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牡蛎散谈固涩与补益剂的区别--邓中甲 牡蛎散 处方

第八章 固涩剂

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效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华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它和补益剂不同,固涩剂在总论,就是它的一个概述里,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固涩剂和补益剂有区别。固涩剂很多都和补益药物相结合的,所以都是以虚证为主。都偏于虚证。

固涩剂和补益剂有什么区别呢?

1.固涩剂是以固涩药为主的。在方里或者有些药既能补益又能固涩,或者有些药就是固涩为主。补益剂补益药为主。

2.它治疗的基础物质的不足。补益剂治疗的气血阴阳的,以气血阴阳为代表,基础物质不足。固涩剂也涉及到气血津(精,包括肾精,还有津液),这些不足。不足在于什么?补益剂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消耗,在慢性疾病过程当中,一种无形的消耗为主的。而固涩剂是气血津精滑脱散失的这类证候。这种滑脱散失是有形的消耗,是看得到的。出汗,自汗、盗汗;或肠滑失禁泄泻,久泻久痢,像久咳肺虚肺气耗伤,肺气失敛,造成久咳、喘,这你看得到。还有包括遗精、遗尿,或者月经过多带下量多等等,都是一种气血津精有形的滑脱散失。

分类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包括涩肠止泻)、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一般是针对滑脱散失的基础物质的不同种类来分。)

这方面选了一些代表方。各类都是一些会者常用方、代表方。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重点选了一些。

使用注意

一般在纯虚无邪时使用。这个是相对的,就是正虚,滑脱失禁这个为主的。无邪首先基本没有外邪。或者它以正虚滑脱失禁为主,正虚之后比如产生湿浊,这还是要结合既扶正又要解郁,还要使它排出病理产物。但是这里一般都是说纯虚无邪。多指外邪为主。

方剂学 49讲

上节课讨论到固涩剂的定义。固涩剂和补益剂的所适应证候的区别。它主要针对的是气、血、精、津的有形的一种滑脱散失。在使用当中呢,一般是以虚为主,无邪的时候使用。

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止汗

牡蛎散 一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固表止汗以牡蛎散作为代表。

适应病证

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所致的自汗,盗汗等。

体虚

气虚自汗

自汗日出,短气烦倦

阴虚盗汗

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悌,舌淡红,脉细弱。

牡蛎散在治疗汗出,固表止汗方面很有代表性。它既可以用于自汗,又可以用于盗汗。所以学习牡蛎散,对它的形成这种机理的病理过程是重点之一。这是很重要的,才能体会它的用药。

牡蛎散证它首先一个前提,往往自汗日久,体虚初期可以是气虚自汗。但用到牡蛎散,首先一个前提它强调自汗日久。从短气烦倦,这是比较精练的,一方面病机反应出气虚,短气,容易倦怠乏力。而且自汗日久这是反映出,白天,醒了出汗是自汗特点。阴虚盗汗,汗出夜卧尤甚,本来有自汗,又有盗汗因素,到晚上当然出汗就加重。心悸惊悌是一种心阴不足以后,心阳失去潜藏,心阴不足,阴不能涵阳,心阳偏亢。舌淡红,脉细弱,这个反映有气虚加阴血不足,我们这是把这个自汗、盗汗分解开来,根据主治分解开来看这个症状。但这个病机呢,它是一种整体的,彼此影响的,怎么造成的过程呢?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内在的一个病理机转。

气虚表卫不固→自汗日久→心阴耗伤,心气受损→心阳失潜→阳不敛阴→盗汗。

汗为心之液。心阴耗伤,心气受损,从这一点来说,它加重气虚。同时阴不足阳亢,那心阳偏亢,心阳失潜,使阴阳两者维系的这个平衡关系进一步打破。阳不敛阴,偏亢,造成盗汗。这个时候是由于阴不足而阳偏亢,,导致的汗出。这类汗出往往偏于晚上出,睡了出。这是盗汗。

盗汗发生,后面还可以继续,自汗日久又引起兼有盗汗因素。这样加重汗出,白天就有汗出。入夜尤甚。到晚上因为又加盗汗因素,加重汗出。耗气,心气耗散随着这种加重的汗出。随着汗出,心阴受损。又会造成进一步的恶性循环。所以实际上,自汗日久是个很关键的,牡蛎散在临床使用的时候,首先它不是说有自汗或者盗汗,时间较短,是较长。它这个病机有个气虚表虚不固的自汗,和阴虚阳失潜藏偏亢的盗汗的病机,可以同时出现。所以首先病理机制要了解,因为从主治来看,它自汗和盗汗。本科同学初学的时候,因为学《诊断学》时,把自汗盗汗分得非常清楚,内在一个相互影响,气虚到阴虚,相互影响的继发过程。这个光从主治几句话没反映出来,所以实际上这里头有这种自汗日久以后,气虚引起阴不足,心阳失潜,再继发了盗汗,以后可以恶性循环,加重。这是牡蛎散的病机过程。

功用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方解

治疗汗出就要固表,益气固表针对了气虚不能卫外固摄,心阴不足,心阳失潜呢,心阳偏亢,我们要益阴潜阳,还继续在汗出呢,要敛阴止汗,所以这个方是体现了三方面兼顾,(1)收敛阴液止汗。(自汗盗汗都适用的)(2)益气固表止汗,(3)滋阴潜阳(针对心阳偏亢的,调节阴阳来达到止盗汗)。

牡蛎

1.滋阴潜阳(针对心阳失潜,心阴不足)
2. 收涩止汗

黄耆

益气实卫固表止汗(针对气虚自汗)

