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最高学位——博士后 博士后是学位吗

此博客所有博文均系原创,版权归令雨妈所有,如有转载不得对文章进行删减编辑,且必须注明转自令雨妈的博客,作者为令雨妈。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ngyumama

也谈中国最高学位——博士后

博士一般都是以研究为目的进行培养的,去美国读过书的都知道,最优秀的博士一般研究能力都非常强,读博期间研究成果就已经较多,如果一个人在博士毕业的时候已经有足够多的研究成果能够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够资格进行独立的研究,运气又足够好的话,毕业后一些人就能在研究机构或大学找到职位,就职以后马上就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独立研究、独立申请经费、独立组织研究团队、招博士生、博士后……)。另外一部分被淘汰下来的或是运气不好或者毕业太快的,才会选择去做博士后这种寄人篱下的研究工作,先低收入地打打工,积累一些研究成果,然后再次申请教职或其他研究职位,当然也有不少一直都申请不到教职最后放弃的“千年博士后”。如果能得到一份正式的教职或研究工作,一般没有人会选择做博士后。做博士后在美国是一种不得已或者说很普通的选择,至少,不是一种荣耀;而如果是一个已有教职或其他研究职位的人回去做博士后,绝对是一种倒退而不是进步。美国教授招博士后也比较宽松,虽然一般都要求至少有博士文凭,但只要他能胜任工作就行,而且工资、签约时长都比较灵活,万一他不能胜任工作还可以退,不像学生,招了以后即使不能做好研究,只要成绩还行就基本必须让他读满时限。
    
    大家都知道,一个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和博士后进出的难度差别有多大。一个人必须充分展示自己在学习成绩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说服教授自己是众多的优秀的申请者中的佼佼者才有可能成为博士。而博士后则没那麽多优秀的人才与你竞争,最优秀的博士毕业后很多都直接去做博士后老板去了,不会来抢这个博士后饭碗。
    
    美国教授或研究者挑博士生一般都是精挑细选,他们的博士生毕业后有出息没出息关系到他的脸面,那是师徒关系;博士后来来去去可跟他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博士后老板需要的只是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他给你工资,你只要能完成他的工作就行了。美国博士后的工资是不高的,最少的才一万多(跟一个拿全奖的博士生差不多,有的甚至更少,博士后是全职工作,博士生还拿学位),和独立研究者压根没法比。美国的博士后的证明顶多就老板的一张纸,相当于中国的工作证明,也就是说明一下某某人曾经在我这儿做过研究工作。
    
    可是在中国,博士后却成了“最高学位”,不但给予最高的荣誉和待遇,还给正式文凭!有人劝我老公也去念一个博士后,我老公哭笑不得只好回答“我不知道我的导师知道了会怎么想,他可能会认为我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可是如果不读这个博士后,这可是直接关系到他的工作、职称、待遇……。谁叫中国是白痴行政人员管教授专家呢,人家可不知道也不管那麽多,他们只知道博士“后面”还有个博士后,那博士后就是最好最能干的!大家别笑,还真有人说“哼,博士,要来我们这儿的博士多的是,博士后还不少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博士是以培养优秀的研究者为基本目的的,而博士后这个产业之所以在中国蓬勃发展并被过度拔高,从另一个方面,这也说明中国的博士培养是很不规范的,毕业生很多是不合格的,尽管他们已经通过种种方式得到了博士文凭,但他们很多人还不足以担当独立的研究工作,还得补研究这一课。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当前的当务之急是规范博士生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严格管理,让博士毕业生成为真正的博学之士,名副其实的研究人才,而不是继续放任,然后在此之上再整出一个完整的博士后体系来浪费研究人员青春,浪费国家财富。

   为什么中国花了那麽多钱研究水平还迟迟上不去?为什么中国花钱越来越多,大学却越办越糟?因为大家的精力都放到不断地追求标准和追逐利益上去了,这种情况下谁能安心做研究?对于研究人员,职称呐项目呐认证呐……,各种纷繁复杂的程序要他们一一去跑,各种稀奇古怪的标准要他们一一去迎合,而且大多是办事员六神无主,他们得反反复复来回跑,四处问。在某些人的眼里,一个普通研究者的时间算什么,多跑跑又死不了人。中国研究者的生命和精力就是这么被不标准的标准、程序和办事员耗掉的,中国人的财富就是这么被乱七八糟的标准、程序和办事员耗掉的。
    
    是谁给博士后这个临时性的研究工作戴上了光环?又是哪些人,为什么要装糊涂甚至推波助澜?!在博士后越来越多的今后,中国还会发明出一个什么东东来进一步遴选人才淘汰那些浑水摸鱼者呢?拭目以待。

仔细分析中国的情况再联系我所知道的两件事情,我相信以下情况也是中国现在的“博后”现象的推动因素:

因素1.

