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之第一部分犹太商道 羊皮卷全集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犹太商道

  一天,犹太富翁哈德走进纽约花旗银行的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看到这位绅士很神气,打扮得又很华贵,贷款部的经理不敢怠慢,赶紧招呼:  
  “这位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吗?”  
  “哦,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像您这样的绅士,只要有担保多借点也可以。”  
  “那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摞钞票堆在写字台上。  
  “喏,这是50万美元,够吗?”  
  “当然,当然!不过,你只要借1美元?”  
  “是的。”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就准备离开银行。  
  在旁边观看的分行行长此时有点傻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个犹太人难道抵押50万美元就为借1美元,他急忙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  
  “这位先生,请等一下,我想知道你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假如您想借30万、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考虑的。”  
  “啊,是这样的: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而您这里租金的确很便宜了,一年才花6美分。”  
  看,这就是犹太人的精明之处!银行是存钱的地方,也是贷款的地方,而贷款需要抵押。别人是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才来贷款的。而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可以正常地回收,就需要超出所借资金多一些的抵押金。别人通常是希望借贷的资金越多越好,而所需的抵押越少越好,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抵押金很高,用了50万美元,而借贷的资金只是1美元。这完全超出了平常人的思维。而犹太人用很高的抵押金来换取区区1美元的贷款,却是合法的,大大节省了租用保险箱的费用,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精明,为他们击掌叫好。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钱,绝不分高低贵贱

  “金钱平等,因此,人格平等,于是怀有赚大钱的欲望才好。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  
  ——《羊皮卷》  
  有一位犹太人在一个公众场合演讲,为了证明人在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起自己,他拿起了20美元,高举过头顶。  
  “看,这是20美元,崭新的20美元。有谁想要?”结果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  
  然后,他把这张纸币在手里揉了揉,纸币变得皱巴巴的了,然后又问观众:“现在有人想要这20美元吗?”所有的人举起了手。  
  他把这张纸币放在地下,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钱币已经变得又脏又烂了。他拿起钱来,又问:“现在还有人想要吗?”  
  结果还是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于是他说:“朋友们,钱在任何的时候都是钱,它不会因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烂,它的价值就会有任何的变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里花出去。”  
  为什么那张钞票在那个演讲者的手里揉皱了,又被他踩脏弄破了,还是有人想要它呢,因为钞票就是钞票,钞票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它不会因为受到了什么“待遇”就有所差别,它的价值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其他等面值的钞票的价值是一样的,只要他们的价值一样,钞票都是平等的。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所以他们总是不怕生意细微,即使连小的生意也是不会放弃的,因而在他们的经商历史中,他们喜欢把“钞票不问出处”这句话挂在嘴上,实际上是在教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必须处心积虑,必须巧捕商机,必须妙用手腕。  
  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的标志,他本身不存在贵贱问题。犹太人的赚钱观念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他们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钱在谁的口袋里都一样是钱,他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因此他们在赚钱的时候,不会觉得钱是低贱或高贵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自愧不如,他们在从事所谓的低贱的职业的时候,心态也表现得十分平和。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甚至把它看得如同一块石头、一张纸,犹太人才不会把它视若鬼神,不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因此,他们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失去它的时候,也不会痛不欲生。正是这种平常心,使得犹太人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取得了稳操胜券的结果。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所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像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自信,通过经营赚来的钱,是心安理得的。因此,他们通过千方百计的经营,尽量赚取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还是赌徒赢来的,还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来的,都是收之无愧,泰然处之。  
  赚钱有术的犹太人数不胜数,以放债发迹的亚伦就是典型的一例。  
  这位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从打工开始,用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 ,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本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贷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是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  
  犹太人的经商活动,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的特点,他们对顾客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为成见而坏了可以赚钱的生意,简直是太不值得了。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对各国人他们都视为同胞。无论是住在华盛顿、莫斯科或伦敦等地,犹太人之间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要想赚钱,就得打破原有的成见,这是犹太人经商得出的启示,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一样,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你的手中得到钱,这种生意就可以做。在犹太人的脑海里,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欧洲人还是非洲人,只要你和他的这笔交易能给他带来利润,他就可以和你交易。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除了犹太人外,不管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为了赚钱,不管你是哪一国的人,主张何种主义,信仰何种宗教,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异教徒或者是黑人而放弃一笔能赚钱的生意。  
  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也就是说要想赚钱,就要打破成见。试想一下,如果因为和对方的思想意识不同,自己在原来成见的作用下,主动放弃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我们知道,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为自己设置赚钱的种种限制。聪明的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们很团结,结合在一起共同赚外国人的钱,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犹太人失去了家园,长期流浪于世界各地。国籍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犹太人从不看重这个政治概念,他们只看重是否有可靠的生意伙伴。犹太人不管那些分歧,与俄国人做生意也与美国人做生意,卢布是钱,美元也是钱。所以对于生意而言,国籍和政治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提醒人们做生意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而已。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没有性质的,所谓的性质是人自己主观强加给金钱的。如果说金钱在恶人手里就是罪恶的,那么让善良的人把它赚回来就可以是善的了。犹太人认为,主观区分钱的性质是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  
  由于犹太人对金钱不问出处,这样保证了他们的思想是完全自由的,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在他们的眼里,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赚,即使“卖棺材的也可以赚钱”。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拥有富人的气息

