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边红杏”看探春原型 红杏你的系统日期有误

从“日边红杏”看探春原型

聂桥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探春抽到了一支杏花签,并附古诗一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最令红学界感兴趣的倒不是这句花签诗,而后面的附言:“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而就是“必得贵婿”四个字,使人们盲目地把探春往“贵婿”上附会,结局中说七十七回,“官媒婆”上门提亲,续书中又与贾政的上级周琼家联姻,也算是得了“贵婿”,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们当今的红楼探佚狂的胃口,于是他们根据南安太妃参加贾母八旬庆典时见了探春一面(同时还有宝黛湘)的情节,编出了最后探春做了南安王府的王妃,从而把“贵婿”锁定在王妃的层面上。当然这种探佚貎似有几分道理,因为在六十三回,人们在议论此事时的确说了一句:“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但这里有一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以杏花为“贵婿”的象征并不十分合理,当晚大家抽到的牡丹,芙蓉,海棠,梅花,桃花似乎都比杏花更显富贵,可为什么作者把作者要把杏花作为得“贵婿”的象征,从杏花本身找不到充分的理由,那我们就再来看一下从花签诗上能不能看出点什么东西来。

“日边红杏倚云栽”之句出自唐朝诗人高蟾的《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纵观全诗,是把“红杏”与“碧桃”和“芙蓉”放在一起来吟唱的,并没有刻意强调“日边红杏”有何寓意,尤其是未尾一句,“不向东风怨未开”,不但看不到得“贵婿”的那种荣耀,反倒是多了一点惆怅。

高蟾是一个连生卒年都不详的唐代诗人,其诗在《新唐诗》中仅存36首,其名气不但不能与李杜这样一流诗人相比,就是与许浑那样级别的诗人也无法相提并论,如果不是看《红楼梦》,现今有几人能知道这首诗呢?《红楼梦》作者能够熟读其诗并加以运用,实属不易,而同一首诗中的同个句子,如果能出现在另一部作品中更属罕见,如果有,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出现在同一作者的两部作品中。我就在洪昇的另一部作品《长生殿》里就觅到了“日边红杏依云栽”之句的踪影。《长生殿》第七出【幸恩】,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去探望妹妹虢国夫人(杨玉环的三姐):“(老旦)妹妹喜也。(贴)有何喜来?(老旦)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贴作羞介)姊姊,说那里话!我进离宫,也不过杯酒相陪奉,湛露君恩内外同。(老旦笑介)虽则一般赐宴,外边怎及里边。休调哄,九重春色偏知重,有谁能共?(贴)有何难共?”

我请大家注意“一枝已傍日边红”正是转化于“日边红杏倚云栽”,《长生殿》之句只说一枝傍日的红(花),并没说是“红杏”,你凭你什么这肯定,这一枝(花)就是杏花,这要从两方面原因,第一,从《长生殿》的情节看,此情节暗合一个成语“红杏出墙”,文中姐姐所说“邀殊宠”,指的是三月三日唐明皇携杨贵妃及杨氏兄妹共游曲江,唐明皇垂涎虢国夫人美貌,在三姐妹中唯独邀请虢国夫人进内宫侍宴,席间对其百般言语挑逗,气得杨贵妃提前离席。在这一事件中,唐明皇对杨贵妃而言就是一种出轨行为,《长生殿》正是巧用“红杏出墙”之典,依“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意境,把骄艳欲滴的虢国夫人比做了一枝日边红杏。我的第二原因还是没有离开这日边的红杏。“红杏出墙”是一个熟典,关于墙外红杏的描写屡见不鲜,但“日边红杏”却只有唐代高蟾这一支,如果没有《长生殿》中的“一枝已傍日边红”的桃色故事作为反衬,把“日边红杏”与得贵婿,甚至成为王妃联系起来毫无根据。

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两段关于“日边红杏”的描写里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道喜的环节:

“(老旦)妹妹喜也。(贴)有何喜来?(老旦)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长生殿》里姐姐向虢国夫人贺喜,是因为妹妹得到了皇上的“殊宠”,即将成为杨家第二个侍奉皇上卧榻的杨家姐妹,老杨家也要象赵飞燕姐妹那样一门两贵妃了。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红楼梦》众人向探春道喜竟然也是为了同一样事,为了贾家有了第二个王妃。

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吗?这就洪昇的创作习惯,他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作家,他在进行创作时每每会复制原型的一些细节。在《红楼梦》和《长生殿》中我们已经多次看到了这种情形。

我相信,在做了上面的分析之后,一定会有探春的粉丝指责笔者的,探春怎么能和虢国夫人相联系,这不是在给探春抹黑吗?其实不然,在一场貎似桃色事件的冲突中,《长生殿》把虢国夫人比做“瑶台仙品”中的“日边红杏”而不是“墙外红杏”,是因为虢国夫人也是《长生殿》中深受作者呵护的一个角色,在洪昇的笔下,她不再是历史上那个骄横和荒淫的虢国夫人,虢国夫人面对天子的“殊宠”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赵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对飞燕合德姐妹的前车之鉴她牢记于心,面对着诱惑她做出明智的选择:“不想前日驾幸曲江,敕陪游赏。诸姊妹俱赐宴于外,独召奴家到望春宫侍宴。遂蒙天眷,勉尔承恩。圣意虽浓,人言可畏。昨日要奴同进大内,再四辞归。仔细想来,好侥幸人也。”也正是由于虢国夫人的“深明大义”,才使得妹妹玉环获得了唐明皇“复召”的机会。