麻黄根

止汗

浮小麦

养心气,养心阴(气阴兼顾的),敛汗

自汗盗汗日久以后,发展到这个阶段,只能说它这三方面机制,汗出很多要固涩,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外邪,纯虚无邪了。再加上新阳失潜偏亢,要考虑,出汗要固表。麻黄根侧重还是一种收涩止汗。我们一般用浮小麦,带有收涩作用。这个就是一般小麦、生小麦,可以有疏肝作用。这里一般用浮小麦。当然你要疏肝养心阴,有些现在也就用小麦。但习惯上,浮小麦敛汗作用好一点。

说到麻黄根的止汗,实际上也类似节的止汗道理,麻黄不是有说法要去节吗?因为节要止汗。所以实际上就是说,可以这样看,一个麻黄,下面有根,每个当中有节。按照全息的思想,局部是整体的缩影。那就是说,每个节那一节,节相当于那一节里面的根,从整体来说,根就相当于一个大节的下面的地方,根据那个推断,根可以止汗。节也可以止汗,所有为什么用麻黄过去要去节,用它发汗就要去节。如果带节,发汗力量和缓一些。

牡蛎散体现在治疗汗出方面,应该说是三法并用。既固涩收敛(固涩剂),又滋阴潜阳,又益气固表。

运用

辨证要点

汗出(自汗盗汗皆可)、心悸、短气、舌淡、脉细。

随证加减

气虚明显或以自汗甚为主者,重用黄耆,酌加参、朮。
阴虚明显或盗汗甚者,重用牡蛎,酌加生地、白芍、栌豆衣、糯稻根。

临床所见自汗出或盗汗,具体的病人的证候里,它可以有侧重。如果自汗明显,说明气虚程度较多,那黄耆用量可以大。酌加参、朮,增加益气作用。使全方成为益气固表和固涩止汗相结合。阴虚如果明显,用牡蛎滋阴潜阳,再生地芍药可以增加益阴作用。栌豆衣、糯稻根这类也有收涩止汗作用。

牡蛎散和玉屏风散比较

玉屏风散

牡蛎散

基础方
临床上很难得就单这一个方

常用方

针对比较单纯的基础病机
气虚表卫不固
自汗或者反复抑郁,易感外邪
从牡蛎散谈固涩与补益剂的区别--邓中甲 牡蛎散 处方
(最近我看到处贴的防治非典的方,很多都用玉屏风散,利用它这个基础方,固表防御外邪)

阴虚阳亢
气虚表卫不固自汗日久以后,继发盗汗产生的基本因素
长期出汗,心阴不足
心阳失潜,心阳偏亢
造成自汗盗汗并见
时间长,往往量多,反复发作
不是一个单纯的基础病机


第二节敛肺止咳

九仙散 三类方

固涩剂包括很多小方子。代表了气、血、精、津滑脱散失的各种情况,各类物质。第二节敛肺止咳,一般都把九仙散当三类方。为什么当三类方?有不少书里有不少的专家认为,临床像九仙散这类,对肺,敛肺,只能作为一种治法,辅助治法用在里面,作为咳来讲,往往纯虚的咳嗽很少,往往兼夹外邪,或者兼外邪,或者有病理产物,尽量的不用敛肺。所以基本上,历版教材,都有止嗽散代表一种治法,放在三类方。所以是不做讨论了。了解一下它也收敛肺气。以收敛肺气止咳为主的一种治法。


第三节涩肠固脱

这在临床上,这类证候适用病证是属于脾胃虚寒,脾胃阳气不足,不管泄泻、痢疾最后都走向虚寒,形成一种肠滑失禁。

真人养脏汤 二类方 《》

适用病证

脾胃虚寒,泻痢日久,肠滑失禁病证。

脾胃虚寒→肠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阳虚失固,泻痢无度,脱肛坠下,舌淡苔白,脉迟细。

泄泻,不管是属于胁热下痢,或者你胁热下痢偏热邪了,或者你有伤食,或者寒湿,造成各类泄泻,由于随着泄泻过程当中,阳气阴精的耗散、散失。最终都会殊途同归,走向虚寒泄泻。痢疾也这样,我们对痢疾的分类,中医辨证,大的来讲,湿热痢最多,如果热毒偏重,当然血痢、热毒痢,另外还有寒湿痢,从阴阳分湿热痢,寒湿痢两大类,但到最后日久了,成为慢性痢疾,到后期都是转向虚寒痢了。这时候都会产生滑脱失禁,这种常见的转归。所以脾胃虚寒日久,达到肠滑失近这个阶段,适合用涩肠固脱方法。当然我们说涩肠固脱,过去叫涩肠止泻。由于涩肠止泻这个泻字,很难区别久泻久痢,好像都容易理解作久泻,用固脱往往容易误解为脱证。这实际上是肠滑失禁而已。

临床上这类证,整体状况并不一定很严重,反映在肠滑失禁,性质属于虚寒。所以像四神丸这一类,有些病人几年,十年,二十年,他都可以有这个,整体的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太大的。它主要反映在局部的一种肠脱失禁。

四神丸是一类方。这里讨论两个方。真人养脏汤是脾胃虚寒,而且是脾阳虚为主的。因为真正脾肾虚寒构成的这个临床表现来看,肾阳虚就涉及到面更广。这里脾肾虚寒,围绕着以中焦虚寒,脾胃虚寒为核心,涉及到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那内寒更重,而且由于它到滑脱失禁了,这种情况一般都称为脾肾虚寒,火不生土。从临床表现,它有一组中焦虚寒的基本表现。腹痛,喜温喜按。阳虚气必少也,倦怠食少。中焦虚寒证,进一步发展,到脾肾阳虚证。很容易像这个火不胜土以后,下利清谷,甚至于完谷不化这类发展。