  赚钱是天然而合理的,没有必要去考虑很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商人,他的任务就是赚钱,此外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过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犹太商人哈同出租房屋和地皮时,租户不但需要提前交租金,还要交纳巨额小租。所谓小租就是一次性的起租费,由哈同创设的这种收小租做法,日后成为世界上流行的计租方式。比如,纽约公司向哈同租赁店面一间,在订立合同之日先交纳第一个月的租金900美元和6500美元的小租,然后才能承租。而实际租期则从半年后才开始。这样,哈同提前6个月得到了7400美元,这笔钱可以再用以投资。  
  正是因为犹太人认识到金钱的性质,所以,犹太商人在投机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是不存在一点感情的,只要有利可图,且不违法的事情,拿来用就是了,完全不必过多考虑。  
  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他们所信奉的就是做生意、获得最大的利益。哈默就是突出的代表。在前苏联刚刚成立时,世界上的资本家都不敢涉足于这个国家,只有这个犹太人“胆大包天”,与前苏联做生意,在前苏联发了大财。他也由此起步,成了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人。  
  犹太民族是个契约的民族,他们极为重视立约与守约,并使之高度神圣化。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一贯极为重信守约,然而,这种态度并没有导致犹太人把合同书都供奉在神龛里。相反,只要有买主卖主,合同本身也是商品,同样可以买卖。有人要卖,当然有人想买,方能达成交易。自然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存在,所以世界才是如今的一个平衡体,打破了平衡,世界将是一片混乱。所以说,买、卖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构成一个平衡体。  
  《羊皮卷》对酒的评价并不高,深信“当魔鬼要想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来的时候,便会派酒做自己的代表。”这同我们日常语言中的醉鬼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喝醉的人同鬼相差无几。因此,《羊皮卷》叮嘱犹太人:“钱应该为买卖而用,不应该为酒精。”而世界上最大的酿酒公司施格兰酿酒公司的老板却是犹太人。  
  拥有富人的气息  
  “要想变得富有,你就必须向富人学习。在富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  
  ——《羊皮卷》  
  如果你经常接触富人,就有机会当富人。拥有一个富人的思维,向富有的人学习他们的经验,和他们靠拢,你会得到很多启示和发财的机会;而如果你在穷人堆里,你除了学会怎么样节俭之外,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富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头脑的关系: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富人生活是那么的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三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你要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三年后,服务期满,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何方。  
  十年又过去了,昔日的那个穷人已经变得非常的富有了,而以前的那个富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他这么富有的经验。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学到的经验赚取了金钱,而今你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呀。”  
  原来的那个穷人用了三年时间学到了经验。于是他获取了很多财富,变得比那个富人还富有,那个富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的那个穷人的经验。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富人。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  
  犹太人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零售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的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余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卡尔问弟弟:“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  
  于是决定到大街小巷去看看,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到年终可凭发票免费购买发票款额3%的免费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要贪图那年终3%的免费购物。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达不到全市最低价,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原来他们不仅借鉴了那个商品让利3%的做法,还提出了现款交易就可以让利3%,加上全市最低价的攻势,自然他们的店铺很快就门庭若市,生意火爆。他们的阿尔迪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借这个机会,阿尔迪商店在市里发展了十几个店铺,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此后,凭借这种“偷”来的经营原则,他们兄弟的店铺迅速扩大,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弗伦斯堡,到处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阿尔迪”商店。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学习别人并加以利用和发挥,阿尔迪商店是不会发展这么快的。  
  财富是靠脑袋的,犹太人说,你的价值是脑袋,而不是手。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就是依靠脑袋发财的,而其他民族的人则是靠手。犹太人在经商的时候显得很轻松,他们其实都是在思考问题。  
  “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维足够开阔,那你的钱包就会随之增大了。”  
  犹太教士们也这样说:“无知的人不能成为圣人,不能进入天堂,只关注世俗事务,喜爱钱财的人,只是平凡的人。”  
  犹太人是怎样运用智慧的,又获得怎样的价值呢?原来犹太人的生意是极为精明的,他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构筑了一个个绝妙的想法而赚了钱。  
  这就是犹太人的商业原则:作为商人,他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制订好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业计划,剩下的事情就让别人去摆弄,自己等着赚钱就可以了。  
  这样的做法才是一个商人的作为,体现了商人的价值所在,这样的工作才是商人富有价值的工作。那么,这种工作的价值又是怎样来衡量的呢?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羊皮卷的故事

