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关于《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的对谈_青 黛玉初啼落红记

女作家关于《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的对谈

隔着时空的缘分(此文发表在《南方日报》9月20日18版)


女作家关于《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的对谈_青 黛玉初啼落红记

青青,原名王小萍,作家、诗人、本书作者。出版有散文集《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采蓝》,小说集《小桃红》……

琳子,诗人、插画家。出版有诗集《响动》、《安静下来》。童话集《草手镯》等。

写作缘起

对萧红的身世感同身受

琳子:从我对你的了解看,就民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女作家,我感觉你喜欢萧红甚于张爱玲,你谈谈她们两个好吗?

青青:我说过我最爱的女作家是萧红与张爱玲。但因我的身世与性格与萧红近似,所以对萧红爱得更多一点。

萧红与张爱玲都是天才,个性鲜明,无法复制。但她两位又是完全不同的。萧红和文字是悲伤的,但质地是暖的,总是让你最后有可以握住的星光。而张爱玲虽然写世俗生活写得活色生香,但她的文字的质地是凉的,苍凉的,让人窥见人性里的黑暗与灰色,顿时觉得生命的荒芜。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带有土地乡村的浓烈的味道,她写底层小人物,饱含了感情,有着大怜悯。张爱玲对都市生活谙熟于心,文字里有着上海天空里鬼魅与迷离。她写都市里男女,小自私、小心眼、小计谋,都让你忍俊不禁又暗自佩服,让你写你写不来。

在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 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文”(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琳子:你最早是怎么知道萧红的。是偶尔遭遇还是大学课程讲述?萧红最早给你的记忆是什么?

青青:那是大学二年级,那时人民大会堂门口的广场上经常有打折书,我们经常坐101电车去淘书。我买到的《呼兰河传》,才八角钱,还有张爱玲的《十八春》(也就是后来的半生缘),也是九角钱。这一看,就把我完全吸进去了。尤其《呼兰河传》,好像就是在写我和我的童年,她有疼爱她的祖父,我有疼爱我的祖母,她有一个可以滚来滚去的后花园,我也有一个流着溪水,长满菜地的大菜园子。她觉得自己半生尽遭白眼,我也和她一样漂泊无定。完全迷进去了,并且再也没有出来。

琳子:你是怎么阅读萧红的?萧红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青青:我喜欢一个作家都是吞没型的,我会千方百计找来她所有的作品,像个鲸鱼一样吞噬下去。过一段时间,我还会把最喜欢的章节拿出来独玩味。萧红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呼兰河传》和《回忆鲁迅先生》,看一次收获一次,心灵的,写作方式上的,都获益匪浅。萧红最触动我的是她写作的天然,她天真烂漫,自由独立,无拘无束,如山涧溪水,如天上白云。她一生都是个小女孩,一个渴望爱与温暖的小女孩。

琳子:你对萧红有一种特殊的热爱是出于什么?萧红是不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

青青:心性相通吧。在现实中的长久的朋友也是因为心性相通。她是自由的,她是天真的,她是执著的。她一生始终是个小女孩,一个对爱与温暖怀有特殊需要的小女孩。因为我也是个这样的人。

萧红的确是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那个人。我在孤单与落寞时,就读她的《呼兰河传》和《商市街》,她的文字能给我奇妙的安慰,我的眼泪落在书页上,好像我的心跳也和她在一起了。在我写作时,她也是我隐秘的支持者。我的写作也是自由的,这一点是萧红鼓励了我,比如她曾经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这话好像是说给我的,所以我的小说也是不像小说,像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把心里淤积的泥沙与月亮,河流与田野倒出来就是了。

琳子:什么促成了你要写一本《落红记》?

青青:是内心奔涌的感情吧。我写作一向听凭内心。但尴尬的是,《落红记》的写作竟然赶上了一个萧红的热潮。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十一就要上演了,这部被大家一再期待的电影带动了更大一波萧红热,今年上半年出了许多萧红的传记,表面看来,我好像是跟风来的,其实,这本传记是我青年时期就开始的一个梦想,只是因缘巧合,赶在这个时候出版了。

琳子:《落红记》这个题目是自己确定的吗?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

青青:是我自己确定的。因为萧红死时只有三十一岁,特别年轻,就像一朵花刚刚进入盛期,突然凋谢,这个非常刺激我,我坐下来写作时,经常在想,她那么年轻就离开人世了,她的灵魂在哪里呢?相对她的年轻,我是不是活得太长久了。有一次看到樱花落,一个整朵掉在草地上,还是那样明媚鲜艳,就想到萧红。她是北中国的雪地玫瑰,明丽倔强又寂寞。

写作准备

去过萧红生活的十几个城市

琳子:要写一本传记最大的问题是收集资料,你是怎么搜集萧红的有关资料的?