真人养脏汤证是比较重的肠滑失禁,所以说它泻痢无度。有的书上说的甚至于日数十行。就是泻痢次数很多,以致于达到泻痢肠滑失禁,气机下陷,到脱肛坠下,伴随脱肛了。这是脾肾阳虚,以脾胃虚寒为重点。涉及到肾阳的不足,火不生土。舌淡苔白,脉迟细是阳虚的一般表现。

治法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方解

罂粟壳

固涩,涩肠止泻

肉豆蔻

温脾胃,涩肠

诃子

涩肠,敛气,涩血、涩精

佐1

肉桂

温阳益气健脾,恢复脾胃功能

人参

白朮

佐2

当归

补血

白芍

佐3

木香

疏理气机,止痛

佐使

甘草

调和药性,增加补气作用

相比这里要讨论的两个方,真人养脏汤的固涩力量较强。因为它君药用了罂粟壳,罂粟壳有较强的固涩作用,而且它的固涩也能够涩肠止泻。除此之外,收涩肺气、肾精这类,它有比较广泛的收涩作用。用量很大,这是罂粟壳。当然现代很多不主张,有些地方要开这个药还要批准。这个不是说病程很快的,也容易造成上瘾,对它的依赖性。这就象是吃火锅一样,也些火锅,特别是四川火锅很有名,为什么?吃了还想吃。八十年代出现一个现象,有些人跑得很远的到那店里吃,重庆过去这个情况突出。那里面就放的罂粟壳呀!特殊,那味道好呀!别处的没这里吃得舒服。所以这类药不能常用。涩肠固脱,它即使无邪使用也不适合久服。

肉豆蔻、诃子这两个药作臣药,增强固涩作用。肉豆蔻擅长于涩肠。诃子的固涩,收涩范围很广,它能涩肠,能敛气,能涩血、能涩精,这类配伍各方子里比较多。所以肉豆蔻、诃子来说,肉豆蔻可以温脾胃,可以暖肠,有温中阳的作用,同时又涩,可以温涩结合。

肉桂人参白朮这一组,是考虑到长期的泄泻,泻痢无度到达脾肾虚寒。那肯定气虚到一定程度了。所以用人参白朮肉桂,温阳益气。整个芳君药、臣药,主体是固涩为主。固涩力量很强,相应的涩肠止泻方里,真人养脏汤固涩力量最强。当然针对虚损,人参白朮肉桂共享,温阳益气健脾,恢复脾胃功能。

当归、芍药是考虑阴血不足,长期泄泻,阴血肯定不足,所以体现了气血双补。和人参白朮肉桂,气血阴阳兼顾。

这方里用点木香。中医配药往往这样,以涩为主,也要怕涩之太过,有点木香能够疏理气机。一般用量较小。既有止痛作用,又疏理气机,部会收涩太过。甘草,既能增加补气作用,也能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治标为主。脾肾同治,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

整个真人养脏汤是以固涩为主,益气养血扶正为辅的。固涩力量比较突出。因为脾肾阳虚,肉桂温肾阳,肉豆蔻主要温脾阳,加温涩。人参白朮都是补气健脾益气,脾肾兼顾,治脾为主。标本兼顾止的涩与补的关系。脾肾同治在温补范围内,是补脾为主的。整个以涩为主,涩中寓通,收涩补益当中,但是尽量不使气机阻滞。木香它使全方涩补而不气机阻滞。

运用

辨证要点

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虚寒型腹痛),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气虚阳虚的一般表现)。

随证加减

脾肾虚寒甚者,加附子;脱肛加升麻、黄耆。

脾肾虚寒甚者,就是畏寒怕冷严重,范围广,除了肉桂,可以加附子。温阳力量更强。升麻、黄耆同用也是结合补中益气,像举元煎这类的使用方法。。

使用注意

若泻痢虽久,湿热积滞未去者(积滞明显),忌用本方。

积滞明显都不适合使用,固涩太厉害,它这个说湿热积滞,当然更不能用。

四神丸 一类方《内科摘要》

主证分析

脾肾阳虚之肾滑证。

脾肾阳虚

肾阳虚衰

五更泄泻,久泻不愈,腰酸肢冷,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

脾虚失运

不思饮食,食不消化,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

涩肠固托第二个方是四神丸。四神丸是个很有名的方。它主治五更泄,又叫肾泄。五更泄的病机是属于脾肾阳虚。教材一般都谈到脾肾阳虚,以肾阳虚为主,侧重肾阳虚。因为它有个五更泄泻这个特征。

这个方有些从它的用药看,还有从一天黎明当中的阳气的特点,涉及到肝,所以才用吴茱萸。它的虚寒,既使脾肾阳虚也涉及到肝肾虚寒,那为什么五更泄泻,一般机里认为,阳气萌动升发应该是在丑时,阴寒甚,从理论上推算应该是子时,但实际上,北半球最冷的时候,阴寒最内盛的时候是丑时,相当于黎明前那段时间。这时候阴寒最盛,阴极而阳复。阴寒最盛时,正是阳气,少阳之气要开始的时候。本来应该说是少阳之气升发,肝气萌动。由于阴寒内盛,这个时候,肝气不能就是正常按一天,一天相当于一年,正常这种升发、萌动,阴寒到时候是极盛,开始可以有微微腹痛。随着要升发的开始,那就感觉要泄泻,这种泄泻可以轻微隐隐作痛,开始要泄泻。所以它和肝肾关系阴极,阴寒最盛,正常情况下少阳升发,但这时候升发由于肝肾虚寒,肝也受到虚寒影响,萌动乏力,所以有些医家认为,肠道阴寒之物,停滞不通,微微有点痛,等到肝的萌动,它会产生疏泄,造成大便泄泻。它伴随的五更泄泻往往腰酸肢冷,一般的阳气不足情况,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反映出肾阳不足。而且到丑时的泄泻,反映出开始有肝的萌动,但受阴寒的影响。