虢国夫人的死也显得颇为惨烈,据新、旧唐书记载,杨国忠和杨玉环兄妹死于马嵬坡后,虢国夫人带着嫂子裴柔及其二子逃往陈仓,被县吏追杀,虢国夫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先后刺死了二个孩子及嫂子,然后拔剑自刎,当时未死,被关在监狱,在狱中还质问县吏:“国家乎?贼乎?”后死在监狱。

说以上这些,并非是笔者在为虢国夫人涂脂抹粉,而是还原《长生殿》中的文化现象,洪昇的《长生殿》对虢国夫人的每一次出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第二十七出【冥追】,作恶多端的杨国忠被拉到“剑树与刀山”,承受着地狱里最残酷的刑罚,而虢国夫人却进入了“枉死城”:“(贴扮虢国夫人魂上)【南江儿水】艳冶风前谢,繁华梦里过。风流谁识当初我?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抛雨断重泉堕。(二鬼卒上)唗,那里去?(贴)奴家虢国夫人。(鬼卒笑介)原来就是你。你生前也忒受用了,如今且随我到枉死城中去。”把“风流”和“玉碎香残”这样的赞美杨玉环的专有词汇赋与了她的姐姐,足见《长生殿》作者洪昇对虢国夫人的钟爱之情。

你这么说,不会是要说探春的原型就是虢国夫人吧?不错,这正是我要说的。如果说以前这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的话,今天这一切都逐渐清晰起来了。

要说明这一问题,还要把四春姐妹与杨氏四姐妹联系起来看。首先看杨氏四姐妹,杨玉环贵为贵妃,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历史上并称三国夫人,正所谓“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再看贾府四姐妹,大姐同样为贵妃,三个妹妹分别取名迎春、探春和惜春,简称“三春”,三姐妹同样是在一个末世贵族家中享受着大小姐的荣华富贵。虽说那边“三国”是三个姐姐,“三春”是三个“妹妹”,但同样的以贵妃领衔的三姐妹结构做为文学作品的原型已经足够了,从人物结局上看,杨氏四姐妹与贾氏四春都可以用“原应叹息”这样感叹句来形容。

大的结构说完了,再看细节。虢国夫人在三国夫人里是中间的一个(大姐韩国,三姐虢国,八姐秦国)。探春在三春姐妹里同样是排在中间(迎春,探春,惜春),当然了,这可能是巧合,再看人物特点:

从“日边红杏”看探春原型 红杏你的系统日期有误

虢国夫人自述:“虽居富贵,不爱铅华。敢夸绝世佳人,自许朝天素面。”

《红楼梦》中探春也是一个“不爱铅华”之人,第四十回,贾母率众人来探春的房间,未加隔断的三间房里看不到一件闺中物品,反倒是多了一丝“阔朗”。虢国夫人“敢夸绝世佳人”,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也不逊于她。从为人上,探春秉公办事,是大观园姐妹中公认的最明事理之人,不但深得贾母的喜欢,就连读者们也为之折服,这与虢国夫人在处理“日边红杏”一事的深明大义有着相同的特点。

最后有一点也是意味深长的,大家可曾记得,探春托宝玉给她买过什么——装在小笼子里的蝈蝈。当刘姥姥随贾母来到探春住所时,板儿见到探春床上挂着的“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喊了声:“这是蝈蝈,这是蚂蚱”让满屋子里的人听得真真切切。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唯一的一句“板儿语录”。板儿在告诉人们什么呢?我们不妨喊一声“虢(guo,音国——笔者注)国夫人”,这“蝈蝈”是不那“虢国”呢?如果没有前面那么些的证据,这也只能是巧合了。但在探春身上有那么些与虢国夫人契合之处,就不再是巧合能够解释得了的。

笔者在这里敢理直气壮地高声宣布,探春的生活原型之一就是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有“日边红杏”为主证,有“三国夫人”与“三春姐妹”人物结构为辅助,有道喜,姐妹排行,不爱铅华,深明事理为细节,最终由板儿喊出“蝈蝈(虢国)”一锤定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856.html

更多阅读

从'博熙来'案看其偶然与必然!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博熙来''案看其偶然与必然! 博熙来,这名字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都不会陌生,他曾经的形象正面而光辉,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各个岗位的政绩都不错,特别是在大连的民众中有很好的口碑。我在好多年前就曾几次去大连,目睹了那城市在短短时间里所

红学刘心武——六 贾探春 红学的六大问题

在《红楼梦》中,贾探春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身处豪门望族,但因为是庶出,贾探春常常因为出身的原因深感自卑。而要强的她又因为精明强干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读过通行本《红楼梦》后,很多人都认为,在贾府的众多小姐中,贾探春的命运结局

看这神奇舞女图,测试你的IQ! iq测试题及答案

看这神奇舞女图,测试你的IQ!请看这个旋转的舞女吧 ——向左逆时针转转?还是向右顺时针转?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你看见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据说14% 的美国人可以两个

声明:《从“日边红杏”看探春原型 红杏你的系统日期有误》为网友和她笑一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