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现代简约主义风格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1919—)在他出版了1973年的《后工业社会之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出“后工业社会”一词,它界定了战后6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从设计领域中观念变革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结构方面的一系列科学的、物质的法则、规律和原理,已经迅速为设计者所掌握,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适用性已不再成为设计中的难题用来判断设计水平的高低。艺术上的趣味、风格重新提到消费者的面前,工业品被要求具备文化的品格,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并且在人为环境中产生审美的感情效应。

2、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行业的巨大发展,为满足人们除生产劳动之外的娱乐、旅游等精神需求创造了条件,就设计而言,设计师不仅要对实体的物进行合理设计,更要重视全社会的组织、秩序和文化活动的设计。

3、这一时期最为广泛的消费群体,是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趣味,这也促使设计风格的演变趋向时尚追求和形式化倾向。

4、宇宙空间的开发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使“高科技”成为共同的时尚爱好,在设计中,技术的表现一反往日融入功能和形式之中的状态,而独立成为设计表现的主题。

5、化学工业为设计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在质量、肌理、色泽、强度、可塑性及价格方面,都具备着较大的优势,从而成为设计领域广泛采用的普及型材料。

6、智能性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设计进入电脑时代,产品外观的更新速度加快,品种增多,为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非标准化的设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7、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公众参与的形式出现,影响着最普通人的审美情趣,风格多元化为多种多样设计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参照。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Pastmodernism),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形式风格。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格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1972年,由日本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普鲁帝·艾戈(Pruitt-Igoe)公寓被拆毁,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结束,美国评论家、建筑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大声喊到:“现代主义死了。”从此,首先在建筑界鲜明地打出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旗帜,而后影响到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并于80年代走向顶峰。其中,以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装饰的“狭义后现代主义”到90 年代初期开始衰退,而注重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挑战的“广义后现代主义”则一直延续至今。

“最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一场艺术运动比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生在纽约和伦敦的后来被称为波普艺术的运动那样在一个通俗化的水平上与应用艺术如此无法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POP”一词是”popular”的变体。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

波普艺术主要发生在美国和英国,最早的波普艺术品被公认为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弥尔顿1956年制作的一幅小型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和冒险的、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充满了战后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波普设计十分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就像此起彼伏的流行歌曲一样。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PeterMurdoth)设计了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而成的,表面饰以图案,十分新奇。与此同时,纸质的耳环、手镯甚至纸质的服装都风行一时。克拉克(PaulClark)在同一年设计了一系列一时性的波普消费品,包括钟、杯盘、手套及小饰物等。克拉克将英联邦的米字旗图案用到了所有的产品之上,而不管其功能如何。设计的重点是表面图案,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这一系列产品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了伦敦摇滚乐队的标志,并在一些商店里出售。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波普设计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极端,如琼斯(AllenJones)在1969年设计了一张桌子,它由一个极为逼真的半裸女塑像跪着背负玻璃桌面。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A、具有高度隐寓的设计风格,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设计,西萨·佩利(CesarPelli)的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等等,它们虽然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反动立场上,却不是以历史主义的表现为特征,而是通过诗一般的象征和隐寓达到特殊形式所产生的象征主义。所以,它又被称为“广义的后现代主义”,以区别于单纯追求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狭义后现代主义”。

B、就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而言,它是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强烈表现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典型特征表现在它的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立场,以及对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处理手法和它的娱乐性、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里,这些特征在罗伯特·温图利(RobertVenturi)、迈克·格利夫斯(Michael Graves)、阿道·罗西(AldoRossi)等人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多种风格并存的复杂的综合体。我们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格予以简要介绍:

1、高技术风格

高技术风格(High—Tech)源于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它的发展与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是分不开的,它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领域,并对产品设计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最为典型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由英国建筑家皮埃诺(Reuzo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设计。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这幢著名的建筑充分采用了暴露工业结构的方法,除了直率地表现出结构,连内部设备也全部暴露。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并以色彩区分出“管道”的功能,犹如打开的机器一样。另一典型作品是1986年落成的伦敦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TheLioyds Insurance),也是由罗杰斯设计的,其风格与蓬皮杜如出一辙。

2、新现代主义

严格地说,新现主义(NeoModernism)不属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范畴,之所以加以重点介绍,是为了提供与后代主义同时期发展的设计风格以作参照。

向现代主义的挑战,一方面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这就是“新现代主义”的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批坚持现代主义传统,完全按照现代主义原则进行设计的设计师们,他们为现代主义注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主义。因此,作为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风格,新现代主义并不是其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对它的更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现代简约主义风格

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I. M. Pei)设计的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 East Wind,National Art Gallery)、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Bank of China Tower,1982—1989)、法国罗浮宫前的水晶金字塔(Le GrandLouvre,1989)等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没有繁缛的装饰,造型语言简洁明快,遵循了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赋予了造型以象征主义的内容,具有历史性的,文明象征性的含义。

3、曼菲斯设计集团

曼菲斯(Memphis)在意大利的米兰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和7名青年设计师组成。在80年代,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他们设计的家具、用品,虽然大多是豪华型样品,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已渗透到诸多用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设计领域中,并在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开创了一种国际性的新风格。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他说:“应当把设计活动从工业需求与计划的单纯机械结构中解脱出来,使它进入一个有着一切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更广阔的领域。当人们希望表现生活的寓意时,设计活动也就随之开始了,这就是说,所谓的反传统设计其实是毫无传统可反。一切都仅仅是为了扩大和深化设计活动。”而他自己的目的就是“要使设计有更广阔的交流领域,意义更加深刻,设计语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也要使人们更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担负的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889.html

更多阅读

简约风格设计说明 现代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设计,讲究的是一种简约自然、,即美观又实用的设计风格。那么从层次角度来看,简约风格设计说明又是什么呢?  简约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有人说起源于现代派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他提倡LESS I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

三、“里特罗”设计和乡土风格20世纪80年代期间,平面设计在旧金山地区形成地区性风格以后,在纽约出现了与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的,但是更加注重历史因素的新平面风格,其特点是强调历史风格的复古,这种风格被一些设计师称为“里特罗风格”或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摘要]五四新文学全面开放的姿态为我们迎来了象征主义等西方文艺思潮,时至今日余威犹存。着眼于二者的复杂勾连,理清象征主义的概念,无疑有利于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其偏爱的多方考虑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

二十世纪文学(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滥斛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在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文学中,体现“文”

声明:《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现代简约主义风格》为网友抱起来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