政府有政策高待遇高规格引进海外人才,那些没能耐去海外拿学位的关系户怎么办呢?国外,尤其是美国,名校学生从录取到毕业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不像国内,只要关系够硬自己基本不傻一路读到博士基本没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每年高考都还有一些照顾名额是特拨的,由极少数人享有,具体怎么运作的我不知道,也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名额,我只知道这部分人上大学是基本不受分数线限制,低于分数线的也能上)。于是,想分这碗羹的人想办法在中国弄个博士或医学硕士后去美国呆两年随便做点什么或做做博士后的临时研究工作,回来就俨然冠以“美国博士后”的头衔,一下子国内国外通吃,把正儿八经的海归博士都盖过帽去拿最好待遇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博士后是怎么回事,根本不见得比博士高明,甚至要差点,中国还是有那么多人往它上面戴光环,“领导”说是最好的,谁敢说不好?)。只可惜了那些普通的中国研究者(包括正儿八经的洋博士),在博士后慢慢形成产业的今天不得不苦哈哈地再去念一个“博士后”学位,不念仿佛自己就低人一等了,归国的洋博士受不了那个屈辱不去念吧,那可是跟你的待遇职称挂钩的。……


别看国内说引进人才说的那么欢,从来都不是只要是高能力的洋博士都会有人吊起的,看下面这两个事实估计大家就会知道中国政府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以及以及操作是怎么回事了。完全没关系作为人才被引进据我所知是没有的(我孤陋寡闻,我粗皮所以我认为即使偶尔有那纯粹只是沾光而已)。

大概十几年前,一个美国常青藤名校毕业的博士生,毕业多年一直通过向中国名牌大学人事处投简历找工作,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一直到十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一个聚会“遇到”了那个大都市的市长,交谈之后,市长拍板要他,把他空降到某中国名牌大学某院当院长,当初他申请过这所名牌大学,被锯掉了。理由是“你所研究的方向我们已经有人研究了,我们不缺这方面的人”

另一件是近两年,一个美国名牌大学的归国博士向一所中国还算是知名的大学提交了找工作的申请,理都没人理他(没提任何条件),第二年,他在网站上看到那所学校正教授引进了一个同专业(不同方向)的海归人才(就在他申请的同一年),不是美国毕业的,背景虽然不错可也不是特别强。

我没有说那部分受重用的海归一定都是没实力的,但根据我所看到的,在中国大学,如果要通过正常途径被重用,即使你是杨振宁,它也可以不要你。中国被重用的海归拥有的不大可能只是实力。所谓实力,在中国可以成为提拔和重用的一个很好的借口,但离成为唯一凭据,还相当远。

因素2.

在近年优秀的归国博士的冲击下,国内的既得利益者整出一个“博士后”学位来应该算是对自己既得利益的一种守护吧。因为归国的博士是很少有可能受得了那种羞辱再去国内念一个“博士后”学位的,自然学位上就“低人一等”了。这样在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上,国内的既得利益者伸手的时候底气就要足了不少。你国外名牌大学博士又咋地?我是国内**大学博士后,好牛啊!


  ……

    
    劣币驱逐良币的中国呐……

最后,为了避免某些人拿我的这篇文章说事,我申明一下,我前面所说的是美国博士整体的基本情况,那些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博士毕业后没有一下子找到合适的独立研究工作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不优秀的,可以被国内一些毛脚蟹点来戳去,毕竟他们在美国是外国人,在竞争中有着种种先天的不利因素,本来就处于劣势。不管对于中国还是美国,他们能在种种不利条件下经历那种残酷竞争拿到博士学位,不管是否在美国拿到了独立研究工作,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不该被浪费的。美国浪费一点“外国”人才还说得过去,中国还浪费自己这一点点留学人才那只能说是不知死活。越是有能力的能越会尊重和爱惜有能力的人。对海外博士的能力视而不见妄加贬斥的人,我只能认为他们是一些毛脚蟹。尤其是那些以“你不是最强的所以中国不稀罕”来贬海外博士的国内伪专家,在乱说之前请先回答3个问题。1、你是最强的吗?2、中国现在的机制、政策和做法能让强的更强最强的维持最强吗,能产生并值得拥有最强的吗?3、你配和最强的人共事或站在同一台阶吗?

