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同义吗?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同义吗? 耳濡目染

不同义。“耳闻目睹”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这段话说的是:齐国的匡章向孟子请教陈仲子是不是真正的亷士?那么陈仲子是怎样一种情况呢?陈仲子住在於陵,三天没有东西吃,饿得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井上有棵李子树,树上已被螬虫吃去大半的果实,他爬过去拿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听得见,眼睛才看得见。孟子听后说:“要彻底体现陈仲子的亷士操守,那就得变成蚯蚓才行(即对物质要求很低)。“耳闻目睹”即由文中提炼而出,指亲耳听到,亲眼见到。用例为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不少俘虏耳闻目睹,很快就看清共产党是真正为劳动人民谋利益的革命政党。”

“耳濡目染”语出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沾湿)耳染(沾染),不学以能。”这段话的意思是:房启先生从小就受到仕族的熏陶,一言一行,都严守典训。他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因为耳经常听到、眼经常看到为官之道,所以他没经过专门学习、训练,也能做好官职之内的事。“耳濡目染”即由文中提炼而出,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用例为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八章:“基础薄弱的干部们,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一到离开了长官的训导,就不知不觉地为非作歹起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7465.html

更多阅读

自控力与自制力有区别吗? 自制力与成功

一次在我们的QQ群里(字如心画56881863)练习笔迹分析,当我分析书写者的自控力较好的时候,突然有个群友问,自控力和自制力有什么区别?我大脑里就变得一片空白。跟着我就说:“是呀,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谁能解释?”有一位群友给出了一个解释,

鸡蛋豆浆真的不能同食吗? 豆浆与鸡蛋同食

鸡蛋豆浆真的不能同食吗?民间很多人认为豆浆与鸡蛋不能同时食用。原因是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如果与鸡蛋一起食用,不利于鸡蛋中蛋白质的吸收,从而降低了营养价值,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但也有一些人是人云亦云,这句话正确与否,让我们

声明:《“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同义吗? 耳濡目染》为网友霸气开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