  《羊皮卷》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位国王拥有一大片葡萄园,雇了许多工人来照管,其中有一位工人能力特别的强,技艺超群。于是国王让他来管理这片园子。  
  有一天,这位国王来到葡萄园散步,就让他陪同。这天工作完后,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工资,几乎所有人的工资都相同,但是当这位看管园子的人领取工资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家的抗议和议论。他们认为这位工人只干了两个小时的活,其他的时间都在陪国王到处闲逛,所以不能领取与别人等同的工资。  
  国王说话了:“我派他来是因为他熟悉你们的工作,来看管你们的。今天他虽然只干了两个小时的活,但是他走的时候,你们仍然按他给你们的规定完成了任务,他的两个小时就干完了你们一天才完成的工作量,所以他的工资和以前一样。”  
  工作成就不能以工作时间来计算,也不是按他干了多少活来计算,而是应该以他实际工作所获得的有效的劳动成果的多少来计算。想办法提高你的工作业绩,才是真正有效的赚钱办法。  
  犹太人在他们历史的早期就已经这样做了。在1910年,大量犹太人进入北美,开始的时候,他们和一起移民来的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一样,都是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每10个人里有8个是体力工人,但是不久他们就都不干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犹太人来说,开始他们从事这些出卖体力的职业是由于遭受歧视,缺乏机会才不得不这么做,当他们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证,就不再这样做了。这些工作报酬低微,但是付出的辛苦又很多,工作还很不稳定,尤其是这些工作会降低人的身份,让人没有成就感,这是不符合犹太人的追求的。  
  于是,他们依靠自己良好的教育背景纷纷去找那些体面、薪水报酬高、工作也富有刺激、有油水可捞的工作。过了几十年,他们中有不少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著名的罗斯查尔德家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闻名的。到了后来,这10个犹太人里就只有1个是蓝领工人了,其他的人都变成了有产阶级了。这些犹太人大都已经处于贸易的主干道附近,在大家瞩目的权力视野之内,在人们的眼睛里,每一个犹太人都成了重要的人物。当年在路易斯安那、纽约和俄勒冈犹太人的几个农业定居点,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小部分定居点都是用来搞乌托邦实验的。而那些其他民族的人还是不得不继续卖力地挥动他们的锄头,汗流浃背地工作,以求每日的餐饭。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的不同命运:前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变得富有,后者则依旧靠出卖体力来生活,他们的一生也不得不继续他们祖先悲惨辛苦的被奴役的生活。  
  可以看出,财富绝对是靠智慧的大脑得来的,那种传统的依靠体力是不会得到大量财富的。即使是传说中的那些大力士在今天也顶多是维持自己的生计罢了。在今天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年代,富有智慧的人们注定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厚利才能赚大钱

