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课堂实录 井底之蛙教学实录

《井底之蛙》课堂实录

成都市五桂桥小学杨敏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寓意。

2、对照读现代文和古文,初步感知古文的表达特点。

3、感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能更突出地表达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蛙、浅井、快活、鳖)

二、学习第一段

1、师;文中哪个自然段在写青蛙夸耀自己的快活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段。

《井底之蛙》课堂实录 井底之蛙教学实录

自学提示:

(1)文中从哪几方面写出了青蛙的快活呢?勾一勾。

(2)标出重点词语,批注你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汇报:

(1)

生1:而且,我独占一口水井,跨井栏、倚井栏的乐趣,算是到了极点,你何不进来跟我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呢?我从“极点”体会到青蛙快乐得不得了。

师:带着感受读一读吧。

生读

师:青蛙的快活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对这个句子,还有补充吗?

生6:我从“你何不进来跟我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呢?”这个反问句体会到了青蛙的快乐。

师:你读出了这是个反问句,那这个句子还可以怎样表达呢?

生6:你进来跟我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吧。

师:你觉得这两种表达,哪种更好呢?为什么?

生6:我觉得反问句更好,更能体现出青蛙的快活。

师:你抓住了反问句这种表达方式体会到了青蛙的快活。青蛙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鳖来分享自己的快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全班读句子。

师:这只井底之蛙觉得自己的快活已经到了极限,(引读)难怪它会对鳖夸耀着说……。

生接读: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

(2)

生1: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我从“尽情“体会到青蛙仔井里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很快活。

师:你感受到了它高兴时的快活,(板书:高兴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生1:读句子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什么?

生2:听他读了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青蛙自由蹦跳、攀缘栏杆的场景。

师:是呀,高兴的时候,它自由自在,非常快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全班读句子

(3)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青蛙高兴时快活的画面。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它的快活?

生3: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我从“安然”体会到青蛙玩累了,很舒服地休息。

师:你感受到了它疲倦时的快活,(板书:疲倦了)带着感受读一读吧。

生3:读句子。

师:你说的很好,但老师还没感受到青蛙有多么舒服。老师建议你把“安然”读得再轻一些,试试。

生3:再读。

师:有进步,谁来挑战一下

生4:读句子。

师:你也感受到了青蛙疲倦时的快活。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全班读句子。

(4)

师:青蛙在高兴时、疲倦时都很快活,引读:“难怪它会夸耀地说……高兴时……疲倦了……跳进井水中……环顾那些虾、蟹、蝌蚪……”

三、学习第二段

1、读懂鳖说的话

师:这只井底之蛙原来是如此地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呢?

生7:因为它听了鳖说的话

师:找到鳖说的话了吗?自己读一读,想想鳖都说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鳖说的话。

师:你读懂鳖说的话了吗?

生8:鳖说的是用千里那么遥远,都不能形容海的辽阔;用千仞的高度,都不能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都没有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有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

师:你读懂鳖说的话了,能不能说得简洁一些。

生9:它说海不变

师: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子)

师:它还说了什么?

生10:它还说了海很辽阔

师: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子)

师:是的,大海无边无际(出示图片)。它还说了什么?

生11:它说海很深

师: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子)

师:海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

师:是的,鳖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出示图片),它快乐吗?哪句话说出了它的快乐?(板书:东海快乐)

生读“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2、想象鳖生活的快乐

师:文中有没有写出鳖生活在东海的快乐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一下,鳖是怎样生活的呢?

