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药赤石脂禹余粮 太一禹余粮

赤石脂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主产于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研末水飞或火煅水飞用。


【性味归经】 涩,温。归大肠、脾经。本品酸涩性温,专于收敛固涩,重在止泻、止血,为久泻、下血所常用。外用又能敛疮生肌。
【功效】 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应用】
  1.用于久泻、久痢。本品涩肠止泻力强,属治标之药,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过用可导致大便困难,腹胀。单味应用对泻痢而湿热积滞未尽者,敛邪之弊明显,只宜用于虚寒性滑泻久痢。兼便血者,又能止血。除与涩肠止泻之品同用外,中焦虚寒者,宜配伍温中健脾药,如《伤寒论》桃花汤以之与干姜、粳米同用。脾肾虚寒者,宜与干姜、白术、附子等温补脾肾之品同用。若泻痢滑脱尚存余邪者,在温补固摄的同时,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燥湿之品以清理余邪,可与干姜、附子、黄连、黄柏等品同用。
  2.用于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本品内服外用均能止血。以其具涩肠作用而不宜用于中焦有热者,临床主要用于虚寒性的便血、崩漏,可与附子、吴茱萸等温里祛寒之品同用。《济阳纲目》赤石脂散单用本品为细末外敷,治诸般打扑伤损,皮破出血。
  3.用于带下。本品还能止带,适用于虚寒性带下增多,宜与干姜、附子、乌贼骨、禹余粮等温补脾肾,收涩止带之品同用。
  4.用于疮疡久溃、烧烫伤及黄水疮。本品外用对久溃疮疡、烧烫伤及黄水疮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可与煅石膏等收湿敛疮之品同用;有热者,宜与大黄等清热解毒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或调敷。
止泻药赤石脂禹余粮 太一禹余粮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慎用。不宜与官桂同用(十九畏)。
【参考资料】
  本品主要含水化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尚含较多的铁、锰、镁、钙的氧化物。赤石脂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能保护消化道粘膜,减轻有害物的刺激并吸附炎性渗出物,使炎症得以缓解;能止胃肠道出血;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钙化时间;其煎剂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煅后,其钙、铝溶出量增多,铁的溶出量减少,吸附性增强,收敛固涩作用相应增强。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泻痢,肠澼脓血,下血赤白。”
2.《名医别录》:“疗腹痛肠澼,下痢赤白,······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3.《本经逢原》:“赤石脂功专止血固下。仲景桃花汤下痢便脓血者,取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固脱,······火热暴注,初痢有积滞者勿用”。
【功效鉴别】
  赤石脂与禹余粮皆为矿物药,味甘涩之品,均能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都可用治下焦不固,肠滑不禁的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妇女崩漏,白带过多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赤石脂──性温,外用又具有收湿敛疮生肌之功,也可用治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证。官桂畏赤石脂,不宜同用。
  禹余粮──性平,质重下降,功专固涩下焦,主治下焦滑脱不禁的证候。

禹余粮
《神农本草经》

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主产于浙江、广东等地。全年可采。拣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燥。醋煅用。
【药性】甘、涩,平。归胃经。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甘涩性平,能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者,常与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崩漏,便血。本品质重味涩,能收敛止血,主下焦出血证。治崩漏,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若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可用于气虚失摄之便血者。
3.带下。本品入下焦,能固涩止带。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海螵蛸、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2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下赤白”。“主漏下”。
2.《本草纲目》:“催生,固大肠”。 又云:“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 故主下焦先后诸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氧化铁及磷酸盐,尚有AI、Ca、Mg、K、Na、PO4、SiO4和粘土杂质。
2.药理作用:100%禹余粮的生品,煅品,醋品水煎液能抑制小鼠肠蠕动。生品禹余粮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而煅品则出现延长作用。据报道禹余粮能促进胸腺增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赤石脂禹馀粮都是矿物药,都是粉末状的,常常在一起使用。这两个药 也是有止泻的作用,这种止泻就相当于西药当中,吸附性的止泻药,因为它是很细小的粉末,吃进去以后,它可以大量的吸附肠道裡面的水分.它吸附在肠壁上,也可以减轻一些有害的因素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的蠕动,同时水分被吸附了以后,大便含水量就减少,通过这样的作用机理来达到止泻的效果,它属于吸附性的止泻药。
另外这个药内服外用,都有一定的止血的效果,与它的吸附性也有一定的关係,止带,主要是指的内服。外用,这个敛疮生肌实际上也是用它来吸附,减少这个分泌物,促进疮疡的癒合。
在讲灶心土的时候说过,如果没有灶心土,可以用这个赤石脂来代替,但赤石脂,只有止泻和止血的作用,没有止呕的作用,这一点是代不了的,主要指的是这个药。


