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病句修改初探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

初中病句修改初探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

初中病句修改初探

高坎中学李庆

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学生要不要学习语法早已成为教学改革争论的焦点。从刚开始的对语法教学产生怀疑,再到响起“课堂教学淡化语法”的呼声,又到现今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关语法教学的要求。教育界多年来对语法教学的观点纷争,使得中学尤其是我们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更是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已逐渐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都知道学生的作文写得是乱七八糟句不成句,颠三倒四,一句话有几个意思,表意不明。连最基本的句子都造不通顺,这样作文当然不能称之为“文”。反思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我们长时间对语法教学的忽视有很重要的原因。

以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语法内容涉及较少,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掌握,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句子的基本成分分辨不清,病句题型中提取句子主干不能准确地提取,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文与阅读理解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句泛滥已经严重制约了作文与阅读教学,不重视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只能成为空谈。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时间对语法教学的淡化,课堂上的语法教学几乎是一个空白,也很少有专家、学者对如何进行语法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研究。从教材中语法的编排体例看,语法体例并没有一个完整洁的、较为统一的语法知识体系,语法教学的研究也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只是为了应对高考,在高中阶段对语法教学有较为针对性地训练。但由于初中与高中的语法教学任务的不同,高中阶段的语法训练方式对初中的语法训练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所以说,语法教学的研究在今天看来,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可以借鉴。

自2010年开始,我强化了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在语文的能力训练中,语法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为我们改变以往忽视语法教学的状况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是,探索“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语法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追寻实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语法教学的新方法,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并为其它语法方面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课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教师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明确病句修改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方式。

2.通过对病句修改这一课题的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语法训练体系,为其它方面的语法教学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3. 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有实效性的“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教学模式。

学生方面:

1.明确病句的类型,并学会准确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养成根据病因准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3.明确常见典型病句的类型和常规的修改方法。

三、概念的界定、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概念的界定

《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课题主要涉及到初中阶段教材中需要完成的病句修改教学内容。病句修改的内容与初中语法教学中的其它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初一教材中涉及的词性、初二教材中的短语的结构以及句子成分的内容,都与病句的修改有直接的关系。

病句修改的内容又与词性、短语和句子成分不完全相同。病句的修改涉及的内容不仅与句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涉及到逻辑关系等相应的知识。所以说病句修改是词性、短语结构与句子成分和逻辑关系的综合。这些语法知识相互联系又不完全相同。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驾驭语言,准确进行语言表达,为了让学生不说病句,并且能准确修改病句,所以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提取句子的主干、快速辨析病句的病因、准确修改病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教师紧扣初二修改病句考点,精编学案,精选练习题、考试题。

2.学生整理句子成分划分的学案及相关练习,进一步明确了句子成分划分要求,为学习提取主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章或同学的习作,搜集病句。

4.授课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提取主干、正误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病句的病因。

5.老师引导学生从病句的病因入手修改病句,并归纳出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同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强化、提升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6.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反思不足,及时制定补救措施,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

(三)研究内容

1.如何准确抓取句子主干。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强化、提升划分句子成分、抓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2.病句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的病句类型。

通过正误比较,学生明确病句的病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矛盾、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3.准确修改病句的方式。

①明确修改病句的目的: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

②如何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③如何从词法角度入手,辨析修改病句。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④如何从逻辑事理入手,辨析修改病句。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⑤明确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㈠第一阶段:实施准备

1.整理句子成分划分的学案及相关练习,明确句子成分划分要求。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章或同学的习作,搜集病句。

3.课题组教师集体研讨设计相应的学案、配套巩固强化习题、教学课件等。

㈡第二阶段:实施过程

1.准确抓取句子主干方法研究与训练。

学生通过练习强化、提升划分句子成分、抓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2.病因辨析与修改

①学生提取学案中的病句的主干。并与正确的句子做比较,明确错误所在。

②师生共同辨析上述病句,归纳病句的病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矛盾、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3.学会修改病句。

①学生从语法、词法、逻辑等角度入手修改自己搜集的病句。

②学生利用配套巩固强化习题、平行性测试题等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4.课题组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及时剖析课题研究情况,对于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对于未解决的困难和不理想的设计环节及时研讨制定补救措施,并写出理论性、指导性强的教改论文。

