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二龙山 水浒传智取二龙山

水浒传里的二龙山

张铭璇

二龙山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北十里处,其峰隆然,高耸于弥河东岸,山体中部有一白色岩层环山而上,宛如一条石龙曲折蜿蜒直达山椒,这便是二龙山南峰——蟠龙山。由此北去,余脉绵延,山体表面覆盖一层石灰岩,亦如龙蛇之状,绵亘四、五里,其北端有岩层斜插弥河之中,此则俗谓“雌龙饮水”。南峰之蟠龙与北山之雌龙,合称二龙山。

明嘉靖《临朐县志》记载:“山形蜿蜒如龙,故名;或曰汉时有龙见此山,因名。”

清康熙《临朐县志》亦载:“城东北十里为龙山,山椒有黑石蜿蜒盘回,酷似龙形,长亘三四里,中有沟,断为二。旧传元至正十七年有龙见此,因名。下有深潭,乡人祷雨者多应。”相传历史上的二龙山颇有灵气,每逢夜晚,总有一颗火球在蟠龙山和饮水龙岭之间飘荡,照得山体轮廓和整个弥河极其清晰而分明。此番现象,俗谓“二龙戏珠”,以其灵异,地方士民于此建寺,遂名“宝珠寺”。后为南蛮识破,剑斩蟠龙,其阴遂有东西沟壑,并将饮水雌龙度在原处,遂将宝珠窃取。

北宋时期,此山所立的宝珠寺被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七位草莽英雄占据,从此二龙山名载《水浒传》。据《水浒传》第十七回描述:二龙山宝珠寺住持邓龙,绰号“金眼虎”,不守清规戒律,帅众僧徒养发还俗,收拢地痞贼子,聚众四、五百人占据二龙山打家劫舍,并于山下设三关,周围密密攒着苦竹枪;关上摆着擂木炮石,硬弩强弓。三处关闸之外,尽布木栅为城。除此关闸则无路可上。由于此地凭险,易守难攻,青州官府无可奈何。青州府兵马都监黄信武艺高强,威镇青州,绰号“镇三山”。其所镇服的三座恶山是青州地界最为猖镢的匪寇渊薮,它们是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以其三山俱为匪寇占据,恃地凭险,加之山大王都有些武艺,所以青州府衙奈何不得。惟有黄信武艺可以镇慑三山贼寇,故有“镇三山”之誉。清风山,今名清风岭,位于临朐东南、今昌乐县高崖乡清风里村。桃花山,一说在今莱芜地界,一说位于二龙山以东四十里处,即今昌乐县北岩乡桃王村东。(《水浒传》是文艺作品,涉及古地名较多,其方位、距离未必与现实相符,毕竟明朝人写宋朝事,书作者不可能亲履实地。——笔者注)。而二龙山者,即此山也。当花和尚鲁智深攻打二龙山时,邓龙匪兵闭门不出。鲁智深气极无奈,遂在山阳之右、弥河水边的树林中歇睡。正巧青面兽杨志失陷生辰纲,落魄青州,游荡至此,二人通名,方知前事。后在酒店店主曹正谋划之下,绑缚鲁智深押送至二龙山前,诈开寨门,同青面兽杨志一起入宝珠寺古刹杀死邓龙,治服众匪。曹正命人将邓龙尸首抬至后山烧化。《水浒传》诗曰:“古刹清幽隐翠微,邓龙雄据恣非为。天生神力花和尚,斩草除根更可悲。”蟠龙山阴两株古松下,据传便是邓龙坟。坟前古松即其故旧部下喽罗所栽。针对曹正计破二龙山,《水浒传》有诗云:“逃灾避难受辛艰,曹正相逢且破颜。偶遇智深同戮力,三人计夺二龙山”,“二龙山势耸云烟,松桧森森翠接天。乳虎邓龙真啸聚,恶神杨志更雕镌。人逢忠义情偏洽,事到颠危志益坚。背绣僧同青面兽,宝珠夺得更周全。”鲁智深、杨志占据二龙山砦以后,便以此为据点,四处打家劫舍,剪径取财。当时此山位于从青州到莒州的交通要道之中,自赤涧岔道向东南可奔安邱县。而此二龙山即处赤涧东南五里的官道之侧,所以在此劫掠,可谓手到擒来。不久,行者武松经张青介绍,投奔二龙山入伙。后来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都来投奔了二龙山。