本节药物的特殊用法有:
  五味子宜捣破入煎;入嗽药生用;入补药熟用。诃子涩肠止泻宜煨用,清肺止咳、利咽开音、止血宜生用。罂粟壳醋炒可降低其致吐的副作用,止咳可蜜炙用。肉豆蔻涩肠止泻宜煨用,治胃寒气滞、食滞不消、脘腹胀痛宜生用。
本节药物的特殊使用注意有:
  罂粟壳有成瘾性,不宜常服。肉豆蔻油有麻醉性能,用量不宜过大。赤石脂不宜与官桂同用。
重点问题
1.性能方面:
  本类药物在性能方面的特点是药性以温或平为主,药味以酸或涩为主,归经以大肠为主。
温性的药物中,肉豆蔻能温中,其温性较强,其余药物的温性主要表示其多用于虚寒证。五倍子可用于肺热痰嗽,热毒疮痈等热证而具寒凉之性。
五味中,酸与涩均表示能收能涩,具体药物的药味是标酸还是标涩,多结合其实际滋味来标定,即滋味酸者标酸,滋味涩或物理性涩者标涩。肉豆蔻不具酸涩滋味而未标酸涩味,但煨肉豆蔻具涩肠止泻之功,根据五味理论,亦可标涩味。其药味除可有酸涩之味外,因五味子具补益之功而有甘味;肉豆蔻能行气而有辛味。其归大肠经以外,因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罂粟壳皆能止咳(五味子还能补肺气)又归肺经;五味子还补肾心脾气又归此三经;肉豆蔻温中、行脾胃滞气,又归脾胃经;五倍子涩精又归肾经……
本节药中,除罂粟壳有毒外, 其余药物在常用剂量内均可视为无毒。
2.功效方面:
  本节药物的共有功效是止泻(涩肠止泻)。
兼有功效:五味子止泻而兼补脾肾之气;肉豆蔻兼能温中、行气;乌梅、诃子、五倍子、赤石脂兼能止血;罂粟壳兼能止痛。另外,五味子、五倍子兼能敛汗、涩精;赤石脂兼能止带。此外,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罂粟壳兼能止咳;五味子、五倍子还能祛痰(或化痰);诃子兼能利咽开音;乌梅兼能安蛔。
3.主治(或应用于)久泻、久痢方面:
  本节药物均可主治滑脱不禁之久泻、久痢,但在各药的相应主治(应用)中,还必须认识其个性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是由于各药在性能、作用强度及兼有功效等方面的原因而决定的。
如五味子宜于脾肾虚寒之久泻不止。乌梅宜于久泻、久痢便血者。此外,熟悉药中,诃子亦宜于久泻、久痢便血者。肉豆蔻宜于脾胃虚寒,运化不健,消化不良之久泻兼气滞胀满者。
4.兼有功效及其应用(或主治)方面:
  (1)五味子补肺肾之气、养肾阴、止咳祛痰之功,可主治肺气虚之久咳痰多或肾气不足,肾不纳气之虚喘短气及肾阴亏虚,肾不纳气之虚喘。亦常以之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品配伍,主治寒饮内停而兼风寒外束者。
  (2)五味子补肺心之气、养肾阴、收敛止汗之功,可以主治肺心气虚自汗与肾阴虚盗汗,汗多伤津口渴者。
  (3)五味子补肾气、涩精之功,可以主治肾气亏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
  (4)五味子补心肺之气、养肾阴、生津之功,可以主治热伤气津,心肺气虚,汗多口渴及消渴病肾虚胃燥者。
  (5)五味子补心气、养心肾阴、安神之功,可主治心气不足之心悸、失眠与心肾阴虚之失眠、心悸。
  (6)乌梅止咳之功,可以主治久咳,气虚咳嗽痰多者,宜与补气化痰之品配伍。
  (7)乌梅安蛔之功,可以主治蛔虫所致的以腹痛、呕吐、四肢厥逆为主症的蛔厥证。
  (8)乌梅生津之功,可以主治暑热伤津口渴及虚热消渴。宜随证配伍。
  (9)乌梅止血之功,可以主治便血、咳血、尿血、崩漏等失血证。
  (10)生诃子清肺止咳、利咽开音之功,可以主治咳嗽、失音,尤宜于咳嗽所致音哑。
  (11)生诃子止血之功,可以主治便血、咳血。
  (12)生肉豆蔻温中行气之功,可以主治胃寒气滞,食滞不消,脘腹胀痛。5.用法和及使用注意方面着重理解:
  (1)五味子捣破入煎,入嗽药生用,入补药熟用的意义:五味子捣破入煎,有效成分才易煎出。五味子具有祛痰作用的成分是酸性成分,有镇咳作用的成分是挥发油,具强壮作用的成分是木脂素类。炒制后五味子的酸性成分及挥发油均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失,酒制或醋制后挥发油亦略有减少,而各种炮制品中具强壮作用的木脂素类成分均比生品偏高,故五味子入嗽药宜生用,入补药宜熟用。
