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母亲过马路 牵着母亲过马路阅读

牵着母亲过马路

星期天携妻女回家,年迈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都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整天在外面吃饭,今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尝尝妈的手艺,妈为你们做喜欢吃的菜,不是受累,是高兴啊!”妻便说:“那我们陪您去吧,妈。”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们说买啥,妈就买啥。”

母亲已是六十多的人了,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走路多了容易脚疼,据说这是生我的时候没能好好休息落下的毛病。所以,母亲走路不能走太快,她提着菜篮,我跟妻一左一右挨着她,边走边跟我们说一些很琐碎的家务事。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了,自然爱絮絮叨叨,而且说的都是跟我们相去甚远的话题,有时我难免会心不在焉。妻便“教训”我说:“妈年纪大了,接触的新鲜事少,对我们的工作又不了解,平时就跟爸两个人在家,难免会孤独,见了我们自然要唠叨些。别人可以不愿意听,做儿女的不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于是,继续假装恭敬地听妈唠叨,并不时地配合着点头称是。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下了,把菜篮挎在臂弯里,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震撼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啊!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担心我的安危 ,总是送我过马路才转身赶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过马路,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有车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和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经成为一双枯干节深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对儿女的关爱,母亲却永远掠不去。而她的儿子,却在无意之中对她日渐疏远,总是借口工作忙,忽略了她跟爸望眼欲穿的期盼。就算一月半载回来看看他们,也只是出于一种义务,一种形式。来去匆匆,顾不上跟他们说几句话,更没耐心听他们的唠叨。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我对妈说:“小时候每次过马路都是您牵我,今天就让我牵您吧。”妻接过了母亲手里的菜篮,挽起了她的另一手。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

“妈,你脚不好,走路走不快,车多人挤,过马路千万要左右看清楚,别跟车子抢时间。”妻嘴巴比我甜,要在以前,我肯定会笑她是在故意讨好妈,让妈夸她是个好儿媳。可今天,我却觉得妻的话那么诚恳,这些话本应是我这个做儿子该说的。“妈,以后家里有什么难事,您跟爸都吱一声,不管多忙,我们都会回来的。”我话还没说完,妈便连连摆手:“家里没事,你们忙你们的,千万别担心家里。”我打断了妈的话:“我是您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起来的儿子,你还跟我客气什么?”

母亲便背过身去,可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已经潮湿了......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概,几许感叹。我们可以爱幼,但我们却忘了像爱幼一样去尊老。曾经为人儿女的我们,今天也都成家做人父母了,当我们牵着自己儿女的小手时,千万别忘了,父母的老手更盼望着我们去牵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692.html

更多阅读

家规就是父亲的脊梁和母亲的唠叨 母亲的唠叨阅读答案

家规就是父亲的脊梁和母亲的唠叨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采访不同的人们,问起自己的家规,在镜头面前,有的唱起了高调,有的不知所然,有的不着边际……不仅在中国,在西方国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定的“家规”或者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庭文

献给母亲的歌 献给母亲的歌阅读答案

献给母亲的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

爱的目光—《母亲的目光》读后感吴嘉俊 母亲的目光阅读

母亲的目光是伟大的,是慈祥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一份爱,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母亲的目光》讲得是作者非常喜欢看儿子睡觉,但却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物质和愚蠢把母亲赶走,现在后悔了,想再一次看到母亲慈爱的目光,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假

声明:《牵着母亲过马路 牵着母亲过马路阅读》为网友明天过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