㈢第三阶段:反思总结

师生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收获、不足与疑惑,并根据心得体会撰写课题研究小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比。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课题的一般情况

(1)课题的背景

以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语法内容涉及较少,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掌握,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句子的基本成分分辨不清,病句题型中提取句子主干不能准确地提取,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文与阅读理解分析。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时间对语法教学的淡化,课堂上的语法教学几乎是一个空白,也很少有专家、学者对如何进行语法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研究。从教材中语法的编排体例看,语法体例并没有一个完整洁的、较为统一的语法知识体系,语法教学的研究也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只是为了应对高考,在高中阶段对语法教学有较为针对性地训练。但由于初中与高中的语法教学任务的不同,高中阶段的语法训练方式对初中的语法训练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所以说,语法教学的研究在今天看来,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可以借鉴。

自2010年开始,我们市强化了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在语文的能力训练中,语法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为我们改变以往忽视语法教学的状况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原则

本课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理论研究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明确病句修改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方式。

2.通过对病句修改这一课题的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语法训练体系,为其它方面的语法教学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3. 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有实效性的“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方面:

1.明确病句的类型,并学会准确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养成根据病因准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3.明确常见典型病句的类型和常规的修改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如下:知识储备——课堂实践——研讨剖析。

课题研究准备时,充实学生语法知识储备。学生要回顾“句子成分划分”知识,为准确归纳病因做准备。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章或同学的习作,搜集病句。教师要精选例题、练习题和测试题,例题要典型,要兼顾各个知识点,并且能有效引导学生归纳出病因,练习题和测试题也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以引导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堂实践中探索训练的有效手段。要突出“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思想,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出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解题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病句修改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实践,认真地进行总结反思,发现学生在病句修改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课题组教师综合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剖析,对前期的病句等方面的训练思路进行调整。对于未解决的困难和不理想的设计环节及时研讨制定补救措施。
进行本课题研究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语法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进行病句修改教学的时候,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准确判断出病句的病因,要依赖于扎实的“划分句子成分”基本功,所以我们先从“划分句子成分”入手,给学生补偿句子成分的相关知识,再由句子成分的划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病句修改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要准确修改病句,其解题的基础是要熟练掌握病句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所以在训练病句修改的时候,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之外,教师还要利用精选典型题例,通过正误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而让学生熟练掌握病句修改的技法。三是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集中训练”就是在学习初期的一定时间段内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牢固掌握病句修改的方法,“分散训练”就是课前进行小测,学生的能力基本形成之后,间隔固定的时间,在课前进行小测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巩固、提升学生的修改病句的能力。

(3)研究历时、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本课题从准备到结题历时七个月,分为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反思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

1.整理句子成分划分的学案及相关练习,明确句子成分划分要求。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章或同学的习作,搜集病句。

3.课题组教师集体研讨设计相应的学案、配套巩固强化习题、教学课件等。

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精神。学生要互帮互助,补救句子成分相关知识,教师发挥集体智慧,选例题要典型,要兼顾各个知识点,并且能有效引导学生归纳出病因,练习题和测试题也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以引导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第二阶段是实施过程),主要工作是:

1.准确抓取句子主干方法研究与训练。

学生通过练习强化、提升划分句子成分、抓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2.病因辨析与修改

①学生提取学案中的病句的主干。并与正确的句子做比较,明确错误所在。

②师生共同辨析上述病句,归纳病句的病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矛盾、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3.学会修改病句。

①学生从语法、词法、逻辑等角度入手修改自己搜集的病句。

②学生利用配套巩固强化习题、平行性测试题等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4.课题组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及时剖析课题研究情况,对于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对于未解决的困难和不理想的设计环节及时研讨制定补救措施,并写出理论性、指导性强的教改论文。

让学生学会修改病句是本课题的最终目标,而这也是最大的难点,所以老师切忌大肆渲染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所以要突出“生为主体,师为主体”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提取主干、正误对比的方法准确归纳出“辨析病因及修改”的方法,并且学生要广泛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形成解题能力。

第三阶段是反思总结,主要工作是:

师生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收获、不足与疑惑,并根据心得体会撰写课题研究小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比。

善于反思才能总结收获、明确不足,本环节旨在引导师生对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使以后的此内容教学得以完善,臻于完美。