  (2)诃子用于涩肠止泻宜煨用的原因:诃子止泻主要是通过抑制肠蠕动和鞣质收敛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炮制后鞣质含量增加,抑制肠蠕动作用增强。此外,生诃子还含具有致泻作用的番泻甙A,故生诃子与生大黄相似,先致泻后收敛。诃子煨制后,其致泻作用亦会削弱。
  (3)罂粟壳醋炒、蜜炙的意义:罂粟壳从宋代有炮制记载以来,蜜制和醋制为主要的炮制方法,尤以蜜制品在古方中应用较广泛。近代也仅保留了蜜制和醋制两种主要方法。古代罂粟壳用炮制品的原因是认为生用能令人呕吐,如《本草备要》云:“性紧涩,不制多令人吐逆。”近代也发现罂粟壳大剂量服用可引起中枢性呕吐。今天认为,醋制品涩肠止泻作用更强;蜜制品收敛的同时兼能润肺,故用于肺气耗散之久咳不止。
  (4)罂粟壳不宜常服的原因:有成瘾性,过服会成瘾。
  (5)肉豆蔻煨用的意义:肉豆蔻生品煎液对正常家兔离体回肠有兴奋作用,而各种炮制品的水煎液对肠管均呈现抑制作用;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对小鼠腹泻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另外炮制后,肉豆蔻中的肉豆蔻醚含量明显降低,黄樟醚含量也有所降低,此两种成分的毒理作用较明显,故煨后肉豆蔻毒性降低,安全性较生品提高。
  (6)肉豆蔻用量不宜过大的原因:肉豆蔻油有麻醉性能,其中的肉豆蔻醚、榄香脂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据报道,人服7.5g肉豆蔻粉可引起眩晕乃至谵妄与昏睡。曾有服大剂量而致死的病例。故用量不宜过大。
  (7)赤石脂不宜与官桂同用的原因:根据配伍禁忌“十九畏”,二药不宜同用。
6.肉豆蔻与白豆蔻在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在功效方面:二药生用均能温中、行气。但生肉豆蔻功在温中行气助消化以导行积滞;白豆蔻则属长于化湿,兼能温中、行气之品,还能止呕;肉豆蔻以煨用为主,煨肉豆蔻主要能涩肠止泻。在主治方面:二药生用均可用于胃寒气滞之证。但生肉豆蔻多用于胃寒气滞,食滞不消,脘腹胀痛。白豆蔻虽然亦可用于胃寒气滞,食滞不消,脘腹胀痛之证,但以用于胃寒湿阻气滞之证最为适宜,对兼呕吐者还能止呕。煨肉豆蔻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运化不健,消化不良之久泻;亦可配伍用于脾胃虚寒之久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1426.html

更多阅读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中药禹余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二章、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一、赤石脂禹余粮汤方【方剂组成】赤石脂、禹余粮各48克【用法】上药碎后,水煎温服。【方解】二药均有收敛、止血、止利的作用,合以为方,故治大便滑泄而久久不

东皇太一 鸿钧老祖

【原文】吉日兮辰1良,穆2将愉兮上皇3。抚长剑兮玉珥4,璆5锵6鸣兮琳7琅8。瑶9席10兮玉瑱11,盍12将把兮琼13芳。蕙肴14蒸兮兰藉15,奠16桂酒兮椒浆。扬枹17兮拊18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19倡20。灵21偃22蹇23兮姣24服25,芳菲菲兮满堂。五

转载 87 《李陵答苏武书》李陵三 --古文观止 李陵答苏武书赏析

原文地址:(87)《李陵答苏武书》李陵(三)--古文观止作者:道时11 一死易,不死难李陵投降了。这里面自然有很多原因。  如果将李陵投降的原因尽归于其贪生怕死,似乎不太能让人信服。作为从小熟知“虽忠不烈,视死如归”之道理的名将李广之后,作

声明:《止泻药赤石脂禹余粮 太一禹余粮》为网友秀不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