脾虚失运是平时有时不消化,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这是反应脾虚,加起来这个脾肾阳虚,以肾阳不足为主的。

五更泄的机理,很多方论里都涉及到,有的谈那就是脾肾,特别肾阳,到五更阴寒特别盛,这个时候要泄泻。阴寒内盛为什么五更呢?它就是阴寒内盛,这些浊阴蓄在肠道,它不一定五更正好这个时候就动,这个时候是少阳升发开始的时候,所以往往这时候开始有腹痛,泄泻。很多人这样认为。我们一般教材里这个问题,肝没涉及到。像高级丛书《方剂学》里涉及到肝,提到肝的虚寒。不但脾肾虚寒,而且肝肾也虚寒。少阳升发萌动对这个泄泻的关系呢,有一些方论里涉及到,但总之呢,肝脾肾三脏的虚寒来讲,这是共同的。

功用

温肾暖脾(脾肾同治),固肠止泻。

固肠,它收涩力量并不大,全方以温为主。不像前面真人养脏汤以涩为主。所以温脾肾,是以温肾为主的。

方解

补骨脂

温肾

二神丸

肉荳蔻

温脾涩肠

吴茱萸

温肝肾,又能疏肝(使肝木不克伐脾土)。

五味子散

五味子

收敛涩肠

君臣药,补骨脂肉荳蔻结合,这两个有叫二神丸。四神丸实际上是二神丸,加五味子散相合。补骨脂和肉荳蔻温脾肾,涩肠止泻,最早是个基础方。致脾肾阳虚泄泻。就是一般脾肾阳虚的泄泻。吴茱萸和五味子,叫五味子散。过去就用这两味药治疗五更泄泻。五味子散是在四神丸之前,用来治疗五更泄的,吴茱萸能够温肝肾,入肝经、肾经,也入胃经。温肝肾,又能疏肝。用在这里什么道理呢?补骨脂肉荳蔻好解释,吴茱萸在这里方解当中,往往是个疑点。应该说它本身能够温肝肾虚寒,同时吴茱萸的疏肝,能使肝木不克伐脾土,它有腹痛,肝肾虚寒,脾肾虚寒。脾阳一虚,运化无力容易造成肝脾不和。肝木乘虚要克伐脾土,疏肝使它不克伐脾土。这个作用,再加上有温里袪寒。疏肝实际上也反应一种帮助少阳的升发,有助于脾的升清。从肝脾的角度,升清的角度上,帮助治疗久泻。五味子有收涩作用,收敛涩肠。

所以四神丸针对了五更泄泻这种时间特点,反映的脾肾阳虚,特别肾阳虚,运用补肾,结合涩肠,这是它的特点。

四神丸用法

姜枣同煎,枣肉为丸。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

它是把姜枣单独煮,煮到水要干了,把枣汁取出,枣肉作为赋形剂,枣肉里有姜的成份。把这四个药做成药丸。是这样服用。在服法方面要注意,临睡前服,这也是一个保障疗效的一个要求。不是像其它,比如泄泻可以其它时候服。好像饭前服使得它作用下部,不是这个。临睡前服,认为用淡盐汤大概是为了引导入肾。考虑本来阴寒内盛,你若临睡前吃那药,可以保持一夜中间持续发挥这个温脾肾止泻作用。

近些年人们做过临床观察,这观察挺细致,用四神丸和四君子汤结合用,怎么结合用?临睡前吃四神丸,早上起来吃四君子汤。就这两个药,两张方。这是一个治疗重点观察的组;还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就干脆把四神丸、四君子汤,合在一块熬,作为一付药。一日三次,不要求规定时间,早上或者临睡前服。结果呢,从临床观察疗指标和相应的自觉症状,四君子汤早上服,四神丸临睡前服,这组效果明显的好,还有统计学的意义。所子古人所讲临睡时候服,有它的一定的道理。尽管那时解释,一个晚上本来阴寒内盛,吃温脾肾方可以保持一个晚上效果好。

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功效比较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
脾肾阳虚以脾为主,温补脾阳为主

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
温为主,涩为次

脾为主

肾为主

两者都有涩肠止泻作用,都是治疗慢性久痢久泻,或者是久泻。但是从治法角度,有这个差别。

运用

辨证要点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

随证加减

根据阳虚程度,可合理中丸或附子、肉桂同用。补骨脂是温肾阳为主。阳虚重,当然附子、肉桂选择用了。理中丸是温脾肾力量大一些。

四神丸可以作为五更泄的基础方。涩肠固脱以这两个方为代表。涩经止遗,固崩止带,下一次再接着讲。

方剂学 50讲

固涩剂前面讨论到第三节,涩肠固脱。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适用病证

肾虚失固→ 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膀胱失约、尿频遗尿。

病位以肾为中心,包括精关不固、膀胱失约两个方面,都直接受肾气的主司。我们选用的方是以桑膘蛸散,二类方为代表。

桑膘蛸散 二类方 《本草衍义》

主治分析

心肾两虚,心肾不交证。

心肾两虚
心肾不交

肾之精气不足

膀胱失约→小便频数,尿如米泔,或遗尿。
精失封藏→遗精。

精不养神
↑↓
神不驭精

心之神气虚弱

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肾之精气不足是个本,涉及到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在肾反映精气不足,肾精不足以后肾气的化生必然受影响,肾气虚可以膀胱失约,肾气司关门开合,所以产生小便频数,膀胱气化不利,清浊可以不分,尿如米泔,膀胱失约可以遗尿。