(二预期研究成果

⑴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重在实践研究。语法教学重在形成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语法知识的储备作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进行病句修改以及主干提取等方面实践的基础。课题的实践研究包括教师的语法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修改练习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训练模式。

⑵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特色之一在于学生学会了 “三步思考辨病因”的方法,极好地解决了“找不出病因”的问题。

教学时,我们通过正误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了病句的类型,并做到熟练记忆,探求病因时,我们引导学生先提取主干,然后判断成分是否“多余”或“残缺”;如果成分不多也不少,再来看“成分间的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成分搭配得当,第三部看“语序”是否得当,通过这三步就能让学生准确地找到病因,从而“对症下药”准确修改。

例如:①许多科学工作者努力赶超,加快科研工作进度。——提取主干是“工作者赶超”,少宾语,根据题意应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②在庆功会上,文艺战士的精致表演,使大家忍不住开怀大笑。——同学提取主干是“表演使大家笑”,成分不多不少,所以看搭配,发现定语“精致”和中心语“表演”不搭配,可以改成“精彩”。

③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前新出土的文物。——提取主干“博物馆展出文物”,主谓宾语不少,再看搭配,“两千多前”的“文物”、“新出土”的“文物”搭配都得当,最后看语序,定语顺序存在问题,应该是“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特色之二在于学生形成了“打眼一看定乾坤”的能力。

通过广泛地做题,我们引导学生做了归纳总结,归纳出五种典型的病句,使学生掌握了其常规的修改方法,从而能快速并且准确修改病句。

1.注意两面与一面的问题。

句子中看到“是否、能不能、有无”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时,应该立即想到句子前后是否照应,修改时通常是在另一句话前加“是否、能不能、有无”,或去掉“是否、能不能、有无”。

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着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前面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只有一个方面,后面的“是否”却是两个方面。可以在前面加“能否”。)

2.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

句中若出现关联词语,一是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二是看前后关联词语是否搭配。

如:①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搭配使用,应将“就”改为“才”。)

②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两句话的主语一致,所以关联词在主语后面,应改为“工人们无论”。)

3.注意数词是否误用。

句子中如果有表示约数的词语,数词一定是确数。

如:①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大约”表约数,后面只能跟确数,即删去“左右”。)

②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下降、减少、缩小”等只能跟分数,不能跟倍数。)

4.注意介词是否掩盖主语。

在句子中如果看到介词,首先想到的是介词的出现是否掩盖了主语。如果是,可以直接删去误用的介词,或者后面句子的使令性动词。

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经过”的出现,使本句没有了主语,应去掉;当然,把“才使”去掉,让“他”作主语也是可以的)

5.注意否定词是否误用。

在句子中看到几个否定词,就有必要先看一看是否是误用了否定词,导致句子的意思正好相反。如果意思相反,可以去掉一个否定词。

如: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所反映。(去掉“没”。)

⑶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及其阶段性成果

本课题主要涉及到初中阶段教材中需要完成的四种类型的病句修改教学内容。病句修改的内容与初中语法教学中的其它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初一教材中涉及的词性、初二教材中的短语的结构以及句子成分的内容,都与病句的修改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初二的修改病句教学又可以为初三修改“句式杂糅”和“表意不明”病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句修改的内容又与词性、短语和句子成分不完全相同。病句的修改涉及的内容不仅与句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涉及到逻辑关系等相应的知识,所以说病句修改是词性、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和逻辑关系的综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5726.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简介我以前刚刚上初中语文90多分,但是后来可以达到120分,说说其中的经验!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方法/步骤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1、首先参考书是关键,学语文真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一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试题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一)2010年6月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瞬间sùn啜泣duō归省xǐnɡ叱咤chàB.洗濯zhuó蓦然mò朔方shuò妖娆ráoC.黄晕yùn粼粼línɡ冗杂rǒnɡ窥伺ɡu

强力推荐:彭莉琼初中语文积累教学解读邹贤敏

彭莉琼初中语文积累教学解读邹贤敏在应试教育的汪洋大海中,又一片段绿洲呈现在我们眼前。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彭莉琼老师和她的学生们,默默无闻进行的延续了十年之久的语文课改被公之于众并引发关注,我和几位力挺教改的同道多次踏上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详解版 中学生语文基础题目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

声明:《初中病句修改初探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为网友百变西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