  “薄利多销就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厚利经销才能永盛不衰。”  
  ——《羊皮卷》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才能赚钱”,结果,他们比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在犹太人的公司里,老板经常递给自己的员工厚厚的一摞资料,对他说:“请用我们的资料去说服消费者吧,我们的商品是最好的,你一定会成功的”。假如你看看他们资料下方的价格,你会大吃一惊:“这么贵,谁买?”但是,犹太老板会很有信心地对你说出很多道理,说高价出售是何等的正确,并且给你举出无数的例子让你相信。于是,各种各样的印刷精美的统计资料、小手册、卡片就飞到各地的经营者的办公室里,他们在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犹太人寄来的各种资料。  
  他们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决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人的信条。  
  为什么当其他的商家表示“要把降价进行到底”的时候,犹太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他们说,同行之间开展薄利战争,总是把自己的价格定得比别的同行低一些,这样大家互相压低价格,那么商品的利润在哪里呢?薄利虽然多销了一些,但是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一点,大量廉价商品进入市场,最后市场也饱和了,无法容纳更多的商品,那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怎么办呢?而且微薄的利润,厂商怎么能够维持长久的经营呢?薄利竞争的结果就是,厂家可能大批地倒闭,并且,大家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对于这样的营销策略,犹太人认为这是下等的策略。因为薄利以后的效果就是卖3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是1件商品的利润,这样不是事倍功半吗?上策是经营出售1件商品,应得1件商品的利润,甚至是两三件的利润,这样可以节省出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以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  
  “薄利就是把绳索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是大家在比赛自杀,这是死亡的大竞争,”犹太人大声疾呼,“这是愚蠢至极的行为。”  
  亚利桑那州大峡谷沙漠中有一家麦当劳的分店,游人都对此很感兴趣,他们总喜欢在此解决饮食问题。其实这儿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其他地方麦当劳连锁店的价格,正如犹太人店长自认不讳的“本店价格最贵”,但人们似乎根本不在乎,因为“贵”与“贵”是不一样的,其贵在有理,且店堂里有醒目的“诚告顾客”:  
  由于本地经常性缺水,所需用水是从60英里以外运来的,其费用要高出常规的25倍;为雇员紧缺考虑,我们需支付较其他地方更高的工资;为了在旅游淡季也维持营业,本店还得随季节性亏损;又由于远离城市,地处偏僻,本店的原料运输昂贵;所有这些因素使本店的价格昂贵,但我们为的是向您提供服务,相信您会理解这一点。  
  话说到这个分上,理由再明白不过了。游人尽管吃着“最贵”的汉堡包、热咖啡、土豆条,反而觉得钱花得“值”。  
  因此,犹太人坚决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他们做的是厚利适销的生意。在行业的选择上,他们也颇为精明:选择那些昂贵的消费品来经营。因此,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行业中,犹太人居多。看看犹太人发展的领域吧:金融证券、信贷投资、媒体报纸……无一不是厚利乃至暴利的行业。  
  犹太人有3家最出色的银行,莱曼公司是其中之一,许多人相信它是利润最高的银行,他们的利润高达40%甚至一倍。莱曼家族的先人所信奉的基本原则是:“一便士买进,从中赚上一分利”,这也是犹太商人的箴言。  
  而且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大家消费层次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已经改变,昔日一味强调价格低廉不过是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已经成为主流的意识。一味地低价,你的商品就是“地摊”货,难上档次,与名品、精品无缘,大家对你的商品的印象一经定型,以后再想改变就是极为困难的了。犹太人对该赚的钱理直气壮,一般人认为不要钱的地方却是犹太人挣大钱之处。  
  一个旅行者的汽车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抛了锚,他自己修不好,有村民建议旅行者找村里的犹太白铁匠拉德看看。拉德打开发动机护盖,朝里看一眼,用小榔头朝发动机敲了一下——汽车开动了!  
  “共20美元。”拉德不动声色地说。  
  “这么贵?”旅行者惊讶至极。  
  “敲一下,1美元,知道敲到哪儿,19美元,合计20美元。”  
  由此可见犹太人的精明。只要他们认为该赚钱的地方,他们一定会脸不红心不跳,不卑不亢地赚它回来。  
  犹太商人的高价厚利策略,表面上是从富有者着眼,事实上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比比皆是,在富有阶层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据犹太人统计分析,在富有阶层流行的商品,一般两年左右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开来。道理很简单,介于富有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士,他们总想进入富有阶层,由于心理的驱使,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或出于面子的原因,总要向富有者看齐,因此,他们也购买时髦的高贵新品。  
  而下层社会的人士,往往力不从心,价格昂贵的产品消费不起,但崇尚富有的心理作用总会驱使一些爱慕富贵的人行动,他们会不惜代价而购买。这样的连锁反应,会使昂贵的商品也成为社会流行品,如金银珠宝首饰现在不是已成为各阶层妇女的宠物吗?彩电、音响等原来被认为是昂贵的商品,现在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小轿车也成为了大众的必需品。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是盯着全社会大市场的。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攒成穷人,赚成富人

