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高考志愿辅导资料》,应用注意 西城区 中考语文辅导

载着西城一摸数据、往年高考数据的小本《高考志愿辅导资料》,终于发下来了。网友“沐浓”连夜将关键数据页拍照,上传了过来。每一位希望通过一摸给孩子定位的家长,都急切地想从小本中研究出点儿结果来~
可是当寸草将这几张照片下载,将去年西城理科高考数据输入到电脑里的时候,总感觉不对劲儿,反复校对,和照片页上的数据一点儿不差,问题出在那里了? 想来想去,感觉是12年西城考生人数不对,记得去年报名人数是6000多人,现在给出的高考累计人数才4500多点儿,那1500多人缺考了?纠结来纠结去,突然看到图片下,数据底下有一行小字,“注:此表西城区数据均不含艺术类考生及往届考生”。仿佛恍然大悟的样子,去年小本上可没有这句话,赶快看看11年的数据,感觉西城总人数也少了,与电脑里去年的数据对比,果然是少了1400多人;再对照一下电脑里10年的西城区高考数据,奇了怪了,10年的总人数居然没变。那赶快去看看文科那张照片,也没来得及输数据,先看图片,发现今年小本上文科11年西城高考总人数也比去年的电脑里的数据少了700多人,10年人数与去年一致。 寸草这一惊,赶快将去年小本翻出来。 去年西城小本,一个朋友复印了一份给寸草,寸草参照往年西城的高考数据做过一摸市排名推算。现在找出这个复印小本,比来比去,果然是今年小本上的11年西城的高考数据文理科都有变化,应该就是有无“艺术类考生及往届考生”的差异了,可是10年的文理数据,两个小本上都没有变化,完全一致。 快要疯了。那今年的小本上10年的数据区高考数据是忘了改了?还是本来就是这数据?还是有别的原因?纠结来纠结去,那就默认它是忘记剔除“艺术类考生及往届考生”了。那10年的数据先缓缓,不用参考了~
接下来想看看11年“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的分布,去年小本和今年小本上的数据相减,总人数差1400多人,中间分数段每10分段相差八九十人,多想了一步,想看看这两类考生占总考生的比例。不看不要紧,两个小本上11年西城区理科高考报名人数均是5986人,但去年小本上11年区高考总累计人数是6495,今年说明了“不含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的总累计人数是5018。 这回是真的疯了,11年报名人数是5986,但最后高考成绩的累计人数是6459,怎么多出来的?那个数据错了?应该是高考成绩的累计人数小于等于高考报名人数才对啊~ 然后很后怕,去年寸草还不自量力地做过推算呢,那时候的累计比例用的是6495这个数,当时就关注12年报名人数和一摸人数的差距了,就没有想到看看11年报名人数和最后高考人数的关系,真的是抓狂极了~
这两天翻来覆去,也没理清楚头绪~ 连带处理数据时,还是纠结的不行~
一、西城小本的数据改进: 1、今年的亮点:就是这句“注:此表西城区数据均不含艺术类考生及往届考生”。这应该是传递这样的信息,就是一摸考生人数和报名人数的差距,主要是这两类人数的差距,换句话说,就是有可能是这两类人没参加一摸区统考(或者未体现在区一摸统考数据中)。同时,为了排名类比的相似性,把12年和11年的区高考数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去除了这两类人的数据。这个改进,简化了类比换算的困难,因为比如去年,家长参考往年高考数据的分数分布的时候,知道是全区所有报名考生(有少数高考弃考)的数据,而一摸是缺少了一部分人的统考,缺少的这部分人构成不清楚,成绩水平不清楚,家长对一摸排名的有效性会感觉不太有底,在换算的时候就难以把握。而今年,暗示了缺考考生结构,同时将往年的高考数据也做了相应调整,增强了一摸排名换算的类比性。 2、去年的改进:去年的时候,西城小本也有一个改进,晨雾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西城新发“薄本”带给我们的变革》。 但西城小本在改进中有待完善~
二、西城小本的数据问题: 1、市累计人数:略有缺陷。明确说明“不含照顾人数”,也就是所谓的裸分人数。但该数据略有缺陷,就是某一个10分段上所谓的“不含照顾加分”累计人数,实际上是大厚本上该10分段中“累计人数”减去“其中照顾人数”的值。比如11年理科在600-609这个10分段,西城小本上“市累计人数”是3322人,大厚本上“累计人数”是3480人,“其中照顾人数”是158人,3322=3480-158,这就是西城小本上的“不含照顾人数”。实际上较真的话,这个10分段中被照顾的人数是减去了,但大厚本里610-619这10分段中那些照顾加分是20分的人数还没有被减去,他们如果去掉20分加分,裸分就不够600分了,所以裸分能够600分以上的人数,应该不到3322,要少几十个。 2、11年高考区数据:有疑问。如之前所述,11年西城区理科高考报名去年和今年两年的小本上都是5986人,最终高考实际人数有疑问。去年小本上11年西城高考累积人数是6459人,超过报名人数,今年小本上(不含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是5018人。到底是11年区高考报名人数不对,还是去年小本上区高考累积人数不对?因为这个会 涉及到考虑这两类考生的大致人数和比例,来大概推算今年这两类人数考生的人数和比例,从而确定今年的一摸除了这两类考生外还有没有正常缺考考生。另外,11年的高考数据,是去年考生的重要参考,如果去年的小本不对,那~~~ 3、10年高考区数据:参考意义减弱。如之前所述,去年和今年的两个小本上,10年区高考数据都完全一致,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最大的可能,就是今年小本上10年区高考数据未做“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的刨除。
以下是今年和去年小本上的理科分数分布,有兴趣可以对照一下,看看11年区高考数据两个小本上的变化,以及10年区高考数据两个小本上的一致。还有去年小本上11年高考西城累计人数,为6459人,超过了报名人数5986人。






