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扁鹊_弘农耕夫 神医扁鹊的生涯故事

神医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人,这个渤海属于赵国、燕国还是齐国无法考证,因此也就说不准他是山东人还是河北人,还是辽宁人。但他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医学专家。扁鹊精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等科,针灸技术尤为高强,能应用砭刺、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是中国医学的鼻祖。关于扁鹊的医术,《史记》中有个神话般的记载,司马迁在记述这个神话般的传说时不知有没有根据。像这种神话般的记述应该是根据民间传说而来,没有历史资料佐证。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历史上的扁鹊给人们太多的疑惑:
疑惑一,根据《史记》记载推算,扁鹊的年龄至少在220岁以上,结合《战国策》的记载,扁鹊的年龄还大,至少在340岁以上。
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最早可查的案例是他给齐桓公看过病,不过齐桓公没有让他治病,几天以后就死了,齐桓公死在公元前643年,这时,医术高明的扁鹊应该不是一个年轻人,如果太年轻没有人会相信他,因此,我认为给齐桓公治病时,他应该是一个很老成的人,以人的成长经历看和他艺术的娴熟程度看,应有不止三十岁吧!后来,他又给晋国的专权大夫赵简子看过病,据《史记》记载,赵简子得病是在公元前464年,这期间相差约180年,据此推算,给赵简子看病的扁鹊至少应该有二百一十岁左右。后来,扁鹊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很多国家,在民间从事医疗事业,他给虢国公子治过病,究竟是虢国哪代公子,史籍并没有详细记载,因此无法考证其治病的年代。民间治病的时间姑且算上三十年,所以根据《史记》中有案可查的证据推测,扁鹊年龄至少再二百四十岁左右,这可能吗?
根据《史记》记载,扁鹊后来又到了秦国,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嫉妒,派人杀害,最后死在秦国。这个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年代无从考证,据《战国策》记载,扁鹊也给秦武王看过病,李醯应当是秦武王的太医令。秦武王在位两年,大概在公元前310年左右,因为爱好举重,不幸在运动中受伤而死。由此推断,这时的扁鹊年龄至少在350岁左右,我觉得一个人能活到至少350岁,这根本不可能,除非他是神仙。
由于《战国策》是汉朝人所著,当时的文献记载不像现在这样齐全,可能有误。秦国以前还有个秦武公,在位四年,大约在公元前695年前后,是不是《战国策》误把秦武公记成秦武王?如果这个太医令李醯是秦武公的太医令,又不可能,因为如果李醯是秦武公的太医令,那至少在公元前695年就把扁鹊给杀了,也就不会出现扁鹊几十年以后给齐桓公看病,更不会两百多年后给赵简子看病。因此,秦国太医令李醯应该是赵简子以后的秦武王的太医令,而不是秦武公的。
也许记述错误,给某个秦王看病的不是专指秦武王,是其他秦王。即就是第一代秦王秦惠王(秦惠王以前称公,如秦穆公)元年,公元前337年,从给齐桓公看病的公元前643年,直到给第一个秦王秦惠王看病,其间也有约至少306年,据此推算,扁鹊的年龄至少应该在340-350岁。像这样的年龄,那可是旷世奇迹,这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古代有一句话,人到七十古来稀,别说350岁。按照古代的医疗条件,就是到一百岁已经很难了(不是不可能,是很难)。
也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因为扁鹊是名医,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养生之道?这也未可知。但是,同样是历史名医,汉朝的张仲景生于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药王孙思邈,约生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862年,活了102岁。明朝的李时珍,生于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活了76岁。无论是活250岁,还是活着350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古代人对扁鹊的医术感到惊奇,所以,很多文献都对扁鹊高超的事迹大量记载,但是,根据文献推测,他的年龄要比他的医术更加神奇,空前绝后。要放到现在,让他做老年保健药的形象代言人,药品一定很畅销。现代的科技已经发达到上知宇宙星辰,下知地里藏油藏水,大知天体重量,小能看到原子电子,却还不能把现代人的寿命延长到150岁,何况古代!
扁鹊的年龄,要比他的医术更加神奇,古代文献对扁鹊如此高的神奇年龄只字未提,不是很奇怪吗?按照人类的寿命,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为什么历史上还有扁鹊其人呢?所以我认为,历史上的扁鹊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总之是一个集体。
扁鹊应该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生存年月不祥,也许给齐桓公看病的确是扁鹊本人(因为这是史迹中最早的扁鹊),这个人很可能就是秦越人。如果给齐桓公看病是扁鹊秦越人本人,那么,给赵简子看病,给秦武王看病者应是假扁鹊,这假扁鹊也不是一人,而是很多人。不过这很多假扁鹊都依旧医术高明。是一个个医术高明的人在借扁鹊之名,行医治病。
还有一种可能,秦越人医术高明,人们给他送了个光荣称号“扁鹊”,慢慢的,“扁鹊”便成了医术高明,行医治病人的一种代名词,也就是一种行业称谓,而不是一个人名字,就像我国古代有官员,并没有“干部”,现在,人们把当官的人都叫作“干部”一样,现在有干部,再过几百年后还有干部,假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几百年后不用“干部”一词对官员进行称谓,那几千年后的人一查历史,也会得出一个叫“干部”的人,年龄推算活了几百岁,这只是一种推测。
按照这种推测,扁鹊可能是古代医疗行业的代称,而且这个行业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 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所以,最可能的是这么一种情况,按照扁鹊看病“六不治”的规章制度分析,扁鹊可能是先秦医疗行业的一个门派,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只有一支门派,才会坚持一个制度。扁鹊这个门派的创始人是秦越人,第一代扁鹊秦越人把自己的医术,单传给他的徒弟,死后徒弟带着他高明的医术又到其他诸侯国行医,仍叫扁鹊,徒弟又单传徒弟,更换国家,依旧以扁鹊称谓。这样,数十代后,最后一个扁鹊来到秦国,给秦武王看病,还没有来得及再单传下去,结果被李醯所杀,这样,扁鹊的医术到这里嘎然而止,这个门派到此后继无人而消失。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不过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如果这个墓里埋的确是扁鹊其人,根据以上推测,这个墓可能就是扁鹊门派创始人秦越人之墓,如果其他地方还有扁鹊之墓,就应当是扁鹊的后世徒弟之墓。