  “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在于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快乐,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他。”  
  ——《羊皮卷》  
  商业是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要让钱不停地多起来,就应该把整个世界的钱为自己所用。犹太人的经营原则是:没有的时候就借,等你有钱了就可以还了,不敢借钱是永远不会发财的。攒钱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因为连他的思维也贫穷了;赚钱会让人富有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富人的思维。  
  攒钱是成不了富翁的,只有赚钱才能赚成富翁,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并不是说攒钱是错误的,关键的问题是一味地攒钱,花钱的时候,就会极其的吝啬,这会让你获得贫穷的思想,让你永远也没有发财的机会。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是否可以拥有财富。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表现出富人的慷慨和大度;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体会到的是穷人的卑微和小气。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所想到的就是简单的生存,没有时间去想任何的事情了,他的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富人的条件。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六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在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所以生活极为节拘,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地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小比尔,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来养活自己了。”小比尔点点头,父亲继续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这也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三年之后,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之后,他们全家搬离了那个社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犹太人世代都在经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商才能赚取很多的利润,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一代代犹太人从事经商,赚取了让世人瞠目的财富。  
  赚钱是一个智慧的思维,想要成为一个富人,不但要有智慧的思维,而且要付诸于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跻身富人的行列。  
  “大手大脚地花钱,过舒适的生活,始终记住:不要按你的收入过日子!这样能使一个人变得自信。”好莱坞巨头之一的刘易斯•塞尔兹尼就这样教育他的儿子大卫,大卫后来成为电影《飘》的制片人,这句话后来成为风行好莱坞的经营原则。  
  只有使劲地赚钱,使劲地花钱,这才是富人的做法。  
  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得很体面的绅士,站在那里抽雪茄。卡恩恭恭敬敬地对那位绅士说:  
  “你的雪茄很香,好像不便宜吧?”  
  “2美元一枝。”  
  “好家伙……那您一天抽几枝呀?”  
  “10枝。”  
  “天哪!您抽多长时间了?”  
  “40多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您仔细算算,如果您不抽这些烟,都足够买下这家美丽的百货公司了!”  
  “噢,这家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看看犹太人是怎么做的吧!他们说,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开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润的感觉,不要怕花钱,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钱。犹太人喜欢在那些装饰考究、豪华的饭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两个小时,吃的极为丰盛。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不时地哈哈大笑,那样子十分惬意。  
  这让想要拼命追上犹太人的日本人自愧不如,日本人花钱极其吝啬,他们一天到晚只是拼命地省钱和拼命地工作。于是,他们的生活里就只有工作,为了工作,连吃饭的时间都要尽量缩短,甚至觉得人可以只干活,不要吃饭睡觉才好。  
  日本人见了犹太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大觉羞愧。犹太人相信绝不要对自己吝啬,因为这是一种贫穷的表现。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赚钱的时候,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花钱的时候,就大把大把地花。这样,才显示出商人的胸怀和自信、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而穷人则是罪恶的开始,富有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为了人生的幸福,你万万不可贫穷,贫穷是人生的罪恶,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羊皮卷之第一部分犹太商道 羊皮卷全集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告诉了人们,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安东尼奥是个破产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贷,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风,货物全部沉没海底,按照他们的契约,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赔偿。幸亏他的未婚妻佟西娅巧扮律师以割肉不能以流血为条件才制伏了夏洛克。  
  安东尼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居然连如果三个月不能还钱,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为赔偿这样苛刻的条件也要答应,说明人在贫困的时候,其困难和无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样,即使你给他一把刀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幸亏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则,一磅肉割下来,不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而心爱的未婚妻不知道会如何痛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过是区区3000美元。这3000美元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宝贵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可见,金钱的威力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强大。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如果没有金钱,就很少有人会器重你,你也会处于一种孤立的边缘地带,处于社会的弱者地位。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而等到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和妒忌不已。  
