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 刘晓明跳楼自杀实情

   

  刘晓明,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
  主要学术职务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吉林省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专长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及教师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提出在价值哲学的视点下、通过构建融合心理学和教育学两种研究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与探索,对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育等课题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主要关注中小学生的适应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注重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注重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为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百篇,出版著作及教材 70 多部,主持研究课题 10 余项。
  在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领域的探索:
  近十几年来, 刘晓明教授一直致力于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之中,为教师编写出版了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教师培训教材。
【研究发展的历程与特征】
  
对教师教育领域的关注,起始于对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探索。 刘晓明 教授,从上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始,即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领域,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其研究历程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研究对象的不断拓展——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延伸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只是累积到大学阶段表现出来了,而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常常是不当的教育造成的。因此,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则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由作为“教育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延伸到作为“教育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并进一步上升为作为“教育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走入中国学校教育实践之初,是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被认同的,其主导方式是“心理咨询”;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使得心理素质成为整体素质结构(知识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核心,而以提升人的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提升为与德智体美劳相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主导形式则由“心理咨询”扩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实施,“心理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深入,心理发展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同样是教育的重点,“心理成长”则成为学校教育的最核心目标。而以促进心理成长为己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进一步上升到“教育目的”的层面。
  【主要研究成果】

◆ 作为“教育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心理咨询”系列:
1.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2.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 《小学生心理咨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发表的论文:

1. 学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 ,《 教育管理 》, 1996 年第 1 期;
2. 中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咨询 ,《 吉林教育 》, 1996 年第 5 期;
3. 学校需要心理咨询 ,《 青年教师导报 》, 1998 年第 3 期;
4. 试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差异与一致性,《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 年第 10 期;
5.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学刊》, 2000 年第 4 期;
6. 试论学校心理辅导,《吉林教育科学》, 2000 年第 10 期;
7. 我国城市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 教育管理 》, 1996 年第 1 期;
8.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验分析综述 , 《现代教育科学》 ( 项目研究 ), 2003 年 1 期 ;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教育管理 》, 1997 年第 6 期;
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 期。
刘晓明 刘晓明跳楼自杀实情
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完成的科研项目:
1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咨询与矫正一般模式研究,教育部“八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
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研究 , 吉林省教育科学 “ 十五 ” 规划项目 .
二、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系列:
1. 《现代学习论与学习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
《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
《中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与干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与干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在“中小学生学习指导”领域发表的论文:
1. 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 1999 年第 1 期;
2.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吉林教育》, 2000 年第 4 期;
3. 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教学主体观的演进,《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年第 4 期;
4.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5 . 策略性知识 : 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 《现代教育科学》 , 2003 年第 4 期 ;
6 . 以心理发展为核心:学习论视域下的新课程目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5 期;
7. 共同学习:促进学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外国教育研究》, 2003 年第 10 期;
8.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应用心理学》, 2003 年第 9 卷 3 期;
9. 学业反馈、学业自我设阻与初一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年第 11 卷第 14期;
10. 学业反馈、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初一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年第 15 卷第 1 期 ;
11. 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教育科学》 2002 年第 2 期。

在“中小学生学习指导”领域完成的科研项目:
行动控制对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调节机制研究 ,2010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项目批准号:10YJAXLX013),2010.11—2015.12, 9 万元。
◆ 作为“教育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
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5 年级)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3. 《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1 —3 年级)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 《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研究 ,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项目;
2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九五”项目。
◆ 作为“教育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系列:
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2. 《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3.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年。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系列:
1.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 长- 教师课堂管理技能训练》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专业能力的心理提升》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5.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专家型教师的心理塑造》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6.《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7.《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系列:
1.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品德心理的塑造者》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3.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者》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交往心理的调节者》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5.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三、“班主任专业成长”系列:
1.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 《初中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3.《高中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四、“有效教学与师德行为”系列:
1. 《 生本备课— 备课与师德行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2 .《评好课与师德行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有效教学评价中的师德行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4. 《 科学备课— 现代学习论与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在这一领域发表的研究成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方面发表的论文:
1.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蕴涵,《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年第 1 期;
2. 认清心理实质,寻求心理健康 ——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 年第 2 期;
3. 学校心理教育作用机制的分析与建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4 期;
4. 俄罗斯 “ 学校心理教育 ” 的主要思路和实践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5 年第 1 期;
5. 教育者模式:俄罗斯的发展性学校心理教育,《当代教育论坛》, 2005 年第 3 期;
6. 俄罗斯中小学心理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规范,《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年第 5 期 ;
7. 心理健康:学校心理服务理论问题研究,《远东高等教育学刊》, 2007 年第 3 期;
8. 心理咨询的理论发展与学校心理服务的作用机制,《心理治疗学》(俄罗斯), 2007 年第 3 期。
9. 回避 “ 价值干预 ”: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的价值立场剖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8 年 第3期 ;
10. 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论心理教育目标的价值定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7 期;
11. 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解析,《教育科学研究》, 2009 年第 1 期 ;
12. 心理 — 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 价值问题的分析视角,《教育科学研究》, 2010 年第 1期;
13. 心理—道德教育的价值论纲, 《教育科学研究》, 2010 年第 6期。