当双鞭呼延灼领兵攻打梁山失利,辗转至青州时,应慕容知府请求,呼延灼率兵攻打桃花山。桃花山匪首李忠和周通恳求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和清风砦匪首王英、燕顺率领喽罗同抗官兵,遂在桃花山下展示了一场三山聚义战官军的厮杀。与此同时,由于白虎山孔明、孔亮为救其叔父孔宾而率众攻袭青州。青州知府急请呼延灼班师回救,双方交锋,呼延灼活捉孔明。孔亮无奈,央求二龙山好汉武松救助。侠肝义胆的武松、杨志等人慨然应允,遂请梁山好汉一同大破青州。之后,鲁智深让施恩、曹正、张清、孙二娘放火烧毁二龙山砦和宝珠寺寨栅,同归水浒上梁山。时值北宋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据《元史·五行志》记载:“元至正二十七年七月,益都(路)临朐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者)浮空而起”。从此正史记载来看,龙见龙山可能是果有其事。古人迷信,认为龙出天下寓示新出真龙天子,新皇将出,新朝将立。时值元末,反元军队节节胜利。此年冬十一月,益都临朐归于明朝天下。翌年改朝,明帝登基。虽属巧合,却是史实。

明代中期,二龙山东麓建龙王庙,以便附近农人天旱祈雨,古雩之礼,颇为隆重。清代康熙五十九年重修蟠龙山顶龙神阁。

二龙山砦

二龙山砦主要集中在蟠龙山,位于二龙山南端,东连尼姑山、鹁鸽子(山),西瞰弥河,虽然海拔高度仅有213米,但相对于山右弥河与山阳村庄而言,却是其势巍巍。无论是在临朐城楼顶,还是朐、粟之巅,均可望其雄姿,尤其是置身于弥河西岸,但见山体半腰,那条宽三、四米的天然岩层绕山而升,自远而望酷似石龙,此则蟠龙山名之由来也。山体沉水中,倒影若幻景。碧波荡漾,幻影若真,半山石龙,颤颤似动。

若从山阳而登,至山前平川,则见西去里许,有小亭孤耸于弥河之滨。置身亭中,仰可瞻蟠龙山雄峰;近可看碧波潋滟,绿藕红莲;远可望游艇轻荡,水鸟群飞。小亭额题:思古。其侧有碑,上写“宋鲁智深战杨志处”八个大字,右下角落款为“大清咸丰□年闵继心题。”闵继心者,二龙山西北闵家庄人,清道光年间拔贡。是碑高1.3米,宽62公分,惜其毁于修建盘龙山水库之时。其正文中所写鲁智深和杨志系《水浒传》人物。经考证,此地乃《水浒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中,所谓花和尚鲁智深与青面兽杨志初次见面的打斗之处。由此东北行约里许,缘麓陡处,岩石磊磊,绕山而布,此则昔日之二龙山砦遗迹也。遥想当年匪寇占山时,绕山高筑砦墙,其高丈许,其厚四尺,上砌城堞。寨门朝南,上有谯楼一座,可供守门兵卒遮避风雨。其上密布硬弓强弩,灰瓶炮石,其侧密攒苦竹枪,以备击退攻关者。蟠龙山东麓为古刹宝珠寺。鲁智深上梁山前将其焚毁。时值北宋宣和元年(1119)。两年之后,士人重修宝珠寺,移址山阴,更名“万寿观”,后称“龙兴寺。”1958年在二龙山东麓开凿冶源水库东干渠时,挖出一块石匾,长约米许,上刻“宝珠寺”三字,被龙岗东村农民运至家中砌入院墙。二龙山半有石龙岩层,高三米有余,彼时草寇藉此地形,于石龙岩上垒石三四尺高,即成二龙山第二道山寨,其上多布鹿砦。鹿砦者,盖将整个树冠朝外布置,并将树枝削尖,俨如鹿角,故名。

