多月要做的主要工作。

随便举一个例子,动画片中对白鸽岛主要建筑物的描写都非常简单,读者仅是知道跟剧情有关的有:宇宙档案馆、海船式的大型娱乐城、天望家的实验室、山顶的中心广场等。它们之间的布局看上去也比较零乱。我就按照剧情的需要,给白鸽岛设计了一张能够一眼明了的地图,让这些零乱的建筑找准位置和顺序,这样使读者不至于被弄得晕头转向。同时,我在其中插入了大量对这些建筑的描写。比如一开始对整座白鸽岛的描述就有这么一段:

“白鸽岛是辽阔海洋中的一座小岛,环境优美,四季常青,林莽苍翠,犹如镶嵌在蓝丝绒海面上的一颗绿宝石。------所以,人们就把这座美丽的小岛叫做白鸽岛。”

还有后面对海船式娱乐城的描述:

“海滩上停泊一艘巨大的古代海船,桅杆和绳索上斜挂着许多彩旗,海风不时把它们吹起来,就像一股流动的彩带------”

还有对摩牙飞艇的描述:

“这是一个操场大小的艇舱,里面静寂无声,连个人影都没有。艇舱里没有灯,从金属舱壁发出的奇异的淡绿色荧光,照亮了整个艇舱。------舱里布满了雷达屏幕,高倍电子望远镜,电脑中央处理器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仪器和舱内的十八世纪欧洲古典家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觉到一种独特的美。”

小说中融入对风景的描写更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一大段对百花岛的 刻画:

“这里到处都盛开着美丽的鲜花,红艳艳的大丽花,蓝盈盈的月见草,粉嫩嫩的矢前菊,铺满了山冈和丘陵。------微风吹过,就像美人头上的玉簪一样瑟瑟颤动。蝴蝶飞舞,花香四溢,好一派令人销魂的花的海洋!”

包括对各种状态下蓝色海洋的描述,在书中就更多了,以下仅是摘录的一些句子:

“古海船上的橘红色灯光倒影在水面上,连成了长长的一串,在海浪的抚触下跳着轻盈的舞蹈;远处迷朦的水雾正漫上岸来。与此同时,一种叫忧愁的东西正侵扰这位少年的心。”

“此时此刻,海面上一片宁静,就像一块硕大的蓝色水晶,不时闪烁着火焰般耀眼的金光;天空中,大朵大朵洁白的云彩,不停地幻化出各种形状,似剑,似马,似骆驼,似雄狮------”

“海面荡起粼粼的波光,不知疲倦地冲刷着礁石,留下一道道乳白色的水渍。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洒下来,像是在抚慰着动荡不安的大海,抚慰着遭受重创的小岛。”

类似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很多,可以说,我为它们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

对场面进行必要的补充,是《白鸽岛》改编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环节。我在拿到《白鸽岛》剧本时,就发现该动画片因为主要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地球人是如何团结起来反抗外星人统治的,所以会涉及很多打斗、战争的场面;可剧本里这些描写打斗、战争的场面都很简单,常常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在动画片里,它可以通过新奇的动作和设计好的画面来展现,但在小说里却不可以这样,要想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一是靠悬念,二就要靠让读者看着过瘾的各式各样的打斗场面来支撑。也幸亏我非常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又爱玩电脑中的单机游戏;在改编《白鸽岛》之前,又正值《哈利波特》魔幻小说风靡一时,我和众多青少年一样,也成了彻底的“哈利波特迷”。只有对现代化、高科技的武器,自己还是个外行,为加深这方面的了解,我特意买了好几期《兵器知识》杂志,恶补这方面的军事知识。

有了这些储备垫底,我终于有把握按照自己的设想,把《白鸽岛》剧本中出现的打斗、战争场面,每一次描述得都有新意,让它们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它们有的或重于武功,有的或偏向于魔法,有的运用了电脑游戏的打斗模式,还有的则全凭双方互飚新型的未来武器。为了使打斗更加真实生动,我还自作主张,赋予它们各种各样有趣的名字。

比如,原剧本关于武器的名称,只限于“石像武器”分解后,会变成一套连环的“子母武器”,还有古兽兵手里拿的方方正正的古怪武器,对其他装备的记述基本为零;我就一一让它们具像化。那些我给它们起的名字有:摩牙飞艇使用的电磁炮、M16-镭射弹;“白星号”飞船上的“MPS”重型炸弹、白魔歼击机、V-96号黑魔弹,古兽兵胸前的集成块;以及后来天望根据野木子爷爷发明拼装出的机甲服、液氮冷冻枪、磁力枪,包括天望给这套机甲服起的“天使之翼”的名字。

