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赏三 ——《寻访二战德国兵》 寻访二战德国兵 txt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一本书。单是书名就足以激起我的兴趣,关于二战的回忆录,从来都只有战胜国老兵的书籍,尤其以英美为最多,什么时候见过德国士兵的文字?倒是想看看这个战争机器里的“零件”们是什么样的心态!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开始进行阅读。虽说作者是理工学者出生,可是写得却如此真实、生动、新鲜,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了这场席卷全球,史无前例的浩劫产生的深层原因,令人深思。

该书作者是朱维毅,上世纪80年代,曾赴德国留学、工作,因此,有机会深入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作者采访的均为参加过二战的德国老兵,而且以“国防军”为主(也许是“纳粹”的名声太臭,他们自己不愿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吧)。这些老兵来自一个德国西部北威州边缘地区的一个古老小城:布劳姆贝格(Blomberg),一个山清水秀,安宁静谧的小城,这里也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故乡。

作者选取这个小城自有他的用意:

1.这座小城位于经济发达的德国西部,城市本身就具有典型意义。

2.二战期间,这座小城里的青年男子全部被征招入伍,如今城里80岁以上的老头大多是幸存下来的老兵。因此,这里的老兵非常具有代表性。

令我惊讶的是,这些老兵并不是在电影屏幕上看到的那些身材高大、英俊挺拔、棱角分明却又满脸冰霜的“德国鬼子”,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样,有大学教授、市长、工程师 、职业学校校长。。。。。

无论是入伍前,还是入伍后,他们都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德国人,战争期间那些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经历似乎没有给他们的外表留下太多烙印。一下子,就让人拉近了跟他们的距离。

老兵们讲述了战争发生的原因:

1.经济方面

好书共赏(三)——《寻访二战德国兵》 寻访二战德国兵 txt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要向战胜国总共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每年要支付20亿和26%的出口商品收入。

2.政治方面

德国的陆军被压缩为10万人,海军只允许有1.5万人,全部舰艇只有36艘,空军完全禁止存在。坦克车、装甲车、潜艇一律不许生产。战胜国还割走了德国战前领土的1/8,并在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里以内一概作为军事真空区。

这样,造成了德国严重的通货膨胀,1929--1930年,德国失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10,占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双重困境下,德国纳粹党的上台似乎是必然的命运了。而希特勒似乎让德国人看到了希望,他上台之后,很快,持续衰败多年的经济形势一天天好转,很多人重新得到了工作,同时,德国的主权一步步夺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务实的德国人自然选择了希特勒。从那些历史资料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山人海的德国民众自发地向希特勒欢呼,他们却没有想到,最后,竟要以整个民族青壮年男子的牺牲来为侵略战争买单。

在本书中,老兵们没有美化侵略战争,没有逃避自己应付的责任。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被纳粹党利用了,纳粹利用了青年们高昂的爱国热忱,将他们打造成一部无坚不摧的杀人机器。这些年轻人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部的民主思想,精神生活完全被纳粹控制,孩子们从5岁开始,就按照年龄,加入各种不同的组织:希特勒少年队、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党。。。。开始集体生活,德国人成为战争机器中的各个零件。整个国家成为一个大型军营,人们没有独立的生活,令人想到古希腊的斯巴达人。

虽然同为士兵,每个人的故事和经历也各有千秋。

有人幸运些,像那个总是运气特别好的克莱姆普先生,多次逃脱了死亡,即使被俘,在战俘营里还学习了生活技能,甚至获得了文凭;而那些被发配到东线战场,尤其是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国兵命运就相当悲惨;

有些人很轻松,例如,康特拉先生由于身体原因,没有直接上战场,只是从事绘图工作,每天在纳粹机场刷写宣传标语;

有些人加入了空军,成为飞行员,他们没有刺激的战争故事,他们看不到敌人,只能看到大地、火光和探照灯,没有跟敌人短兵相接的经历。而在我的想象中,空军应该是穿着皮夹克,带着墨镜,英俊潇洒又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呵呵,被美国的飞虎队误导了!)战争对于他们而言,跟车间的流水线作业一样紧张无聊。

在这些老兵中,只有一位叫做:查斯特洛的老先生干过党卫军。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党卫军就是一群穷凶极恶的家伙,戴着钢制头盔,背着长枪,手里还牵着一头跟主人一样凶悍的狼狗。

可是,作者采访的这位老兵却“性情温和、心静如水”(作者语)。老人回忆了党卫军的历史、招收要求,在他的回忆中,我们才发现,当年很多年轻人加入党卫军完全是受到蒙骗,为了一份荣誉感和骄傲感,很多党卫军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年。这让我想起了《生于7月4日》这部电影,剧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来到中学,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只招收最优秀的男生,次一点的都不要,台下,那些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那些上进心很强的好孩子,他们以为,入选陆战队本身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加入党卫军的德国士兵中,很多人都报有同样的心态。而直到战后,他们才明白党卫军都对那些占领地区的人们做了些什么。很多幸存的党卫军遇到了回归社会的问题,这种情况与经历“越战”后的美军很相似。

在本书中,作者特别提到了一支特殊部队:“婴儿师”,即第12SS装甲师(武装党卫队“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这支部队都是一群14-16岁的孩子,由于未成年,每天需要供应牛奶(成人士兵供应香烟),他们的军服上有一个奶瓶标志。本应该是读书玩乐的青葱岁月,却要将年轻的生命葬送在无情的战争中,实在令人同情。师长麦尔曾曾经感叹:“这些孩子还没有学会生活,却已经理解了死亡”。也更让人体会到纳粹的冷血,不仅葬送了德国青年的生命和前途,就连尚未成年的孩子也不放过。

更令人惊诧的是德国妇女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的悲惨遭遇,这段历史似乎被人遗忘了,很少有历史学家或小说家提过,即使连德国人自己,也深以为耻。一向以勇猛强悍、所向披靡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德军,到了最后,却连自己国家的女性也无力保护,真是悲哀!

这本书视角新颖,论据充分,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者显然非常熟悉历史和军事,从第三者的立场,比较公正客观地分析了德国的战争原因和过程,还原了那些德军的真实面目,令人耳目一新,又非常发人深思,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战争回忆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6683.html

更多阅读

也许他比股神更股圣——读《戴维斯王朝》 戴维斯王朝 txt

2009-11-27中道巴菲特俱乐部 陈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古老咒语似乎全球都应验,因为那些再牛的家族企业也都避免不了“穷孙子”问题。但约翰·罗斯查得的《戴维斯王朝》提供了相反的案例。戴维斯祖孙三代凭借千锤百炼的投资战略、对

《心灵交易的秘密》《K线的秘密》 心灵交易的秘密txt

《心灵交易的秘密》是单中谦老师经过为时八载的金融实践和长期的国学积淀,厚积薄发而作的第一部关于如何达到国学·金融的最高境界的书籍,它融东方德行文化、交易心理调节、交易技术解读与使用于一体,是学习任何金融产品的必读书,也是达

声明:《好书共赏三 ——《寻访二战德国兵》 寻访二战德国兵 txt》为网友黛色若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