扁鹊遗书高明的疑惑之二。
扁鹊不光医术高明,还医术齐全,深谙儿科、妇科、内科、外科和五官科等几乎现代医学的诸多领域,这可能吗?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秦国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单从这一点看,他就不是一个人。
现在,一个医生可能精通于某一个或者两个领域,对医学上的其他领域涉猎是有可能的,但要把医学所有领域都精通娴熟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现代医学的很多领域都已经形成理论,先学习,后实践,然后就可掌握医学的某一个或者两个领域,这都是可能的。而在2000多年前,没有理论依据,仅凭积累经验,自我摸索,把很多门医疗技术掌握到手,还能娴熟的运用,这一切靠一个人去完成,这种可能性很小,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可能性很大,据此也可推测,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一群人一代一代不断单传,在单传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发展本学派的医学理论,积累经验,于是,就形成扁鹊很高的医术,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只有这样才可对诸如扁鹊的350岁的年龄以及扁鹊高超的医疗技术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在我国,这种对绝密技术进行单传的方法,在近现代也能找到案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刚好,扁鹊到了晋国,他看了以后说,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赵简子果然苏醒了。这时的扁鹊可能不是秦越人,从给齐桓公看病到给赵简子看病,180年,可能经过了六到八代的传递。
扁鹊周游列国,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现在叫休克)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给虢国太子看病,根据记载,开始时并没有见到太子本人,根据描述就得出假死(休克)的结论,后来看到太子本人,确认了他这一结论的正确,从这里看,扁鹊的这一本领,比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还先进,这是扁鹊留下的疑惑三。
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就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还对群臣说:“医生就爱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借以表示自己医术的高明。”几天后,扁鹊再去见齐桓公,说道:“国君您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几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非常严重了。”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几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赶快避开了,齐桓公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数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请扁鹊,而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不久,齐桓公就病死了。
由此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有多么得出神入化,真是神医,他的眼神比现在的X光机和CT机都神奇。为什么会如此神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积累是其根本,这一场积累靠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
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病入膏肓”“讳疾忌医”这些成语就出自扁鹊之口,或者事迹。
扁鹊在他生命得最后时期到了秦国,当起儿科医生。到了秦国以后,因为扁鹊名声过大,艺术太高,因此受到秦国太医令李醯嫉妒,怕抢了他的饭碗,于是,就派人秘密暗杀了扁鹊。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的作品,大致为汉朝人所作,是汉代的人欺世盗名,借用扁鹊的名气推销自己的作品。不过,《难经》也是中医学上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古人将该书托名扁鹊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关于扁鹊医术的来历,《史记》中这样记述,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这位长桑君还给扁鹊喝了一种灵丹妙药,喝完后扁鹊能够看见人的五脏六腑,能隔墙看到墙另一侧的人,依靠这些神奇的功能,扁鹊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创立了先秦时期医家的扁鹊学派,这些有神话的色彩,我认为不可信,司马迁的这种记述应来源于民间传说,没有事实依据。扁鹊学艺的事件,发生在给齐桓公看病的643年之前若干年,这对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来说,也是几乎近600前的事情,相当于现在人记述明朝初期的事情一样。
疑惑三的奥秘探究结论:可能是数十人几百年经验的总结和应用。
神医扁鹊_弘农耕夫 神医扁鹊的生涯故事
  先秦时期,没有明确的医学学科。可是,扁鹊学派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们都很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也守口如瓶,从不泄露自己学派数百年的秘密,所以给人一种扁鹊活了几百年的错觉。如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根据典籍记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心想,你们家就你名声最大,就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这段话也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秦武王有病,召请名闻天下的扁鹊来治。一天,太医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鹊未必能除。万一出了差错,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气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对秦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结果太医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化险为夷。在这场技术高低的较量上,扁鹊彻底战胜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鹊”,就产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杀害了扁鹊。(《战国策.秦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3287.html