另外,新增加的与武功有关的名字还有:“雅尼神功”、“蓝光护体”、“七星连珠”;与魔法有关的名字则有:“半空索魂铃”、“瞬间移动术”、“空间大扭曲”等等。最有意思的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读着有趣,我特意让原剧本中性格不明显的亮海,一跃而成为一个电脑游戏高手,有意让他在与古兽兵斗智斗勇中,运用了许多游戏中的技巧和语汇,如“爆头”、“减血”、“防御力”、“攻击力”。正是由于小说中对这些打斗场面进行了补充,地球人与外星人、地球人与地球人每一次的交手都有所不同,才使它的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我对小说进行改编做的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关于它的结构。记得我在把《白鸽岛》剧本拿到手里之后,看到它被分写成52集,每集和每集之间不仅分割得很碎,整个行文结构就像一个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没有重点,没有段落,和小说的要求相差甚远,自己真觉得有些无从下手。

说到这里,我就要谈及一点,我在接受这项任务时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就是它不能像某些改编小说那样一段一段的,基本上还是按照动画片一集一集的顺序在走,看上去完全不像一本小说,倒像是为动画片配上去的说明文字。我相信国内许多根据动画、电影、电视剧改编的小说,都不能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因此,当我接到这一任务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虽然还是动画片的,但它的结构、行文手法、技巧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它要看起来更像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能够脱离开原动画片而独立存在。

基于这一点,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对《白鸽岛》剧本进行大幅度调整,原来52集,我把它压缩成十三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也完全听凭小说情节的需要,有时,一章会把不相连的剧本几集串联在一起,有时,一章又会把本是相连的一集给生生拆开。最典型的就是《白鸽岛》勇创“阴阳之界”的描写,在原剧本中它是一集挨一集的,可在小说中为了进一步给读者制造悬念,我把它们硬拆成三个部分,中间穿插进对外星人侵占白鸽岛描写的三章,这样把气氛营造得更加紧张悲壮、扣人心弦。这还不费什么劲儿,最让我费心思的,是要把厚厚一摞豆腐块式的剧本,改成一段一段,甚至是一行一行,疏密有致,精简得当的小说式结构,这种改法确实让我心力交瘁。

所以,现在读者手里看到的这部小说,不仅是整个结构作了重新调整和布局,它每一章的开头和结尾,我都颇费心思进行了设计,只求开头能抓住人,结尾还能吸引人继续往下看,这些都跟动画片的构思完全不同。尤其是整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更是作了大胆的改写。

先拿《白鸽岛》的结尾来说,原剧本是这样写的:

“‘轰!!!’

倾刻间白星在白鸽岛上空爆炸了,辐射的光芒在上空扩散开来,亮光照亮了整个天空。

‘天望’、‘亮海’、‘铁坨’------一只叫‘巴豆’的鹦鹉在空中机械地叫着他们的名字。白鸽岛的群众一个个为他们掉下了悲伤的泪水。南天斗,古兽兵,四大长老------白星上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只有白星的残骸孤独地掉落到白鸽岛的海面上,静静看着岛上的人们迎接和平的曙光。

从天空俯看地面一切都太平安稳,空中响起了片尾曲《被爱融化》的整首歌词,一群又一群白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它们在迎接和平的春天,它们在为天望歌功颂德。

天望没有死,他永远活在白鸽岛上,永远活在白鸽岛人民的心中。

教室里面同学们安静地上完了每一节课,黑板上写着:“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和平的生活。

咚嗒、咚嗒、咚嗒------列车平安地从地铁的此处开到了彼处,有一天平安的过去了。”

而我却是让小说这样结尾的:

“五分钟之后,飞船在空中爆炸。它就像黑夜里绽放的礼花,把整个天空照耀得无比壮观,无比绚烂------

红霞、言秋、白云、波儿依偎在一起。她们的眼中含着泪花,看着‘白星号’飞船爆炸后形成的云团,不断地扩大着,缓缓地移动着,久久不忍离去。

‘我爱你!’

言秋对远方的天空轻轻说道,然后把波儿紧紧地搂在怀里。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白鸽岛重新恢复了和平安宁的日子,蔚蓝的大海边飞翔着成群的鸽子。那尊见证了白鸽岛沧桑的石像,重新矗立在山顶的花岗岩石座上。在它的旁边,还竖着一块新的石碑,刻着在那次外星人入侵中,为守卫白鸽岛而献身的人们的名字。他们分别是:

天望、杰皮、亮海、铁坨、星川、野木子、大一和尚、风铃儿------

然而,有一个女孩执着地相信,天望并没有死。

这个女孩就是言秋。每隔几天,她就要来到古代海船的甲板上,回忆当初她与红霞、天望聊天的那个美好的夜晚,将深情的目光久久投注到远方的海面上。她坚信,天望不是普通人,不会就这样轻易死去,肯定还生活在地球上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终有一天,他会回来,回到白鸽岛,回到挚爱他的人群中间------”