  犹太人终于认识到了:在社会中,没有钱的人注定是可怜的人,而要获得尊严和尊敬就必须有钱。  
  “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吃饭!难道不是为了工作吗?人是为了吃饭必须工作,而不是为了要工作而必须吃饭。生活就是为了吃饭,为了享受世间的快乐,这是人要拼命赚钱的原因。”  
  一个犹太人见了另一个人就问对方:“你多大了?”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我50了。”  
  “那你还可以享受10年呢!”  
  这个犹太人问一个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礼貌。但是他的回答告诉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生命还有10年,应该好好地享受这生命中的最后10年。犹太人始终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尽情地享受,人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  
  另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已经70岁了,却要买一套很豪华的公寓,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估计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享受了吗?”  
  要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犹太人不赞成过分节俭,《羊皮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它们不松动,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是愚蠢的。  
  犹太人认为,即使追求神圣的精神生活也不应该让自己贫困。信仰上帝和追求享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认为自己追求精神的崇高,也应该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质的富有,当然不是一种好现象,然而一味追求精神生活而忽略物质上的舒适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种很高的品位,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自己高贵的地位。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节约不必要的资金。  
  但犹太人也同样认识到赚取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这样的高贵的物品付出代价。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装饰豪华的中国餐馆和意大利餐厅,坐着颇有绅士风度的犹太人,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精美的食品、一边亲密地交谈,那惬意的神态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毫不吝啬地把白天赚来的钱花出去,通常可以为了一顿精美的晚餐而一掷千金——为了享受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羊皮卷》  
  犹太人尊奉一种“使彼知己”的人际哲学,其主要目的,还在于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调动对方。  
  古时候,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人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馆里,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希望时,便将后事托给了旅馆主人,并请求他说:  
  “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就请把我的这些东西转交给他。但是,不要告诉他我在哪家旅馆。”  
  说完,这个人就死了,旅馆主人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埋葬了他,同时向镇上的人发表这个旅人的死讯和遗言,让大家遵守这个犹太人的遗言即不要将他住的旅馆告诉来找他的人。  
  他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赶到父亲死亡的那个城镇。他不知道父亲死在哪一家旅馆里,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寻找。  
  这时,刚好有个卖柴人挑着一担木柴经过,儿子便叫住卖柴人,买下木柴后,吩咐卖柴人直接送他到有个耶路撒冷来的旅人死在那里的旅馆去。  
  然后,他便尾随着卖柴人,来到了那家旅馆。  
  旅馆主人对卖柴人说:“我没有买你的木柴啊!”  
  卖柴人回答说:“不,我身后的那个人买下了这木柴,他要我送到这里来。”  
  通过一笔木柴交易,他把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成交的条件,让卖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他解决了难题。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在上述年轻人同卖柴人和旅馆主人这样非亲非故的关系中。其他考虑包括道德考虑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调动对方的,惟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人才可以像为他自己谋利或避害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努力,可以同时带来其自身利害的相应变动。  
  所以,与人相处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不计后果而为他人付出所有一切的人是最可贵的。这是犹太人判断和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犹太人把善行看做最重要的财富。财富是为了行善,很多犹太人就是这样的。  
  《羊皮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瞎子,这个人就问这位盲人:  
  “你提着灯却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这样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转换思路的智慧是犹太人从2000多年的流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靠“瞎子打灯笼”这种办法让统治者看到自己对他们的价值,从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看似多此一举,实际上蕴涵着很大的智慧。  
  但是,夜行中不乏强取豪夺之徒,他们不满足于瞎子打灯笼所提供的那一段路的灯光,常常抢走灯笼,甚至把瞎子杀掉。  
  然而,犹太人依然以“瞎子打灯笼”般的执著慢慢往前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足以证明“瞎子打灯笼”所体现出来的睿智。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干活越少,赚钱越多