师: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鳖快乐生活的画面?写一写吧

生自由写。

3、交流鳖的快乐

鳖生活在东海中,非常快乐!高兴时,。疲倦了,

。在,。

生12:鳖生活在东海中,非常快乐!高兴时,它爬上沙滩,享受暖暖的阳光。疲倦了,它回到海底,躺在珊瑚中安然休息。在海草中,它和鱼儿们玩着捉迷藏。

师:鳖能跟朋友一起玩,青蛙没有这样的快乐。

生13:鳖生活在东海中,非常快乐!高兴时,它和朋友们聊天。疲倦了,它躺在海藻中休息。在五颜六色的海藻中,它和朋友一起玩走迷宫。

师:鳖能享受这样的快乐,青蛙确实享受不到。

生14:鳖生活在东海中,非常快乐!高兴时,它和鲨鱼一起赛跑。疲倦了,它潜入海底休息,小丑鱼给它做按摩。在沙滩上,它欣赏着海鸥拍打着海浪。

师:鳖所看到的这些,青蛙的确看不到。

……

师:同学们用想象的方式感受到了鳖的快乐,把你看到的画面跟同桌分享吧。

同桌分享鳖的快乐。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一个个画面,正是鳖的快乐所在。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鳖说的话。

4、对照古文朗读

师:同学们,鳖说的这段话出自一段古文,在书上也有,找到了吗?

师:这段古文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著作《庄子秋水》,听老师读一读,感受一样古文的特点。

师范读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17:我觉得古文要读出节奏。

师:是的,古文读起来有韵味,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古文的特点。

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四、揭示寓意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既感受到了蛙的快乐,也感受到了鳖的快乐。你们觉得蛙和鳖,谁快乐?为什么?

生18:我觉得鳖快乐,因为他比青蛙看到的美景多。

生19:我也觉得鳖快乐。因为他的朋友比青蛙多,快乐也更多。

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发言,都是把蛙和鳖对比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实这篇课文在写作手法上,也用了对比,把蛙和鳖生活的地方作了对比,也把蛙的快活跟鳖的快乐作了对比。(板书:对比)如果说鳖的快乐是大快乐的话,那么蛙的快活就只算是……(板书:大、小)

生:小快活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文中的这个问题,“为什么井底之蛙原来很快活,后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呢?你明白了吗?

生20:井底之蛙原来很快活,因为它生活在井底,它的见识很少,自己觉得自己快乐,听了鳖的话以后,它觉得鳖的见识比自己多,所以觉得自己很渺小。

师:是的,这也就是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井底之蛙”就是比喻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五、推荐成语典故《夜郎自大》、《望洋兴叹》

师:像“井底之蛙”这样的“比喻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的典故还有一些,老师给大家推荐两个成都典故吧,大家查阅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蛙浅井小快活

井底之蛙对比

鳖东海大快乐

教学反思:

《井底之蛙》是一篇非常有趣而且寓言深刻的故事。它以短小、浅显、简单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中讲的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的大与小的问题,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了浅井中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度当做整个世界,后来认识了自己的渺小。

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抓重点词句,在个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形式中,充分地体会到了青蛙的快活,并很自然地将段落结构的感知、反问句表达效果的感悟穿插在其中。采用了联想的方式去体会鳖说的话,感受大海的辽阔、美,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被激发起来,绽放出了创造性的火花,他们联想丰富,表达清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大海无比美妙的景色。对于文言文的处理,并没有花费时间去理解,只是让学生听老师读、师生对比读、同桌对读,在反复读中感受了古文的表达特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了文中蛙与鳖生活环境的对比,文章写作手法上的对比,以及对比这种写作手法能够突出表达事物的特点,在谈及“蛙与鳖,谁快乐”时,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对比”,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受益颇多。同时,我也悟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经常所说的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都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内心其实是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的。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予适当的鼓励。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9760.html

更多阅读

——《少年闰土》课堂实录(转) 少年闰土识字教学实录

重温真诚质朴的友谊,再现元气淋漓的闰土——《少年闰土》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罗才军点评: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莫国夫一、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海边少年,这少年

朱自清《背影》课堂实录 背影课堂实录视频

《背影》课堂实录                     执教人:白坤峰教师:朱自清的《背影》大家都熟悉吧?请一位同学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主要是感动,爸爸那么胖,还爬上月台去买桔子;朱自清都是大人了,爸爸还对他不放心,坚持去送他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与评析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与评析富裕县友谊小学 张敏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

声明:《《井底之蛙》课堂实录 井底之蛙教学实录》为网友山村野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