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及其他 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及其他 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及其他


易林森


质朴而饱含真情的散文不管时光过去多久,仍会保持文章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写于二十多年前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如今读来仍被作者的母爱亲情深切感动着。熟悉史铁生是在八十年代读他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山顶上的传说》、《插队的故事》这些优秀作品而记忆深刻,特别是作为一个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作家他那种自强不息,与命运顽强抗衡的不屈精神更令人崇敬。
散文《秋天的怀念》描写了“我”的脾气因双腿瘫痪而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好不容易劝定我去北海看菊花散散心,而她却突然发病,而且已是病入膏肓,终于溘然长逝,舍不下的是对儿女的彻骨牵挂。这就是母亲,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情深似海。而“我”与妹妹也终于理解了“母亲”,决心要“好好儿活”。朴素而平淡的亲情主题却因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他纯粹而热烈的文字,更来自于他在苦难的生活中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这种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使人产生对命运的思考与人生的体悟。
这篇散文从以下多个侧面完成了自己的思想命题:


一、文章的主题----母爱如山。

采取回忆的手法,把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相联系,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史铁生面对的是双腿的残废后意味着的生活的无法独立,他看不到生的希望,也找不到活的勇气。母亲在试图为自己的儿子找寻生活的方向,捡起活下去的勇气,可是“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作者一直都是坚强的,但这句话短短的几个字却能让每个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悲凉,这时的作者再也不会暴怒,只有痛,永远的痛。正是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迫使史铁生不懈地探寻生命的意义,追问活下去的根据和理由。
史铁生的文章里透露着他对于自身生活的沉思与感悟,追求自己的精神发展的历程,对于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一直是用心去写的,史铁生与母亲的沟通总会让人感动,毕竟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使沟通成为永远的不可能,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使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

二、文章的基调----感伤的情感流露。

史铁生是一位坚强的残疾作家,早年残废后的他经历了生死的挣扎,而后彰显的则是伟大的超越本体和豁然的情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透过他的文字看到了一位鲜为人知的伟大的母亲。这样一个情节:史铁生狠命地捶打自己两条失去知觉的腿,对他的母亲吼:“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去抓住他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做母亲的对儿子的深情,沉淀着太多对生命的无奈,同时又体现了母性的崇高,张扬了女性伟大的人格魅力!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一个落寞的秋天永远离开了史铁生,弥留之际牵挂的依旧是“我那有病的儿子……”我知道此时的他是心痛得难以提笔的,他知道母亲已经永远的在自己的生命中消失,字里行间都是隐隐的感伤和深深的自责。对生的意义,死的思考让作者更加得显得内心无限地悲凉,自我生命的探寻后亦有许多的无奈。用笔写下是对母亲的怀念,更是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茫茫的无限的探询和思考。

三、文章的风格----真诚,朴素,感伤,深沉。

语言总体体现着朴素和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坦诚而深切,慧达而细腻;平易而精辟,亲切而凝重;寓深远于朴素,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自己,出去看风景然后讲给儿子听,并小心翼翼地”央求”儿子出去看看。为的是让自己的儿子不致于对生命的彻底的绝望。母亲的话语是真切的,真切的背后都是爱和关怀,表面坚强的母亲又是怎样忍受着巨大的心灵的折磨呢?感伤的话语气息则体现在朴素的语言文字中。

四、创作的意义----世俗、超脱、审美。

史铁生因肉体残疾陷入精神绝境,有了一种缠绕于心的对于生存的困惑,开始了漫长的内心焦灼过程,曾一度想以自杀来结束残缺的生命。在他生病的初期,他心里曾有过严重的交流障碍,他沉默不语,甚至不愿回答母亲对他关切的询问。母亲也小心谨慎地选择着语词,因为他有太多过去的记忆与现实的处境形成对比,他敏感而脆弱。母亲努力开导他,给他讲童年的故事,说他小时候去北海,看见杨花就跑着追着去踩,一脚踩扁一个⋯⋯母亲忽然停住不说了,因为她已意识到“跑”和“踩”这些词语如今对儿子就像是命运的讽刺。儿子从瘫痪那天起,就开始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话语。
慢慢的他在母亲爱的感染下,进行着苦苦的追寻与求索,慢慢才走出了心灵的深渊,这是一种温情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命运的抗争。悟透了生死,他才深深地感悟到“人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不能消灭自己,而令自己成为他物”,当人被虚无、孤独、焦虑、自欺、荒谬甚至死亡包围的,人就陷入了绝望。
生命意义不在于任何现实的功利目的,而在于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的精彩。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始终贯穿着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把写作当成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追踪这一历程,探索人类生命意义,寻找心灵的世界,这是一种艰难的精神之旅。

五、秋天的季节之美----母爱的升华。

秋天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它的热爱者,它让整个世界变得容易感伤的同时,也使自已沉重而悲壮的坚强,将母爱透过秋天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季节的作用下,作者仍旧无法摆脱秋后的悲凉。同时在秋的季节,母爱更能赋予作者面对凄凉和寂寞的勇气和希望。


文章的结尾使人不禁想到史铁生在《合欢树》中说的那句: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4631.html

更多阅读

读岛田庄司《泪流不止》 泪流不止txt

  岛田庄司的巨篇传奇  ——读岛田庄司《泪流不止》《泪流不止》封面,台湾皇冠出版社,2011  塞耶斯说过:“某人可以去写一部《尤利西斯》那种篇幅的侦探小说,但是,如果他这样做了,读者不会忍受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分散的线索,最后

童年那些星__读贾平凹《天上的星星》有感 看星星贾平凹

在读《小学语文》里一篇文章时,看见作者提及到贾平凹的《天上的星星》,突然就冒出了好奇,急急地从网上找了来读起来。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见识的新鲜事物,我向来显得有些流俗,急不可耐地寻找,品尝猎艳的新奇。这篇文章乍一看很短,不耐读,三

戴晴: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戴晴: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差不多可以说这是他最后一部著作了。逝于1942年的茨威格虽然接着又写了回忆录式的《昨天的世界》,写了一篇约4万字的《象棋的故事》,还有那封平静得令人窒息的遗书,但带着明晰的观念与

声明:《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及其他 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为网友人生几多愁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