三、西城小本的数据应用:1、市排名换算:不用费脑筋考虑一摸缺考人数和生源结构对排名的影响了,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套用区高考和市高考人数的换算系数就行了。注意两方面,一是不宜直接使用相应分数段的换算系数,因为每年高考以及一摸的难度系数不一致,按累计比例对应更为合理一些。比如说一摸排名前10%,使用12年高考区排名10%这个位置的换算系数;二是不用换算到市裸分排名再换算到含照顾加分排名,近年北京市照顾加分人数比例和区间非常稳定,既然换算已经忽略了各种中间因素,那直接对应到北京市含照顾加分的人数上就可以了(市高考数据用北京市大本上的累计人数而不是西城小本上的累计数据)2、11年和10年高考区数据:今年小本上11年区高考数据可以视为真实,和12年数据做加权参考;今年小本上10年区高考数据,应该是未刨除“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不宜和12年11年数据同样情况下使用,忽略了最好~ 3、分差更简单、误差更小:经过比较,今年一摸成绩和12年11年西城区“去除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的区高考数据在分布上基本一致,分层理想,一摸划线合理。加上西城区开通的“估分选校”系统以估分为准,那直接使用分差,来看自己超过一摸一批次模拟线多少分,来预估相当于去年或11年的高考成绩,误差很小,不用费周折换算市排名了。
四、西城小本带来的联想:1、区县高考志愿指导数据:a、海淀:海淀一摸二模数据都会及时公布在海淀区招生考试网站,一摸为裸分排名,二模为含照顾加分排名。去年以前海淀区高考数据,也在海淀小本《高考资料汇编》上体现,今年该小本没有发行,但海淀高考数据各中学都很清楚。海淀同时在该网站开通《个性化服务》,考生可以综合自己情况,输入在海淀区的排名位置,查看该排名近三年海淀区高考录取的院校和专业。该系统为开放系统,外区学生也可参考海淀模考卷的成绩来使用该“个性化服务”。 b、西城:一摸数据和往年高考区数据出现在区下发的《高考志愿辅导资料》上,二模数据一般由中学发布。西城同时开通开放的《高考估分选校》系统,考生可以综合自己情况,估计自己的考分成绩,查看该成绩近年在西城区高考录取的院校和专业。该系统为开放系统,外区学生也可参考西城模考卷的成绩来使用该系统。 c、东城及其它区:一摸二模数据一般由中学发布,往年区高考数据未见公开。今年东城和石景山区与西城一起,也有自己的《高考估分选校》系统,但仅对本区注册用户开通。2、四区一摸人数汇总: 各区县模考人数(或统计成绩人数)和报名人数的比例,西城为最低。如果西城给出的信息是“艺术类考生和往届考生”未进入统计,那其它区是否也是类似的情况?如果也是类似情况,那东城这两类考生最少,朝阳文科艺术类考生很多,海淀呢?

西城《高考志愿辅导资料》,应用注意 西城区 中考语文辅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672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西城《高考志愿辅导资料》,应用注意 西城区 中考语文辅导》为网友映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