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2013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5福建理综

原文地址:2013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及解析作者:老杜

2013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及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Mg-24

第一卷(选择题108分)

6.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答案】D

【解析】A是一种用途不是唯一用途;B蒸馏淡水不用;C不能过量。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A

【解析】B应该是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C由于聚氯乙烯没有,错误;D糖类中的单糖不行。

8.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AlCl3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

C.用HNO3溶 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其溶液的pH=13

【答案】C

【解析】A中的氨水不能拆写;B项,加水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常数不变,但溶液中c(NH3·H2O)减小,故c(NH4+)·c(OH-)减小,错;D不可能完全电离。

9.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M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

C.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Z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答案】B

【解析】由元素位置可知,Y、Z在第二周期,M、X在第三周期,由于只有M为金属,故Y、Z、M、X四种元素分别为N、O、Al、Si。根据信息可得Y为F,没有最高价,只有负价,所以没法比较。

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答案】D

【解析】ABC正确,D的正确方法应该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1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右图中△H1=△H2+△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

【答案】C

【解析】利用盖斯定律可知△H1+△H2+△H3=0,正确的应该是△H1=---(△H2+△H3),这里是考察盖斯定律。

12.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mol·L-1NaHSO3(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试验的指示剂

【答案】B

【解析】A读图可知正确;计算v,根据公式,C0等于0.02/5,终了为0,除去80,v(NaHSO3)==5.0×10-5mol·L-1·s-1,得到选项C是对的。可得;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是这里呈现负增长,淀粉不再合适做指示剂。B中因为温度是唯一改变的条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不会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92分)

必考部分

第Ⅱ卷必考部分共10题,共157分。

23.(16分)

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H2S废气制取氢气,既廉价又环保。

(1)工业上可用组成为K2O·M2O3·2RO2·nH2O的无机材料纯化制取的氢气

①已知元素M、R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之和为27,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②常温下,不能与M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CuSO4溶液b.Fe2O3c.浓硫酸 d.NaOHe.Na2CO3固体

(2)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来的方法有多种

①高温热分解法

已知:H2S(g)==H2+1/2S2(g)

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mol·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右图。图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据图计算985℃时H2S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K=________;说明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___________

②电化学法

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右。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b、e

(2)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进间缩短(或其它合理答案)

②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反分

H2S + 2FeCl3 = 2FeCl2 +S↓ + 2HCl2Fe2 + 2H2Fe3 + H2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原子结构、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计算、电化学等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1)R为+4价,位于第3周期,应为Si元素,同理M为Al元素。常温下铝与Fe2O3不反应,与Na2CO3也不反应;(2)①K==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与平衡转化率差距越小,所以离得近。②FeCl3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H2S:2FeCl3+H2S=2FeCl2+S+2HCl。该逆流原理与浓硫酸中SO3的吸收相类似,气体从下端通入,液体从上端喷,可以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反应充分。从图可知电解过程中从左池通入的Fe2+生成Fe3+(阳极反应),循环使用;而另一电极产生的则为H2(阴极反应)。故电解总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2Fe3++H2↑。

24.(14分)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其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其原因是___________【已知:Ksp(BaSO4)=1.1 ×10-10 Ksp(BaCO3)= 5.1×10-9


②该法工艺原理如右。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

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纤维素还原法制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D与NaClO3反应生成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24NaClO3+12H2SO4=□ClO2↑+□CO2↑+18H2O+□_________

(3)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CN-相同量得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_倍

【答案】(1)①BaCl2

BaSO4和BaCO3Ksp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CO32时,BaSO4(s)会部分转化为BaCO3(s)(或其它合理答案)

②H2、Cl2

2NaClO3 + 4HCl 2ClO2↑ +Cl2↑ + 2NaCl + 2H2O

(2)1C6H12O6 + 24NaClO3 + 12H2SO424ClO2↑+6 CO2↑+ 18H2O + 12Na2SO4

(3)2.5

本题以ClO2为载体,考查除杂,电解原理,配平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1)①除去食盐水中的Ca2+、Mg2+、SO42-离子,分别用Na2CO3、NaOH、BaCl2,为防止引入新的杂质,故应最先加入BaCl2,在加入Na2CO3,在除去Ca2+的同时除去Ba2+。从BaSO4、BaCO3的结构相似,从Ksp大小看,BaCO3比BaSO4更难溶,故加入Na2CO3除去Ca2+时,CO32-浓度大,会使BaSO4转化为BaCO3:BaSO4+CO32-=BaCO3+SO42-,故溶液中仍然会含有一定量的SO42-。②通常情况下,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故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气体单质是H2、Cl2。NaClO3、ClO2、Cl2、HCl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5、+4、0、-1价,从图示可知,二氧化氯发生器除生成ClO2外,还有Cl2生成。故该反应过程为:NaClO3→ClO2为还原反应,氯的化合价降低1价,HCl→Cl2,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反应方程式。