青青: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过有两个人对我收集资料有特别贡献,一是西安的袁培力,网名樵夫,他是个萧红研究者,特别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萧红资料博客“大自然的精灵萧红”,他收集的资料特别齐全,省了我许多事。也使我思考有了丰富的凭据。二是哈尔滨萧红研究红副会长章海宁,他集半生精力,收集萧红作品的版本,是目前拥有萧红作品版本最全的研究者,他主编的《萧红全集》让我受用很多。所以我说这本传是善缘汇集,是真的。

琳子:《落红记》写了几年?写得顺利吗?萧红生活过的地方你都去过吗?你是怎么去那些地方的?

青青:写了一年零四个月。写得还算顺利,几乎是一气呵成。

萧红生活的十几个城市我都去过,但有的城市去的时候没有找到萧红居住过的地方,但我到那里都会想起来她。哈尔滨与香港、广州、上海,这都是有意识去的,萧红住过的,散步过的,病时住的医院,生孩子的医院,我全都走过了。

这些地方都是自费去的,利用假期去的,坐公交、地铁、走路,这样一路走过去,感觉与萧红越来越近,到最后几乎是与她融为一体。

琳子:《落红记》里边有虚构的成分吗?

青青:没有虚构。关于她的与我的,都是无限逼近真实。

琳子:写《落红记》的时候你哭过吗?

青青:哭过。去广州银河公墓看萧红时,把一捧白玫瑰放在她的墓前,我也掉了眼泪。想起了几个字:孤独是我们的宿命。

琳子:我发现你的写作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追求自由。你的散文、小说包括这部《落红记》都体现了这种风格,尤其是这本《落红记》,能看到你是用一种热爱在写萧红,在追踪着萧红,这种情感非常通透,让人感觉你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在疼爱萧红,让人惊叹。我倒是很喜欢这种状态,你觉得呢?

青青:你理解得太准确了。琳子,这种感情的真实与自由,主要得益于萧红,她是个不矫情的女子。

琳子:为什么要给《落红记》做插图?为什么选择冯杰做插图?冯杰的诗文画都非常质朴雅正,让他做插图简直是意外之喜,他儒雅的人文气质都决定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插图,你是这样认为吗?

青青:去哈尔滨寻找萧红时,我买了一张哈尔滨地图,可惜地图上都是现代的地名,与三十年代萧红生活过的地方一点都不搭界。书稿杀青后,我想,如果书里有萧红漂泊过的每一个地市的行走图该多好,那些热爱萧红的人,凭着这本书里的图就可以自由游走,找到萧红的踪迹。

冯杰是诗友,是被余光中誉为作家中最好的文人画家,也是在台湾获奖最多的大陆作家,我曾经在他开列的影响写作的作家名单中看到过萧红,知他热爱萧红,就央他画插图,他是个安静温厚的人,对萧红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他画的插图特别有味道,既稚拙实用又讨喜有趣,最好的是他在第一幅画配的自己的话,短短几句,言浅情长。他还用了他存放的所有图章,最喜欢的他的“不系之舟”,几乎可以概括萧红的一生。他的插图可谓画龙点上了那个明亮的“睛”。如果不喜欢我的文字,看看他的图也是享受。以后热爱萧红的读者如果再到香港、哈尔滨等城市寻找萧红时,都可持书按图寻找即可。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人们通常说她是民国才女,悲情女作家。她1911年端午出生于黑龙江的呼兰县,死于1942年1月22日,活了31岁。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商市街》、《马伯乐》、《鲁迅先生》、《小城三月》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3886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关于武侠神作《妖刀记》评论 外国人评论武侠

原文地址:关于武侠神作《妖刀记》评论作者:回忆de立夏~~妖刀记~成人向作品 ~神作~ 默默猴著 ~~~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见这样的神作只能说这个是金庸之后唯一让我能牺牲整个晚上的睡眠来品味的作品 ~俗人看俗 雅人赏雅~雅俗共赏吧~~~~

《千年3:极乐洞天》正式开启_马甲晃悠悠_992_919

《千年3:极乐洞天》在经过韩国Actoz公司的专业人员重新设计后,目前已经更新。修改后的版本保留了原《千年》原汁原味的的浩然正气、元气、境界等经典元素,修正了一些原《千年》不合理的设定,并增加了一些任务使得玩家练级修行更加便利

声明:《女作家关于《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的对谈_青 黛玉初啼落红记》为网友心外有人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