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价格双轨制也该结束了 中国价格双轨制

香港经济导报2013年10期江风扬(发自深圳)

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改革的九大重点,其中之一是“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汇率市场化究竟该快走还是慢走,目前国内意见还不统一,但利率的市场化,却是迫在眉睫了。

不久前,一位金融机构的朋友告诉我,现在银行给那些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放贷,经常是贷一个亿再搭售一个亿,前一个亿按规定的贷款利率走,后一个亿可以购买银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重新进入银行的资金池,两下折算,贷款利率实际已经腰斩。这一方面解释了第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达2.76万亿而经济增长却在回落这一反常现象,因为相当大的资金量只在金融体系里兜圈子,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是国有银行,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其实早已如火如荼了。

民间借贷利率一直是市场化的,但以前规模小,不被注意,近年来因为特殊的市场环境迅猛增长。以典型的2011年为例,当时经济过热,存在升息要求,但央行担心加息会引发更多的国际游资入境套利,在调控上采取数量型紧缩的办法,不仅大幅提高存准率抽紧银行资金,而且逐月控制银行的信贷投放量,结果除掉大国企和国家大项目外,一般企业根本在银行贷不到钱,只好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致使当年民间借贷利率高达30%甚至40%,出现全民放贷的奇观。与此同时,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过低,资金脱媒,转向私募、信托和各种小贷公司,资金量大一点的高净值人群,则和银行协商,由银行委托贷款,享受高息。进入2012年,市场保持惯性,资金持续脱媒,仅信托这一块,据统计,到去年底,资产规模就高达7.47万亿元,短短几年,就超出保险业的资产,其迅猛可见一斑。

事实上,近两年民间资金市场的发展,已让资金价格形成了双轨制。熟悉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当时我国很多商品都是两个价:一是计划价,一是市场价。有条件拿到批文的人,就能以便宜的计划价拿到紧俏物资,再以较高的市场价卖掉,这就是后来声名狼藉的“官倒”。资金价格的双轨制也令很多国企或其它类型的企业、个人变成“倒钱”的食利者,从银行拿到较便宜的资金,换换手再到民间市场放贷——倒资金食利。————在这一分食市场利率的过程中,银行也不甘落后,所谓理财资金池其实就是这一利益驱动下的产物。一方面,以高息将资金吸引进资金池,让资金池越做越大;另一方面,通过银信合作,以更高的利息将资金放出去,银行收取中间服务费。某种意义上,银行资金池业务可以理解成是银行表外的银行,存和贷的利率都不再是央行规定的利率,而是走市场价,银行相当于计划市场通吃。这也就是为什么银行成为中国目前最赚钱的行业!

利率双轨制不仅让少数行业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造成社会不公,而且扭曲经济结构,给宏观调控带来困难。比如,银行虽然不能给房地产贷款,但借道信托,那些非国家鼓励的房地产项目获得资金并不难,只不过是利率较高,给这个行业积攒更多的风险罢了。全面放开利率,利国利民,早行动早好。当年价格闯关,有人担心天下大乱,结果的确也是乱了一阵子,但经过“剎车”和一段时间的消化和不断地调价,价格改革分期分批走路,最终许多商品的价格还是走上了市场化之路。总体上讲价格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繁荣,但也不等于中国广义的价格改革已经到位,特别是要素价格改革还在徘徊。如今利率的放开,应该说没什么好担心的,完全可以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放宽利率浮动区间上。

资金价格双轨制也该结束了 中国价格双轨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3655.html

更多阅读

好教育不该忘了穷人 该忘了下载

我是个教育个体户,除了一台电脑、一本自办的《中国生活教育周刊》,我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穷人。所以我发自肺腑地喊教育不该忘了穷人! 我在乡下当过教育志愿者,亲眼目睹了乡下那些底层家庭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已经和好教育无缘、和好的

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人的一封牢骚信 太太万岁

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人的一封牢骚信美国人戴维娶了一位中国妻子晓蕾,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两人过的也算合合美美。一日,晓蕾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子,是讲述中国女人千万不要嫁老外的。这个贴子很有趣儿,晓蕾就让老公戴维看了一遍。没想到戴维看

声明:《资金价格双轨制也该结束了 中国价格双轨制》为网友风华正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