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决战》的真实性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4404bc0100dtua.html

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国共内战。胜负已成为历史,但是它却决定了中国的前途,这的确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作为国共最后较量的三大战役,其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按中共的说法主要是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以及各高级指挥员战略战术得当,指挥艺术的高超。大陆拍摄的电影《大决战》在这方面表现的是淋漓尽致。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战争中如果自己的作战计划刚刚制定出来,对方就已经知道,这仗还怎么打?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张,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共军决战。并责成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此方案尚未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就被郭汝瑰送达解放军的指挥机关。这郭汝瑰何许人也?他是国民党国防部中将作战厅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失去与共产党的联系后赴日留学。1945年12月和1946年3月,两次在重庆密见董必武并接受指示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国共内战时期在蒋介石身边工作,为中共中央提供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情报。后来徐州剿总决定坚守蚌埠,郭汝瑰又诱使蒋介石改在徐州外围作战,增加了蒋军在移动中被解放军分割围歼的机会,以致日后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说:“这里,我心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介石的当,并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因他是军校五期毕业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称他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报告这一方案,觉得争也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介石的宠信。”由此可见郭汝瑰的行为对淮海战役的结局有多么重大的影响。试想一下,这郭汝瑰不但给共军传递情报并干扰蒋介石的作战决心,而且还亲自为国军制定了作战计划。让对手的间谍给自己制定作战计划,国军焉有不败之理?在国军的统帅部中除郭汝瑰外还有另一位重要的中共间谍,就是刘斐。据长期担任蒋医官的熊丸透露:“我记得那时总统在黄埔路官邸设地图室,地图室三巨头是总统、周菊村与刘斐,三人在南京指挥淮海战役。但刘斐是中共的大间谍,以致我方作战命令共方完全知晓,自然我军每战必败。后来大家都认为刘斐十分可疑,但总统却听不进去。”刘斐后来当了中共当局的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等要职后来“反右”时遭清算,毛泽东为了保护他把当年的秘密给抖了出来:“你们不要以为国家对刘斐同志太好了,其实今天我们能够解放全国,刘斐同志是立下了大大功劳的,因为他曾经冒了非常大的危险,勇敢地把国民党‘所有军事作战计划’统统供给了我们,我们才能按原定计划把国民党打垮。”有意思的是由于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单线联系,郭汝瑰和刘斐当时互相并不知底细,为掩护自己他们在国军统帅部曾互指对方为共谍。在国军统帅部中有这两位互相独立的间谍给自己提供可互为佐证情报,难怪中共领袖们在指挥战争时得心应手。而在电影《大决战》中对于郭汝瑰和刘斐为中共提供情报的事情则根本没有提及,对如此影响战局的重大事件没有表现不知是何故。难道是怕观众觉得共军胜之不武?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情报战本身就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海战役如此,那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打响的辽沈战役又如何呢?了解这次战役的人都知道,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如果共军拿下锦州,则东北的国军就会陷入绝境。如果国军保有锦州则在必要时可将关外部队撤入关内以保存实力以利再战。当时国共双方的统帅都看到了这一点,可是双方的一线指挥员的表现却耐人寻味。共军方面的林彪在一开始对于南下夺取锦州犹豫不决。他担心在共军进攻锦州时如果在沈阳的国军驰援锦州则共军就非常危险,弄不好将会招致惨败,整个东北战局会发生重大转变,进而影响全国形势。当时林彪的担心绝对是有道理的。而共军统帅毛泽东对于攻占锦州却显得信心十足,为此与林彪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再看国军方面,虽然其统帅蒋介石与毛泽东一样看到了锦州得失的重要性并亲临沈阳督战,可是其一线指挥卫立煌却并不愿驰援锦州。他说共军进攻锦州是故伎重演不过是想围点打援。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共军一举攻下锦州。那卫立煌真的认为共军是围点打援还是另有隐情?在电影《大决战》里暧昧的出现了卫立煌和其妻共同看相册回忆抗战时和共产党交往的往事的情节,好像是要给观众一些暗示。其实有证据显示,卫立煌本人就是个红色卧底。他曾在1938年秘密提出要求参加共产党,毛泽东于1940年报告莫斯科说,党请卫暂时留在国民党里,待机而行。在辽沈战役前,卫立煌就屡次不听蒋介石命令,任由解放军占领地盘。鉴于卫立煌在东北的表现,蒋介石撤了他的职,把他软禁起来。后来,卫立煌去了香港。红色中国成立后,卫马上发了一封热情的贺电,电文是:
  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中国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代致贺忱!
  煌十月江电
电影《大决战》的真实性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
1955年卫立煌回到大陆,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在北京去世。在辽沈战役时作为一线指挥员的林彪肯定不知道卫立煌是中共的卧底,否则他会和毛泽东一样根本不用担心当时在沈阳的卫立煌会驰援锦州,也就不会因为打锦州和毛泽东争论。

再看三大战役最后结束的平津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一线国军最高指挥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就是一个中共地下党员。正是她在北平和谈阶段,多次将重要情报及时提供给平津前线指挥部,使得中共方面把握和谈主动权,摸清傅作义思想动态,确定了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方针;正是她感到共军平津前线司令部首长致傅作义的公函(最后通牒)措词严厉,故而放在父亲的文件堆下面,避免了傅作义在部队出城改编时被文件激怒使北平和谈毁于一旦(文化大革命中还因为迟交公函事被纠斗)。傅冬菊在电影《大决战》中倒是有所表现,但是也仅仅表现了她加速了父亲的厌战思想,对于她为中共提供重要情报却根本没有提到。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中共的情报工作对于三大战役的胜负所起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国共在大陆斗了二十多年,在情报工作方面国民党绝对不是共产党的对手。 从上面提到的共产党在三大战役中的情报工作可见一斑。以至于后来有国军将领认为国共双方军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较量。但是电影《大决战》对此却讳莫如深,这样就严重得影响了电影的真实性。是电影的制作者不了解历史还是另有隐清?历史已经走到今天,那段往事也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对国共斗争作全方位多视角的表现对于今天的人们更加清楚的认清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大有益处的,我们期待着能真实反映历史的作品出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3867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对电影《可可西里》的评论 可可西里电影迅雷下载

关于对电影《可可西里》的评论这是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电影,是一部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电影。然而他不只是电影,它是人生,它更是一场战争。看罢沉思,心中平静。没有刚才那么强烈,不再感慨和惊讶,也没有那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 落花生课文原文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陈林森外孙今天放学回来,告诉我今天上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他指着课文中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对我说:“为什么课文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他说晚上父亲回

《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 四世同堂时代意义

《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舒 乙在抗日战争后期,由1944年初开始,在重庆郊外的一座小镇北碚里,老舍先生动笔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当年写了三十四段,取名《惶惑》,是为上卷,第二年全年又完成三十三段,取名《偷生》,是为中卷。抗日战争胜

漫画作文《撒谎》的范文 奖惩之后漫画作文范文

你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成为老师教学的动力,让我们同心携手共创2012年的辉煌 漫画作文《撒谎》的范文1.实话实说之——白云黑土封杀版三12班简兆蒙 白俊妤时间:某一夜黑风高的夜晚地点: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实话实说”节目录制现场人

声明:《电影《大决战》的真实性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为网友漂亮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