肾气不足,对肾精失去封藏,也可以遗精、滑泄。

心的方面,主要反映心气的虚弱,主证里心神恍惚,健忘,这也是一种心气不足的表现。心肾两者是水火之脏,正常情况下,水火应当既济,心肾相交。具体反应在心神要控制肾精,神要驭精,肾精又是心神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精要养神,现在心肾两虚,心肾不交,两者相互的一种滋生促进控制作用,就平衡打破,精不养神,神不驭精,这样一种相互恶性循环的机制。越是这种遗精、遗尿的发生,本身也使心神的气更加虚弱。心的神气虚弱,更不能控制下元的肾精,古人说,“心动则神摇,神摇则精泄”。说明心神、肾精之间的一个正常连系。这种连系打破了,就形成这类的心肾两虚的心肾不交证。

治法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既要分别的针对心神、肾精的治疗,同时要恢复它交通心肾。恢复两者的正常协调平衡。

方解

桑膘蛸

补肾止遗

龙骨

涩精止遗,收摄肾精心气

龟甲

涩精止遗,滋阴补肾,收涩潜阳

人参

补五脏安神定志

茯苓

安神

当归

使

菖蒲

交通心肾

远志

桑膘蛸是君药,是补肾固肾止遗的常用药。桑膘蛸、龙骨、龟甲相配,君臣相配,构成一个常用的涩精止遗,龙骨擅长于收摄,它既能收摄肾精,也能收摄心气,龟甲能滋阴补肾,也有收涩潜阳的作用。用人参、茯苓、当归,人参补五脏,擅长于安神定志。茯苓也有安神的作用。在这方里,如果不是用于像清浊不分,用于涩精这一类,可以用茯神。当归呢,配合人参益气养血补虚。菖蒲远志这一组是中医常用来交通心肾,常用的组合。

这样一个桑膘蛸散的结构,它是以收涩为主,结合了调补心肾,这是临床治疗遗精、遗尿的常用方。

运用

辨证要点

尿频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

主治是尿频,或遗尿、遗精。用这方,它伴随一组神不驭精,心神不足这个表现。心神恍惚,有些可以引起心气血不足。还可以有心悸怔忡。一般面色偏淡、面白无华,脉细弱,也反映了一种气血不足。

随证加减

可加益智仁(温肾固摄)、覆盆子(温肾涩精止遗),以增强涩精缩尿止遗之力。
若健忘心悸(心气虚,心神不安),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若兼遗精(侧重遗精),可加沙苑子、山萸肉。

使用注意

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的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

尿频或遗尿不固,可有下焦湿热,相火妄动这类可以遗精。如果尿频的原因是下焦湿热,有虚火,这方不能用的。

第五节固崩止带

这一章小方、二类方偏多。固崩止带里它有些一类方,有一些比较有名,临床确切疗效的方。选方来看,从六版以后,到现在七版,比过去相对重点方多一些。

适用病证

妇女血崩暴注或漏下不止,以及带下淋漓等。

包括了现在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止带,包括赤白带下。

固冲汤 一类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冲汤是临床疗效较好的常用方。这方主治的冲脉不固,血崩,月经过多,漏下不止。

主证分析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肾虚精亏失固
脾虚气弱不摄

头晕肢冷,腰背酸软

冲脉不固

血崩,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脾肾两虚)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

肾气不固,肾气化生肾精,反映出一组肾虚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

这类涉及到脾肾两虚,肾虚反映出肾精不足,这样肾气不固,肾气化生肾精,所以反映出有一组肾虚的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肾精肝血都是正常情况下,靠肝气的疏泄,上于头面。那他可以头晕肢冷,发生肾气不足,可以有肢冷,脾胃气虚,不固摄,有一组脾虚表现,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脾肾失去固摄,肾气不固,脾虚不固,就可以加重这种冲脉不固的崩漏。因为冲为血海,对妇科这类病,往往涉及到冲任比较多。我侧重提法上提冲任,实际上也就说一种肝不藏血,脾虚不固,肝不藏血。肝为血海,冲也为血海。所以五脏来说,本质上脾虚不摄,加上由于月经或妇科方面,都和下焦的肝肾有关。所以这里和肾虚不固也有密切联系,是脾肾的同病。这里还涉及到一些学术思想问题,这方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它在治疗这类病证当中,他喜欢从肝肾入手,这类如果说是虚证不固摄,在他以前过去,更侧重是补脾来摄血为主。他认为要结合补肾,他特别擅长大剂量用山茱萸,这是他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一些比较疗效好有名的方,我们传统中医的一般的理论的解释之外,你还要结合这个医家他擅长用药的一些特点。他把山茱萸和龙骨、牡蛎这三个,你要看他使用,他经常这个结合使用,用在出血上。他喜欢、擅长用较大剂量的这三味药。

功用

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所谓固冲,从冲为血海这个角度来的,本质上来讲,应该说这个证候脾虚不固,肾虚不固,这两个脾肾不足,这是病机的本质。

方解

山茱萸

补养肝肾经血

臣1

龙骨

收涩

牡蛎

臣2

黄耆

补脾健脾,加强固摄作用

白朮

白芍

益阴养血,也酸收

棕榈炭

收涩药

五倍子

收涩药

海螵蛸

止血不留瘀

茜草

止血不留瘀

山茱萸有个特点,既补养肝肾,有补养经血的作用。对于这种血崩、崩漏,它有扶正的作用。同时,山茱萸酸温,酸能收,所以体现了收敛作用。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所以在这里大剂量运用,实际上是两方面兼顾。对出血的止,和失血的补,两方面兼顾。尤其他在组合配伍技巧上,他阐述他摸索了龙骨、牡蛎配伍之后,止血力量很大。龙骨、牡蛎本身能收涩。