  再看一个这样的故事:  
  犹太人加利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伦贝格市一位有钱的煤商,请他为了慈善的目的赠送几车皮煤来。  
  商人回信说:“我们不会给你们白送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半价卖给你们50车皮煤。”  
  该教区表示同意先要25车皮煤。交货3个月后,他们既没付钱也没买煤。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辞强硬的催款书,没几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煤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煤我们要了,那25车皮煤我们不要了。”  
  煤商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他在高呼上当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加利曾教区犹太人的聪明。  
  在这其中,加利既没耍无赖,又没搞骗术,他仅仅利用这个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的利益,就气定神闲地坐在家里等人“送”来了25车皮煤。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高招。犹太人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犹太人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法,犹太人就一定要赚,赚钱天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的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让利益出面比空口说教有力量得多。在犹太商业文化中,犹太人也同样将这种“瞎子点灯”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的哲学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干活越少,赚钱越多  
  “善于思考问题,多想问题是商人应该做的事情。为了避免少看问题,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羊皮卷》  
  思考的人,他的思维是全面的,在别人说1的时候,他应该想到的是2,有一个人就是靠这样多想几个问题成功的。  
  《羊皮卷》是这样讨论这个问题的:  
  “买了别人田地里的两棵树木,并不意味着连周围的土地也买下了”,因而,“不可以对这棵树修剪,由树干长出的树芽才归买树人所有,但是根部长出来的树芽依旧归地主所有,如果树木枯死了,树木周围的土地依旧归地主所有。买树人不可视为自己的财产。”  
  但是如果是三棵树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买了三棵树,就可视为连树木周围的土地一起购买过来了,树木长高了,可以进行修剪,无论是树根发出的树芽,还是树干发出树芽都是买树人的财产,树木枯死了,树木周围的土地就成为买树人的财产了。”  
  买两棵树就不拥有土地而只能拥有树叶,但是买三棵树就可享受全部的树叶甚至土地,为什么《羊皮卷》要这样规定呢?我们知道,一个点只能代表它是一个点,两个点就代表它是一条直线,而不同的三个点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在这个三角形的面积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属于这三个点。  
  因此,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这样,看到了三个角度,就基本上看到了整个事物的全部。所以,犹太人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倘若有一个人说出了一种观点,那另一个必须反对他,因为一个人的意见一定是不客观的。所以,当两个犹太人在的时候,就至少会有三种观点,而三个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至少要有四种观点,这样,他们才觉得是比较全面的观点。  
  因而,在法庭上,犹太人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所有的法官都一致判定某个人犯罪,那么这个判决是无效的,因为都是一样的观点,说明这个案子大家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而大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具有客观性;如果一部分法官认为是有罪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认为是无罪的,那么这个判决就被认为是客观的,是有效的判决,因为有不同的观点被提出来,才能证明大家是从各个角度看问题的,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在作证的时候,必须至少有三个证人出具证明才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否有罪。因为这三个证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人的犯罪情况,因而他们的意见可以采纳。  
  专心于自己的事情,把时间用在你真正需要用的地方,因为衡量人的工作价值是不依靠你劳动的多少,而是你付出的实际有效的劳动成果有多少。  
  《羊皮卷》上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小寓言:  
  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同时掉进了一个瓶子,在这个瓶子的瓶口处有一个小口。蜜蜂整日在瓶子的底部转来转去,它每日充满希望的一刻不停地咬啊、叮啊,希望自己可以叮破这个瓶子,就可以出去了。结果,三天之后,它死在瓶子里面。苍蝇呢,它在瓶子里转了几圈后,发现四周都很坚固,于是就飞到瓶口处,意外地发现那里有一个口子,就飞了出去。  
  这个小寓言告诉人们,准确地找到奋斗的方向,不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上,像蜜蜂一样不停地埋头苦干,虽然极为勤奋,也是徒劳无功,枉费心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终身劳碌却一无所获,而有些人不甚忙碌却颇为富有,甚至是不劳而获。后者看似清闲,却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他真正应该投入的地方,他明白应该在什么地方投入许多的精力,而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投入精力。而前者,看似终日奔忙,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们的原则是:这是工作,就要完成,至于为何要完成这些工作,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工作,他全然不知。在这些问题面前,他们变得稀里糊涂。他们一心想的是快干,快干,再快些。这样大量的精力被放在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以致错过了干重要事情的机会,而因小失大。  
  在华尔街,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投资者,也是世界上最为精明的投资者们争夺的宝地。许多投资者每天都要紧盯着电脑看行情的报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看到的市场分析、评论的文章,因为他们明白假如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就可能失去一次绝好的发财机会。因此,他们整天都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紧张地研究和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回家之后,还在不停地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变化。仅在办公室里,他们每周都至少工作80个小时以上,然而,每每事与愿违,他们的投资大多都以亏本告终。  
  与此同时,著名的金融家摩根也在这条街上,不过他与众多的投资者不同。人们大多数时间是看见他在休假,或者是娱乐,他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到30小时。人们大为不解,就问他为何如此轻松却赚到了那么多的钱。他回答说:“那其实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远离市场,才能更加清晰地看透市场。那些每天都守在市场上的人,最终会被市场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所左右,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被市场给愚弄了。”  
  摩根赚钱的轻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味艰苦地工作,往往看不清市场的本来面目,被市场所愚弄,当然赚不到钱了。而摩根在玩乐中,超然于纷繁复杂的市场之外,他能够极为冷静地判断目前的市场走势,透过光怪陆离的表面看清楚目前的问题所在,这才是摩根的过人之处。拼命地工作,盲目地跟随,结果肯定是输得一塌糊涂。  
  犹太著名的企业家吉威特,他经营多处餐馆又承包了大量的工程,还创办报纸,他一个人是怎样兼顾这些的呢?原来,对于报社的经营,他完全委托给负责者,自己并不亲自参与,但是业绩却丝毫不放松,他让责任者们定期向自己汇报最近的业绩情况,如果情况不好,就让他们拿出解决的方案,他只看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了。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怀疑一切