(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右侧空缺的物质应为Na2SO4。24NaClO3→24ClO2,化合价降低24价。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具有强还原性。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碳的化合价可认为是0价,转化为CO2,其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反应方程式。

(3)Cl2→2Cl-,得2e-;ClO2→Cl-得电子5e-。处理含相同量的CN-时转移电子数相等。故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倍数为2.5。

25.(15分)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乙:MgO、NO2、O2丙:Mg3N2、O2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 . 79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 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 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② 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答案】(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乙

②2Na2SO3 + O2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Mg(NO)3加热分解后的产物的探究,以及实验基本操作。

(1)Mg(NO3)2中Mg、N、O的化合价分别为+2、+5、-2价,NO2、N2、Mg2N3中氮的化合价分别为+4、0、-3价,O2中氧的化合价是0价。故甲、乙、丙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特点。而丁猜想只有化合价的降低,没有化合价的升高,该猜测不成立。

(2)最后一个装置中有气泡,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N2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出的目的,是防止对分解产物的O2的检验超成干扰。加热操作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①Mg(NO3)2易溶于水,Mg3N2能够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MgO难溶于水。将固体溶于水,未见明显现象,故乙猜想正确。

②Na2SO3为弱酸强碱盐,SO32-水解溶液呈碱性:SO32-+H2OHSO3-+OH-,溶液颜色退去,说明氧气能够氧化Na2SO3为Na2SO4:2Na2SO3+O2=2Na2SO4

未检验到氧气,则是由于NO2、O2与水共同作用可以产生HNO3,被NaOH吸收,导致无法检验O2的存在。

31.[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1)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右图B、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

(2)NF3可由NH3和F2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

①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

②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转载]2013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5福建理综
①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②R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_______杂化。

(4)已知苯酚( )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_Ka(苯酚)(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2)①a、b、d

②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3)①a、d

②三角锥型sp3

(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考查了电离能、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以及氢键等知识。

(1)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氮的2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2p3,使其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致使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的碳、氧元素。

(2)①NH3、F2、NF3为分子晶体,铜为金属晶体,而NH4F是由NH4+和F-组成的为离子晶体。

②铜的原子序数为29,处于ⅠB族,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11s22s22p63s23p63d104s1

(3)①在Q晶体中H2O是由共价键组成的分子、除存在共价键外,B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B原子提供空轨道与O原子间形成配位键,除分子间作用力外,H2O的氧原子与的氢原子键存在氢键。

②H3O+中的氧原子是sp3杂化,形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阴离子的B原子形成四条单键,无孤对电子对,故其杂化类型为sp3

(4)当形成分子内氢键后,导致酚羟基的电离能力降低,故其第二电离能力比苯酚小。

32.[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

已知:

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


(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A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填序号)

a.苯b.Br2/CCl4c.乙酸乙酯d.KMnO4/H+溶液

(2)M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由C→B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A催化加氢生成M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生成物和______(写结构简式)生成

(4)检验B中是否含有C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任写一种名称)。

(5)物质B也可由C10H13Cl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6)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点:

a.分子中含—OCH3CH3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写出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d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推断及有机物的性质。

(1)A所含的官能团有醛基和碳碳双键,碳碳双键能够与Br2发生加成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氧化碳碳双键和醛基,b、d正确。

(2)M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对比B、D的结构及从D→B的转化关系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则C→B为醛基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A结构中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若其中之一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可能产物为:或。

(4)B和C的结构差异为官能团不同,B的官能团是羟基、C的官能团是醛基,利用醛基的特性,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鉴别。

(5)卤代烃水解可以在有机物中引入羟基,该过程为取代反应,由B的结构简式可逆推知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

(6)C的侧链有一个不饱和度,故苯环侧链除CH3CH2O—外,还含有的侧链为CH2=CH—,因苯环侧链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故二者处于对位,故E的结构简式为:。故侧链的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660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2013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 最新作文素材

原文地址:2013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作者:二毛同学,2013年最新的语文作文素材,你可以参考以下的目录: 亮点——摘自 2013新版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目录与内容倒置2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实现零的突破3 最美小人物至善大

转载 2013年高考考前作文提醒 长春成人高考考前培训

原文地址:2013年高考考前作文提醒作者:徐飞2013年高考考前作文提醒徐飞一般要给作文留接近1小时的时间,你最好拿出10--15分钟的时间来审清题意、列好提纲。准确是审题的第一要求,一定要审清题目。特别强调:不可将高考作文作尝试,平常从

声明:《转载 2013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5福建理综》为网友活好不糊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