黄耆白朮,在补脾健脾,使脾气充足,加强固摄作用。实际上黄耆、白朮、山茱萸同用,体现脾肾同治。既考虑固肾,又考虑益气健脾来摄血,通过脾来固摄。

后面这五味药,芍药它可以照顾到阴血损伤,阴血不足,可以益阴养血,也有酸收特点。棕榈炭五倍子又是一个专门的收涩药。这方收涩力量很大。所以通过固摄来止血。海螵蛸茜草本身也常用于出血证,但是它们一个特点,止血不留瘀,还有一定的化瘀作用。虽然全方反应出一种脾肾兼顾的。而且固涩和补益相结合。固涩力量很强,而且在固涩止血的同时,又是止血不留瘀血。固涩摄血和化瘀结合。所以选用药物有这个特点。

配伍特点

1.众多收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

2.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运用

辨证要点

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由于脾肾两虚,这种失于固摄这一类出血,它总体属于虚证,这个虚证,出血量多,色淡质稀,伴随有肾虚、脾虚的基本特点。当然辨证要点有的不一定都全,但是实际上辨证要点,抓它的主症以后,再抓证候的基本特点。肾虚得像腰膝酸软,脾虚的面白、气短、纳差。

随证加减

肢冷脉微,加重黄耆;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救脱。

看侧重,比如阳虚突出,不仅气虚,不仅脾气虚,还脾肾阳气不足,反应在畏寒更重,肢冷脉微,可以重用黄耆和参附汤。因为这种血崩下脱,如果在发展,那就要回阳救脱了。

使用注意

血热妄行忌用。

这类失血应该说,和血热妄行并不难区别,血热妄行不能用。

下一个方就是一个固经丸为代表的,偏于血热的。

固经丸 二类 《丹溪心法》

主证分析

阴虚血热之崩漏。

固经丸从二版到五版,这段时间,教材都是以固经丸为主。它所反映出来的崩漏证临床很多,它是一种阴虚血热型。本质来说是阴虚。临床上这类病人开始可能最早发生,它往往反复发作。最早发生可以是血热,肝郁。郁到一定时候化火,化火就造成肝不藏血。那出血就血色鲜红,也可以量多,或者血色黏稠有块。脉可以弦数。

肝肾阴虚 → 阴虚火旺 → 迫血妄行 → 血色深红或紫黑黏稠。崩漏,月经过多。

迫血妄行又加重肝肾阴血不足

这类就是偏重于肝热,血热这个类型。但随着这种血热的出血,伤耗阴血。反过来阴不足就要阴虚火旺,加重这个热。从这个表上看,肝肾阴虚引起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这个虚火反过来又加重这个出血。加重出血这个因素,就是说血热、阴虚、出血,这三点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血热导致出血,出血导致伤阴,进一步阴血不足。阴血不足不能制阳,又加重虚火。所以在这个证候中间,就三个环节了。从它本质上来讲,在中间一个环节它是个阴伤,出血引起阴伤,阴伤加重这种热迫血妄行。加重血热,血热又导致出血。这三个环节都要兼顾。如果说阴血补充有助于阳不亢,阳不亢可以减轻血热,减轻血热有助于解除出血。这是回过来这个生理的良性循环。

从表现出来的症状,血色一般有热是深红的,或者紫黑,质地黏稠。像崩漏,月经过多,这个出血里,从辨证,血色深红或紫黑黏稠。

治疗方法

清热,固经止血。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要采取三个方面,针对刚才说的三方面的一个结合。《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就是阴血不足以后,阳热太过,阴不足阳亢,那是造成血热崩漏的一个基本的机理。

方解

龟板

固本,益阴养血

白芍(炒)

黄芩(炒)

澄源,清热泻火

黄柏(炒)

椿根皮

塞流,收涩

佐使

香附

疏通气机,使全方凉而不郁

阴虚为本,血热为因,出血为标。这三者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有些功能性子宫出血比较难治。特别有时控制可以,根治比较难。就这几个方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固本是考虑阴血的损伤,阴血不足是本。龟板芍药是君药。固本是根本的,用龟板芍药,能益阴养血。这里很多要炒,当然是有助于止血。能益阴养血是治本。

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炒以后也能入血分,它是澄源。所谓澄源,就是说出血的原因是血热,所以清血分热,可以使出血原因得到消除。

椿根皮是收涩的,是塞流。塞流就是收敛止血,针对标。

这体现了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香附在这配伍,考虑到这方基本都是偏寒性的,凉血这类药物,加上收涩的。容易使气机郁滞,而且最好止血不留瘀血,用少量香附,是全方凉而不郁,而且疏通气机。

固经丸治疗血热,出血,又是阴伤得这一类崩漏。总的治法要固本、澄源、塞流。

运用

辨证要点

(血热证)血色深红,甚或紫黑黏稠,舌红,脉弦数。

随证加减

阴虚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出血日久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

临床用固经丸还有一些区别,这血 热造成的阴血不足,阴不制阳这种虚热和肝郁化火造成血热,都可以导致这种结果,都可以引起出血,到后来往往两种因素都有。所以在运用方面,清肝泻火的,和凉血止血的药,要根据他病程得的长短,经常发作,到后来实际上可以开始肝火,纯实肝火较少,所以这方里一般还增强凉血的药物。病程长了,可以增加收涩。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都增加收色止血的作用。