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方面完成的科研项目:
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 全国教育科学 “ 十五 ” 规划重点课题 ( 项目批准号:DEA050072) 。
(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
14. 心理成长:教师教育的新视点,《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04 年第 5 期 ;
15.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1 期;
16. 对教师心理健康价值的思考—— 社会与教育发展的视角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年第 5 期;
17. 引领教师教育向生命关怀回归——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定位,《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年第 5期;

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完成的科研项目: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心理成长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 “ 十五 ” 规划项目(课题编号: ZC0106 )。
(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
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
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 年第 10 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 2004 年第 1期全文转载)
2. 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年第 20 卷 2 期 ;
3.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年第 12 卷第 4 期;
4. 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概念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年第 2 期;
5.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辞职意向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年第 9 期;
6.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教育探索》, 2005 年第 12 期;
7. 师生沟通——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科学》 ( 中学校长 ) , 2007 年第 6 期;
8. 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07 年第 2 期 ;
9. 职业压力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年第 16 卷第 5 期;
10. 教师职业倦怠破解方案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年第 4 期;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访谈研究 ,《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年第 10 期;
12.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的访谈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年第 11 期;
13.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之应对策略的访谈研究,《江苏教育科学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009 年第 6期;
14. 刘晓明 、 秦红芳 : 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10 年第4期;
15. 刘晓明 、 孙蔚雯 :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访谈研究 ,《 江苏教 育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 2011 年第1期;
16. 刘晓明 、 孙蔚雯 :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工作任务压力 ,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2011 年第1 期;
17. 刘晓明 、 孙蔚雯 :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社会压力 ,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2011 年第1 期;
18. 刘晓明 、 孙蔚雯 :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个人与职业发展压 力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2011 年第1 期。
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方面完成的科研项目: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与干预对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项目批准号 :03JD880016) ;
2.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 教外司留[2004]176 号 )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4854.html

更多阅读

逍遥刘强--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 逍遥刘强博客

今闻讯逍遥刘强在华贸中心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非常震惊,惋惜,难过刘强生前是瑞林驰对冲基金经理,北京逍遥投资工作室创始人,在国内曾供职于股票私募,记者,期货私募等,过往非凡的业绩表明他是一位传奇性的交易者,刘君为人稳健,知性,洒

林子祥电影26部 林子祥的电影

1.游龙戏凤跨越天地寻找真爱跨越天地寻找真爱豆瓣评分 5.9导演:刘伟强主演:刘德华 舒淇 张涵予 何韵诗 林嘉华观看: 2.六壮士四个社会精英决意跳楼自杀 四个社会精英决意跳楼自杀豆瓣评分 0导演:黄真真主演:郑伊健 林

逍遥刘强: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

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刘强自杀或因股灾满仓抄底及抑郁症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7_24_328099.shtml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7月24日下午,微博上突然出现了一则流言,称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经理

刘镇武 刘冬冬上将自杀

搜索设置|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更多?输入法手写 拼音关闭推荐: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百度刘镇武刘镇武(1945年8月25日-),湖南省南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

逍遥刘强·2015年7月25日 逍遥刘强的博客

据媒体报道,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逍遥刘强,因为本轮股灾中在高位满仓做多期指和配资买股票,最终导致破产。在前天于华贸中心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他崇拜立法摩尔他还写过一本书(期货大作手风云录)牛市第一波调整,刘强就跳了,2016年、20

声明:《刘晓明 刘晓明跳楼自杀实情》为网友閁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