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书法我识35 书法知识

墨色(书法我识35) 书法知识

墨 色

题目是叫墨色,色彩还是色度费了一些心思。从书法的角度来讲叫色彩,实际有些过分。但是用色彩好理解一些,准确地表述应该是色度,如素描的色阶变化,但是又抽象一些,最后选择了墨色与书法更加亲和。

谈到书法中的墨,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王铎的涨墨,董其昌的淡墨,这样的墨与我们现在所谈的墨色大相径庭,董其昌的淡墨充其量只是不同的墨而已,依然是单色系,这与赵孟頫的润墨,刘墉的浓墨并无区别,古典的墨大体如此,没有上升到色度的层次。

王铎、颜真卿、祭侄稿、黄庭坚的草书还有王献之的作品透露出墨色的信息,尤其王献之天赋夺人。首先,我们要指出他们绝没有明确的墨色思想。他们的境界上升到自然的状态,对色的变化产生了审美需要,这是因果。主观意识最强的似乎是王献之,王铎虽然也有极强的主观意识,但强求自然品相稍低。这里我想说的是古典大师们虽然受种种局限未能对墨色有更大的突破,但由于审美需要不断升级,自然对墨色产生了审美诉求,这也是一种必然。

真正对书法墨色有研究贡献的是宾虹师和其门人林散之,以其都有深厚的绘画及文化功底在书法的用墨上有了突破,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书法的色彩时代真正到来。

书法的色彩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一个是线,即通过线的粗细变化表现出色的变化,另一个是通过墨,即水墨的五色:浓、淡、干、湿、焦书产生变化。

墨色的应用是审美向高层次提升的必然结果,单色书法与章法的字字相同是一样的,都是呆板,中国文字的表现力很丰富,所以大多数书法家停留在章法变化,就很难跃进了。不过一旦在章法走到尽头后,自然就要求增加进一步的表现力,这样色的表现应运而生。

书法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性,墨色变化极大突破了固有表现形式,严格地说,古人对于书法墨色的研究极不充分,因为书法本身有朴素的品质,古人对于书法更倾向于这种朴素,甚至到了蔑视技法的程度,书法更趋向于文人的雅趣,强调文化内涵思想极大制约了书法在表现力上的发展,尤其是墨法。

墨色的使用会使作品显得花,这种审美古人似乎无法接受,就如同古人不太接受定点透视一样,因为他们更认为艺术表达的是文化,而心态一沾技字就成匠气视为卑俗了。

我们无意去评价这种审美的根源和优劣,只是想阐明墨色在书法中的地位,随着现代意识地增强而越来越被提高了。

因为墨色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特别在几个方面:

1、空间

书法因墨色的变化字更容易表现出空间感,配以章法。字可以浮动在空间之中,给人以超俗的美感,黄庭坚、李白憶旧游卷被后人评定为出神入鬼,这种恍惚的神奇状态。正是黄庭坚笔墨章法所产生的。这里墨色的意境更为重要,惜乎这种超凡的境界,令后人望尘莫及,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止步不前了。

空间的产生,将使书法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它的抽象内涵、哲学内涵将进一步延伸,可以说书法的语言更丰富了,可以给作者和欣赏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情感

众所周知,色彩比造型有更强的情感表现力,对于抽象的文字而言,墨色的感情表现力就更为突出,因为墨色显示的是大的感觉,远观作品,线与结构不清楚的情况就完全是墨色在飞舞、在飘动。

浓墨的厚重朴实,润墨的文雅、淳厚,淡墨的清新纤弱,焦墨的老辣沧桑,以及浓焦、淡焦、涨、枯等等。墨色能演绎出无数的风格情感,应该说墨的使用充分,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那些动人心神的上乘作品,无论古典与现代,都有意无意地体现出墨色的变化。

3、变化

仅就纯形式美的意义上来说,变化本身就是美的高级形式,因为变化是自然总的法则,水墨渗化,变幻出无穷的效果,这些效果配伍得当自然能感染人、启迪人。

墨色有此三妙,怎能让人割舍呢?不过色彩运用历来都被认为太过技巧了,西方传统主义,也有认为素描足以表现了,色彩是对世俗地妥协。然而印象派大师们以光影为基础创作出的绚丽色彩,还是对造型主义给以巨大冲击,色的强势确实相对弱化了文字的文化品位,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并非易事,主要看创作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和追求。如果创作者文化素养高,并且以高境界去追求作品内涵,那么再精美的技,再炽烈的情也是文化的附庸,反之自然会产生表现派,强烈的感情和冲撞力为主导,内涵却相对空洞,当然这是一种取舍,也无可厚非。

直接从书法中学习墨法,范本稀缺可用者唯祭侄稿,平复帖,王献之诸贴,黄庭坚李白憶旧游,杨凝式神仙超居法,林散之,黄宾虹康有为等,真正研究墨法宜从画入手,但不能以画的墨法照搬书法,而是要掌握水墨变化的效果,使之能得心应手。就像我常以篆刻的章法来讲书法的章法一样。

书法用墨的技巧由于严格地讲应从林散之开始,所以可供学习的资料不多,想要很好地把握,可以掌握以下原则。

一、必须在章法上苦下功夫,线法至、结构生,结构至、章法生,章法至、墨法生。

二、先研究墨法,初学写字总说墨滞,喜欢用水,要注意尽可能少用水,先学墨立骨,再学水添肉。

三、学墨的过程大体为:浓墨、焦墨、淡墨、墨色变化四个梯次,用水难。

四、无论楷书还是行草先研究单色墨,一篇长幅能做到墨色统一非常困难,写字要多倒墨,保证二次使用充分。

五、先研究换墨、沾墨,沾墨要饱,勤沾才能在换墨时不留痕迹,换墨时要注意方法,有时需蜻蜓点水,否则换墨后出现两层皮,墨色不统一。

六、从用笔的速度来研究墨,所以从整体墨色讲是章法至、墨色生,从局部来讲是笔法至、墨色生。

七、从用笔的深浅,角度变化来研究墨色变化。

八、研究墨色的情感现象。

九、研究墨色的空间现象。

十、研究水墨变化的美感。

用文字来讲用墨,确实困难,只能勾勒出用墨技巧的轮廓,不过加以前面论墨的文章大体可以寻出一个路径,循此路径,墨法、墨色大体可知了,最重要是要树立一个概念——书法是有颜色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320.html

更多阅读

我是怎样学习股票知识?

每每和朋友聊起股票的时候,经常有人在问我关于股票的知识应该怎么去学?从什么地方开始?经过总结我把我个人的学习渠道一一总结如下,希望能对我的朋友以及支持我的人有所帮助。  股票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我们每个人也在不断地研究

赵孟俯行书字体杜甫秋兴八首 杜甫秋兴八首

用识图,寻找图片答案意见反馈您要找的是不是:赵孟頫行书字体杜甫秋兴八首全部尺寸全部颜色全部类型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八首》-书法知识书法问500×655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八首》-书法知识书法问500×621【引用】赵孟頫行书《杜甫秋

张羽翔《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 书法知识问答题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 先秦书法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

教师论坛------读书伴我成长 教师读书论坛评分标准

教师论坛------读书伴我成长列宁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因此,读书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还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所以,我爱

声明:《墨色书法我识35 书法知识》为网友友情保质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