固经丸和固冲汤之比较

都用于治疗崩漏。月经过多,这是常用方。

固冲汤

固经丸

证型

以虚证为主
脾肾不能固摄

由于血热伤阴,加重血热,热迫血妄行
阴虚、血热、出血恶性循环

治法

补脾肾,加强固摄,和收涩止血相结合
收涩为主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漏下血质

清稀

深红,或紫黑黏稠

兼证

一组脾肾不足。
脾气虚,肾精不足。

易黄汤  《傅青主女科》

教材里最后一个固涩的方子,易黄汤。它和前面的完带汤是一对。都是《傅青主女科》里的名方。这方也反映了傅青主得一些的学术理论。实际上简单的看,这个方就是一个肾虚,又有湿热下注。

主证分析

肾虚湿热带下。
肾虚:带下量多。
失热带下:带下黏稠色黄,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易黄汤,从傅青主自己书里讲,他认为涉及到任脉,带下是跟带脉有关,但带脉是联络很多方面的脉,就是说横向环绕,纵向经脉它都维系。带脉和任脉关系密切。带下量多,他认为不管是哪类带下,都和任脉有关,任脉是正面纵向的,也出于胞宫,上达于口了,就像做气功的,他要练到小周天,督脉从后向上,环绕到头顶,和任脉在前面走,交会,口舔上颌,督脉任脉相通。傅青主传说也是个武术家,对武术、气功这类很通,他就说正常情况下,任脉向上,口中产生很多津液。道家把这个津液看作是华池之水。特别是练功时候化生口水会很多。《内经》里说小口小口的咽,指的是在气功态状况下。所以认为津液从任脉向下本身可以精华物质,任脉不是走水的,走气血,特别血的,那这个津液可以化生为血,成为精血的来源。

如果任脉亏虚了,湿邪可以下流,在下焦可以郁而化热,或者下焦有火,他说,湿热下注直接成为湿热,他认为这种湿热,不是光湿热带下,(易黄汤主要治疗湿热带下),不能光清热利湿止带,还要补任脉。这是他自身理论的特点。

从临床症状来讲,肾虚主要反应在失固,湿热带下黏稠色黄,其气腥秽,这是带下的特点。而且用易黄汤还是量比较多。量多是由于肾虚失固。他认为这里反映的肾虚,主要是肾虚失固,对下焦。

如何理解“肾虚”

肾虚失固:“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存水,湿气安得而入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唯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而反化湿也。...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济肾火之炎,则庶几,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不管是白带黄带,都和任脉有关。这是《傅青主女科》的一个特点。所以主治方剂还要跟那个医家的理论特点有关。...尽管中医学任脉的运行,有这个部位特点。但是这点,过去道家它作为一个练气功时,口舔上颌,不主张吐掉那个唾液。要随着呼吸调息,小小一口口规律性的咽,认为是华池之水天上来,肾精所化,非常有营养的。以往传统都这样看。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这是化津液,本身是一种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以入于肾。这和气功家们说法一致的。如果下焦有热的话,这个津液向下和热相结就成为湿热了。唯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而反化湿也。他说这不是正常的。不是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那不是有用的津液,而成没用的水湿。以往对湿热,脾蕴湿的要清热利湿,清热化湿。往往对下是个利,对脾胃有个化。他说,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济肾火之炎,这个指导思想来主治这个方。则庶几,就是有希望了,方用易黄汤。

功用

固肾止带,清热袪湿。

方解

山药

补脾固肾,又能收涩

芡实

补脾,固涩(强)

白果

收涩止带

黄柏(盐水炒)

清热燥湿

车前子

盐水炒,清热燥湿利湿

这方对药物的功能他有特殊看法。对清热利湿来讲,燥湿利湿,一看很好理解,他用山药、芡实。固肾,傅青主还认为,他还有其它医案提过,山要擅长于补和涩,收涩。能够补脾固肾,又能收涩。说它特别能够用于补任脉。这个除了他讲这个,我们在很多本草书里不是这样提了。后来包括张山雷这些,也提到山药对任脉的一个作用。这是他个人一个经验、体会。因为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从这个理论,和山药常在固肾起这方面的治疗作用。他就说它能补任脉。山药和芡实,都有补脾作用,都能固涩,山药比芡实补性多,收摄固涩少。芡实固涩力量强,补益力量小。但认为这两个相配是常用于补任脉。能够收涩止带。这是他用药的经验。李时珍擅长用白果治带下,认为它能固涩止带。黄柏,车前子盐水炒,入肾。清热燥湿利湿,针对湿热带下。

易黄汤体现了一种补益,补肾固摄,收涩。补涩兼顾。补涩清利,说它四法兼备。补涩是以涩为主。清利、补涩相结合,又是补涩为主。这是易黄汤,虽然药味少,就成为了治量湿热带下的一个常用方。临床效果很好的。傅青主自己讲,这个方不管黄带、白带,都能用。教你调整加味。