更多阅读

看公孙龙如何解决《罗素悖论》_弘农耕夫 罗素集合悖论

看公孙龙如何解决《罗素悖论》罗素(Bertrand Russell)于1902年根据《算术基本规律》而提出的、有名的悖论,今被称为「罗素悖论」。这个悖论有一个通俗版本,叫「理发师悖论」。它说「从今开始我规定,我只帮这个镇上所有(不自己刮胡子的人)

世界上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国家 亚洲一夫多妻制的国家

国际私法研究涉外婚姻,涉外婚姻的有效必须满足婚姻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婚姻的实质要件中要求婚姻当事人不能与他人有婚姻关系。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是合法的。现在仍然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国家有

福建沙县小吃扁肉的制作做法 沙县扁食馅怎么做才脆

扁肉就是大家熟悉的“馄饨”,各地对馄饨的叫法不尽相同,比如说,四川称“抄手”,广东称“云吞”,武汉称“包面”,江西称“清汤”,江苏称“淮饺”,新疆称“曲曲”。扁肉就是馄饨福建沙县琳琅满目的小吃中,扁肉是最有人气的小吃,它早在1997年就获

一钱太守_弘农耕夫 一钱太守

一钱太守刘宠字祖荣,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刘宠在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市)太守时,政

声明:《神医扁鹊_弘农耕夫 神医扁鹊的生涯故事》为网友场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