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赏析之碧云天,黄叶地 词碧云天黄叶地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黄升《花菴词选》题作“别恨”。张惠言《词选》说“此去国之情”。通过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词人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这是本词的主题。


上阙描绘秋色。

开头“碧云天,黄叶地”几笔便勾勒出秋景的特点--秋高气爽,晴空万里,金风阵阵,黄叶翻飞。“碧云天”写在清澈碧蓝的天空上,有如纱如雾的白云飘浮;“黄叶地”写秋风送爽,黄叶离枝,飘零满地。这两句一写天,一写地,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澈透剔、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境界。天、地本是静景,然而漂浮的白云,翻舞的黄叶一经点染在天地之间,画面就由静而动,动静交织了。


词人的如椽大笔勾勒完“天地”之后,立即又以水来渲染秋色。“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句写翠碧水波,烟雾笼罩,金凤徐来,涟漪如环,一派水色秋光。接着又以天水相接,斜阳映山落来描绘秋色。“天接水”写眼前景的浩渺无际,“斜阳”点明是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彩霞万里,映照的满山红遍,水天一色。就在这千里秋色,满目斜阳之外却还有无情的芳草连接天涯;此处言浓郁的思想之情。词人是胸怀报国之志的,眼下触景生情,离乡之愁,去国之思,油然而生,无怪作者要发出“芳草无情”的感慨。


词人在上阙着意描绘了色彩鲜明而境界开阔、苍茫的秋色,为下阙要表达的乡愁国忧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这满目秋色、落日余晖的时刻,对于一个羁旅他乡的抱负得不到伸展的词人来讲,怎能不黯然销魂?又怎能不惆怅满腹呢?过片之后的“黯乡魂、追旅思”是总诉乡愁国忧。作者从政伊始就主张改革弊政,希望富国强兵,不受外辱,并且身体力行,远戍边疆,威名远震;然而这一抱负却遭到当权者的阻挠,而得不到实现,如此怎不令作者愁绪满怀?“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是说,除非夜里睡梦间才能暂时摆脱愁思,才能得到片刻的慰藉。除此之外,皆是愁苦不宁。作者如此描慕愁苦之情,渲染的尤为强烈。“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化为泪,愁苦频添。


《苏幕遮》赏析之碧云天,黄叶地 词碧云天黄叶地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抓住秋天的特征;肆意渲染。情,围绕着愁思的“追”字,总写分述,层层展开,深沉缠绵,酣畅淋漓。语言平易凝炼,字字如珠玑。“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含蓄地写出离乡去国之愁,耐人寻味,难怪前人评阅此句“不厌百回读”了。《苏幕遮》前片多入丽语,下片纯写柔情,为后代词家所称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38142.html

更多阅读

五代画家黄筌之《写生珍禽图》赏析 五代画家

五代画家黄筌之《写生珍禽图》赏析黄筌(公元十世纪)字要叔,成都人,任西蜀画院“翰林侍诏”,并主持画院。花鸟、山水、人物俱精,尤以花鸟为最。他师习光胤、孙位等,转益多师而自成一家。画史传说他画六鹤于殿壁,竟引来真鹤与之为伍。这个故

颜真卿《祭侄稿》赏析汇 中书汇颜真卿书法节

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个人观点,点击下图可看大图)【背景】《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gǎo)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 苏幕遮 周邦彦翻译

【古典诗词欣赏(一五一)】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窦凤才【原作】苏幕遮·燎沉香——[宋] 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札记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风荷送香入梦来--周邦彦《苏幕遮》一课,按照“主问题关键词”的角度来解析,可设置两个主问题,一是“荷之神理”表现在何处,二是为何要“梦入芙蓉浦”。只有两个关键词:“风”与“梦”。一、第一个问题之前,可以设置一个更抽象的问题导入对“

声明:《《苏幕遮》赏析之碧云天,黄叶地 词碧云天黄叶地》为网友生兂爱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