但相比完带汤来讲,应该说这个方主要用于湿热带下。这类方,我体会就从它的一个药味来说,起到一种固涩补益,清利结合。你不一定完全抠它髂的跟任脉的关系。过去收完带汤,易黄汤作附方,不太做正方。但临床运用的时候,在妇科易黄汤的地位,临床运用上并不亚于完带汤。而且两个体现出,一个偏湿热的,一个有脾虚结合肝郁的。两个类型不同。这个运用实际上涉及到固肾。从带下性质有湿热的,这两个应该都有。但是要是从产生这个方的理论来看,他那段基于补任脉的观点,有时候不太好讲。就是说中医脏像学说讲的这些理论当中,包括经络学说的,已经没有用这一部分,像过去道家的气功理论方面的一些东西。实际上这是最早在《内经》,中医和气功是一家,西汉以后,有些独立出来。所以后来的方书,逐渐把气功的理论都附在医书后面,不作为前头的了。在《内经》时代,可以说气功理论和实践写得很多。当时针灸和气功不分的。《灵枢经》很多讲针灸,有说针经。理面谈了很多结合到气功的特点。经气循行这一感受很多从气功来的。《素问》里提到知人、圣人、贤人,气功态的不同等级的反应。后来逐渐的医家们把这个就写到医籍的后面。有些医籍就不写了。近代就更少了。而像傅青主这样的医家,他在那方面是很孰悉的。所以他结合在医学里头,他的书里写到不少这一类的。有很多医家你要看他的这个小生产式,他受影响较多的理论根源。如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他就是宋明理学的。理学就是道家和儒家的结合。所以他讲《内经》的话,它产生一些治法这类,跟过去也有些变化不同的。所以这些都受一些哲学思想影响。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本身受道家影响很深,年轻时当了一些年的道士。有老道士生病了,下山去找医生,可能慢性病,一边治,一边自己也学,最后形成了一代宗师。历史上太多了。金元四大家,刘河间为什么叫刘守真?守真是道家的名称。受道家思想很浓。所以你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原病式》这些书里,不但有道家理论,还有很多图,很多都涉及到这个方面。有人统计过历代的医家,受哲学思想影响很重。过去说到华陀,现在认为有据可查,有这么个人,著作没有了。一说他都仙风道骨。他的五禽戏就受古代那个导引,方士传下来的影响。葛洪本身是道家的,后来又成为道士,成为道教创始人。孙思邈又叫孙真人。'王冰叫启玄子,启玄子是道家名称。这类的痕迹太多了。一直到上世纪第一年,也算前世纪最后一年,1900年,有人出了一本书,不厚,很不错的。《读医随笔》,周学海的。第一篇叫气血精神论,第一段话,“道家称精气神为三宝,医者从之”他强调整本书第一,“道者,医之流也”。就是说,医理源于道,傅青主的很多著作,反映了明显的道家色彩。所以他讲到上面的华池之水,可以怎么化生津,它怎么来补任脉,别的人的书,一看就不一样。所以这类书,要知道他用药的一些特点。他这些病的治疗跟钱人的治法不同。取其长了。这是易黄汤。

方剂学 51讲

易黄汤(续)

配伍特点

重在补涩,辅以清利。

刚才讲到易黄汤的结构,它重在补涩,辅以清利。治湿热带下,一般以清热利湿为主。这方特点建立在,它带脉、任脉和带下关系这个理论,傅青主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它是以补涩为主,辅以清利。而这方呢,在临床上的确很有效果。治湿热带下很多,妇科老师很爱用易黄汤,很有名。所以在历来书理论探讨里,欠缺一些,到目前出来的教科书,包括很多教参,结合傅青主自身理论的探讨,多是针对性不够强。或者不是很深入的。这方面我还收集过一些书,看过这个。

运用

现在范围越来越宽,除了妇科用,其它内科也用。从临床观察的病例报导很多,它治疗蛋白尿,它本身有泌别清浊的作用,所以对像蛋白尿,它泌别清浊,在治疗方面病例报导不少。所以不仅仅是妇科湿热带下方面运用。

辨证要点

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

随证加减

湿盛,加土茯苓、苡仁;热重,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带下日久不止,加鸡冠花、_回头。

这方清利湿热的作用,不是太大。所以湿重的,还可以加一些利湿药;偏热重的,可以加清热药,这是在这个方的基础上,这五味药基础上可以加味运用的。带下时间长,还可以加强收涩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38516.html

更多阅读

小米1s与小米2的区别 小米1 1s区别

小米1s与小米2的区别——简介小米1S与小米2有什么区别?现在小米1S已经上市很久了。小米2也已经出来过了小米2工程机!官网是公布的十月上市。但是十月都快过咯, 都没看到有啥动静!不过小米2的详细配置官网都会有展示的。这里就来分析一下

冬虫夏草纯粉片与冬虫夏草粉的区别 冬虫夏草纯粉片官网

冬虫夏草纯粉片与冬虫夏草粉的区别——简介冬虫夏草纯粉片一直很受消费者喜爱,在超低温下低温常温卫生的状态下,把冬虫夏草的虫体细胞打破破膜,子座破壁把冬虫夏草打成雾状粉末,在压制成片,方便服用,因为是低温状态,所以在破壁的过程中基本

健忘与老年痴呆的区别 玉米粥什么时候吃最好

  健忘与老年痴呆的区别?当今有不少人会问,老人健忘就是得了老年痴呆吗?老人上了年纪,记忆力下降十分明显。而出现记忆力下降的老人也常常会被人们耻笑为“老糊涂”。不过你可不要以为只要记忆力下降就是老年痴呆。有很多老人的记忆

Mini USB与 micro USB的区别 mini usb micro usb

Mini USB与 micro USB的区别——简介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简称,Mini USB与 micro USB是两种不同的USB接口,区别如下:Mini USB与 micro USB的区别——方法/步骤Mini USB与 micro USB的区别 1、一图胜千言,图片中,第一张是micro US

企业贷款与法人贷款的区别 企业贷款要查法人代表

企业贷款与法人贷款的区别——简介  企业贷款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运营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而进行的贷款,那么法人贷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很多人搞不清楚企业贷款和法人贷款,觉得两者是一回事,其实不是。今天汇小贷主要为大家讲解一下企业贷

声明:《从牡蛎散谈固涩与补益剂的区别--邓中甲 牡蛎散 处方》为网友喂迩的益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