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乡村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为当代中国农民塑像

——《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刘永辉

著名摄影家焦波是个闲不住的人,相信了解他的人都会认同这一点。可2012年初开始,他却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一个小山村里“隐居”了一年。不过,如果你以为他是真的休闲,那就错了。这一年里,他带领年轻的团队拍摄了一部将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乡村里的中国》。很难想象,一位50后和几位80后、90后是以怎样的使命感来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山村,且一住就是一年。不过,373天的“扎根”山村,他们拿出了一部沉甸甸的作品。难怪有人看过片子会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接地气!什么是接地气?你真正地用心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使他发自内心地接纳你,愿意向你展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这就是我理解的接地气。

怎么形容自己前后三次看这片子的感想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这是一部“为当代中国农民塑像”的片子。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北漂”,我对片中的环境和人从感情上来讲是亲近和熟悉的,没有丝毫陌生感,因为我的父老乡亲也在家乡的小山村里那样耕耘着、生活着。

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这部《乡村里的中国》分三条线真实地记录了山东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的一年。小山村的一年,也是整个当代中国农村的一年,是个清晰的缩影。一年又一年,他们生活在那片爱恨交织的土地上。他们的酸甜苦辣在片中都有很好的反映,真实而自然。

当看到主人公杜深忠想得到一个琵琶来弹奏的时候,我甚至有了替他圆梦的冲动。接着往下看,后来他梦想成真,花了六百多元钱买了一把琵琶且爱不释手。看着这个高高的身个、黑黑的面庞,用心拨弄着琵琶的农民,让人心里很感动。这六百多元钱他不知攒了多久,还向妻子瞒报了二百。但不管怎样,这种追求足以说明他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他所说:“不仅人需要粮食、需要营养,人的精神也需要营养!”我也很欣赏他在教导儿子时说的那段话:“你别以为我的人生失败了,还在这里教训你。有时候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深刻!”多么朴实却有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如果说这话的是一位学者、教授,或是一位学历很高的大学生,或许没有这么大的冲击力。恰恰是从一位农民的嘴里说出来,才有那么大的震撼力。难道这不是他的经验之谈吗?不是他对于自己人生的深刻总结吗?

中国农民是勤劳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勤劳的农民却并没有能够致富。之所以这样,才有了杜深忠“我不爱这土地”的感叹。接着他说“可我是无奈!”这“不爱”和“无奈”像一把刀,很扎人心。应该说,这是21世纪一位农民发自内心的真实呐喊。我们不敢说他有多大代表性,但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声音,也绝不仅仅代表他自己。

杜深忠嫁女的过程记录很完整,也有令人动容处。观一家而知万户,由此说来,这一情节是很有代表性的。看到这里,很自然地我就想起了妹妹出嫁时的情景,不同的景象,相同的情感……

纵观这部纪录片,杜深忠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主人公。除了上面说的,片中这位老杜的“三声叹息”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这叹息也极具代表意义。一次是和妻子说到想买琵琶,而妻子说到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时,他低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是精神需求之叹;二次是秋天苹果丰收而苦无买主,杜深忠望着堆积如小丘的红富士无奈叹息,这是生活压力之叹;三次是这位退伍军人、多次参加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普通农民,翻看写有自己年轻时文学创作的稿纸,发出一声长叹,这是梦未成真之叹。我想,这“三声叹息”很有警示作用,那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农民的精神需求、生活压力和心中梦想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应该兼顾。从长远看,谁也不应该成为农民的代言人,他们应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却不能替他们做抉择。否则,“三声叹息”就是永远不可避免的。

我也挺喜欢村主任张自恩这个角色,甚至觉得他眉目脸面有些“憨”,但却憨得可爱。说心里话,基层干部不好当。有人说,在中国,能当好一个部长,却不见得能当好一个村长。片中他的故事也展现出这一点。他在化解村民矛盾,带领大家致富等等很多方面都要付出很多努力,结果收效甚微。可是,他仍然尽自己所能扮演好村主任这个角色,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能力差。归根结底是农村有些事情的复杂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些看似小事儿的东西,恰恰是中国农民所在意和看重的,当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自尊心等等他们最在乎的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们敢以命相搏。当然,这些矛盾有宗族的、人性的、利益的等等各种因素,或是单一的,或是混合的,但归结起来,却都是复杂的。片子接近结尾处,张自恩忙完各种事情在家喝酒过春节那一段很抓人心,让人感动,也令人同情。他是中国“村官”的代表,身上有很多值得关注、值得肯定的东西。村官在中国数量巨大,作用突出,就如同部队里那些“兵头将尾”的班长,小则小矣,却非常重要。