补:美国博士平均6年毕业,而且读博的条件(转引自他人)

如今,所有博士生基本都是全奖,生活费部分高达1.5万美元,暑期还另有资助(博主补,这些钱完全可以养活包括老婆孩子的一家人,虽不宽裕但足以做到生活无忧,足以让博士生全力以赴地学习)。笔者1995年进耶鲁的东亚研究硕士课程时,拿的是最好的资助,即免学费。但两三年后,居然硕士也能拿到生活费。更有甚者,暑期还有各种基金供你到海外作研究、学外语,有时金额一次就高达七八千美元。如此算来,生产一个博士,造价至少得十几万美元.

美国的博士课程,可以在七八年内,把一个幼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造就成训练有素的学者,这已经是近乎奇迹的事情,再缩短时间如何可能?

特别是在历史领域,因为要积累知识,学几门语言,速成就更属天方夜谭。
也谈中国最高学位——博士后 博士后是学位吗

——摘自《直话直说的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新浪网友:2009-10-27 05:53:46 [删除]
不知您是什么专业的,能够这么以偏概全地说博士后都是能力低下找不到工作者。不要用你自己所谓的海外经历来蒙蔽世人。谢谢!
博主回复:2009-10-2706:49:37[删除]
“另外一部分被淘汰下来的或是运气不好或者毕业太快的,才会选择去做博士后……如果能得到一份正式的教职或研究工作,一般没有人会选择做博士后。做博士后在美国是一种不得已或者说很普通的选择,至少,不是一种荣耀;而如果是一个已有教职或其他研究职位的人回去做博士后,绝对是一种倒退而不是进步。”

到底谁在蒙蔽世人?!我可以保证我上面说的话描述的是很客观的。我有以偏概全地说“博士后都是能力低下找不到工作者”吗?请不要故意歪曲我的意思混淆视听。具备了做老板的能力和物质条件却硬不要做老板,要去做与自己同样或差不多条件的老板的博士后员工,恕我孤陋寡闻,这种事情我不光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博士毕业生应该都是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优秀研究者,但这并不意味每个博士毕业后都能一步得到独立的研究岗位。进入独立研究岗位很不容易,都得经过竞争挑选,很难说成功的每一个都比没成功的强,但综合各方面考量,基本是这样的。很多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极少有一毕业就能找到独立研究工作的,但那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他们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成果来证明自己比其他博士毕业生强,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博士后学历”所以不具备资格。他们中间还是有人能一毕业就能拿到独立研究工作机会的,虽然极少。

毕业太快的那部分人在博士中也是很优秀的,但由于毕业太快,成果没那么快出来所以毕业的时候不太容易直接就找到独立研究工作于是一般先做两年博士后。(国外发论文的周期较长,从投稿到正式刊发随便一两年,美国博士平均6年毕业,最快的3年,杨振宁李政道就是3年,邓稼先2年,但我所知道的2年就他一个)。
还有一些特别优秀但运气不够好一时找不到教职或其他独立研究工作的。我看到的就这两种,还有其他吗?请指教

补充材料:《2011,竟然还有大学公开认为“博士后”是学位!——学理视阈中博士后制度的探析》及其评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0373.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边城悲剧色彩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摘 要]《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四个传说流传了四对有情人的爱情悲剧。现在,究其原因,我们控诉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封建统治者。其实不然,放

作业:小谈中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小谈中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近日,偶尔在网上看到如下一条新闻“邯郸一学校实行军衔制学生攒10个勋章可成士兵”,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军衔制。从中了解到,该校是个有着800名学生的小学,“军衔制”是从今年9月起实施的,共设士兵

李树浩:实话实说——浅谈中国电视台

·李树浩/时事评论/2011.4.22/14:30/2560字///·实话实说——浅谈中国电视台相对来说,我对凤凰卫视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尽管凤凰在主旋律上偏袒中共,很多报道仍不够客观真实,但是较之于国内卫视小姐式的做法,凤凰还是有原则的,即凤凰媒

声明:《也谈中国最高学位——博士后 博士后是学位吗》为网友浮夸旧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