  对于建筑工程也是一样,他向工程的负责人指示:只要不发生错误,他从不干涉。他认为对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种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指出做法,然后把一切托付给实际负责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才能使得各种事业皆能顺利发展。  
  这就是吉威特的过人之处,也是经营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些事情何必自己去干呢,你只需要干自己必须去干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干好了。一个人倘若事必躬亲,不论其才干多么高超,也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0115.html

更多阅读

犹太民族:谜一样的民族

尽管历史上从来不乏中伤犹太民族的种种流言蜚语,但犹太人却依旧是世人公认的既聪明又富有、在各个领域建树颇丰的民族。而除了辛德勒、杉原、德斯这些曾舍身援助犹太人的“异教徒”们,其实世界各地不轻信流言的正义之士,都努力理解着犹

《塔木德》关于金钱的犹太格言 犹太人格言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犹太谚语)  “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犹太谚语)  “身体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则依赖钱包而生。”(犹太谚语)  “富翁只是有钱,他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贤人却很聪明,知道

央视二台〈商道-王凯-才子〉LED之感想 商道王凯全集

1、自己很少喜欢公众人物,还是很欣赏王凯之讲道,有气宇神怡之浑惬。如欣赏唐国强之内涵一样。2、自己性格之缺点:敏感、不洒脱,拘束。敏感,何许过于在乎自己;不洒脱,患得患失;拘束,知识不够三富。3、温家宝总理讲:要科技兴发展,从LED(半导体

声明:《羊皮卷之第一部分犹太商道 羊皮卷全集》为网友老酒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