蟠龙山巅巨石秃露,黑岩平旷。昔年曾有龙神阁,阁方如亭,孤耸其巅,以雨季雷击而圮毁。后人重建,则辟为三间,中间开门,窗配两边,双柱为楹,垒石为墙,顶覆青瓦,匾题:“龙神祠”,专祀二龙神灵。邓龙住持宝珠寺时,龙神祠祀未绝。鲁智深、杨志等人占据宝珠寺后贪图蟠龙山顶高耸,地势雄峻,视野开阔,遂改“龙神祠”为“聚义厅”。龙神塑像被毁,龙神祭祀辍止。从《水浒传》描述来看,聚义厅内迎门三张几案,鲁智深居中,杨志、武松分列两侧;东西间各有几案两张,对视而坐。居东者,金眼彪施恩、操刀鬼曹正;居西者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遇有大事,七人合议,商讨于此。后来七位草莽英雄在上梁山之时,放火烧毁了二龙山砦栅房舍。

明朝初年,地方士人醵资建立玉皇阁,内塑玉皇大帝神像,并砌筑院墙,独成院落。

清康熙五十九年,信士捐款重修玉皇阁。今之蟠龙山顶庙墙残垣之下,尚存捐款修庙碑一块,立碑时间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八月立石”。蟠龙山东麓原宋代宝珠寺遗址,曾于明代建龙王庙。今有古碑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甲辰月立。

清咸丰十一年秋,捻军屯据蟠龙山。光绪《临朐县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八月,皖匪屯盘龙山四出攻掠。”皆因恃地凭险,而占此山。由此可见蟠龙山势之险要。1946年国共两党军队开战于蟠龙山下,共军退守山顶玉皇阁,凭险防御;国军围困山下,层层紧逼。后来共军在援军解围下撤出。

近年来,随着《水浒》旅游线的开发,不久的将来,二龙山砦也将恢复其历史原貌,将昔日风姿展示给现代游人。

宝珠寺

宝珠寺位于蟠龙山东麓、今之石砌水渠处。据传昔年二龙山颇具灵异之相,每逢夜晚更深,常有一火球在蟠龙山和饮水龙岭之间游荡:或沿山顶而行,或沿西麓弥河水面而飘,同时照得整个二龙山和弥河水面晃如白昼,时人谓之“二龙戏珠”,此乃二龙山之灵气也。1985年笔者在二龙山北采访,龙兴寺末代僧人冷学新言之凿凿,多次亲见二龙戏珠奇观。冷学新祖籍朐城北关,五岁出家至二龙山阴龙兴寺为僧。1952年还俗。笔者采访他时,他正在二龙山北弥河口搭木桥收费。

古人迷信,认为二龙山的二龙戏珠现象表明二龙颇有灵气,于是醵资创建寺庙,专祀二龙,名之曰:宝珠寺。时约北宋之初。或许彼时以左为上之故,抑或认为其东山更高,是龙山主脉,遂选址于蟠龙山东,意欲镇压龙脉。由于年代久远,缺少文献佐证,故难考究其始自何年。

从宝珠寺遗址考证:宝珠寺占地面积颇大,入三重寨门方至寺前。山门有匾,名曰“宝珠寺”。此匾为石刻,长约米许。1958年出土于蟠龙山东麓水渠处。宝珠寺内,大殿五楹,砖瓦到顶,四面出厦,前后各立红柱六根,左右山 厦各加红柱两根。四面厦柱共计十六根。正门居中,高挂木匾,大书“佛光普照”,内塑佛祖及十八罗汉神像。大殿之后是龙王庙,三楹,双柱,内塑龙王及王后二神像,即俗谓二龙山之蟠龙和饮水雌龙者也。龙王庙后为寺僧寝房、灶房,不下数十间。而宝珠寺外,三砦之间,平房数十间则是喽兵寝室。