我之所以这么处理,是觉得这样的结尾更为完整,更有力量,也更加突出悬念。难怪有一些读者看完《白鸽岛》这本小说后,急迫地向我反映,希望能看到它的续集。我起初的确有这种设想,接着写一部《白鸽岛》续,在那本书中天望真的没有死,他又回到白鸽岛,和他的伙伴们继续为保卫家园而战。但后来一想,这终归有狗尾续貂之嫌,最主要的还是我不愿意拾人牙慧,写续集的念头最终并没有落实到行动。

《白鸽岛》小说的开头和剧本也有出入,除了我对原有情节,添加了一些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其更具有画面感以外,我还在小说的开头额外加了这样一段话:

“若干万年以后

地球上的大陆彻底消失

只剩下几座孤零零的小岛

散落在茫茫的大海里

幸存的人类就栖息在这些小岛上------”

在已出版的《白鸽岛》小说的封底,就引用了这段带有引子性质的话。

我知道,这部小说版的《白鸽岛》在改编中,还有许多不足,但有一点我还是满意的,就是它达到了我基本预期的愿望,是一本相对独立的长篇科幻小说,完全可以不用依附于动画片之下;即便没看过《白鸽岛》动画片的人,也会被它深深地吸引住。这一点自信,也是众多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们帮我建立起来的。他们曾经给与这本小说很高的评价,其中有的说:“白鸽岛我只看过改编小说,觉得很不错”,“中国的星球大战”,“小时候读过的最感动的书”;更有的说“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事到如今,有许多动画片爱好者,包括白鸽岛迷们,至今仍分辨不清究竟是先有的动画片?还是先有的小说?抑或换一种说法,不知道是根据动画片改编成的小说?还是根据小说改编成的动画片?这也是让我觉得,这部小说改编的成功之处。

5、你觉得《白鸽岛》和国外太空歌舞类科幻动画(如《太空堡垒》)的差别和差距在哪里?

答:很抱歉,我没有看过《太空堡垒》的动画片,其他有关外星人的动画片我基本上也没见过。在我印象中,《白鸽岛》应该是我国第一部放映的有关外星人的动画片,所以有人评价“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具有国外写实英雄动画片雏形的、中国原创的作品。”“可以说是新一代国产动画片中最优秀的作品。”后者有些言过其实,前者确是当之无愧。

因为没怎么看过国外太空类歌舞科幻动画片,所以,我也不好指出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别和差距,我只能凭个人浅见,谈一谈自己对这部《白鸽岛》动画片的感性认识。

我大概是在给出版社交完稿的一个月后,也就是2003年5月份,才在北京电视台和其他省市的上星电视频道,第一次从头至尾看到完整的《白鸽岛》动画片。说句实在话,我很喜欢片子里的插曲,特别是罗中旭唱的那首《随风的方向》,还有就是每集片子开头,随着主题曲播放,一个小女孩坐在月牙儿的秋千上来回摇摆,背景是黛蓝色夜空和满天星斗的情景,唯美抒情,令人遐想。

但可惜我也仅只是喜欢这两点(当然还有《白鸽岛》紧张的剧情,可它在我改写小说时已经消化掉,再看片子已没有了这份揪心和感动),动画片中人物粗糙的造型与僵硬的动作,与我心目中那种完美浪漫的形象相去甚远,直让人大跌眼镜。它不仅是与我想要的那种可爱的人物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即便是和每集开头那个小女孩坐在月牙儿上的美丽形象,也根本不相匹配,可以说,这部动画片的人物设计是完全的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好题材的动画片,最后却没有火起来的真正原因,想起来这真是让人,尤其是让我这样为《白鸽岛》倾尽全部心血的人扼腕长叹。我注意到,最近有不少动画迷呼吁重拍《白鸽岛》,认为以现有的技术,定能把它拍成一部十分精致耐看的动画片,对此我举双手赞同。

最后,我要感谢新幻界V给我提的这几个问题,让我有机会把与《白鸽岛》这层渊源关系详细讲述清楚,这是回答给始终关心这部动画片的白鸽岛迷们,也算作是我出版《白鸽岛》这部小说十周年的一个纪念吧。

代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5160.html

更多阅读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 香港 璀璨的明珠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把握住了略读课教学的步骤,让学生从阅读提示入手,按阅读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初读课文

学唱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原唱

听说一年一度的丰采园网络春节联欢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丰采园网络春节联欢会已经成功举办好几届了,每届都办得热热闹闹的,如火如荼。几位管理员老师很辛苦,从约稿到编排、到组织观看、一直到结束,还写出全面的联欢会总结,善始善终,认

《青海,我的家园》目录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儿歌

《青海,我的家园》目录第一辑:回望家园望尽天涯路察森敖拉阿嘉兄弟,你在哪里?程枫记忆中的青海崔振国恩师“难友”多杰才旦青海是我,我是青海鄂圭俊我想起了过客范亦豪情系苏里乡樊光明风雪青藏线高庆琪青海:我的第二故乡桂希恩

声明:《《,一世的情缘》 一世情缘》为网友申请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