磊磊这条线也极具代表性。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他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是一些乡村“问题家庭”的缩影。在片中,父亲的爱,孩子心里的抵触是真实感人的。磊磊与母亲相见的一场也富有力量,牵动人心。片子结尾磊磊在联欢会上唱歌给父亲,还说了感谢的话,相信看过的人大都会象磊磊父亲一样,感动落泪。在中国,父子之间的情感表达历来是深沉、含蓄的。如今,时代变了,加之磊磊家庭的情况特殊,所以最后父子之间这种公开的情感表露就显得弥足珍贵,也自然会触动人心,久久难平。

说到这个小山村的春节联欢会,很给人以惊喜,没想到已经是第四届了。应该说这个沂蒙山区的杓峪村是个很传统的、略显封闭的地方,但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却搞起了很时髦的春节联欢会,不能不让人感到新奇和惊喜。要知道,这在大多数中国农村,还是不曾有过的。这个以村民为主角,每个人都可以登台献艺的地方,常年忙于农活儿的农民各展才艺,吹拉弹唱,很欢快,也很享受!杜深忠手抱琵琶上台为唱歌的妻子伴奏,一曲终了,他却不愿下来,继续在弹奏……众人不解,哄笑着叫他下来。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多少是理解杜深忠对于舞台那份留恋的。在中国农村,“隐藏”着很多杜深忠这样的有才华的人。正如古诗中所写的那样,“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中国农民隐藏着很多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一直渴望被发现、被认可;渴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哪怕是很狭小的一个舞台。对于杜深忠,村里春节联欢会这小小的舞台,就是他的“星光大道”。

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展示了以鲁中山村为代表的地方民俗,单举一个例子,“敲锣啃春”就已经是在很多地方早不复存在的传统了。所以说,就这一点,片子就具有很强的文献性、历史性。

该片结尾,镜头在每位村民脸上停留,打出“姓名、年龄”的字幕,很震撼,这也让我有一种仿佛看到的是一群“雕像”的错觉。应该说,对于纪录片,这并不是什么创新的手法,可用在这样一部以农村、农民为主题的片子里,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效果。毕竟,对于农民,很多时候他们是被忽视的,很少有如此庄严地把他们推向人前的镜头。虽然影视剧有很多以他们为主角,如《乡村爱情》、《美丽的田野》,但那毕竟是电视剧,不同于纪录片。电视剧里是艺术化了的农民,是“化了妆”的,与真实有着一段长长的距离。由此,也更见纪录片的价值。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乡村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因为这部片子,我们要向摄制组全体人员致敬!可以说他们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现在,真正用心将镜头对准农民的人太少了。一方面,“三农”好像被媒体炒得很热,一方面农民又被人从情感关注上无情地“边缘化”。想起了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但能引起大家关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焦波为首的摄制组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值得我们脱帽敬礼的。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希望有更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人们能看到这部纪录片,因为,不了解当代中国农村,就谈不上了解当代中国;没有当代中国农村的富强幸福,就谈不上当代中国的富强幸福!

2013年12月2日初稿

2014年2月24日修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4760.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主题曲系列之《夏日里的春天》 夏日课堂主题曲

  《夏日里的春天》在当时也很火哟,蛮青春的偶像剧。片头曲:《哈一下》你很可爱就是有点哈你很美丽就是有点嗲崇拜的偶像多得数到掉牙常常陶醉得眼泪鼻涕一大把总是笑你有大脑没想法却很喜欢你这样天真的傻今天就做一个最

童话阅读课《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实录 书本里的蚂蚁读后感

童话阅读课《书本里的蚂蚁》教学实录和评课记录云帆雨滴记录 孙万寿整理上课老师:常熟市实验小学夏露 班级:二(3)班 上课时间:2008年4月11日下午上课地点:常熟市实验小学活动主持:高子阳(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小学部)读书活动课主评:孙万寿 (兴化

声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乡村中国纪录片观后感》为网友盏灯梦醒记忆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