北宋政和年间,宝珠寺住持邓龙耐不过出家寂寞,先是与东山尼姑庵往来,后直接养发还俗,以寺为家,娶妻生子。由于他会些武艺,寺僧奈何不得。而那些凡心未泯的和尚更是随波逐流,喜不自胜,公开抢女掳妇,肆意妄为,因此附近村庄妇女无人敢来寺院进香;即使驱邪作法、念经超度也无人敢来求其布施,以致寺院收入断绝。邓龙等人既已还俗,已无清规戒律所守,终日饮酒狎女,尽兴而为,自是开支甚大。平素寺院开支多靠香客施舍,或僧人化缘,外出作法,为人驱邪,或为民间丧户念经超度亡灵,挣得钱钞以供开销。时下收入全无,邓龙坐卧不安,干脆收拢地痞贼子干起了剪径劫财勾当。为防止官府捉拿,便凭高恃险,在二龙山修砦自卫。砦墙上备足灰瓶、炮石,安装硬弩强弓。其外尽设木栅为城,将苦竹枪密密攒排,并设三关,把守其上。官军进剿,难近砦栅,因为除此三关,无路而上,所以府县官兵束手无策。如是者,数载过去。当鲁智深经张青、孙二娘介绍来投奔邓龙入伙时,邓龙等人欺生妒嫉,不肯容留。鲁智深欲和邓龙厮并。邓龙抵打不过,遂命人拴住三关。恰于此时,青面兽杨志因失陷生辰纲落魄青州,邂逅曹正,经其指点,遂去二龙山入伙;巧遇鲁智深。三人协商,智取二龙山。

次日中午,杨志、曹正及五七个庄家汉佯装缚住鲁智深,押至二龙山砦前献与邓龙。邓龙不知有诈,见仇人被缚,遂命开关纳之。就这样,鲁智深、杨志、曹正赚开山砦三关,杀死邓龙,夺下了二龙山宝珠寺。从此二龙山不仅成了他们的避难所,而且成了他们剪径取财,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后来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都来投奔,遂使二龙山成为《水浒》七将聚义的英雄山。北宋宣和元年(1119),当呼延灼率兵攻打桃花山时,鲁智深等人应李忠和周通恳求去桃花山参与了同抗官兵的战斗。为了营救毛头星孔明,侠肝义胆的二龙山豪杰又联合梁山将士大破青州府。其后烧毁二龙山砦同归水泊梁山。

水浒传里的二龙山 水浒传智取二龙山

宝珠寺即毁于此时,时值北宋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两年以后,当地信士重修宝珠寺,念及寺毁之故,皆因寺建险要之处,易守难攻;一旦匪寇占山,则必占寺而居,成为匪盗渊薮,因此易地选址,移建于二龙山北端,即后之龙兴寺处。

[说明]

1、张铭璇,笔名张未弛,《九州名胜》主编,网易历史名博“张未弛”,著作《临朐名胜志》、《海岱节俗考》、《三皇庙志》,编修《张氏族谱》。

2、本文转贴自:http://ystcqss.blog.163.com/blog/static/264587022011949335170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6584.html

更多阅读

烧水壶里的水垢怎么去除 电烧水壶怎样去除水垢

大家都知道,由于水质等问题,家里烧水壶多多少少会有点水垢的存在。有水垢不仅浪费燃料1/3以上,而且对人体也会有危害。那么烧水壶里的水垢怎么去除呢?水垢怎么去除有哪些方法?下面这篇经验就和大家分享下水垢去除方法,告诉大家水垢怎么去

温水煮青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温水里的青蛙

温水煮青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煮温水煮青蛙故事是源于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相传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煮蛙实验: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青蛙一碰沸腾的热水会立即奋力一跃跳出逃生;后又把这只

声明:《水浒传里的二龙山 水浒传智取二龙山》为网友優柔寡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